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三十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三十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焦耳定律(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江蘇專版)2022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課時作業(yè)三十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焦耳定律
1.一個直流電動機所加電壓為U,電流為I,線圈內阻為R,當它工作時,下述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電動機的輸入功率為IU
B.電動機的發(fā)熱功率為I2R
C.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為IU-I2R
D.電動機的功率可寫作IU=I2R=
2.(多選)鋰電池因能量密度高、綠色環(huán)保而廣泛使用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中.現(xiàn)用充電器為一手機鋰電池充電,等效電路如圖所示,充電器電源的輸出電壓為U,輸出電流為I,手機電池的內阻為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
第2題圖
A.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功率為UI-I2r
B.充電器輸出的電功率為UI+I2r
C.電池產生的熱功率為I2r
D.充電器的充電效率為×100%
3.某種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甲所示,三個完全相同的這種小燈泡連接成如圖乙所示的電路,電源的內阻為1.0 Ω.現(xiàn)閉合開關S,理想電壓表V的示數(shù)為4.0 V,則( )
第3題圖
A.三個燈泡的總電阻為8.3 Ω
B.電源的電動勢為5.6 V
C.電源消耗的熱功率為3.0 W
D.電源的效率為89.3%
4.(多選)如圖所示,直線Ⅰ、Ⅱ分別是電源1與電源2的路端電壓隨輸出電流變
3、化的特性圖線,曲線Ⅲ是一個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果把該小燈泡分別與電源1、電源2單獨連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4題圖
A.電源1與電源2的內阻之比是11∶7
B.電源1與電源2的電動勢之比是1∶1
C.在這兩種連接狀態(tài)下,小燈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2
D.在這兩種連接狀態(tài)下,小燈泡的電阻之比是1∶2
5.某同學將一直流電源的總功率PE、輸出功率PR和電源內部的發(fā)熱功率Pr隨電流I變化的圖線畫在同一坐標系內,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線可知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第5題圖
A.反映Pr變化的圖線是c
B.電源電動勢為8 V
4、 C.電源內阻為2 Ω
D.當電流為0.5 A時,外電路的電阻為6 Ω
6.(多選)恒流源是一種特殊的電源,其輸出的電流能始終保持不變,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頭P向右移動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第6題圖
A.R0上的電壓變小
B.R2上的電壓變大
C.R1上的電壓變大
D.R1上電壓變化量大于R0上的電壓變化量
第7題圖
7.(多選)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是壓敏電阻,其阻值隨所受壓力F的增大而減小.閉合開關S后,在緩慢增大F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燈泡L1亮度將變大
B.燈泡L2亮度將變大
5、C.電容器C所帶電荷量將增大
D.電源的輸出功率一定減小
8.(多選)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R0為定值電阻,電容器的電容為C.閉合開關S,增大可變電阻R的阻值,電壓表示數(shù)的變化量為ΔU,電流表示數(shù)的變化量為ΔI,則 ( )
第8題圖
A.變化過程中ΔU和ΔI的比值保持不變
B.電壓表示數(shù)U和電流表示數(shù)I的比值不變
C.電阻R0兩端電壓減小,減小量為ΔU
D.電容器的帶電量增大,增加量為CΔU
9.如圖所示是研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特點的實物連接圖.當開關閉合時,燈L1亮,燈L2不亮,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有讀數(shù).則故障原因可能是( )
6、
第9題圖
A.L1斷路 B.L1短路 C.L2斷路 D.L2短路
10.(多選)如圖所示,R1、R2、R3、R4均為可變電阻,C1、C2均為電容器,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r≠0.若改變四個電阻中的一個阻值,則( )
第10題圖
A.減小R1,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
B.增大R2,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
C.增大R3,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
D.減小R4,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
11.如圖所示,電源的電動勢是6 V,內電阻是0.5 Ω,小電動機M的線圈電阻為0.5 Ω,限流電阻R0為3 Ω,若電壓表的
7、示數(shù)為3 V,試求:
(1)電源的功率和電源的輸出功率;
(2)電動機消耗的功率和電動機輸出的機械功率.
第11題圖
課時作業(yè)(三十) 閉合電
路歐姆定律 焦耳定律1.D 【解析】 A.電動機的總功率為P=UI,故A正確;B.電動機的發(fā)熱功率,根據(jù)焦耳定律:P熱=I2R.故B正確.C.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為:P出=P-P熱=UI-I2R.故C正確.D.因為P>P熱,即UI>I2R,U>IR,歐姆定律不適用.故UI≠I2R≠,故D錯誤.
2.AC 【解析】 充電器輸出的電功率為P=UI
8、,故B錯誤;電池產生的熱功率為I2r,故C正確;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功率為UI-I2r,故A正確;充電器的充電效率為×100%,故D錯誤,故選AC.
3.ABD 【解析】 理想電壓表V的示數(shù)為
4.0 V,可知串聯(lián)的燈泡電流0.6 A,此時小燈泡電阻 Ω= Ω;每個并聯(lián)燈泡的電流為0.3 A,電壓1.0 V,此時小燈泡電阻RL= Ω= Ω,所以總電阻為R總= Ω+· Ω=8.3 Ω,A正確;電動勢等于E=4 V+1 V+0.6×1.0 V=5.6 V,B正確;電源消耗的熱功率為P熱=0.62×1.0 W=0.36 W,C錯誤;電源效率η=×100%=89.3%,D正確.
4.ABC 【解
9、析】 根據(jù)電源U-I圖線,r1= Ω,r2= Ω,則r1∶r2=11∶7,故A正確.E1=E2=10 V,故B正確;燈泡伏安特性曲線與電源外特性曲線的交點即為燈泡與電源連接時的工作狀態(tài),則U1=3 V,I1=5 A,P1=15 W,R1=0.6 Ω;U2=5 V,I2=6 A,P2=30 W,R2=Ω, P1∶P2=1∶2,R1∶R2=18∶25,故C正確,D錯誤;故選ABC.
5.B 【解析】 電源的總功率PE=IE,功率與電流成正比,由Pr=I2r知電源內部的發(fā)熱功率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A正確;當電流為2 A時,電源的總功率與發(fā)熱功率相等,可得出電源電動勢為4 V,內阻為2 Ω.當電流為
10、0.5 A時,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出外電路的電阻為6 Ω,B錯誤,CD正確.故選B.
6.AC 【解析】 觸頭P由圖示位置向右移動時,接入電路的電阻減小,則總電阻也減小,而電源輸出電流不變,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并聯(lián)部分電壓減小,所以R2上的電壓變小,R2是定值電阻,所以通過R2的電流減小,總電流不變,則通過R1電流增大,所以R1的電壓變大,則R0上的電壓變小,故AC正確,B錯誤;R1的電壓變大,R0上的電壓變小,R1和R0的電壓之和減小,則R1上電壓變化量小于R0上的電壓變化量,故D錯誤;故選AC.
7.AC 【解析】 在壓力F緩慢增大的過程中,壓敏電阻R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外電
11、阻減小,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干路電流增大,即流過燈泡L1的電流增大,則燈泡L1的亮度將變大,故A正確;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E=I(r+RL1)+UL2,又干路電流增大,則燈泡L2兩端的電壓減小,燈泡L2亮度將變小,故B錯誤;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知識和歐姆定律可得,I=IL3+ ,UL3=IL3RL3,又燈泡L2兩端的電壓減小,則燈泡L3兩端的電壓增大,又根據(jù)電容器所帶電荷量與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電容器的電容的關系可得,Q=CUL3,則電容器所帶電荷量將增大,故C正確;根據(jù)電源的輸出功率關系可得P出=()2R外=,由于不知外電阻的阻值與內電阻的阻值的關系,則電源的輸出功率的變化情況無法判
12、斷,故D錯誤.
8.AD 【解析】 閉合開關S,增大可變電阻R的阻值,電流表示數(shù)減小,電壓表示數(shù)增大,變化過程中ΔU和ΔI的比值等于定值電阻R0與電源內阻r之和,保持不變;電壓表示數(shù)U和電流表示數(shù)I的比值等于可變阻值R的阻值,逐漸增大,選項A正確,B錯誤;電阻R0兩端電壓減小,減小量小于ΔU,選項C錯誤;電容器的帶電量增大,增加量為CΔU,選項D正確.
9.D 【解析】 燈L1亮,所以L1無問題,A、B錯誤.若L2斷路,則L1也不會亮,C錯誤.當L2短路時,L1亮,L2不亮,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測的是L1兩端電壓,D正確.
10.BD 【解析】 R1上沒有電流流過,故減小R1,C1兩端
13、電壓不變,C2兩端電壓不變,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不變,選項A錯誤;增大R2,C1、C2兩端電壓都增大,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選項B正確;增大R3,C1兩端電壓減小,C2兩端電壓增大,C1所帶的電荷量減小,C2所帶的電荷量增加,選項C錯誤;減小R4,C1、C2兩端電壓都增大,C1、C2所帶的電荷量都增加,選項D正確.
11.(1)6 W 5.5 W (2)2.5 W 2 W
【解析】 (1)在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表讀R0兩端的電壓,由歐姆定律得I== A =1 A; 電源的總功率:P總=EI=6×1 W =6 W,由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得:P輸出=P總-I2r=6-12×0.5 W =5.5 W;(2)電源的輸出功率為電動機和限流電阻獲得功率之和,P輸出=PM+P0;P0=I2R0=3 W;PM=P輸出-P0=5.5-3=2.5 W;有PM=P機+PMr;得P機=PM-PMr=2.5-I2r=2.5-0.5=2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