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簡析與教學建議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簡析與教學建議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簡析與教學建議
在學習氧氣性質時,學生對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時,學生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單元從燃燒條件的實驗入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需要的條件;再根據(jù)燃燒的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然后介紹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識。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了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顯得順理成章。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fā),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xiàn)象,并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
2、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編入與社會發(fā)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體現(xiàn)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教育的思想。
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燃料和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活動與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建議:
1.要在情景設計和活動設計上下工夫
本單元的學習靠單純的講解和閱讀是學不好的。由于內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較深的學科知識,作科普知識學習,內容過于單薄,也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要重視學習情景設計和學習活動設計,使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實驗,通過觀察、調查活動,收集、整理有關資料,開展討論、辯論和交流,進行有效的學習。如燃燒的條件、滅
3、火的方法的教學中,對實驗進行再開發(fā),提供部分器材或直接由學生自己通過嘗試性的實踐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使正在燃燒的蠟燭熄滅,如扇動、水噴淋、剪去燃燒的燭芯等,促進學生的思維。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是將前面得出的結論應用在實際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法中,理論的精髓在這里得以體現(xiàn)。又如粉塵爆炸的教學中,實驗前后分別播放錄象,實驗前用以說明可產(chǎn)生爆炸的物質物種類,實驗后用以說明爆炸的危害和利用,培養(yǎng)學生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再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教材中只設計了放熱反應,可以補充一個吸熱反應(像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固體在燒杯中研磨而發(fā)生反應吸收熱量,能使燒杯下薄玻片上的少量水結冰而與燒杯粘在一起),使學生對化學
4、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注意發(fā)掘本單元內容中的化學學科知識
要從化學視角研究能源、環(huán)境問題,不要脫離化學來講述,避免和其他學科中講解的內容雷同。例如,講能源問題,一要讓學生了解燃料燃燒反應釋放能量,幫助學生研究怎樣使燃料完全燃燒;二要讓學生考慮燃燒的安全問題,學習怎樣應用化學知識防火、滅火;三要講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怎樣減少燃料燃燒時有害氣體和煙塵的排放,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四要講化學科學為開發(fā)潔凈、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
3.組織好活動與探究
設計一個簡易滅火器。學生通過自己自制的滅火器去撲滅正在燃燒的火源,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身邊的消防器材及其使用方
5、法和使用范圍;滅火器原理(反應)學生理解有困難,可告訴學生該反應類似碳酸鈣與稀鹽酸的反應,讓學生自己完成反應方程式;同時讓學生了解泡沫滅火器實際使用的原料(硫酸鋁代替濃鹽酸,碳酸氫鈉代替碳酸鈉)。
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在學生的視覺關注下鎂帶、大理石被蠶食著,新鮮的蔬菜(可用美人蕉花和一串紅花代替)在溶液中變黃、變黑等現(xiàn)象無一不使在場的學生受到了觸目驚心的震撼,經(jīng)過這樣一個極為成功的體驗性實驗,使學生接受酸雨對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這一事實,產(chǎn)生對新能源開發(fā)的迫切愿望。
煤和石油。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了解煤和石油的組成元素,了解煤氣和罐裝液化石油氣的區(qū)別以及使用時的安全問題,學習文獻研究方法。
4.開展調查與研究
本單元教材編排了三個調查與研究:根據(jù)自己住宅的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煤的加工產(chǎn)品有哪些用途;調查汽車、工廠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價格、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所采取環(huán)境保護措施等。這些調查與研究要落到實處,就要認真組織,明確要求。三個調查與研究最好不要單獨完成,要組成小組,制訂計劃,作好分工,明確職責。調查與研究結果的表述要有明確要求,像第一個應寫出方案,第二個應制作表格,第三個應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是在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達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