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1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11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全程訓練計劃 復習題: 周測11 Word版含解析(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周測11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及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為以后的變法思潮的勃興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沒有要中國學習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觀點表明《海國圖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傳統(tǒng)政治局限 C.不夠系統(tǒng)和完善 D.繼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解析:據材料“有學者認為《海國圖志》為以后的變法思潮的勃興提供了重要的事實依據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沒有要中國學習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國圖志》未突破傳統(tǒng)政治局限,故B項正確。 答案:B 2.(2018·臨沂檢測)郭嵩燾出使
2、英法后眼界大開,認為李鴻章積極購買兵器,派學生學習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也”。郭嵩燾這一認識( ) A.表明洋務思想有新發(fā)展 B.反映了維新派的政治主張 C.加快了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D.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否定 解析:據材料“徒能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也”說明郭嵩燾已經認識到中國不僅應該考求西方的技術,還應該考求西方的制度,表明洋務思想有新發(fā)展,故A項正確;郭嵩燾并不是維新派的代表,故B項錯誤;派遣留學生是洋務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郭嵩燾的這種認識加快了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郭嵩燾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中體西用”思想,而不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否定,故
3、D項錯誤。 答案:A 3.(2018·濟南模擬)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上書皇帝說:“自古外夷之助中國,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由此可知曾國藩( ) A.繼承了“師夷制夷”思想 B.認為應全面向西方學習 C.強烈的“天朝上國”思想 D.主張“中體西用”思想 解析:據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國,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可以得出曾國藩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抵制外來的侵略,故A項正確;曾國藩只主
4、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并不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項錯誤;曾國藩的思想中雖然仍有“天朝上國”的認識,但畢竟已經承認西方的先進技術,故C項錯誤;曾國藩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中體西用”,但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 答案:A 4.(2018·咸陽模擬)19世紀末,許多知識分子對講究溫文爾雅的傳統(tǒng)禮儀觀念提出了質疑,而對進化論贊賞有加。如嚴復曾強調“中國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勝古”。這些言行( ) A.旨在重建中國的文化體系 B.帶有明顯全盤西化的傾向 C.符合救亡圖存的時代需要 D.為托古改制作了輿論準備 解析:據材料“西之人力今以勝古”,與旨在重建中國的文化體系不符,
5、故A項錯誤;材料看不出嚴復等人主張帶有明顯全盤西化的傾向,故B項錯誤;據材料中時間“19世紀末”,可知是民族危機時刻,而當時許多知識分子“對進化論贊賞有加”和嚴復的主張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學來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說這些言行符合了當時的時代需要,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托古改制,故D項錯誤。 答案:C 5.1895年嚴復在《辟韓》一文中指出:“國者,斯民之公產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公仆隸也?!?912年嚴復又認為自古以來只有強人政治才能統(tǒng)治中國,在《與熊純如書》中說到,“自吾觀之,則今日中國須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類乎此之政治家,庶幾有濟”。由此可見( ) A.嚴復從提倡民權走向反對民權
6、 B.嚴復的思想主張日趨保守落后 C.嚴復的主張推動了近代中國政治民主化 D.嚴復的主張體現(xiàn)了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 解析:嚴復是維新思想家,主張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材料中未提及嚴復關于民權的主張,故A項錯誤;嚴復從強調公權到強調強人政治在中國的重要性,不能得出其主張日趨落后,故B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嚴復思想的作用,故C項錯誤;嚴復強調國家共有的民主政治,強人政治則強調實現(xiàn)民主政治需要強人——君主的領導,符合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故D項正確。 答案:D 6.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改變了傳統(tǒng)的書面語,使書面語與口語統(tǒng)一起來,從而克服了傳統(tǒng)語言的內在分裂;同時重建了全新的文
7、學語言,使文學內容與形式之間獲得了內在的和諧與統(tǒng)一?!边@描述的是( ) A.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B.近代傳媒方式取代傳統(tǒng)傳媒方式 C.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成德文 D.民主科學精神取代專制迷信思想 解析:傳統(tǒng)文化的書面語是文言文,新文化運動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宣傳新思想,符合材料,故A項正確;傳媒方式是指傳播信息的方式手段,材料涉及的是文字語言的改變,故B項錯誤;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成德文版本不能體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書面語,故C項錯誤;民主科學精神取代專制迷信思想與材料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書面語,使書面語與口語統(tǒng)一起來”不符,故D項錯誤。 答案:A 7.陳獨秀在《吾人最后之覺悟》
8、中指出,中國拋棄沿襲數(shù)千年的“官僚的專制的個人政治”,實行“自由的自治的國民政治”,有賴于全國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覺悟。這表明陳獨秀( ) A.認為民眾普遍支持實行民主政治 B.對民國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強調民眾有選擇政治制度的權利 D.主張重視培養(yǎng)國民現(xiàn)代政治意識 解析:材料中“有賴于全國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覺悟”,體現(xiàn)出民眾并沒有普遍支持實行民主政治,故A項錯誤;材料表明陳獨秀對民眾民主意識的提高寄予期望,故B項錯誤;材料中陳獨秀強調的是民眾民主意識的提高,而非選擇政治制度的權利,故C項錯誤;陳獨秀主張重視培養(yǎng)國民現(xiàn)代政治意識,特別是民眾的民主意識,故D項正確。 答案:D
9、 8.(2018·萊蕪檢測)1924年1月孫中山說:“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當共同奮斗,反抗帝國主義國家之掠奪與壓迫?!庇痔岢雒褡逯髁x主張:“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觀是( ) A.推翻以滿洲貴族為主的清朝統(tǒng)治 B.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弱小民族 C.處理好國內民族關系,體現(xiàn)民族平等思想 D.反對帝國主義,廢除國內的民族壓迫 解析:據材料“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當共同奮斗,反抗帝國主義國家之掠奪與壓迫”,又提出民族主義主張“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可以知道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觀是反對帝國主義,廢除
10、國內的民族壓迫,故D項正確。 答案:D 9.(2018·衡陽聯(lián)考)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說:“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辈牧险f明孫中山實行民生主義的目的是( ) A.奠定政治革命社會基礎 B.改革社會財富分配不均 C.實現(xiàn)生產資料國民共享 D.推翻歐美在華殖民統(tǒng)治 解析:“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沒有涉及資產階級的政治基礎問題,故A項錯誤;“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于未萌,誠
11、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歐美的問題主要是貧富不均,所以被列為三民主義革命的重要內容,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生產資料國民公有,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帝的內容,故D項錯誤。 答案:B 10.(2018·湖北黃岡一模)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說:“很清楚的,中國現(xiàn)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痹撐陌l(fā)布的背景是(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綱領 B.全面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C.人民解放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D.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解析: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論》。根據所學可知材料是1940年毛澤東發(fā)表的
12、《新民主主義論》中的內容,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故A項錯誤;1938年武漢會戰(zhàn)之后全面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故B項正確;《新民主主義論》發(fā)表于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不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故C項錯誤;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是在1956年,故D項錯誤。 答案:B 11.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明確指出:“新的工業(yè)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yè)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備戰(zhàn),這是毫無疑義的?!睋苏f明當時國家( ) A.提出西部大開發(fā)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 B.注重縮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差距 C.解決了工業(yè)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 D.看中內地、西部工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 解析:內地,不僅僅指代西部地區(qū),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工
13、業(yè)布局逐步平衡”,有利于縮小地區(qū)間差距,故B項正確;有利于解決工業(yè)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非“解決了”,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使工業(yè)布局逐步平衡”“利于備戰(zhàn)”,并不具有優(yōu)勢,而是出于工業(yè)布局平衡和備戰(zhàn)考慮,故D項錯誤。 答案:B 12.(2018·衡水中學高考猜題)“1984年我來過廣東。當時,農村改革搞了幾年,城市改革剛開始,經濟特區(qū)才起步。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珠海特區(qū)和其他一些地方,發(fā)展得這么快,我沒有想到??戳艘院?,信心增加了?!编囆∑降闹v話推動了( ) 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 B.深圳作為90年代改革開放標志的形成 C.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浪潮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
14、制的施行 解析:鄧小平的上述講話是在1992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84年,故A項錯誤;上海浦東是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標志,故B項錯誤;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我國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浪潮,故C項正確;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故D項錯誤。 答案:C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論》(1690年)里指出:一個國家應該有三種權力:立法權、執(zhí)行權、對外權,這三種權力必須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證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財產安全。但由于執(zhí)行權和對
15、外權由君主一人掌握,實質上是二權分立。此后孟德斯鳩將政治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司法權的設置和獨立是“權力制衡”思想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他說:“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手中,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和立法權合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握有壓迫者的權力。” ——摘編自翟剛學《論洛克與孟德斯鳩分權思想之差異》 材料二 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五種行政權力。孫中山在五權憲法里設計了“權能分治”的憲政
16、制度。孫中山將政權與治權分開,讓人民掌握“政權”,而政府則實施的是“治權”。國家當中的人民是有“權”對政府進行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和復決的,這樣就可以形成主權在民,政府的“能”必須接受人民的“權”的管控,將人民的“政權”與政府的“治權”分開,形成“以權制能”的行政模式。 ——摘編自馬雪芹《孫中山五權憲法思想與西方三權分立學說較析》 (1)根據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鳩分權理論的主要差異,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產生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15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孫中山五權憲法學說的創(chuàng)新之處,并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10分) 解析:(1)第一小問“差異”,分權內容
17、,根據材料一從內容、形式、目的權力的制衡方式和成熟程度等方面歸納概括即可。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從二者所處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等方面思考。 (2)第一小問“創(chuàng)新”,根據材料二“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五種行政權力”得出將“三權分立”發(fā)展成“五權分治”,結合所學分析即可。第二小問“評價”,從該時期的正反兩個角度回答。 答案:(1)差異:分權內容不同:洛克主張兩權分立;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 分權形式不同:洛克主張階級分權;孟德斯鳩主張機構分權。 分權目的不同:洛克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孟德斯鳩是為實現(xiàn)政治自由,反對封建專制。 權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
18、主張立法權制約行政權(執(zhí)行權、對外權);孟德斯鳩主張三種權力互相獨立、相互制衡。 理論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認為權力之間存在等級關系,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制約與平衡;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每點3分,答對任意三點給9分) 原因:二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孟德斯鳩生活在法國封建主義和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的時代,法國的專制王權統(tǒng)治較英國更深重,法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tǒng)治的要求較英國更迫切;(3分)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啟蒙運動早期,孟德斯鳩的思想形成于啟蒙運動的高潮時期,孟德斯鳩吸收了眾多思想家的合理成分。(3分) (2)創(chuàng)新:增加了監(jiān)察權和
19、考試權(將“三權分立”發(fā)展成“五權分治”)。(2分) 評價:進步性:①實現(xiàn)了政府職能權力的有效分工; ②提高了行政官員的素質,保證了文官系統(tǒng)的獨立性,免受政黨干預; ③監(jiān)督了政府機關的行為,防止權力腐化,保障民權; ④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經驗和智慧,發(fā)展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6分,回答1點可得2分,答對任意三點給6分) 局限性:①主張權力之間分工合作,缺乏相互制約平衡的機制; ②權能區(qū)分學說太過于理想化,人民“主權”對于政府“治權”的制約缺乏具體的辦法; ③過分強調國家自由,抑制個人自由。(2分,任意答出1點即可) 14.(2018·淄博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材料 仿佛驚蟄之后的萬物一樣,當被震驚的思想開始復蘇并試圖尋找新資源的時候,人們會在過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尋找,讓所有的古典重新說話——只要是人需要的——但是當他們重新說話時,人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它不僅完全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們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談,原來它還有新意。 ——摘編自葛兆光《中國思想史》 根據材料與所學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傳統(tǒng)資源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詮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2分) 解析:首先闡明論點:康有為對儒家思想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詮釋;論據的闡釋:可以從原因(在民族危機加深的時代背景下,基
21、于頑固守舊勢力強大,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為減少變法的阻力)、內容(康有為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史相融合,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影響(托古改制,傳播西學,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的角度直接進行論述即可;最后進行觀點印證:因而康有為對儒家思想進行了重新發(fā)現(xiàn)和闡釋。 答案:評分標準: 一等(12~10分)①論題明確;②緊扣論題,合理引用史實;③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達清楚。 二等(9~5分)①論題較明確;②能夠結合論題,引用史實較為合理;③論證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論題不明確;②偏離論題,未引用史實;③論證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
22、 示例 論題:康有為對儒家思想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詮釋。(2分) 論證: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是對傳統(tǒng)儒學的重新發(fā)現(xiàn)與詮釋。在民族危機加深的時代背景下,基于頑固守舊勢力強大,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為減少變法的阻力,康有為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史相融合,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傳播西學,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1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成都診斷)1868年,針對倭仁等人抨擊學習西法是“舍中法而從西人”,恭親王奕以“西學中源”回應,認為西學源自中國,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國創(chuàng)其法,西人推陳出新而
23、已。奕的這一認識( ) A.固化了中學的正統(tǒng)地位 B.強調了西方制度的先進性 C.揭開了西學東漸的序幕 D.對西學傳播具有雙重影響 解析:奕是洋務派,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意在向西方學習技術,故A項錯誤;奕學習西方停留在器物層面,故B項錯誤;明清時期開始出現(xiàn)西學東漸,故C項錯誤;“西學中源”的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另一方面維護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制度,體現(xiàn)出其局限性,故D項正確。 答案:D 2.(2018·淄博模擬)有學者在論述中國19世紀70年代的社會心態(tài)時曾說,當時的社會心態(tài)并不是像教科書說的那樣,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就進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國人的心
24、情就因此一下子大變。那時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靜,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該學者這一認識的依據是,當時中國( ) A.小農經濟依然占主導地位 B.傳統(tǒng)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C.未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的危害 D.依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解析:題目強調的是從思想觀念角度去分析,故A項錯誤;根據題目中“那時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靜,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得知:傳統(tǒng)儒家思想觀念根深蒂固,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開始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的危害,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故C項錯誤;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實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即宣告破產,故D項錯誤。 答案:B 3.張之洞
25、在1898年發(fā)表《勸學篇》,其基本思想是說教育首先要傳授中國傳統(tǒng)的經史之學,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補中學的不足。下列能反映他主張的是( ) A.中學的內容概括為經、史、子、集,尤其強調“明綱”,以此主張君主立憲 B.把西學概括為西史、西藝、西政三部分,借此強化封建君主專制 C.否認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 D.立足于人權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為國家主人,同時號召人民舍身衛(wèi)國 解析:張之洞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派的基本主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在維護中國傳統(tǒng)專制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
26、方的科學技術,故A項錯誤,B項正確;否認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是荀子的主張,故C項錯誤;立足于人權思想,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為國家主人,同時號召人民舍身衛(wèi)國,出自日本福澤諭吉的《勸學篇》,故D項錯誤。 答案:B 4.甲午戰(zhàn)后有人認為:“欲圖自強,莫亟于廣興學校,而學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創(chuàng)興女學?!?898年維新志士創(chuàng)辦經正女學,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種、興國智民”。這表明女學興辦( ) A.是民族救亡途徑之一 B.開啟了教育近代化進程 C.服務于維新變法運動 D.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 解析:甲午戰(zhàn)后,民族矛盾空前嚴重,興辦女學
27、亦是“欲圖自強”的一種表現(xiàn),是先進中國人試圖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種努力和嘗試,故A項正確;近代中國的教育近代化早在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就已經起步,故B項錯誤;維新運動同樣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種嘗試,僅服務于變法運動的說法顯然過于絕對化,故C項錯誤;興辦女學與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故D項錯誤。 答案:A 5.清咸豐、同治年間,社會動蕩,民生艱難。而政府官員“掩飾彌縫,茍且偷安”,士人沉迷于故紙堆中煩瑣考證,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天下不亂于長發(fā)賊而亂于漢學”的說法。這一說法表明( ) A.太平天國沉重打擊清朝統(tǒng)治 B.西方列強侵略加劇民族危機 C.西方思潮沖擊傳統(tǒng)封建體制 D.
28、傳統(tǒng)文化無法應對社會變革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當時士人群體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不是強調太平天國運動對清王朝的沖擊,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方列強的侵略,故B項錯誤;材料中是說中國的士人沉迷于故紙堆,不是受西方思潮的影響,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天下不亂于長發(fā)賊而亂于漢學”說明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必然導致滅亡,故D項正確。 答案:D 6.(2018·包頭模擬)晚清梁廷相在《夷氛聞記》中對林則徐的抗英活動稱贊有加,但在書的結尾卻說,“天朝全盛之日,即資其力,又師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學,失體孰甚”,“反求勝夷之道于夷也,古今無是理也”。這反映出( ) A.傳統(tǒng)夷夏觀念是近代化
29、的障礙 B.“師夷長技”不能順應時代潮流 C.華夷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D.學習夷狄“長技”有失國體尊嚴 解析:根據材料不難看出,晚清文人雖然稱贊林則徐的抗英活動,但對其主張學習西方的觀點卻是大加鞭撻,這不難看出在這一時期中國思想界還尚未沖破夷夏之辨的保守觀念,這也是近代中國實現(xiàn)近代化的巨大障礙,故A項正確。 答案:A 7.新文化運動時期,有人寫文章稱:“實業(yè)在英文為Industry,而Industry訓為勤,不過吾國‘民生在勤’之古義……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傳之寶藏發(fā)揮而光大之,而誦習歐文眉飛色舞,語以相當華文之義,頓露鄙夷之態(tài)者,隨在而有。”該文章( ) A.說明中西文化
30、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處 B.作者目的在于減少新文化運動的阻力 C.批評了時人全盤肯定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 D.表明傳統(tǒng)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優(yōu)越性 解析:材料只是說到“實業(yè)”英語里有勤的含義,沒有說到中國實業(yè)的涵義,故A項錯誤;材料從英文翻譯的角度談到了中國人對其態(tài)度,沒有涉及新文化運動是否有阻力,故B項錯誤;“語以相當華文之義,頓露鄙夷之態(tài)者”可見對西方文化沒有全盤肯定,故C項錯誤;“誦習歐文眉飛色舞,語以相當華文之義,頓露鄙夷之態(tài)者,隨在而有”可見國人固有的“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對外來文化的蔑視,故D項正確。 答案:D 8.(2018·黃岡檢測)孫中山在《大總統(tǒng)宣言書》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國
31、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本部會議的演說》中說中國不止五族,應該合各族成為一大民族。1921年認為“不能籠統(tǒng)講五族,應該講漢族的民族主義,使其他各民族同化為漢族”。1924年又指出,中國應通過聯(lián)合各宗族,而成為一個民族。這一變化( ) A.表明孫中山仍然堅持大漢族主義的狹隘觀念 B.適應了中國民族獨立與國家統(tǒng)一的時代要求 C.推動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第一次合作實現(xiàn) D.明確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立場 解析:“中國應通過聯(lián)合各宗族,而成為一個民族”表明孫中山已經脫離了狹隘的大漢族主義的觀念,故A項錯誤;中國成為一個民族表明孫中山把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獨立放在了一起,符合
32、時代的潮流,故B項正確;推動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第一次合作實現(xiàn)的是共產國際,故C項錯誤;明確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立場材料沒有涉及,故D項錯誤。 答案:B 9.(2018·濟寧模擬)對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有的學者認為“孫中山民族主義的提出的社會根源是中華民族災難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敗不堪和流傳會黨中的‘反清復明’的民族意識”;也有的學者認為,“孫中山民族主義從思想淵源上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更多一些,這與孫中山的經歷有關,更是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所決定的”。上述評論都旨在強調( ) A.傳統(tǒng)文化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 B.外部因素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 C.時代潮流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 D
33、.社會環(huán)境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 解析:據材料可以得出兩種評論都旨在強調社會環(huán)境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故D項正確。 答案:D 10.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什么農民協(xié)會,砍腦殼會,莫害人!’富農中態(tài)度惡劣的這樣說?!修r呢?他們鍋里有米煮,沒有人半夜里敲門來討賬。獨自皺著眉頭在那里想:‘農民協(xié)會果然立得起來嗎?’……而他們(貧農)中間有很多人,確實是‘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他們有什么不進農會?”這段話意圖是( ) A.應該按照經濟地位的不同區(qū)別對待農民 B.經濟地位的不同導致農民革命態(tài)度不同 C.農民階級不如工人階級有堅定革命信念 D.爭取貧農是革命取得勝利
34、的最重要保障 解析:據材料“富農”“中農”“貧農”參加“農會”的態(tài)度不同可知,毛澤東主張應該按照經濟地位的不同區(qū)別對待農民,故A項正確;經濟地位的不同導致農民革命態(tài)度不同與題目的要求“這段話意圖是”不符,故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毛澤東認為貧農的革命信念是最堅定的,不涉及與工人階級的對比,故C項錯誤;毛澤東認為貧農是最容易爭取的,不涉及革命勝利的保障問題,故D項錯誤。 答案:A 11.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要平衡工業(yè)發(fā)展的布局,“內地工業(yè)必須大力發(fā)展”,“新的工業(yè)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yè)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備戰(zhàn),這是毫無疑義的”。這說明當時國家( ) A.以戰(zhàn)略思維推進西部城
35、鎮(zhèn)化建設 B.努力縮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差距 C.注重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協(xié)調發(fā)展 D.工業(yè)建設重心已開始發(fā)生轉移 解析:材料中“新的工業(yè)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與推進西部城鎮(zhèn)化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說的是工業(yè)布局,不是縮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差異,故B項錯誤;據材料中“大力發(fā)展經濟”可知是注重經濟,“利于備戰(zhàn)”可知是國防建設,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工業(yè)建設的重心的轉移,故D項錯誤。 答案:C 12.學者鄭水年說:“蘇聯(lián)和東歐共產主義垮臺使改革領導者尤其是鄧小平認識到推進國內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當許多人將共產主義的崩潰歸之于西方的努力時,鄧小平指出國內因素才是根本原因?!辫b于此,鄧小平( ) A
36、.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B.決定把改革的重心轉向國有企業(yè) C.科學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含義 D.首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解析: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與材料中“蘇聯(lián)和東歐共產主義垮臺”的八九十年代之交相符,故C項正確。 答案:C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謂“西學中源”,亦稱“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國,近代西方文明,中國“古已有之”。這是中國人早期認知西方文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文化現(xiàn)
37、象,是“西學東漸”過程的產物。明清之際,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停滯與落后,希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乃至制度,但是,傳統(tǒng)文明的強大慣性卻使他們的心理處在一種矛盾當中……加之時人昧于世界,只能將新生事物與自己熟知的知識相比較,從中尋求認識的依據,所以,“西學中源”說的出現(xiàn)也就順理成章了。 ——摘自中華書局《清史資料》 材料二 “中體西用”是在保持文化優(yōu)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務實派都認可的“自強”方式,是對“西學中源”的繼承與超越……“中體西用”解決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變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卻輕視外部威脅的問題上。……“中體西用”解決了務實派只看到“千年變局”而沒有
38、意識到在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自信心基礎上學習西方也可能引起對傳統(tǒng)文化沖擊,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統(tǒng)內部渙散的問題。 ——摘自陸勇《從“西學中源”到“中體西用”傳統(tǒng)“中國”觀念的調適》 (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學中源”和“中體西用”學說產生的不同歷史背景,并指出“中體西用”對“西學中源”有何超越。(13分) (2)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學中源”和“中體西用”對中國產生的共同影響,并談談你對“中學”和“西學”的認識。(12分) 解析: (1)第一小問“歷史背景”可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思考得出答案。第二小問,“中體西用”的超越性,在于具體的實踐性——洋
39、務運動上得出: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經濟管理經驗;借鑒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創(chuàng)立近代海軍。 (2)第一小問“共同影響”應從正反兩方面作答。第二小問“認識”:材料中呈現(xiàn)的中西學,建立在西學對中學的沖擊和影響下,即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容忍,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答案:(1)背景:“西學中源”——明清之際出現(xiàn)“西學東漸”現(xiàn)象;海禁及閉關鎖國導致國人保守愚昧,助長國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深遠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經世致用學說的興起。(任意三點,6分) “中體西用”——西方列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西方先進的軍事、生產技術被認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越
40、感得到傳承。(任意兩點,4分) 超越: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經濟管理經驗;借鑒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創(chuàng)立近代海軍。(一點2分,兩點3分) (2)影響:承認西學的“合法”地位,打破了“華夷秩序”,有利于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對立,融會中西,反思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推動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進程。但這些學說,沒有沖破“中體”的束縛,帶有濃厚的封建綱常色彩。(8分) 認識:中學與西學體現(xiàn)不同性質的文明;中學與西學可以相互吸收借鑒;中學與西學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即可。任兩點,4分) 14.(2018·菏澤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孫中山的多
41、數(shù)追隨者僅致力于推翻滿人,建立共和國,而很少有人關注民主重建與解決民生這些更重要的任務。當?shù)蹏煌品?、民國成立之時,他們認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xiàn)。他們因此不顧孫中山的反對,情愿同袁這種毫無原則的人進行妥協(xié)。至于三民主義,他們完全拋棄了民權和民生主義,只接受了民族主義的部分內容。他們并未意識到在民國建立后,必須繼續(xù)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抗爭。他們也無視孫中山三階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樂于同遺老遺少合作,并優(yōu)待廢帝,這些都為以后軍閥割據及復辟帝制的企圖鋪平了道路。 ——據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整理 根據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中國史的相關知識,論證所提觀點。(要求:明確寫出所提觀點,論證須有
42、史實依據)(12分) 解析:這是一道觀點論述題,首先必須根據材料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如:“資產階級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所擬論題符合要求,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引用1~2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答案:示例: 觀點:資產階級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3分) 論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設計了一個美好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數(shù)成員未認識到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重要性,認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務;袁世凱掌權后走上復辟帝制的獨裁道路并廢除《臨時約法》,袁世凱及北洋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新的代理人,資產階級革命派向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封建軍閥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進行妥協(xié)。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暫時失敗。(9分)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