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三《電影與電視》說課稿[岳麓版][教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必修三《電影與電視》說課稿[岳麓版][教案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9課《電影與電視》說課稿
作者 lhj
一、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了解影視藝術產生與發(fā)展的歷程,認識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影與電視》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課的內容。本章包含三節(jié)內容,分別從文學、美術、音樂、電影、電視幾個方面描述了19世紀以來由于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世界政治經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電影與電視的發(fā)明,使人們模仿、再現(xiàn)生活的手法更加豐富多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而“縮短”,文學藝術已真正從知識精英的殿堂
2、降落民間,使大眾不僅成為文學藝術作品的欣賞者,而且成為它們的創(chuàng)作者
3、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課標要求,各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
①重點: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fā)展過程;電視的特點與功能;
②難點:如何看待影視藝術對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高二普通文科班
1.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但需要一個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的過程。加之中學生叛逆心理較強,不易被動接受現(xiàn)成的結論,所以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補充感性材料。
2.學生知識能力現(xiàn)狀:雖然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但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對
3、學生的學法指導。
三、目標分析:
根據(jù)課標要求,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識記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電視的特點與功能。
②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影視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材料和獨立思考,讓其逐步認識和了解電影、電視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學會了解歷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過一系列生動的電影視頻和圖片素材,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
③通過討論環(huán)節(jié),強化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激勵學生學習影視藝術發(fā)明者鍥而不舍、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②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影視審美取向以及價值判斷。
4、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為落實課堂教學目標,依據(jù)新課程“自主 合作 探究”的基本理念,設計教學如下:
本節(jié)是第四單元的第三課,因此要對第四章《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的階段特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初步形成學生的“大歷史觀”,正確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脈絡。
一是階段特征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第四章各節(jié)之間的關系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得出文化的發(fā)展源自社會的進步,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這一認識。
二是采取互動式教學法:由于學生對電影和電視兩類藝術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所以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法指導:
A 學習電影和電視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指導學生用閱讀分析史料法、
5、歸納法分析問題。
B 分析影視產生的條件時,可聯(lián)系當今社會的影視現(xiàn)象,通過遷移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一些隱性知識。如:科學技術的進步;商業(yè)利潤的驅使等。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 新課引入(2分鐘)
情境營造:使用圖片導入法,提供幾幅電影電視圖片,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猜出其劇名。由學生對圖片作出的快而準的回答我們可以得出以下認識:可見電視電影具有極高的感染力,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你在品嘗影視藝術大餐的時候,有否思考過“電影與電視的歷史嗎?”以下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第19課《電影與電視》。
【設計意圖;圖片內容吸引學生興趣,設計懸念,引出課題】
(二)
6、【自主學習、整體感知】(10分鐘)
學習要求:(1)快速閱讀教材,完成學案中基礎知識填充部分的填空
(2)歸納本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
設計意圖:1使學生對本課知識、結構有整體認識。
2訓練學生理解能力和目標意識
學生回答,板書本節(jié)框架結構
一、 電影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二、 電視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板書設計意圖:1、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起提綱契領的作用
2、層次分明,線索清晰
3、便于課堂講述和課后小結
(三)突破重難點 (25分鐘)
(一)電影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1、 電影的產生:
設計思考一:給出有關電影產生的背景材料探究條件。
設
7、疑:“同學們,要了解電影的產生,需要知道哪些方面的內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推選代表進行展示板演:
(1)條件:
①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②人類的精神需求和商業(yè)利潤的驅動。
【設計意圖; 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加強學生材料研習的能力,組織概括能力,而板演又有利于對基礎知識的落實 】
(2)對于電影藝術發(fā)展過程的概況
教師再提供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火車進站》劇照,通過設問觀看,我們知道早期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簡稱無聲電影。在1927年之前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所以我們稱這個時期為“默片時代”,要了解當時的電影,就一定要認識以下作出突
8、出貢獻的電影工作者。他們是誰呢?請參與到以下環(huán)節(jié)
1、默片時代:
(1)設計“猜猜他是誰”游戲,圍繞影響“默片時代”的兩位代表人物:美國導演格里菲斯以及喜劇大師卓別林設計相關信息,讓學生結合信息猜出“他是誰”。 代表人物:
①“現(xiàn)代電影之父”:格里菲斯②喜劇大師:卓別林
(2):設計思考二:通過視頻《摩登時代》分析卓別林的演繹方式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推選代表進行展示板演:
【設計意圖;以游戲方式活躍學生思維,通過觀看視頻,將知識由抽象化為具體。強化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思考與分析的能力。】
2、發(fā)展:有聲
9、電影
通過提問由學生回答有聲電影產生的條件和影響。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教材表述清晰,主要依靠學生來獨立解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由于電影具有限時、限地的局限性,不能把它隨時隨地的帶到人們身邊,因此,社會的需求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又催生出另一種更貼近人們生活的影像發(fā)明——電視
二、電視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1、產生:1926年貝爾德(英)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出電視產生的基本因素(時間、人物、國別)
再提供電視發(fā)展演變的實物圖片以增強學生對電視發(fā)展演變的認識。
教師設計思考三:
問題一 “試與報紙、廣播、電影相比較,說說電視為什么能夠成
10、為最為普遍的大眾媒體?”通過比較來讓學生得出電視的三大特點。
2、特點:覆蓋面廣、時效性強、現(xiàn)場感強。
問題二:電視的用途?結合具體的電視節(jié)目圖片推斷出屬于哪一種功能。
3、功用:(1)傳播資訊;(最重要)
(2)開展遠程教育;
(3)娛樂;
(4)展示優(yōu)秀藝術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推薦代表進行板演。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強化所學知識】
4、影響:
教師設計思考四:“時至今日,電視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1、,請結合實際談談電視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說明,再進一步提出:“既然電視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把握好呢?”
【設計意圖;問題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采用討論或辯論的方式,在討論中達成共識,掌握基礎。這樣既能鞏固教材中的知識點又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學會從整體的角度看待問題?!?
(四)、總結全文,知識回顧: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把握全文扼要,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列出綱要內容,以師生互動形式一問一答共同完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深化對教學主題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難點?!?
(五)反饋練習、布置作業(yè):
設計五個難度適中的選擇題,其目的是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jù)反饋,設計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
①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fā)展過程
②影視藝術產生和發(fā)展的社會條件
③影視藝術的影響
六、效果分析
本節(jié)課條理清晰,線索明了,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實際,學生容易接受。沒有很大的難度。關鍵還是學生研習材料的能力,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