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同步測試.doc
《高一物理同步測試.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物理同步測試.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5-2016學年度???學校7月月考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題(題型注釋) 1.以下情景中,加著重號的人或物體可看成質點的是( ) A.研究一列火車通過長江大橋所需的時間 B.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發(fā)出的旋轉球 C.研究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出艙揮動國旗的動作 D.用GPS確定打擊海盜的“武漢”艦在大海中的位置 2.對于質點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質點的加速度為零,則速度為零,速度變化也為零 B.質點速度變化率越大,則加速度越大 C.質點某時刻的加速度不為零,則該時刻的速度也不為零 D.質點運動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變化越大 3.如圖所示,一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若到達B點時速度為v,到達C點時速度為2v,則xAB:xBC等于( ) A.1:1 B.1:2 C.2:3 D.1:3 4.把一個重為G的物體,用一水平推力F=kt(k為常量,t為時間)壓在豎直的足夠高的平整墻面上,如圖所示,從t=0開始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是圖中的哪一個( ) A. B. C. D. 5.如圖,一小球放置在木板與豎直墻面之間.設墻面對球的壓力大小為N1,球對木板的壓力大小為N2.以木板與墻連接點所形成的水平直線為軸,將木板從圖示位置開始緩慢地轉到水平位置.不計摩擦,在此過程中( ) A.N1始終減小,N2始終增大 B.N1始終減小,N2始終減小 C.N1先增大后減小,N2始終減小 D.N1先增大后減小,N2先減小后增大 6.如圖所示,A和B兩物塊的接觸面是水平的,A與B保持相對靜止一起沿固定斜面勻速下滑,在下滑過程中B的受力個數為( ) A.3個 B.4個 C.5個 D.6個 7.伽利略為了研究自由落體的規(guī)律,將落體實驗轉化為著名的“斜面實驗”,對于這個研究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實驗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測量小球運動的路程 B.斜面實驗“沖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運動時間的測量 C.通過對斜面實驗的觀察與計算,直接得到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D.根據斜面實驗結論進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8.某物體運動的速度圖象如圖,根據圖象可知( ) A.0﹣2s內的加速度為1m/s2 B.0﹣5s內的位移為10m C.第1s末與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s末與第5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9.如圖所示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支架的斜桿與豎直桿的夾角為θ,在斜桿的下端固定有質量為m的小球.下列關于桿對球的作用力F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小車靜止時,F=mgsinθ,方向沿桿向上 B.小車靜止時,F=mgcosθ,方向垂直于桿向上 C.小車向右勻速運動時,一定有F=mg,方向豎直向上 D.小車向右勻加速運動時,一定有F>mg,且方向沿桿向上 10.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輛勻速行駛的小車,車上固定一盛滿水的碗.現突然發(fā)現碗中的水灑出,水灑出的情況如圖所示,則關于小車在此種情況下的運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小車勻速向左運動 B.小車可能突然向左加速運動 C.小車可能突然向右減速運動 D.小車可能突然向左減速運動 11.如圖所示,用輕繩AO和OB將重為G的重物懸掛在水平天花板和豎直墻壁之間處于靜止狀態(tài),AO繩水平,OB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AO繩的拉力T1、OB繩的拉力T2的大小與G之間的關系為( ) A.T1= B.T1=Gtanθ C.T2= D.T2=Gcosθ 12.如圖:質量為m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沿足夠長的固定斜面上滑,斜面傾角為θ,物塊與該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tanθ,圖中表示該物塊的速度v和所受摩擦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以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二、多選題(題型注釋) 三、填空題(題型注釋) 四、實驗題(題型注釋) 13.“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4.圖1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圖.圖中A為小車.B為砝碼及砝碼盤,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圖中未畫出)相連,計時器接50Hz交流電.小車A的質量為m1,砝碼及砝碼盤B的質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遠大于m1 D.在用圖象法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時,應作a﹣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則他測量得到的a﹣F圖線可能是圖2中的圖線 .(填“甲”“乙”或“丙”) (3)圖3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紙帶中相鄰計數點 間的距離已標出,相鄰計數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由此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五、計算題(題型注釋) 15.在一次低空跳傘演練中,當直升飛機懸停在離地面224m高處時,傘兵離開飛機做自由落體運動.運動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展傘后傘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勻減速下降.為了傘兵的安全,要求傘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過5m/s,(取g=10m/s2)求: (1)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多少?著地時相當于從多高處自由落下? (2)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多少? 16.A、B兩列火車,在同一軌道上同向行駛,A車在前,其速度vA=10m/s,B車在后,其速度vB=30m/s,因大霧能見度低,B車在距A車x0=85m時才發(fā)現前方有A車,這時B車立即剎車,但B車要經過180m才能停止,問:B車剎車時A車仍按原速率行駛,兩車是否會相撞?若會相撞,將在B車剎車后何時相撞?若不會相撞,則兩車最近距離是多少? 17.靜止在水平面上的A、B兩個物體通過一根拉直的輕繩相連,如圖,輕繩長L=1m,承受的最大拉力為8N,A的質量m1=2kg,B的質量m2=8kg,A、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現用一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A、B向右運動,當F增大到某一值時,輕繩剛好被拉斷(g=10m/s2). (1)求繩剛被拉斷時F的大小. (2)若繩剛被拉斷時,A、B的速度為2m/s,保持此時的F大小不變,當A靜止時,A、B間的距離為多少? 六、作圖題(題型注釋) 18.如圖所示,AO是具有一定質量的均勻細桿,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細桿上的P點與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圓柱體接觸,圓柱體靠在豎直的擋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桿的傾角θ=60,圓柱體的重力大小為G,豎直擋板對圓柱體的壓力大小為2G,各處的摩擦都不計,試回答下列問題: (1)作出圓柱體的受力分析圖; (2)通過計算求出圓柱體對均勻細桿AO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水平地面對圓柱體作用力的大?。? 七、簡答題(題型注釋) 參考答案 1.D 【解析】 試題分析:把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大小或形狀對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者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時,物體就可以看作質點. 解:A、研究火車通過長江大橋的時間,火車的長度不能忽略,不能把火車看成質點,故A錯誤; B、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發(fā)出的旋轉球不能視為質點,否則就沒有旋轉了,故B錯誤; C、研究航天員翟志剛在太空出艙揮動國旗的動作時,航天員的大小和形狀不能忽略,不能把翟志剛看成質點,故C錯誤; D、用GPS確定“武漢”艦在大海中的位置時,艦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可以把“武漢”艦看成質點,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物體能否看成質點的條件,關鍵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研究的問題中能否忽略. 2.B 【解析】 試題分析:加速度等于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量,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A、質點的加速度為零,速度的變化率為零,但是速度不一定為零,比如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化率,速度變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故B正確. C、質點的加速度不為零,速度不一定不為零,比如自由落體運動的初始時刻,加速度不為零,速度為零,故C錯誤. 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越快,速度變化量不一定大,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大小、速度變化量的大小無關. 3.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求解 解: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知, xAB=, , 所以AB:AC=1:4, 則AB:BC=1:3.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 4.B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意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壓力不斷增大,導致物體從滑動到靜止.則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先是滑動摩擦力后是靜摩擦力.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推物體的壓力大小成正比,而靜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大小相等. 解:如圖所示,從t=0開始水平推力F=Kt,即壓力不斷增大,則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所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正比.因此滑動摩擦力不斷增大.當物體的最大靜摩擦力大于重力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使推力增大,也不會影響物體的靜摩擦力大?。藭r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因此B正確;ACD均錯誤; 故選:B. 【點評】考查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而靜摩擦力卻與引起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有關.同時隨著推力的增大,導致物體的最大靜摩擦力也增大. 5.B 【解析】 試題分析: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重力、木板的支持力和墻壁的支持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得知,墻面和木板對球的壓力大小分別等于球對墻面和木板的支持力大小,根據平衡條件得到兩個支持力與θ的關系,再分析其變化情況. 解: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重力G、墻面的支持力N1′和木板的支持力N2′.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得知,N1=N1′,N2=N2′. 根據平衡條件得:N1′=Gcotθ,N2′= 將木板從圖示位置開始緩慢地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θ增大,cotθ減小,sinθ增大,則N1′和N2′都始終減小,故N1和N2都始終減小. 故選B 【點評】本題運用函數法研究動態(tài)平衡問題,也可以運用圖解法直觀反映力的變化情況. 6.B 【解析】 試題分析:先以A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再對B研究,按順序進行分析受力情況. 解:先以A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重力、B的豎直向上的支持力,B對A沒有摩擦力,否則A不會勻速運動. 再對B研究,B受到重力、A對B豎直向下的壓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動摩擦力,共4個力.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物體受力的能力,采用隔離法的思維,要結合平衡進行分析,同時一般按重力、彈力、摩擦力順序進行分析. 7.B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實驗”的知識,根據其歷史背景我們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實驗”,注意礙于當時對時間的測量技術、手段落后. 解:伽利略時代,沒有先進的測量手段和工具,為了“沖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實驗,其實就是為了使物體下落時間長些,減小實驗誤差,故A錯誤、B正確; 根據實驗結果,伽利略將實驗結論進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并非是主觀臆斷得出的,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故C錯誤,D正確. 故選:BD. 【點評】了解伽利略“斜面實驗”的歷史背景,以及實驗方法,體會實驗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8.AC 【解析】 試題分析:速度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的加速度大?。鶕甭实恼摲治黾铀俣鹊恼摚畧D線與兩個坐標軸所圍“面積”等于位移.根據速度的正負判斷速度的方向. 解:A、由v﹣t圖象知,0﹣2s內物體運動的速度為=1m/s2,故A正確; B、0﹣5s內的位移為7m,故B錯誤; C、第1s末圖象在時間軸上方,速度為正,第3s末速度圖象也在時間軸上方,速度也為正,故方向相同,故C正確; D、第1s內圖線的斜率為正值,加速度沿正方向,而第5s內圖線的斜率為負值,加速度方向沿負方向,則第1s內與第5s內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對于速度﹣時間圖象要抓住兩個數學意義來理解其物理意義: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積”等于位移 9.C 【解析】 試題分析:小球和小車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當小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平衡確定彈力的大小和方向.當小車勻加速運動時,抓住小球的合力方向確定彈力的方向. 解:A、小車靜止時,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桿對球的彈力F=mg,方向豎直向上,故A、B錯誤. C、小車向右勻速運動時,小球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桿對球的彈力F=mg,方向豎直向上,故C正確. D、小球向右勻加速運動時,小球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合力向右,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知,F>mg,但是方向不一定沿桿向上,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小球和小車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和共點力平衡進行求解,知道桿對小球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 10.BC 【解析】 試題分析:水突然相對于車向右運動,說明此時水向右的速度大于車向右的速度或者小車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的速度,分情況進行討論即可. 解:A、小車勻速向左運動,則水也勻速運動,速度相等,不會從碗中的水灑出,故A錯誤; B、小車突然向左加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加速,所以小車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的速度,可以出現圖示情況,故B正確; C、小車突然向右減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減速,所以小車向右的速度小于水向右的速度,水應向右灑出,故C正確; D、小車突然向左減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減速,所以小車向左的速度小于水向左的速度,水應向左灑出,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慣性和相對運動的概念,要立即好慣性這個概念,會分析相對運動,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11.BC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以結點O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作出力圖,由平衡條件求出AO繩的拉力T1、OB繩的拉力T2的大小與G之間的關系. 解:以結點O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作出力圖如圖. 由平衡條件得 T1=Gtanθ,T2= 故選BC 【點評】本題懸繩固定的物體平衡問題,往往以結點為研究對象,作出力圖,由平衡條件求解. 12.AC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斷物體受到的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 解:當物體沿著斜面向上運動時,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作用,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μmgcosθ,此時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沿著斜面向下,物體做減速運動; 當物體的速度減到零時,對滑塊受力分析,由于μ>tanθ,所以mgsinθ<μmgcosθ,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所以當物體的受到減為零之后,物體就不會再向下運動,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受到的是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大小為mgsinθ. 綜上所述,物體先做的是勻減速運動,當速度減為零之后就靜止不動了,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先是滑動摩擦力,大小為μmgcosθ,當速度減為零之后受到的是靜摩擦力,大小為mgsinθ,并且由于μ>tanθ,所以mgsinθ<μmgcosθ,所以AC正確. 故選:AC. 【點評】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這是解決本題的關鍵,也是同學常出錯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判斷物體受到的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 13.(1)F′(2)B 【解析】 試題分析:在實驗中F和F′分別由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實驗得出,明確理論值和實驗值的區(qū)別即可正確解答;本實驗中采用了兩個力合力與一個力效果相同來驗證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因此采用“等效法”,注意該實驗方法的應用. 解:(1)F是通過作圖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論值,而F′是通過一個彈簧稱沿AO方向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O點,使得一個彈簧稱的拉力與兩個彈簧稱的拉力效果相同,測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誤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 (2)合力與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所以本實驗采用的等效替代法. 故選:B. 故答案為:(1)F′ (2)B 【點評】本實驗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個合力與幾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確“理論值”和“實驗值”的區(qū)別. 14.(1)D;(2)丙;(3)0.49 【解析】 試題分析:(1)實驗時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兩個: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為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②讓小車的質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因為:際上繩子的拉力F=Ma=mg,故應該是m<<M,而當m不再遠遠小于M時a=隨m的增大物體的加速度逐漸減小且無限趨近于g; (2)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的話,就會出現當有拉力時,物體不動的情況; (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1)A:平衡摩擦力,假設木板傾角為θ,則有: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錯誤. B: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錯誤. C:讓小車的質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因為:際上繩子的拉力F=Ma=m2g,故應該是m2<<m1,故C錯誤. D:F=ma,所以:a=,當F一定時,a與成正比,故D正確. (2)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就會出現當有拉力時,物體不動的情況.故圖線為丙. (3)由于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0.49m/s2. 故答案為:(1)D;(2)丙;(3)0.49 【點評】會根據實驗原理分析分析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讓小車的質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且會根據原理分析實驗誤差. 15.(1)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99m,著地時相當于從1.25m高處自由落下. (2)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8.6s. 【解析】 試題分析:(1)整個過程中,傘兵先做自由落體運動,后做勻減速運動,總位移大小等于224m.設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h,此時速度為v0,先研究勻減速過程,由速度﹣位移關系式,得到v0與h的關系式,再研究自由落體過程,也得到一個v0與h的關系式,聯立求解. (2)由(1)求出v0,由速度公式求出兩個過程的時間,即可得到總時間. 解:(1)設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h,此時速度為v0, 則: 對于勻減速運動過程,有 , 即52﹣=﹣212.5h 對于自由下落過程,有=2g(224﹣h)=210(224﹣h) 聯立解得h=99 m,v0=50 m/s 以5m/s的速度落地相當于從h1高處自由落下, 即2gh1=v2 所以h1=m=1.25 m. (2)設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t, 則有v0=gt1, t1=s=5 s, t2=s=3.6 s, 故所求時間t=t1+t2=(5+3.6)s=8.6 s. 答:(1)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99m,著地時相當于從1.25m高處自由落下. (2)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8.6s. 【點評】本題涉及兩個過程的運動學問題,既要單獨研究兩個過程,更要抓住它們之間的聯系:比如位移關系、速度關系等等. 16.B車剎車時A車仍按原速率行駛,兩車不會相撞,兩車最近距離是5米. 【解析】 試題分析:B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剎車距離,根據速度位移關系公式求解剎車的加速度; 兩車能夠相撞或者最近距離的臨界情況是兩車速度相等,先根據速度時間關系公式求解速度相同的時間,然后分別求解出兩車的位移進行判斷. 解:B車剎車至停下來過程中,由,得 假設不相撞,設經過時間t兩車速度相等,對B車有vA=vB+aBt 解得t=8s 此時,B車的位移有 A車位移有xA=vAt=80m 因xB<x0+xA故兩車不會相撞,兩車最近距離為△x=5m 答:B車剎車時A車仍按原速率行駛,兩車不會相撞,兩車最近距離是5米. 【點評】研究追擊問題關鍵抓住一個臨界條件(速度相同)和兩個等量關系(位移關系和時間關系). 17.(1)繩剛被拉斷時F的大小為40N. (2)若繩剛被拉斷時,A、B的速度為2m/s,保持此時的F大小不變,當A靜止時,A、B間的距離為2.5m. 【解析】 試題分析:(1)先分析A當繩達拉力最大時產生的加速度,再整體分析產生該加速度時整體需要受到的拉力; (2)繩斷后,A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在拉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析地A的運動時間,確定B和A的位移可得AB間距. 解:(1)設繩剛要拉斷時產生的拉力為F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A物體有: F1﹣μm1g=m1a 代入數值得 a=2m/s2 對AB整體分析有: F﹣μ(m1+m2)g=(m1+m2)a 代入數值計算得F=40N; (2)設繩斷后,A的加速度為a1B的加速度為a2,則有 a2==﹣μg=﹣0.210=3m/s2. A停下來的時間為 A的位移為: B的位移為:==3.5m 則此時AB間距離△x=x2+L﹣x1=2.5m 答:(1)繩剛被拉斷時F的大小為40N. (2)若繩剛被拉斷時,A、B的速度為2m/s,保持此時的F大小不變,當A靜止時,A、B間的距離為2.5m. 【點評】整體法和隔離法是解決連接體問題的主要方法,抓住一起運動時加速度相同的聯系點是解題的關鍵. 18.(1)作出圓柱體的受力分析圖如圖. (2)圓柱體對均勻細桿AO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水平地面對圓柱體作用力的大小是. 【解析】 試題分析:(1)圓柱體受到重力、擋板的彈力、桿的壓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出受力分析圖. (2)根據平衡條件求解細桿對圓柱體的壓力和地面對圓柱體的作用力,再由牛頓第三定律求解圓柱體對均勻細桿AO的作用力的大?。? 解:(1)圓柱體受到重力、擋板的彈力、桿的壓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出受力分析圖,如圖. (2)豎直檔板對球的壓力大小N2=2G,根據平衡條件得: N3sinθ=N2, 代入數據解得:N3= 由牛頓第三定律求解圓柱體對均勻細桿AO的作用力的大小為: N3′=N3=. 由豎直方向平衡得: N1=G+N3cosθ= 答:(1)作出圓柱體的受力分析圖如圖. (2)圓柱體對均勻細桿AO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水平地面對圓柱體作用力的大小是. 【點評】本題考查分析受力情況,作受力圖的能力,會運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力的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物理 同步 測試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006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