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zhèn)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大自然的語言教學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肥城市湖屯鎮(zhèn)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大自然的語言教學案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單元第16課《大自然的語言》教學案
教與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理解、積累“萌發(fā)、翩然、銷聲匿跡、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等詞語。
B、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C.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2、: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與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三、教與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qū)W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四、??? 教與學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谶@一點,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
3、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shù)狞c撥。
3.延伸拓展法。采集幾則農(nóng)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五、教學設想:
全文用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與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qū)W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洞笞匀坏恼Z言》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板書文題和作者)
2、走近作者竺可楨。(多媒體展示)《大自然
4、的語言》的課題,作者介紹。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qū)W》等。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學生跟據(jù)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然后根據(jù)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或者連讀課文,快速準確地從課文中篩選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問題的答案,準備搶答。我們將看哪一大組的同學在搶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
5、么是大自然的語言?什么叫物候?qū)W?
(2)物候觀察對農(nóng)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qū)W有什么意義?
【學法指導】: 學生自主批注,小組內(nèi)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中去發(fā)現(xiàn),去品味,去表達。
(二)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①由同學們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qū)W----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的意義----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物候?qū)W研究的意義來說明事理,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上面四題將課文的段落標示出來。(根據(jù)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答案。)
②老師把研究物候?qū)W的意義放在開頭可以嗎?
溫馨提示:不行,它按邏輯順序先提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接
6、著說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說明它取決于什么因素,最后說明研究的意義。這種說明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使文章很有條理性。這種條理性不僅表現(xiàn)于文章的整體,而且也表現(xiàn)在文章的局部。
(三)重點賞讀,質(zhì)疑探究
⑴自由讀6--10自然段。
⑵回顧: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幾個?
(3) 重點閱讀6-10段,理解物候現(xiàn)象的各個因素,各組派一個代表來解說這些因素:
⑷追問:為什么作者把緯度差異這個因素放在第一個來講? 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diào)整? 這四個因素運用了什么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根據(jù)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答案。)
⑸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理,我們
7、有時還要注意說明方法,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常用的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下定義,作比較,分類別......
(6)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下定義,作比較。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從中我們體會了說明文中也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既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也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這種寓說明于描寫之中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自然段。
2.將第1至3段的有關詞語抄下來,作好詞語的積累。
第二課時
一、導入復習:
通過檢查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8、
師:為了清楚簡潔地介紹事物,說明事理,說明文的語言必須做到準確。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同學們的閱讀興趣,還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理,本文就是一個極好的范例。
1、聽讀1--2自然段。
2、多媒體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jù)以安排農(nóng)事。
3、讓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
點撥: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4、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下面請同學們精讀1、2自然段,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各抒己見
9、,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給以適當?shù)墓膭?。?
教師小結(jié):
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四季的詞語不僅準確、生動、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當。如“大地”——“蘇醒”,“草木”——“萌發(fā)”,“花”——“次第開放”(寫春天);“植物”——“孕育果實”(寫夏天);“昆蟲”——“銷聲匿跡”(寫秋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寫冬天)。雖然還沒有接觸到“物候”的概念,卻讓讀者知道了物候的種種現(xiàn)象。為進一步說明物候作了鋪墊。
第二自然段寫出了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和布谷鳥“唱歌”與農(nóng)事的關系,用擬人的筆調(diào)寫來,十分生動,情趣盎然。寫人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語言準確,描寫生動,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物候
10、”這一說明中心上來,寫得甚有情趣。
三、課堂練習
積累與運用
1.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是( ?。?
A.竺可楨(zhú zhēn) 翩然(piān) 孕育(yùn)
B.銷聲匿跡(xiāo nì) 農(nóng)諺(yàn) 延遲(yàn)
C.簌簌(sù) 風雪載途(zāi) 衰草連天(shuāi)
D.經(jīng)度(jìng) 差別(ch?。 『L模╰áng)
2.下列詞語中紅色字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是( ?。?
A.翩然(……的樣子) 銷聲匿跡(隱藏)
B.次第(一個接一個地) 風雪載途(裝載)
C.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草木榮枯(茂盛)
D.懸殊(差異) 周而復
11、始(轉(zhuǎn)一圈)
3.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A.草長鷹飛 衰草連天 農(nóng)諺 靈敏
B.北雁南飛 冰雪融化 顯著 物侯
C.鳥語花香 籟籟下落 山腳 丘陵
D.割麥插禾 草木萌發(fā) 內(nèi)陸 孕育
4.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1)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 )得多。
A.靈驗 B.靈敏 C.靈活 D.靈便
(2)為了便利山區(qū)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開展山區(qū)物候( )是必要的。
A.觀察 B.觀測 C.預測 D.觀望
5.調(diào)整句序:正確的句序應是:
①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②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③
12、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④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⑤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⑥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扇蹦貌。⑦不久,布谷鳥也來了。⑧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
6.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
(1)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 ?。?
(2)鳥語花香,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閱讀與
13、品味
①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②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③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⑤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⑥這種現(xiàn)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fā)現(xiàn)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⑦在華南丘陵區(qū)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1.選文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⑦句中的“這個道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
3.聯(lián)系實際生活,舉一個例子說明“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
4.選文在說明“高下的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正常情況(第②句)僅一筆帶過,而特殊情況卻細細道來,且舉例加以說明,這是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談談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收集幾則農(nóng)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nóng)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五、教師總結(jié)
本文是一篇事
15、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qū)W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七、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一、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qū)W
物候現(xiàn)象——物候和物候?qū)W
二、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要性
比較簡便
容易掌握
避免損失
三、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緯度差異
16、
經(jīng)度差異
高下差異
古今差異
順序:從主要到次要,從空間到時間。
四、研究物候?qū)W的意義
首先——此外(還可以……也可以……)
八、教后記
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
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zhèn)定。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以備課堂需要。同時,這樣既重視了能力訓練,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考察,這不正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了嗎?
其實,教學目的和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應的靈活性,我們的課堂應該努力實現(xiàn)“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體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夠欣賞他人對文本的見解,也能自由開放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素質(zhì),把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扎扎實實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