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上學了 第2課時 比一比 西南師大版(2014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上學了 第2課時 比一比 西南師大版(2014秋)(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比一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在操作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難點是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個籃球、2個乒乓球、1袋蘋果、1袋梨;學生準備3個圓片、3個小三角形或3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兩名身高相同的學生上臺,一人站在講臺上,一人站在講臺下。
教師:哪位同學高些?
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和平時
2、接觸的情況自由說。
教師:他們的這種站法能不能讓我們準確地比較出誰高誰矮?那怎樣才能又快又準確地比較出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些比較的方法,學習——比一比。
板書課題:比一比。
[點評:從學生熟知的“比身高”入手,用起點不相同的比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新知識的探討中來。]
二、探究新知
1.比高矮
教師:怎樣才能又快又準確地比較出這兩位同學誰高誰矮?與同桌說說你的方法。
同桌交流后,指名匯報。
學生的方法可能是:讓講臺下的同學站到講臺上,兩人背靠背站直;或讓講臺上的同學站到講臺下,兩人背靠背站直。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讓兩位同學站在同一地方,同一高度上,兩
3、人站直后再比。
教師:好方法。不管你們讓講臺上的人站到講臺下,還是讓講臺下的人站到講臺上,都是想讓他們站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高度上。這就是比較高矮的方法。
請那兩名身高一樣的學生站到一起。
教師:請同學們幫他們看看誰高誰矮。
兩名學生自己背靠背站好,比一比。
全班學生觀察比較的結果,指名說一說。
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的口語,引導學生說出兩人同樣高。
教師:觀察我們教室,你發(fā)現誰和誰同樣高?
學生可能還圍繞著學生之間的身高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的桌子、凳子,引導學生說出桌子與桌子同樣高,凳子與凳子同樣高等。
請兩名身高不同的學生上臺。
教師:仔細觀察他們的身高,誰比誰高
4、,誰比誰矮?
指名回答。學生根據學到的比高矮的方法和自己的觀察說出結果,一定要讓學生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教師:我們在比高矮時,可能會出現哪些結果?
小組交流,集體匯報。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可能會是兩人同樣高,也可能是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請三名身高不同的學生上臺。
教師:誰能按一定的順序幫他們排排隊?
指名上臺完成。學生可以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以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這里不作要求。
同桌的兩人相互比一比,也可以找好朋友比一比,然后說一說。
2.比長短
出示兩支長度相差不多的鉛筆,教師一只手拿一支。
教師:看看這兩支鉛筆,你知道哪支長,哪支短嗎?
學生自由說
5、。
教師: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說說你的方法。
同桌討論交流,指名上臺邊演示邊說。
引導學生說出,把兩支鉛筆平放在桌子上,一端對齊,看看另一端,就知道哪支長哪支短;把兩支鉛筆豎著放在桌子上,下端挨著桌子,看看上端,就知道哪支長哪支短。
教師:在比較長短時,不管是平著放還是豎著放,都要使鉛筆的一端對整齊,再看另一端,就能知道誰長誰短。
同桌的兩人用鉛筆比一比,然后說一說。
3.比大小
教師出示兩個球,一個籃球、一個乒乓球。
教師:同學們看著這兩個球,你想說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籃球很大,乒乓球很小。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可能回答是用眼睛看出來的
6、。
教師:觀察也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
教師:請你用誰比誰大,誰比誰小來說一說。
要求學生說出,籃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籃球小。
又拿出一個乒乓球與原來的兩個球一起來比一比。
教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同桌相互說一說。
要求學生明白,兩個乒乓球同樣大,籃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籃球小。
教師:在生活中你還發(fā)現誰比誰大,誰比誰?。?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由說。
4.比多少
出示一袋蘋果,一袋梨。蘋果多,梨少。
教師:老師在水果店里買了兩袋水果,一袋蘋果,一袋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蘋果多,梨少。
教師
7、:我們該怎樣比呢?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學生討論后,引導學生找到比較的方法:把蘋果和梨都拿出來,蘋果放一排,梨放一排,一個蘋果對著一個梨。這樣就能看出蘋果比梨多,梨比蘋果少。
教師:觀察我們的周圍,你還發(fā)現了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學生思考,指名匯報。
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回答。如:教室里,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我們班女生比男生多,男生比女生少。
教師:同學們見過栽樹嗎?請見過栽樹的同學說說栽樹時先要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先要挖一個坑。
教師:老師想栽1棵樹,需要挖幾個坑?
學生:栽1棵樹需要挖1個坑。
教師:對,也就是1個坑栽1棵樹。2個坑栽幾棵樹?栽4棵樹需要
8、挖幾個坑?
要求學生說出,2個坑栽2棵樹,栽4棵樹需要挖4個坑。
教師:栽樹時,有幾棵樹就挖幾個坑。這說明了什么?
同桌討論后,要求學生知道栽的樹和挖的坑同樣多。
5.游戲
伸手指。
教師:請伸出和老師同樣多的手指。
師生互玩,同桌交換玩。
拍手。
教師:老師拍幾下,請你們與老師拍同樣多的次數。
同桌交換玩。
擺學具。
先擺3個圓片,再擺出與圓片同樣多的小三角形或小棒。
[點評: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直觀演示和操作理解并建立高、矮、大、小、多、少等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操作去探究比較高矮、長短、大小以及多少的方法,并用數學語言表達出比較的結果。“同樣多”的概念是一個比較難建立的概念,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一個對著一個比,剛好對完,在此基礎上建立同樣多的概念。]
三、課堂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的練習。
四、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比高矮、比長短、比大小、比多少的方法,回家后請同學們用這些方法跟爸爸媽媽一起比一比。
[點評:這個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一是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關注學生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討論比較方法,再一起匯報交流,達成共識。二是重點突出,教學層次清晰。在學生掌握比較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段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