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人教B版):2-2-2《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人教B版):2-2-2《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中數(shù)學必修二(人教B版):2-2-2《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能根據(jù)條件熟練地求出直線的點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2、了解根據(jù)直線上兩點坐標求直線方程的方法.
3、讓學生從學習中進一步體會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優(yōu)點,體會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直線的點斜式與斜截式方程.
難點:理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問題:
給出一定點P0和斜率k,或給出兩定點直線就可以唯一確定了.如果設直線上的任意一點P(x,y),那么,如何建立P點的坐標之間的關系呢?本節(ji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
2、問題.
二、交流展示
1、上節(jié)課學習了直線的斜率,還記得怎樣表示直線的斜率嗎?
2、上節(jié)課學習的直線方程的概念于是怎樣的呢?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教師:已知兩點A(x1,y1),B(x2,y2)(其中x1≠x2),如何求直線AB的斜率?
學生:kAB=
教師:已知直線上的一個點和直線的傾斜角(斜率)可以確定一條直線;?已知兩點也可以確定一條直線.那么請同學們繼續(xù)看下一題
已知直線l經(jīng)過點P0(x0,y0),且斜率為k,如何來求直線l的方程?
學生:設點P(x,y)為直線l上不同于P0(x0,y0)的任意一點,則直線l的斜率k可由P和P0兩點的坐標
3、表示為k=,即y-y0=k(x-x0).
老師:方程y-y0=k(x-x0)是由直線上一點 P0(x0,y0)和斜率k所確定的直線方程,我們把這個方程叫做直線的點斜式方程.
探究二:直線的斜截式方程
老師:如果一條直線通過點(0,b),且斜率為k,你能寫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嗎?
學生:由點斜式方程,得y-b=k(x-0).整理,得y=kx+b.
老師:方程y=kx+b叫做直線的斜截式方程.k為斜率,b叫做直線y=kx+b在y軸上的截距,簡稱為直線的截距.
探究點三: 直線的兩點式方程
老師:已知直線l經(jīng)過P1(x1,y1),P2(x2,y2)?(其中x1≠x2,y1≠y2)兩點,
4、如何求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如果將求出的點斜式方程寫成比例式可化為怎樣的形式???
學生:由于x1≠x2,所求直線的斜率k=
取P1(x1,y1)和k,由點斜式方程,得y-y1=(x-x1).
由y1≠y2,方程兩邊同除y2-y1,得=
老師:經(jīng)過直線上兩點P1(x1,y1),P2(x2,y2)(其中x1≠x2,y1≠y2)的直線方程=叫做直線的兩點式方程,簡稱兩點式.
探究點四:直線方程的一般式?
老師:將所得的直線方程化成形如Ax+By+C=0的形式.Ax+By+C=0就叫做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例1?求下列直線的方程:?
(1)直線l1:過點(2,1),k=-1;?
(2)
5、直線l2:過點(-2,1)和點(3,-3).
解:(1)直線l1過點(2,1),斜率k=-1.?
由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得y-1=-1(x-2),?整理,得l1的方程為x+y-3=0.?
(2)我們先求出直線的斜率,再由點斜式寫出直線方程.直線l2的斜率k==-,又因為過點(-2,1),由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得y-1=-[x-(-2)],?整理,得l2的方程為4x+5y+3=0.
例2?求過點(0,1),斜率為-的直線的方程.
解:直線過點(0,1),表明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1,又直線斜率為-由直線的斜截式方程,得y=-x+1,即x+2y-2=0.?
例3?已知直線l與x軸的交點為A
6、(a,0),與y軸的交點為B(0,b),其中a≠0,b≠0,求l的方程.
解:將兩點A(a,0),B(0,b)的坐標代入兩點式,得=即+ =1
四、課堂小結
1.確定直線方程需要兩個條件,如點斜式需要直線斜率與直線上一點坐標;
斜截式需要直線斜率與直線在y軸上截距;兩點式需要直線上兩點坐標;
截距式需要直線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
無論使用哪一種直線方程形式,都應明確其限制條件,最后沒有特殊說明,應將直線方程化為Ax+By+C=0的形式.?
2.應根據(jù)題目條件,選擇合適的直線方程形式,從而使求解過程簡單明確.設直線方程的截距式時,應注意是否漏掉過原點的直線,設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時,應注意是否漏掉斜率不存在的直線.
五、鞏固練習
直線l經(jīng)過點P0(-2,3),且傾斜角α=45°,求直線l的方程,并畫出直線l.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A:第1、2題
練習B:第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