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 《地勢和地形》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地理 《地勢和地形》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八年級地理 《地勢和地形》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新人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運用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和剖面圖,歸納我國地勢特點及三大階梯的分布。
2.知道地勢特征對我國氣候、河流流向、水能資源、交通等方面的影響,初步學會評價我國地勢特征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閱讀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剖面圖等圖像資料找出我國地勢的特征。
2.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歸納我國地勢對其他自然因素及經(jīng)濟活動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詩歌、讀各種地圖等多種形式,體會地理學習的樂趣和地理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的特點。
難點:
認識地勢對氣候、
2、河流流向、能源、交通等的影響。
教學方式
歸納總結(jié)、讀圖找規(guī)律、探究討論
教學工具
中國立體地形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教師:誰會背古詩《長歌行》?
學生: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教師:“百川東到海,何時赴西歸……”該詩句是否符合地理規(guī)律?你還能說出哪些反映河流東流的詩句或歌曲?
學生: 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百川東到?!?
教師:請學生唱《水滸傳》歌曲“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天上星星參北斗……)或電視劇《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等主題曲。
研討新課:
教師:上述詩歌都能反映出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下面兩
3、幅剖面圖哪個更能準確反映我國的地勢特點呢?說明判斷理由。
圖A 圖B
學生:圖B,中國地勢分為三級階梯。
教師:讀中國地形圖,(1)找出下列地形區(qū),并讀出它們的海拔。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用具體數(shù)據(jù)進一步說明我國的地勢特點。
學生:讀圖回答:
青藏高原:4 000米,屬于第一階梯;
塔里木盆地、內(nèi)蒙古高原等:1 000—2 000米,屬于第二階梯;
東北平原、東南丘陵
4、等:500米以下,屬于第三階梯。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下列順口溜,進一步體會我國地勢特點。(可以把順口溜的部分內(nèi)容空白,讓學生通過讀圖、討論填完整。一些詞語也可以改動。)
我國西高東部低,地勢大致呈階梯。一級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
一至兩千是二級,寬廣高原和盆地。丘陵平原為三級,海拔低于五百米。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書中21頁學習行動1,歸納我國地勢特點,認識三級階梯的界線名稱。
學生:獨立完成活動1。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書中22頁學習行動2—4,認識我國地勢特點對氣候、河流流向、能源、交通等的影響。
學生:討論后,回答問題。
活動2:我國地
5、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向我國內(nèi)陸推進,為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帶來較為豐沛的江水,有利于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東部地區(qū)氣候宜人。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西高東低的地勢,是我國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所以“以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活動3: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人們建設(shè)水電站。如一、二階梯交界處的二灘水電站,二、三階梯交界處的三峽、葛洲壩水電站等。
活動4:優(yōu)勢:向東流淌的大和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nèi)陸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劣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的巨大障礙。
教師:繼續(xù)
6、指導學生讀教材圖2。1“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和地圖冊“北緯36度剖面圖”。學生:進一步通過讀圖體會我國地勢特點。
課堂小結(jié):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搞清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西高東低,分為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走向、水能資源、交通等有巨大的影響。
水汽深入內(nèi)陸
板書設(shè)計:第一節(jié) 地勢和地形
一、 地勢特征: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海拔:6 000米
水能豐富
海拔:3 000米
水能豐富
大江東流
第一階梯:
高原、山地
第二階梯:
高原、盆地
第三階梯:
平原、丘陵
大陸架
教學反思:
?
?地勢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學生通過 “一江春水向東流”、“百川東到?!钡仍娋浼爸V語“水往低處流”可以比較好的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布的認識。我一步一步教學引導,先是讀“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主要地形區(qū)的海拔,對我國地勢“呈階梯狀”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學生探究性活動----利用橡皮泥制作立體地勢階梯圖,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紙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就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jié)論,效果要好得多。
?不足之處:在制作立體圖時,比較浪費時間。
(提供者:大連海事大學附屬學校 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