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散文 第3單元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歡樹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散文 第3單元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歡樹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三單元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歡樹
一、基礎運用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 )
A.我讀過弗萊的著作,很喜歡他那高屋建瓴的氣勢和包羅萬象的體系,更欣賞他努力擺脫主觀印象式品評的文學批評方法。
B.奚羽先生指導弟子寫論文時強調,學術論文要有的放矢,論證嚴密,語言準確而簡潔,不能模棱兩可,也不能繁文縟節(jié)。
C.這是一家國家級出版社,近幾年來,出版了很多深受讀者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喜愛的精品圖書,不少作家都對它趨之若鶩。
D.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候車大廳里依然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大喇叭的廣播聲、商販的叫賣聲、孩子的哭泣聲不絕如縷。
【答案】
2、A [A.高屋建瓴:在房頂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用在句中形容氣勢大,正確。B.繁文縟節(jié)指煩瑣而不必要的禮節(jié),也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項。句中用來形容語言,使用對象不當。C.趨之若鶩: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貶義。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當。D.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用在句中形容廣播聲、叫賣聲、哭泣聲,不合語境。]
2.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史鐵生《病隙碎筆》對生死問題的深度探討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不僅體現(xiàn)了一個真正思想者的風采,而且再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秀寫作者的藝術功力。
3、B.如云的明星、無數(shù)的影迷和眾多的媒體,似乎都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奧斯卡頒獎活動正在把巨大的商機和經濟利益帶到世界影都洛杉磯。
C.本著朝陽、有適當坡度、排水良好、牧草繁茂、無污染、無噪聲,威海市將臺灣贈送的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的圈舍建在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南側。
D.動畫片《孔子》用動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們對國學刻板而僵化的思維習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多次獲得國家獎項。
【答案】B [A.不合邏輯,遞進關系不當,應改為“不僅再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秀寫作者的藝術功力,而且體現(xiàn)了一個真正思想者的風采”。C.成分殘缺,應在“無噪聲”后加“的原則”。D.結構混亂,將“塑造的”改為“
4、塑造了”。]
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晡对絹碓降?,越來越沒意思——這是很多人過年的感受。其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午、中秋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在日益淡化。對此,很多專家都歸咎于物質的發(fā)展、城鄉(xiāng)的轉變和洋節(jié)的擠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異化”和“物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靈魂越來越缺乏依附的載體,節(jié)日就會越來越淡,自然就會式微。越是如此,對于國人來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就需要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地予以傳承。
【答案】①式微的不只是春節(jié)(不只是春節(jié)在淡化或式微)?、诠?jié)日是有靈魂的?、坌枰獋鞒泄?jié)日
4.下面是某單位“迎春聯(lián)誼”活動的初步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4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次“迎春聯(lián)誼”活動計劃分別在室內和室外進行。室內活動首先由領導致辭,然后自由選擇參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動。室外活動是在農莊垂釣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燒烤場開篝火晚會。
二
6、、課內精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那雙銀灰色的眸子。其實他的眸子當然不是銀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見他那種驚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謎,又好像正在一葉一葉揭開宇宙的神秘,我就覺得他的眼睛真帶了一些銀灰色。他的眼睛又有點像希臘雕像那兩片光滑的,仿佛含有無窮情調的眼睛,我所說銀灰色的感覺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他好像時時刻刻都在驚奇著。人世的悲歡,自然的美景,以及日常的瑣事,他都覺得是很古怪的,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他天天都是那么有興致(Gusto),就是說出悲哀的話時候,也不是垂頭喪氣,厭倦于一切了,卻是發(fā)現(xiàn)了一朵“惡之華”,在那兒
7、驚奇著。
三年前,在上海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拿著一根紙煙向一位朋友點燃的紙煙取火,他說道“Kissing the fire”。這句話真可以代表他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人世的經驗好比是一團火,許多人都是敬鬼神而遠之,隔江觀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轟轟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過個暗淡的生活,簡直沒有一點的光輝,數(shù)十年的光陰就在計算怎么樣才會不上當里面消逝去了,結果上了個大當。他卻肯親自吻著這團生龍活虎般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臭為神奇,遍地開滿了春花,難怪他天天驚異著,難怪他的眼睛跟希臘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臘人的生活就是像他這樣吻著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
這一回在半空中他對于人世的火
8、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5.作者為什么把人生比作“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人生比作“火”,看似平常,實際上包含了深意。因為“火”不僅象征了人世的明亮、溫暖、熱烈、轟轟烈烈的一面,還有燒灼、破壞、毀滅的一面。
6.透過那“驚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徐志摩怎樣的個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驚奇的眼神反映出徐志摩對待生活
9、的一種心態(tài),對人世的悲歡,對自然的美景,對未知世界,他都是驚奇的,天天都有興致。這種生活態(tài)度使這位浪漫的詩人時時刻刻對生活充滿熱情,探索人生的美好、新鮮。哪怕是面對悲哀,他也不垂頭喪氣,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
7.在徐志摩“吻火”的動作中,我們又可以窺探到詩人一種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這個動作不僅表現(xiàn)出徐志摩對光明熱烈的摯愛,也表現(xiàn)出他對災難、毀滅的坦然,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是如此浪漫、壯烈、新奇,它被作者化作“吻火”這一形象的比喻,表
10、現(xiàn)出對詩人的由衷贊美。
8.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詩人徐志摩最終死于墜機事故,那慘烈的情景讓人目不忍視。但本文卻獨出新意,將那毀滅的一刻化作“吻火”的壯美,讓“吻火”這一主題發(fā)揮到極致,也讓詩人人生的壯美發(fā)揮到極致。
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故鄉(xiāng)的槐樹
孫守名
再過幾個月,煦暖的春日就會蹣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戀地打量著這棵遒勁蒼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決計在冬末春初開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
11、年歷史,滄海桑田,猶然春萌夏華,枝葉豐茂?;备P根錯節(jié),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側仰,右側有碗大空洞;枝條旁逸斜出,貼墻而上。槐體枯干蔥蘢,枯干處,樹洞存貯清水斗許,澄澈可鑒,至冬日而不枯;蔥蘢處郁郁蒼蒼,參天而立,槐葉隨風飄逸可人,花朵串串,清香四逸,滿園春色。秋風蕭瑟處,遍地秋葉秋蕊,腳踏上去,松軟沁骨,心神俱靜,秋的韻致便清清爽爽地駛入眼底。這時,泡一壺釅茶,夜坐槐樹下,聽秋風穿墻而過,聽槐蕊落地有聲,聽秋蟲鳴唱心曲,仿佛進入一個通靈的天地。
關于這棵槐樹,據說,祖父曾游華硯山慧覺寺,得道高僧看中他慧根超凡,意欲引度出家為僧。怎奈祖父尚未窺破紅塵,并無普度眾生之意。高僧萬般無奈,只得
12、授意弟子從寺院中移槐苗一棵相贈,并告知祖父待塵緣已了,自當赴寺修行。祖父回家,掘坎培土,將槐苗栽于屋門右側,囑祖母日日以瓊漿玉液澆溉。翌日,隨大軍南下,一去二十余載。冬去春來,夏歸秋至,祖母望眼欲穿,苦守著那棵漸長漸高的槐樹,看她春意萌動,看她繁花似錦,看她秋日落蕊……待到祖父風塵仆仆,榮歸故里,槐樹已消融了青春的三分之一零頭。
庭院暗狹,前后被大伯、二伯兩家院墻夾堵,拘謹而急促。父親幾欲搬遷,但又對老屋戀戀不舍,安土重遷。后來家中人口漸次增多,院落更顯得捉襟見肘。最后,家人反復磋商,決定伐掉古槐,挪開一片天地,備兄弟姐妹舒腰展足。不過,父親后來還是改變了初衷。父親講,就在當晚,一位布衣布袍
13、、手拄龍頭木拐的老者進入他的夢鄉(xiāng)。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為槐神,歷陳功過是非,只說得父親心酸凄愴,唏噓不已,難以自持。颯然驚覺,竟是南柯一夢。父親披衣出戶,但見月色如洗,清幽蒼涼,古槐枯葉,飄落滿地。自此,父親打消了開解它的念頭。
古槐屢遭困厄禍災,想來令人凄悲。日軍入村,各家搜尋,凡能值錢的物品盡被掠奪。祖母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揮舞著軍刀向槐樹猛砍,借此恐嚇祖母。日軍離去后,渾身戰(zhàn)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樹的傷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淚,擔心她會枯萎而逝。國軍駐扎在離村子不遠的高山上,經常進村騷擾。母親養(yǎng)了幾只下蛋的老雞,國軍餓虎撲食,進家猛追,可雞偏偏飛上了槐樹,幾個兵端
14、起步槍一陣猛掃,那只母雞自然難以幸免,就連槐樹也枝斷葉殘,傷痕累累。母親急得哭天抹淚,對槐樹全然是內疚和心疼。破四舊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來斗去,沒有什么花樣,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隊長出語驚人,沒有比這更舊的了,不破它破誰?天才的構想自然是悲苦的結局,一村人將我家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槐樹被用粗麻繩捆綁起來,村長拿著幾張破紙煞有介事地胡說了一通,三十八條罪狀成立,隨之,山呼海嘯,三五個彪形大漢用粗壯的狼牙棒對樹猛擊,可憐那棵古槐轉眼間皮開肉綻。我就站在驚魂中的母親背后,滿眼含淚地看著這慘烈的場面,腦中一片空白。對于這棵槐樹,我覺得它對塵世已然倦怠,必不會復活。誰知,來年開春,嫩芽從枯枝
15、下悄無聲息鉆出,綠油油,嫩青青,給這塵世頓時帶來些許暖意。
對這棵百年古槐,我充滿萬千感激。艱難歲月,她向困窘中的全家無私地獻出槐葉槐蕊,讓我們渡過難關;在我精神極度消沉時,她以昂然的姿態(tài)和溢眼的綠意給了我精神的慰藉。
我的決計開解古槐,其實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災人禍,滄桑歲月,磨折不斷。千難萬險中,她可曾有過傷心苦痛的淚水?可曾想尋得一絲溫心的安慰?可曾有清風細雨、雨露甘霖?我將以刀砍斧削這種最殘酷的方式讓她得以解脫對今世的愁腸百結,或許,她將在春意盎然中像鳳凰涅槃般獲得永生。
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參天,肅然中有點愧疚和不安。再過幾個月,又會春意濃濃,對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我
16、會改變開解她的初衷嗎?
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散文寫故鄉(xiāng)的一棵百年老槐,充滿感激和悲憫之心,也引發(fā)讀者對生活中某些現(xiàn)象的思考。
B.文章材料豐富,以樹和“我”兩條線索貫穿,一明一暗,結構清晰,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C.文章結尾行文簡潔,用疑問句作結,既呼應開頭,又耐人尋味。
D.本文語言生動豐富,多用整句,敘述、描寫中充滿強烈的抒情色彩。
【答案】B [B.槐樹和“我”都是明線,不是暗線。]
10.請簡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內容方面:點出本文寫作對象“故鄉(xiāng)的槐樹”,交代古槐的生長環(huán)境“逼仄的庭院”;暗示“開解”古槐的原因是庭院的局促;“一片茫然”交代了“我”對古槐的矛盾心理。
結構方面:“開解她”和結尾照應,為文章講述古槐的歷史做鋪墊。
11.請分析概括本文槐樹的形象特點,并指出“我們”全家對它的情感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象特點:①古槐歷經滄桑卻枝繁葉茂,兀然挺立;②古槐屢遭困厄卻勇敢面對,生命頑強(或“古槐幾乎遭棄,但仍然無私奉獻,斗志昂揚”)。
情感:“我們”全家感激古槐,把古槐視作全家的精神寄托。對古槐百年來遭受的困厄禍災有強烈的悲憫之情。對產生開解它的想法有愧疚和不安之情。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