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高中語文 第10課《與尹師魯?shù)谝粫氛n件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屆高中語文 第10課《與尹師魯?shù)谝粫氛n件 粵教版選修《唐宋散文選讀》(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單元與尹師魯?shù)谝粫?0101溫馨晨讀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2 自主積累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3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4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l哲思品悟溫馨晨讀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步步蓮花 在我的心目中,蓮花更像是一扇窗口,這扇窗口,讓我們的靈魂通向物質(zhì)世界,也讓物質(zhì)世界通向我們。 人何以愛蓮?佛何以愛蓮?我想這都與蓮花所昭示的意義有關。蓮花就是蓮花,她是靈性的。而蓮子的苦澀,也似乎為這份靈性增加了一道詮釋。在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一顆苦澀的心在默默地期待著,盼望著。正因為這苦澀,甜蜜才有了可以著落的港灣,夢想才得以起航。“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2、看新荷,泛水學人愁,心常卷。”蓮與人是多么的相通呀? 蓮是一座橋,通向人,通向物,通向佛。對我們來說,蓮可以意味著愛人,意味著美好。但是,當我們放眼更加遼闊的宇宙天地,你就會發(fā)覺,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哪一樣又不是蓮花? 在我的眼睛里,太陽是一朵蓮花,月亮是一朵蓮花,每顆星星,每盞明燈,每雙眼睛,每個一閃而過的善意的念頭,每句溫暖的問候,每一絲些微的關懷都是一朵清新的、溫馨的蓮花。 縱使世界上所有的花朵都已經(jīng)消逝,蓮花不會。因為,蓮花的根在我們的血液深處。l佳句咀華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賞讀: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賞讀:凡事
3、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3.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賞讀: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4.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貞觀政要賞讀:快樂不能到了極點,快樂到了極點就會變成悲哀;對欲望不能放縱,如果放縱欲望就會釀成災難。自主積累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作者視窗一代宗師歐陽修 北宋詩文革新,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唐代古文運動以后的又一次文風改革,歐陽修就是這場革新運動的領袖。他主張文章要切合實用,反對空談獵奇;文章應當反映現(xiàn)實生活,為政治服務。如醉翁亭記。他的詩也開創(chuàng)了北宋的詩風,特點是“以文為詩”,詩中抒發(fā)議
4、論,很多詩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有現(xiàn)實意義,詞風也清新。寫作背景 這是一封朋友之間的書信。寫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這一年因上書論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貶至郢州。其后歐陽修因與高司諫書獲罪,被貶夷陵縣。這封信是到夷陵縣后寫的。尹師魯,就是尹洙(10011047),宋代散文家,字師魯,洛陽人,一生懷才不遇,郁郁以終。傳說歐陽修學習古文,曾受尹師魯?shù)挠绊?,他也是歐陽修在政治上、文學上的摯友?;A梳理1.古今異義(1)師魯十二兄書記。古義:今義:(2)是以又不留下書在京師。古義:今義:辦理文書及繕寫工作的人員。黨、團等各級組織中的主要負責人。書信。書籍。(3)師魯又云非忘親。古義:今義:(4)
5、感激不避誅死。古義:今義:古人認為,子女犯罪,令父母蒙羞,是對不起父母養(yǎng)育之恩,是不孝。忘記親人。感動發(fā)憤。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鴮λa(chǎn)生好感。2.一詞多義表轉(zhuǎn)折表順承表因果表修飾順手,連詞可以把,介詞然而不過是這樣(對)3.詞類活用(1)始謀陸赴夷陵:(2)非以為奇事而詫人:(3)史冊所以書之者:名詞作狀語,從陸路。使動用法,使詫異。名詞作動詞,寫、記載。4.文言句式(1)方悟此奴懶去而見紿:(2)然師魯又云暗于朋友:(3)其心歡戚無異庸人:(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貶者:被動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被動句。文本助讀 歐陽修的這封信是答復尹洙詢問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視為固然,不以遷謫之情縈懷。在貶
6、所勤官慎職,不作窮愁的文字,更凸現(xiàn)了泰然的心境。全文行文樸實,如同敘家常一般,充滿著溫馨和理解,對于同遭貶謫的朋友而言,這便是最好的鼓勵和支持了。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結(jié)構(gòu)圖示一、整封書信有幾答幾疑?其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提示全信有三答三疑,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決不復疑也”;二疑歐陽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歐陽修“非忘親”“此又非也”“此事須相見,可盡其說也”。其核心內(nèi)容在于解釋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為理智冷靜,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重點突破二、“師魯歡戚不問可知,所渴欲問者,別后安否?及家人處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舊疾平否?”中,作者為什么運用了這么多
7、問句?“渴”字又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提示對朋友的關心之情溢于言表。由朋友本人問及家人、孩子,考慮多么周到,用心多么細致。一個“渴”字道出了作者極想知道朋友是否安好的心情??谡Z化的語言令人感到親切、溫暖。三、歐陽修是怎樣看待自己被貶的?從哪些地方看出?在這封信中,你讀出了作者與尹師魯之間怎樣的感情?提示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歐陽修對待被貶的態(tài)度:認為“得罪雖死,不為忘親”;對史書記載義士事跡的看法,“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當然而不得避爾”;雖被貶,也須“居閑僻處,日知進道而已”;告誡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白匝砸嫔髀殻瑹o飲酒?!睆倪@封信中可以看出了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從作者對摯友生活的關懷、反復的
8、慰藉之中,不難看出其中充滿了濃郁的人間真情。四、這是歐陽修被貶到夷陵縣之后寫給摯友尹師魯?shù)囊环庑?,在這封信中,作者是怎樣逐層表露自己心情的?提示信的開始,寫相送失約的原因,寫沒有見面的遺憾。第二段寫沒能給友人寫信的原因,還有對尹洙及其家人的關切之問。第三段寫自己行程平安的愉快心情。第四段主要回答尹師魯?shù)囊蓡枴R源吮砻餍闹?。在第五段表明自己既不屑做“戚戚怨嗟”之人,也不愿做“傲逸狂醉”之人。無論是什么內(nèi)容,作者都從容道來,文字沒有一點悲怨之情。對此次被貶,作者沒有抱怨,可見他對貶官一事不憂不懼,淡定從容,處之泰然。技法賞析 1.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現(xiàn)為對貶官的態(tài)度。作者在信中對尹師魯袒露
9、了自己對被貶官一事的態(tài)度,他認為“路中來,頗有人以罪出不測見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說的“非忘親”也是不了解他的內(nèi)心,他的內(nèi)心是“得罪雖死,不為忘親”,雖被貶官,也須“居閑僻處,日知進道而已”,且告誡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貶者”,“傲逸狂醉,自言我為大不為小”,他自己已嚴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飲酒”,抱著既不悲觀也不放縱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樣,“當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真若知義者,及到貶所,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則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其心歡戚無異庸人”,他勉勵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縣后勤官,以懲洛中時懶慢”。文中的這一系列表
10、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氣概,凝成一股氣韻縈繞于字里行間,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致。 二是表現(xiàn)為對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開頭幾段詳盡地敘述了自己關切、思念師魯?shù)男那椋麑ξ茨苋缂s相送而遺憾;行程中沒有寄信之處不能與師魯通信而牽掛;本人到荊南后又急于打聽師魯任所郢州的情況;他迫不及待地要“問候”師魯,打聽對方“別后安否?及家人處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舊疾平否?”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嵤?,卻表現(xiàn)了作者對摯友的生活的關懷,反復的慰藉,細膩、親切,充滿了人情味。 2.筆調(diào)平易自然,親切委婉。 此文中不見歐陽修一貫的豪壯磅礴的氣勢,不見了大開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復親切的慰藉、叮嚀,細膩入微的表白、鼓
11、勵。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個“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語氣格外舒緩從容,拉家常,敘衷腸,直抒胸臆,委婉動聽。作者的措辭也非常注意親切平易,選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詞,如白頭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魚、梨、栗、桔柚、大筍、灶間老婢等,這些詞語淺白、通俗,可想見作者在寫此信時其神態(tài)是多么的松弛、自然。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暢地表情達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寫作遷移 角度 直抒胸臆 題目:運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寫一段對家人或友人的文字,約100字。 示例 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跡。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