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計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六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學案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
《課堂設計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六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學案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堂設計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專題六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學案 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六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專題導語:隨著晚唐政權的進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颯的氣氛籠罩著晚唐詩歌。他們更多吟詠的是三類題材:歷史、自然、愛情。對歷史的追懷是對現(xiàn)實的喟嘆,對自然的眷念是對人世的疲倦,對愛情的尋求是對個人心靈的撫慰。不過,晚唐詩人更傾心盡力于詩歌,他們以近體詩為主要形式,在中唐創(chuàng)新求變的基礎上繼續(xù)掘進,詩國仍然是一派絢麗燦爛的景象,出現(xiàn)了許多杰出的詩人,杜牧、李商隱便是這一群體的代表。因此,學習本專題,主要是學習“小李杜”的律詩和絕句,初步了解他們二人的詩風,能就李之無題詩或杜之詠史懷古詩作專題探究。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把握李詩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點,對杜詩《九日齊山登高》可抓住諸
2、多虛字來賞析。 九日齊山登高 一、詩人名片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晚唐詩人。入仕后官至中書舍人。他關心國事,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擁護中央集權,主張抵御入侵之敵,反對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寫《原十六了》、《罪言》等軍事論文。他喜歡兵法,注釋過《孫子》,他的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其政治詩如長篇《感懷詩》共五十三韻,是學杜甫的《北征》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反映現(xiàn)實的律詩如《河湟》、《早雁》等都蘊含著深沉的對時政的批評。 藝術上最有特色的是寫景抒情的七絕,詠史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頗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
3、山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由于國勢已江河日下,故這些詩常流露感傷情調。其《阿房宮賦》也為人稱道且標志著文賦的形成。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二、詩詞故事 杜牧的浪漫故事 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師幕下做幕僚。他聽說湖州(今浙江)一帶風景優(yōu)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湖州刺史特地為他舉行了一場龍舟大賽,引逗全城姑娘都出來觀看。杜牧看了,直到傍晚,才發(fā)現(xiàn)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是“真國色也”。于是,杜牧當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約十年后到這里做刺史時再來娶她。不久杜牧就離開了湖州,這一走就是十四年。過了十四年,杜牧才回到湖州做刺史。到任后,馬上派人去找這個姑娘。找到后才發(fā)現(xiàn)
4、,姑娘已在三年前嫁人,并已有了兩個孩子。杜牧大為惆悵,寫了一首《悵別》詩: 自去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三、文題背景 1.本詩是杜牧在池州時的作品。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舊俗這一天人們登高喝菊花酒。齊山,在池州貴池縣(今安徽省貴池縣)東南。杜牧于會昌四年(844)九月調任刺史,會昌六年九月離任。會昌五年,杜牧與其友張祜,登齊山共度重陽,寫下了《九日齊山登高》,其友張祜以詩和之。時年杜牧43歲。 2.杜牧這首詩,后世人們在經(jīng)池州或游齊山時唱和,贊嘆。如宋代吳仲復《齊山》詩:卻自牧之賦詩后,每逢秋至菊含情。一首律詩,引得后世人唱和、贊嘆,詩史上少有。
5、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江涵/秋影/雁/初,與客/攜壺/上/翠。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杜牧在這首登高詩中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一說抑郁之思以曠達書之) 二、悟讀,詩情畫境 秋高氣爽,天邊一行飛雁。江水清澈,微微搖蕩,江中映著兩岸秋山和空中的飛雁,還有一抹飄忽的白云。面對著秋天的水光山色,興致勃勃地折下滿把的菊花,覺得應該插個滿頭歸去,才不辜負這一場登高。天氣漸熱
6、,離期相近,不久此地再無君矣。雖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但若終有夜雨春韭,新炊黃粱,亦為一幸,且請寬懷。 三、品讀,鑒賞評析 1.“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兩句的含意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認為詩中的曠達語與憤激之情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該詩與杜甫《登高》詩相比較,說說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上的差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
9、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偬莆渥跁?842)八月,北方少數(shù)民族回鶻烏介可汗率眾向南騷擾,北方邊地各族人民流離四散,痛苦不堪。杜牧當時任黃州刺史,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的命運極為關注。八月是大雁開始南飛的季節(jié),詩人目送征雁,觸景感懷,因以“早雁”為題,托物寓意。②菰: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聯(lián)從哪幾個方面展現(xiàn)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在評論這首詩的抒情手法時說,“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題六 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九日齊山登高 文本賞讀 1.兩句意思是:斟起酒來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來酬答這良辰佳節(jié),無須在節(jié)日登高時為夕陽西下、人生遲暮而感慨怨恨。這里詩人是想用偶然的開心、用節(jié)日的醉酒,來掩蓋和消釋長期積于心中的郁悶,但郁悶是仍舊存在著的,而落暉也畢竟在眼前。 2.其實并不矛盾,詩人表面
12、的曠達超然,是在委婉曲折地表達自己內心的不平和感慨。 3.①杜甫的《登高》通過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和抱負無成的悵恨,慷慨激越,動人心弦,總體的感情基調是抑郁的。②杜牧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感情。一方面,詩人興致盎然地與朋友登高賞秋,面對美麗的水光山色,滿面笑容地飲酒插花;另一方面,詩人也是用這種方式來掩飾長期郁積在內心的苦悶,“須插”、“但將”、“不用”以及“何必”等詞語的運用,都可以清楚地讓人感受到詩人情感上的掙扎。 文本拓展 (1)從情態(tài)、環(huán)境、動作到聲音展現(xiàn)出一幅邊塞驚雁的活動圖景,仲秋塞外,廣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騎的
13、襲射,立時驚飛四散,發(fā)出凄厲的哀鳴。 (2)不同意。本詩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詩中的早雁是被外虜沖散、流離失所、欲歸不得的邊民形象,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邊地人民的關切和同情。(不可答“同意”) 寄揚州韓綽判官 一、詩人名片 杜牧是晚唐大家,詩、賦、古文均擅長,書畫也精。他在詩歌上的藝術成就是以七絕最為人稱道,詩寫得感慨深切,情辭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詠史懷古詩有一種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詩受杜甫、韓愈影響較深??傮w上說,杜詩是以明麗的意象和俊逸的風骨,加上他特有的歷史感所形成的詩的深遠開闊的視野,構成了一種特殊境界。與李商隱齊名,也稱“小李杜”。有詩文集《樊川文集》。 二、詩
14、詞故事 十年一覺揚州夢 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鎮(zhèn)守揚州時,辟杜牧為掌書記。杜牧在揚州頗好游宴,縱情聲色。當他接到任命調離揚州時,他的幕主牛僧孺給他餞行。席間,牛僧孺取出一個大盒子,交給杜牧。杜牧打開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關于杜牧行蹤的報告,寫著:“某年某日,杜書記在某處宴飲(或在某妓院歇宿)?!倍拍量戳?,很是慚愧。牛僧孺勸他不要因為生活小節(jié)而影響將來的事業(yè)。杜牧聽了,很是感激。離開揚州,寫下了《遣懷》詩以紀念揚州生活: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三、文題背景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曾在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轉為掌書記?!都膿P州韓綽判官》這首
15、詩作于他離開江南以后。揚州之盛,歷代詩人們?yōu)樗粝略S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韓綽是杜牧友情篤深的好友,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青山/隱隱/水/迢,秋盡/江南/草/未。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杜牧擅長絕句,常能用這類小詩寫景抒情,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表達真摯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這首七言絕句,正是詩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麗的語言,抒發(fā)了對舊日揚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詩寫得情真韻美。 二、悟讀,詩情畫境 “青山隱隱水迢迢”
16、的揚州,“秋盡江南草未凋”的時節(jié)。水仙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蕖紅淚多??倳行┤?,有些愛,是生命的阻滯,一生也無法翻越。風流多情的杜牧,還有貌比潘安的韓綽,于明月下的二十四橋,夜夜歡歌,也留下了幾多讓女子斷腸的詩篇。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想一想,詩人在這首詩里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青山隱隱水迢迢”中兩個疊詞“隱隱”、“迢迢”的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賞析“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
19、后回答問題。 題揚州禪智寺 杜 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注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消息,即攜眼醫(y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guī)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倍拍烈蚣儆獍偃斩x職。 (1)此詩著意寫禪智寺的什么特點?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這個特點的?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lián)系全詩,簡析首尾兩句的表現(xiàn)手法,并簡述這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揚州韓綽判官 文本賞讀 1.本詩意境的營造,是通過意由境生的方法來實現(xiàn)的,即所謂的“觸景生情”。詩人狀寫的雖然不是眼前之景,但由于他有過一段在揚州風流浪漫的生活經(jīng)歷,所以雖是遙想也如在目前。青山隱隱,綠水如帶,這是遠景;明月之下,二十四橋,玉人吹簫,這是近景;秋盡江南,風景依舊,簫聲悠揚婉轉;此時此刻,此景此情,無不使人浮想聯(lián)翩。詩人本來是探問朋友的近況,卻故意用
22、玩笑的口吻調侃對方,遙想韓綽在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歌妓吹簫。這種調侃中也流露出詩人自己對“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感喟,這也使詩歌平添了更多韻味。 2.“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詞,一方面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另一方面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兩句點出寄贈之意,趁此表現(xiàn)出揚州特有的美景佳勝和自己對它的懷念遙想。詩人將回憶之處集中到“二十四橋明月夜”,因為此景最能集中體現(xiàn)揚州風光的繁華獨絕、浪漫美麗。二十四橋,是唐代揚州城內橋梁的總稱,所謂“二十四橋明月夜”
23、將活動場所集中在小橋明月,更加突出揚州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杜牧在牛僧孺幕中的兩年中,經(jīng)常于夜間到十里長街一帶過著詩酒流連、風流放縱的生活。當時韓綽想必也常與詩人一起游賞。詩人設問:此時此刻,你在二十四橋中的哪一橋上教歌女們吹簫作樂而流連忘返呢?“何處”表現(xiàn)了想像中地點不確定的特點,且以問語隱隱傳出悠然神往的情狀。 文本拓展 (1)寫出禪智寺靜寂的特點。 角度及分析:①以動即“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鬧,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②從視覺角度寫靜,青苔、白鳥,似乎是所見之物,信手拈來,卻使人倍覺孤單冷落;③從明暗的變化寫靜,于濃陰暮靄的幽暗中見靜,“斜陽下小樓”,從暗
24、中見明來反補一筆,頗得錦上添花之致。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余暉,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然而,這畢竟是“斜陽”,而且是已“下小樓”的斜陽。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靜。 (2)首句的“蟬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寫聲寫動,目的是以動襯靜,以聲襯靜,以樂襯哀,這種對照和反襯,更突出了詩人孤獨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無 題 一、詩人名片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他的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無題詩也有所寄
25、寓,愛情詩深情動人。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用典多,意旨隱晦。李商隱的散文也文采華美,風格獨特;駢文婉約雅致,蜚聲于晚唐文壇。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少年得志,24歲登進士第,卻長期陷入牛黨、李黨之爭中,沉淪不僚,一生為寄人籬下的文墨小吏。當初登進士第的時候,牛(僧孺)黨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對他有知遇之恩。中舉后,他入涇原節(jié)度使李(德裕)黨重要人物王茂元府為掌書記。茂元賞其才,以女妻之。這一事得罪了令狐家。此時,牛、李黨爭激烈,李商隱為牛黨所不喜。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隱多次寫信表明心跡,他只是不理。李
26、黨也因此懷疑他。在兩黨的共同排擠下,李商隱終生仕途坎坷。崔玨《哭李商隱》言:“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二、詩詞故事 李商隱本人的愛情故事 李商隱的愛情詩寫得最好。在個人生活方面,他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據(jù)說,他早年曾苦戀過一個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戀愛經(jīng)歷,但都沒有結果。在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后,與妻子感情極好,然而妻子又在他39歲時去世。因此,在他心靈中,愛情帶來的痛苦也是極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愛而不得和得而復失的悲哀,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潦倒,使他的愛情詩格外悲惻動人。同時,他的某些秘密戀愛又不可明言,因此他的愛情詩又格外迷幻朦朧。 三、文題背景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chuàng)造
27、。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shù)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shù)念}目表現(xiàn),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雖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考索,但是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以證明確有寄托之前,主要應該以詩歌形象所構成的意境為依據(jù),把它們作為一般愛情詩來對待,這并不妨礙認識它們的藝術價值。 這首詩記敘的應是戀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暫相見后馬上又離別的景況。有人認為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與宋華陽的戀情。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內心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
28、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有人據(jù)此認為,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共計有20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戀情的詩。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相見/時難/別/亦,東風/無力/百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是首愛情詩,抒發(fā)了男女雙方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全詩抒情是有回環(huán)往復婉轉深微的特點的。 全詩可以分成四個部分,詩的每兩句就是一個抒情層次。首聯(lián)由
29、抒情入筆寫惜別之苦,頷聯(lián)借春蠶和蠟燭自比,寫對愛情的忠貞。頸聯(lián)轉換角度,推己及人,因為詩人自己對對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銘心的程度,因而便設想對方也在思念著自己。尾聯(lián)用神話傳說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別”為主題,四聯(lián)雖有所側重,內在聯(lián)系卻非常緊密,始終圍繞“情”與“思”展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憂傷、祝愿、希望等復雜豐富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層層深入,回環(huán)往復,有力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二、悟讀,詩情畫境 蠶絲回環(huán),情絲纏綿;燭淚不止,人淚漣漣?;蛟S從此一別再難相見,猶如蓬山相隔,一個天上,一個人間。即便如此,也隔不斷刻骨銘心的愛戀。那只愛情的精靈——青鳥飛雁傳書。青鳥能被感動,上蒼也能被感動
30、。愿奇跡會在我們身上發(fā)生,愿我們不再相見難,分別難。 三、品讀,鑒賞評析 1.“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個“難”字的含義各是什么?“東風無力百花殘”描寫了怎樣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 2.頷聯(lián)中“春蠶”和“蠟炬”兩個意象在表達感情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愁云鬢改”應怎樣理解?“夜吟應覺月光寒”傳達出詩
32、人怎樣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人孫誅《唐詩三百首》評《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時 說:“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苯Y合全詩,說說為什
33、么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2)題。 流 鶯 李商隱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
34、,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注 宣宗大中三年春,詩人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屬。 (1)這首詩寫到的“鶯”,詩人稱之為“流鶯”,詩中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流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是一首托物抒懷,抒寫身世之感的蘊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
35、要手法。試結合詩的內容,分析詩人是如何使用這一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 題 文本賞讀 1.(1)前一“難”字是“困難”、“艱難”之意,指兩人要見一
36、面歷盡的困難、艱難,后一“難”字即“難舍難分”。正因見面十分困難,所以分離才難舍難分,兩個“難”字,從客觀到主觀,含義不同。(2)點明分離的季節(jié)(暮春)及環(huán)境(百花凋謝),用“東風無力”和“百花殘”營造了離別的悲傷凄涼的意境,以暮春衰殘景物映襯別離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春蠶”、“蠟炬”兩個象征意象,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表現(xiàn)相思之深和對愛情的忠貞,形象貼切,含意雋永。 3.(1)“但愁云鬢改”,早晨起來,因為思念的愁苦,連頭發(fā)散亂也懶得去梳,形象地表達了主人公的離愁之深。 (2)“夜吟應覺月光寒”傳達出女主人公孤寂凄涼的心情。 4.由于詩歌語言的多義性以及
37、我國古代“稱詩言志”的傳統(tǒng),對有些詩歌的解讀會存在一些分歧。這首詩,一般都認為是寫愛情的,但也有人認為是寫給執(zhí)政人物,乞求他們援引的。雖然有附會之嫌,但也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古代詩歌中的香草美人式的比興傳統(tǒng)源遠流長。再者,詩的頷聯(lián),現(xiàn)在經(jīng)常用來形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崇高人格。所以說“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文本拓展 (1)①它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蕩流轉。②它百囀千回表達“本意”,可無人能會,雖然是三春良辰,可終究難盼佳期。 (2)詩人用流鶯的漂蕩比喻自己轉徙幕府,飄零不定的生活;用流鶯的巧囀,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遠大的政治抱負;用無“佳期”表達自己不為人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
38、不遇的深沉傷感。 安 定 城 樓 一、詩人名片 李商隱為晚唐大家,以他為代表,開辟了唐詩向人的內心世界深入的新的詩歌天地,其詩語言精細綿密,情感表達紆徐含蓄,意境深邃朦朧。但因用典太多,有意旨隱晦之病。詩作中,最為杰出的是以“無題”為中心的愛情詩。他的愛情觀和女性觀是比較進步的,他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從一種純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去寫愛情,去寫女性。其次,詠史詩也較為突出。 二、詩詞故事 李商隱的“粉絲”——白居易 白居易晚年非常喜愛李商隱的詩,曾經(jīng)說:“我死后希望能夠投胎做李商隱的兒子?!焙髞砝钌屉[的兒子袞師出生,李就將他的小名取名為“白老”。不料這位“白老”終究不是那位
39、“白老”,長大后反應蠢鈍,很讓人失望。當時著名的詩人兼詞人溫庭筠對“白老”發(fā)話:你小子要真是白居易的后生,那不成心讓“老白”難堪嗎?([宋]蔡居厚《蔡寬夫詩話》) 三、文題背景 晚唐詩人李商隱,才華橫溢,志向高遠,早有文名,但無意中被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而無法自拔,這就決定了他一生中仕途坎坷,長期輾轉于幕府,苦悶感傷而終的結局?!栋捕ǔ菢恰肥且皇渍问闱樵姡瑢懹谔莆淖陂_成三年(838),當時詩人26歲。安定城即涇州(今甘肅涇川),當時是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隱仕途受阻,遠道投王茂元幕府,還被王茂元招為女婿,而在當時的“牛李黨爭”中,王茂元屬“李黨”。據(jù)說李商隱就是因為這一原
40、因,在應博學宏詞科試時受當權的“牛黨”排擠。這首詩就是在應試落選后重回涇州時所作。詩中主要抒寫了詩人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志趣、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端受讒的憤慨。它是晚唐時期年輕士子在朋黨爭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實寫照。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迢遞/高城/百尺/,綠楊/枝外/盡/汀。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詩風平易流暢,但寄托卻很幽深,情感波瀾顯得層層回旋,而又
41、層層深入。圍繞意境的“高遠”這一中心,抒寫了高樓遠眺。先寫歷史上理想高遠的悲劇人物,再寫平生理想是怎樣一個高遠的具體內容,最后又用高遠理想的光芒,探照出那些庸碌無恥之輩的丑惡。這里,有胸襟的自白,也有對朋黨的鞭撻;有用世的決心,也有對隱居的向往;有登樓極目的憂患和壯懷的抒情,也有表現(xiàn)為斥責和嘲笑相結合的諷刺,朗讀時須用心體會。 二、悟讀,詩情畫境 憑欄送目,遠想慨然,那一輪平西的紅日,已然漸薄西山。也不知過了多久,忽見一片云生,暮色頓至,不多時,已經(jīng)隱隱挨近西邊的寺閣了;云生日落,片刻之間,“天地異色”,那境界已然變了,誰知緊接著一陣涼風吹來,頓時吹得那城樓越發(fā)空空落落,蕭然凜然。風已
42、颯然,雨勢迫在眉睫了。景色牽動,心情變改,“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使人如身在風雨之間。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兩句中的“永”字有何內涵?全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最后兩句點明主旨,請簡要概括這兩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中共有哪
44、幾個典故?各有怎樣的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1)~(2)題。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①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鬢③影,來
45、對《白頭吟》④。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⑤梗猶泛⑥,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傥麝懀褐盖锾臁"谀瞎冢捍盖羧?,這里是詩人自指。③玄鬢:古代婦女發(fā)式“蟬鬢”,黑而光潤,縹緲如蟬,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尚在黑鬢年華。④白頭吟:樂府曲名。鮑照等曾以此曲作詩,自傷清直卻遭誣謗。⑤薄宦:官卑職微。⑥梗猶泛:《戰(zhàn)國策·齊策》載土偶與桃梗對話,土偶曰:“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此處是自傷淪落之意。 (1)兩首詩中蟬的形
46、象與詩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處?兩首詩的尾聯(lián)分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首詩運用了哪些相同的藝術技巧? 答:___________
4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定城樓 文本賞讀 1.這個“永”字,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畢生的抱負。這兩句詩反映了封建社會里才志之士的積極向上思想,既懷著恬淡的心情,又有擔當事業(yè)的志氣。 2.這兩句詩,既闡明自己沒有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胸懷光明磊落,淡泊寧靜,為上面“永憶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論證;又表示對世間的一切惡濁事物,睥睨蔑視,決不妥協(xié)容忍
48、;還尖銳地批判那些捧住權位不放的祿蠹,對他們極盡調侃奚落之能事。 3.首先以“賈生”(即賈誼)和“王粲”兩位古代名人自比。當年賈誼上書獻策、王粲登樓抒憤,都與李商隱一樣年輕;兩人不受重用的境遇和心態(tài)又與李商隱應博學宏詞科試落第后相同,故詩中以這兩位古人自比,顯得既含蓄而又貼切。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逼渲械摹敖?、“扁舟”,暗用春秋時范蠡功成歸隱的典故,曲折地表達了平生的抱負和志趣。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借用莊子寓言告誡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從而表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鄙棄。表明自己的襟懷,淡泊名利,決不在乎個人得失;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置國家危亡于不顧、光汲汲于私
49、人名利的丑惡本質。從中可以窺察到李商隱對當時所處的惡劣政治環(huán)境以及排擠、打擊他的朋黨勢力的抗爭。顯示出自己耿介磊落的品格和睥睨政敵的凜然正氣。 文本拓展 (1)駱詩借秋蟬因露重風高而難飛難鳴,喻指自己忠直高潔而橫遭誣諂,身陷囹圄。李詩以蟬在高樹吸風飲露難飽,悲鳴欲絕而無人同情,自喻高潔和因高潔而清貧的困境,暗示環(huán)境的冷酷無情。(解答時注意“在獄”、“白頭吟”、“薄宦”等詞語的含義和提示作用)。駱詩尾聯(lián)寫自己高潔而不能取信于人,抒發(fā)了強烈的悲憤和不平。李詩尾聯(lián)以蟬自勵,表明要堅持高潔的操守。 (2)以蟬起興,以蟬自喻,直抒胸臆。 長 安 晚 秋 一、詩人名片 趙嘏,生
50、卒年不詳,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市)人。年輕時四處游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后回江東,安家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市)。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后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入仕為渭南尉。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與杜牧友善,杜牧極為贊賞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因此人稱“趙倚樓”。存詩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他的七言律詩清圓熟練,頗多佳句。有《渭南詩集》。 二、詩詞故事 一生詩名連際遇 趙嘏在浙西時,喜歡上了一個歌伎。但歌伎的母親見趙嘏無權無勢,就堅決不同意。后來趙嘏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之際,歌伎被當?shù)氐囊粋€將軍看上了,
51、無奈之下跟從了將軍。趙嘏回來聽說此事,心里很難受,于是寫了一首詩送給將軍: 寂寞堂前日又曛,陽臺不去便作云。 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 趙嘏希望詩人韓翊妻子被沙吒利搶走后送還的故事重演。一日,趙嘏在路上行走時,忽見一行送親的人馬。一問,方知是將軍將那個歌伎送還自己的。轎中新娘也認出了他。兩人路邊相見,抱頭痛哭。誰知,那位歌伎承受不了這悲與喜的大起大落,竟然在痛哭中斷了氣。趙嘏不由得大哭起來。 三、文題背景 這首詩寫于詩人在長安生活期間,生活上的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遙望深秋的景色時顯得格外強烈。題一名“長安秋望”、“長安秋夕”,重在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 一、誦讀,整體
52、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云物/凄涼/拂/曙,漢家/宮闕/動/高。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眼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凄涼的長安景色和羈旅孤寂悵惘的愁思,以及毅然歸去的決心。 二、悟讀,詩情畫境 深秋的拂曉,詩人登高遠望,長安城迷蒙而壯闊。詩人凝望著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聆聽著悠揚、哀怨的笛聲,不禁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感懷歸鄉(xiāng)路之迢迢。夜色漸漸地褪盡,晨光大明,往昔紅艷滿塘的
53、蓮花如今已是憔悴含愁的苦荷,畢竟是紅顏易老,好景不常。惟有籬畔的紫菊靜穆閑雅,還是一派君子之風。忽然憶起家鄉(xiāng)風味正美的鱸魚,詩人轉念:不如歸去!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本詩景物描寫層次感強,情景結合,說說它是如何富有層次地寫景,又是怎樣以景傳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評說,首句“凄涼”二字極妙,請簡析其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 3.“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兩句是怎樣表達詩人
56、思想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樓舊感 趙 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57、(1)一、三兩句用“同來”與“獨上”相照應,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用了哪些手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安晚秋 文本賞讀 1.詩前三聯(lián)寫景,所寫景物有廣狹、遠近、高低的區(qū)別,層次感強。首聯(lián)總寫長安的全景,這是廣;接下來寫雁陣、長笛、樓、籬菊、渚蓮,這是狹。殘星幾點,雁陣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這是遠;籬菊、渚蓮,這是近。云物拂曙,宮闕高秋,殘星雁陣,高樓長笛,這是高;籬菊半開,紅衣落盡的渚蓮,
59、這是低。作者這樣寫,也體現(xiàn)了隨時間轉移,天色由暗而明的變化。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寫景結合了詩人特定的心情,景語即情語,詩人寓情于景,以景傳情,南歸雁陣,東籬菊花,傳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歸隱的情緒,再加上拂曙凄清、高樓笛聲的渲染與烘托以及思鄉(xiāng)典故的運用,更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2.“凄涼”二字,寫秋意的冷清,實襯心境的凄涼,并奠定了全詩凄清的感情基調。 3.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tài)十分閑雅靜穆;水塘里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于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
60、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不長的傷感;面對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靖節(jié),油然而起歸隱三徑的決心。進一步反映出詩人的宦游羈旅之苦和思歸之情。 4.尾聯(lián)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xiāng)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鐘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文本拓展 (1)表達詩人懷念和寂寞惆悵的情懷。 (2)比喻,以動襯靜,疊字回環(huán)。描寫了江樓下如水的月光照臨波
61、光蕩漾的江面那種浩渺恬靜的景色。 商 山 早 行 一、詩人名片 溫庭筠(?~866),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guī)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 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表現(xiàn)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人稱“溫韋”。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溫庭筠詩
62、集》、《金荃詞》。 二、詩詞故事 機 遇 溫庭筠是一個青樓隱士。有一次,他遇到了匿名旅行的唐宣宗。宣宗問他:“你知道我是誰?”溫回答:“我想你是皇帝的侍衛(wèi)。”宣宗因此決不恕他,所以他仕途始終不順。 三、文題背景 商山,在今陜西商州市東南,又名商阪、楚山。傳說為漢初“四皓”隱居之處。詩約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詩人離開長安之時。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容。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是一
63、首羈旅鄉(xiāng)愁詩。一個“悲”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中間兩聯(lián)寫景,抒發(fā)了早行之辛苦。尾聯(lián)寫思鄉(xiāng),較含蓄。 二、悟讀,詩情畫境 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伴著叮當作響的車馬鈴聲,詩人離家遠行。曉月的余光籠罩著客店,早春的寒霜覆蓋了板橋,荒山野路上枯黃的槲葉遍地,驛墻的旁邊淡白色的枳花已在開放。這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讓人憶起夢繞魂牽的故鄉(xiāng)? 三、品讀,鑒賞評析 1.這首詩表現(xiàn)主題的詩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寫表現(xiàn)“早行”的“早”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語言結構有什么特點?它集中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它是如何狀“難寫之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與“鳧雁滿回塘”分別是何處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寫這兩種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①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注?、偈好~,堡樓。②漢陽渡:系長江古渡口(舊址屬今武漢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門山。 (1)漢陽渡與郢門山相隔千里,但作者為什么寫出了同時將它們收入眼底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朝有位文學批評家稱這首詩的首聯(lián)“起調最高”,其意思是,起筆便顯露了不凡的格調,請參考這一評價,寫出對此詩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