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第2章 生物科學與農業(yè) 第3節(jié)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新人教版選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第2章 生物科學與農業(yè) 第3節(jié)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新人教版選修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中生物 課時跟蹤檢測(七)第2章 生物科學與農業(yè) 第3節(jié)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新人教版選修2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屬于植物檢疫對象的是( )
A.國外輸入的種子
B.國內輸出的蔬菜
C.國內地區(qū)間調運的水果
D.國內地區(qū)間調運的肉類
解析:選D 植物檢疫包括國際檢疫和國內檢疫,是指對國外輸入和國內輸出及在國內地區(qū)之間調運的種子、苗木及農產品等進行檢疫,故A、B、C項均屬植物檢疫的對象,而D項屬動物檢疫。
2.下列害蟲能夠用防蟲網隔離的方法進行防治的是( )
A.蝗蟲、蛾類 B.蛞蝓、螻蛄
C.地老虎、豆象 D.地老
2、虎的蟲卵
解析:選A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防蟲網隔離屬于物理防治方法,該方法可以防蝗蟲、蛾類等昆蟲;土壤中的地老虎、蛞蝓、螻蛄等害蟲及其蟲卵主要是利用高溫將其殺死;而豆象可用開水燙死來防治。
3.“花椒發(fā)芽,棉蚜孵化;蘆葦起錐,棉蚜遷飛”,利用的是( )
A.期距法 B.物候法
C.有效積溫法 D.發(fā)育進度法
解析:選B 根據同一地區(qū)其他物種與病蟲害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有相同的時間性反應來進行預測的方法稱為物候法。題干中信息是利用我國中南部花椒發(fā)芽與棉蚜孵化、蘆葦起錐與棉蚜向棉田遷飛的同時性來預測棉蚜的發(fā)生,屬于物候法。
4.下列不屬于
3、生物農藥特點的是( )
A.無毒和無公害 B.作用慢
C.易受環(huán)境影響 D.不易儲藏和運輸
解析:選A 有些生物農藥屬于高毒物,如煙堿和馬子前堿等。
5. 化學防治植物害蟲的優(yōu)點是( )
A.安全高效、使用方便
B.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
C.快速高效、使用方便、不污染環(huán)境
D.安全高效、經濟效益高
解析:選B 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該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但農藥在殺滅有害生物的同時也會毒害有益生物,甚至對人畜造成一定的毒害。因此在選用化學農藥防治害蟲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相關的化學農藥安全使用的要求。
6.
4、下列方法屬于生物防治的是( )
A.使用農藥 B.選育抗病蟲品種
C.燈光誘殺 D.利用昆蟲天敵
解析:選D 利用病蟲害的天敵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或途徑就是生物防治。
7.使用DDT后,下列哪種生物體內DDT含量最高( )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次級消費者 D.三級消費者
解析:選D DDT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分解,隨營養(yǎng)級升高逐級富集,因此,三級消費者體內含量最高。
8.建設生態(tài)農業(yè)時巧設、增設食物鏈的目的錯誤的是( )
A.實現物質的分層次多級利用
B.實現能量的循環(huán),使廢物資源化
C.加強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減
5、輕污染,提高抵抗力穩(wěn)定性
解析:選B 建設生態(tài)農業(yè)時巧設、增設食物鏈,建立復雜的營養(yǎng)結構,可增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利用生物防治害蟲,減輕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是循環(huán)的,能量流動是單向不循環(huán)的。
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破壞了種群的性別比例,該害蟲的種群密度將( )
A.明顯增加 B.明顯減少
C.先減后增 D.相對穩(wěn)定
解析:選B 利用性引誘劑破壞了種群的性別比例后,會使種群的出生率下降,使種群密度明顯減少。
10.關于昆蟲性信息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可以促進昆蟲性成熟
B.引誘同種異性昆蟲前來交尾
C.可進行害蟲的防治
6、
D.能釋放到體外
解析:選A 昆蟲的性信息素是由成蟲釋放于體外,能夠吸引同種異性昆蟲前來交尾的外激素,可用來防治、預測預報害蟲災害。
二、非選擇題(共30分)
11.(8分)完成下面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機構和分工示意圖中的相關內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田間調查 ②預測預報?、鄄∠x害的發(fā)生期、分布區(qū)、危害程度等?、軟Q策、準備
12.(6分)有A、B兩片松林發(fā)生了松毛蟲災害,人們向A松林投放灰喜鵲,向B松林噴灑農藥,結果都抑制了蟲災。以后A松林未再發(fā)生蟲災,B松林每年都還會不同程度地發(fā)生蟲災,需經常噴灑農藥防治,但松毛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強。請回答:
(1)A松林投放灰喜鵲后,不再發(fā)生蟲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B松林內松毛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松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決定松毛蟲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
解析:A松林投放灰喜鵲采用的是生物防治,灰喜鵲是松毛蟲的天敵,投放灰喜鵲之后,松林里重建了一條食物鏈(松→松毛蟲→灰喜鵲),通過灰喜鵲來限制松毛蟲的危害,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得到恢復。B松林采用的是農藥防治,在松毛蟲種群中存在著抗藥性的變異個體,噴灑農藥后,抗藥性的變異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使松毛蟲的抗藥性逐漸增強,這是農藥對松毛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當松毛蟲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時,
9、松毛蟲的種群密度逐漸增大,反之則種群密度逐漸減小,因此影響種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1)由于食物鏈的重建(松→松毛蟲→灰喜鵲),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得到恢復 (2)農藥對松毛蟲抗藥性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3.(16分)下圖為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進行農藥防治(噴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很多捕食者)過程中,害蟲種群密度消長情況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A點開始農藥防治后,害蟲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E點開始進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
10、該防治方式的突出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I段種群數量已無明顯波動,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認為害蟲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蟲種群的大小而不是徹底消滅害蟲,試用生態(tài)學原理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圖中經濟閾值是指害蟲種群密度已經達到了影響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經濟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圖中最需要防治的時間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試根據生態(tài)學種間關系原理再寫出一種生物防治害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減少后越來越多 (2)生物 可以避免環(huán)境污染 (3)引入天敵后,建立起新的生態(tài)平衡 (4)使害蟲盡量降低的同時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5)A、D、E (6)引入害蟲的寄生生物或引入與害蟲生活條件相同或相似但不危害農作物的競爭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