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中考化學總復習 沖刺考點專題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
《2019屆中考化學總復習 沖刺考點專題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中考化學總復習 沖刺考點專題 科學探究題(含解析)(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科學探究題 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探究“鋅與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時,發(fā)現一個意外現象:硫酸中混有硫酸銅溶液時,產生氫氣的速率更快。 【提出問題】是什么離子導致產生氫氣的速率加快? 【猜想假設】甲同學:可能與銅離子有關; 乙同學:可能與硫酸根離子有關;…… 丙同學認為乙的猜想不科學,理由是 。 【實驗驗證】寫出儀器①的名稱 。用A、B兩組儀器進行實驗: 步驟一: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AB,用拇指堵住導管口,從長頸漏斗加水至一定高度,靜置,觀察液面不下降,即為氣密性良好。 步驟二:量取2份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各20m
2、L,第一份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銅溶液1mL,第二份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鋅溶液1mL.稱取2份形狀相同鋅粒各1g,分別與以上溶液反應。反應裝置如圖A所示。用此裝置實驗時,長頸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 。 步驟三:用B收集氣體,分別記錄收集一瓶氣體(集氣瓶規(guī)格均為125mL)所需的時間(如下表),什么時間開始收集氣體? 。 編號 20%的稀硫酸各20mL 鋅粒 收集1瓶氫氣所需的時間 ① 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銅溶液1mL 1g 2分10秒 ② 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鋅溶液1mL
3、 1g 3分01秒 鋅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得出結論】硫酸中混有硫酸銅溶液時,產生氫氣的速率加快與 有關。實驗②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鋅溶液1mL的作用是 。 【反思質疑】丁同學認為:鋅與混有硫酸銅的硫酸溶液反應時,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可能與銅單質有關,他質疑的理由是 。 【繼續(xù)探究】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丁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 編號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比較 實驗結論 ① 取1g鋅粒于錐形瓶中, 加入20mL?20%的稀硫酸
4、? 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與銅單質有關 ② ? 【答案】 解:【猜想假設】丙同學認為乙的猜想不科學,理由是硫酸溶液中本身含有硫酸根離子; 【實驗證明】儀器①的名稱 水槽。用A、B兩組儀器進行實驗: 步驟一:檢查圖A所示裝置氣密性,采用的方法是:連接AB,用拇指堵住導管口,從長頸漏斗加水至一定高度,靜置,觀察液面不下降,即為氣密性良好; 步驟二:長頸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保證氣體不從漏斗處逸出; 實驗三:用B收集氣體,分別記錄收集一瓶氣體(集氣瓶規(guī)格均為125ml)所需的時間(如表),等到反應開始產生氣
5、體時立刻收集; 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是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得出結論】:硫酸中混有硫酸銅溶液時,產生氫氣的速率加快與有關,實驗②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鋅溶液1ml的作用是加入的硫酸銅溶液對硫酸濃度會產生影響,加入等量的硫酸鋅溶液是為了控制硫酸濃度變化對實驗數據產生干擾(對比實驗或控制具體變量); 【反思質疑】鋅與混有硫酸銅的硫酸溶液反應時,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可能與銅單質有關,他質疑的理由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排在銅的前面,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 【繼續(xù)探究】 取1g鋅粒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20%的稀硫酸,再取1
6、g鋅粒于錐形瓶,加入少量銅,再加入20mL?20%的稀硫酸,②中反應速率比①快,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與銅單質有關。 故答案為: 【猜想假設】硫酸溶液中本身含有硫酸根離子; 【實驗驗證】水槽;步驟二:保證氣體不從漏斗處逸出; 步驟三:等到反應開始產生氣體時立刻收集;Zn+H2SO4=ZnSO4+H2↑; 【得出結論】銅離子;?加入的硫酸銅溶液對硫酸濃度會產生影響,加入等量的硫酸鋅溶液是為了控制硫酸濃度變化對實驗數據產生干擾(答到對比實驗或控制具體變量均給分); 【反思質疑】鋅會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 【繼續(xù)探究】取1g鋅粒于錐形瓶,加入少量銅,再加入20mL?20%的稀硫酸; 實驗現
7、象比較:②中反應速率比①快;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探究金屬鎳(Ni,銀白色金屬)和銅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活動.請你一起參與他們的活動,并回答有關問題. 探究活動一、金屬鎳和銅的活動性順序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將金屬鎳加入到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 溶液的顏色變淺,有 色固體析出 鎳比銅的金屬活動性強 若在生成物中Ni為+2價,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過程中,小組同學還發(fā)現試管中有無色氣體產生的“異?!爆F象,十分好奇,于是繼續(xù)進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二、無色氣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
8、】A.氫氣 B.氧氣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 【分析推理】小明認為無色氣體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理由是 . 小紅根據二氧化硫能夠形成酸雨的事實,推測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應該呈酸性能使指示劑變色小組同學認為小紅的觀點合理,于是將收集到到氣體收入 溶液中,發(fā)現溶液不變色,證明無色氣體不是二氧化硫. 綜上所述,小組同學認為,無色氣體可能是氫氣,或者氧氣. 【設計方案】為確定氣體成分,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先 ,然后將燃著的木條放在
9、尖嘴處,發(fā)現氣體燃燒并發(fā)出淡藍色火焰,證明無色氣體可能是氫氣. 該實驗方案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 【評價與反應】小組同學認為,還可以補充一個實驗,驗證無色氣體中含有氫元素,從而進一步證明無色氣體可能是氫氣.他們應補充的實驗是 . 【答案】 解:探究活動一、將金屬鎳加入到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由實驗結論中“鎳比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可知鎳可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i+CuSO4=NiSO4+Cu;由于有銅生成,所以會有紅色的物質出現; 故答案為:紅???? Ni+CuSO4=NiSO4+Cu
10、; 【分析推理】 ? 由于反應物中不含碳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 元素種類不變;可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由題意可知: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應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故答案為:反應物中不含碳元素,化學反應前后 元素種類不變??? 紫色石蕊溶液 【設計方案】 ? 由題目中結論該氣體可能是氫氣,由于氫氣是可燃性氣體,所以使用時要檢驗氫氣的純度;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氣體中的水分; 故答案為:檢驗氣體純度????????? 除去氣體中的水分 【評價與反應】 ??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要驗證氣體中含有氫元素,可在點燃氣體的火焰上
11、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如果燒杯內壁產生水珠,說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從而證明反應物中含有氫元素; 故答案為:在點燃氣體的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燒杯內壁產生水珠. 3、向碳酸氫鎂[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現白色沉淀。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該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I.Mg(OH)2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MgCO3是一種微溶于水的白色固體。 Ⅱ.Mg(OH)2、MgCO3受熱均易分解,分別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Ⅲ.無水硫酸銅是一種白色固體,遇水變藍。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
12、 。 【實驗1】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1 取適量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猜想 不成立 步驟2 另取適量白色固體,充分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有無水硫酸銅的U形管 ? 猜想二不成立 小張查閱資料得知上述固體是堿式碳酸鎂[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熱易分解。 【實驗2】 為進一步確定白色固體的組成,小張取一定量白色固體,按下圖裝置加熱至固體質量不再改變,并測定各生成物的質量。 (1)反應結東后若沒有繼續(xù)通一會兒氮氣就直
13、接稱量洗氣瓶的質量,則測得的氣體質量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為測定各生成物的質量,導管口的連接順序為a→ , → (填字母)。 (3)實驗數據:加熱完全后剩余固體質量3.20g;濃NaOH溶液增重2.64g;濃硫酸增重1.44g則:x:y= 。 【拓展延伸】 堿式碳酸鎂可作阻燃劑,其可能的原因是 (選填字母)。 a.生成的固體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隔絕氧氣; b.分解時吸熱,使溫度難以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c.生成的氣體降低
14、了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 【答案】 解: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Mg(OH)2、MgCO3。 故填:Mg(OH)2、MgCO3。 【實驗1】 取適量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生氣泡,是因為碳酸鎂和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另取適量白色固體,充分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有無水硫酸銅的U形管,白色固體變藍色,是因為氫氧化鎂分解生成了水,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1 取適量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猜想一不成立 步驟2 另取適量白色固體,充分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
15、有無水硫酸銅的U形管 白色固體變藍色 猜想二不成立 【實驗2】 (1)反應結東后若沒有繼續(xù)通一會兒氮氣,會導致反應生成的氣體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稱量洗氣瓶的質量,則測得的氣體質量將偏小。 故填:偏小。 (2)為測定各生成物的質量,導管口的連接順序為a→e,d→b。 故填:e;d;b。 (3)加熱完全后剩余固體質量3.20g,說明氧化鎂質量是3.20g;濃NaOH溶液增重2.64g,說明反應生成了2.64g二氧化碳;濃硫酸增重1.44g,說明反應生成了1.44g水; 設碳酸鎂質量為m,反應生成氧化鎂質量為n,氫氧化鎂質量為z, MgCO3MgO+CO2↑, 84?? 40
16、?44 m???n?2.64g m=5.04g,n=1.6g, 氫氧化鎂分解生成氧化鎂質量:3.20g-1.6g=1.6g, MgCO3MgO+CO2↑ 58???????????????????? ?40 z????????????????????? 1.6g z=2.32g, 根據題意有: 故填:3:2。 【拓展延伸】 堿式碳酸鎂可作阻燃劑,其可能的原因:生成的固體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隔絕氧氣;分解時吸熱,使溫度難以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生成的氣體降低了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 故填:abc。 4、小明在做鐵與硫酸溶液反應的實驗時,發(fā)現生成的氣體有刺激性
17、氣味,于是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鐵與硫酸溶液反應生成的氣體為什么有刺激性氣味? 【查閱資料】(1)6H2SO4(濃)+2FeFe2(SO4)3+6H2O+3SO2↑ (2)SO2,可使品紅溶液的紅色褪去。 (3)SO2能與NaOH溶液反應。 【進行猜想】鐵與不同濃度的硫酸溶液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實驗探究】小明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并將E中收集到的氣體進行如圖乙所示的實驗 請幫助小明完成下表: A中硫酸的濃度 實驗現象 A中生成氣體成分 B中品紅溶液 D中品紅溶液 爆鳴實驗 實驗一 98% 不褪色 無爆鳴聲 只有SO2
18、實驗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鳴聲 實驗三 25% 不褪色 只有H2 【實驗結論】鐵與不同濃度的硫酸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可能不同,當硫酸溶液濃度達到足夠大時,生成的氣體產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1)寫出實驗三中鐵與硫酸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寫出實驗二中發(fā)生爆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一中C裝置的作用是 。 【拓展延伸】小明又將A裝置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改進,試分析:增加的導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
19、 ,該導管所起的作用是 。 【答案】 解:【實驗探究】 填表如下所示: ? A中硫酸濃度 ?????????????? 實驗現象 A中生成氣體成分 B中品紅溶液 D中品紅溶液 爆鳴實驗 實驗一 98% ?褪色? 不褪色 無爆鳴聲 只有SO2 實驗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鳴聲 SO2和H2?? 實驗三 25% 不褪色 不褪色 ?有爆鳴聲? 只有H2 【交流反思】 (1)實驗三中,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
20、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 實驗二中,發(fā)生爆鳴是因為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 故填:Fe+H2SO4═FeSO4+H2↑;2H2+O22H2O。 (2)實驗一中C裝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拓展延伸】 增加的導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產生的氣體逸出;該導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試管內外的壓強,防止橡皮塞飛出。 故填:防止產生的氣體逸出;平衡試管內外的壓強,防止橡皮塞飛出。 5、某課外小組的同學將玻璃罩內充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如圖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后.該小組同學用注射器從a
21、處抽取氣體,測定玻璃罩內氣體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閱資料】 ①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放出氧氣.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約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氣體. ③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性質相似,其水溶液都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其中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水和碳酸鈉,且碳酸鈉易溶于水. 【方案設計及實驗】采用兩種方法測定玻璃罩內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方法1:用如圖B所示的裝置測量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1)將抽取出的氣體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氣瓶中,在集氣瓶外點燃紅磷,將點燃的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待
22、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液體進入集氣瓶中,體積約為125mL. 方法2:用如圖C所示的裝置測量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1)抽取150mL的氣體,緩緩地從b處通入裝置中.此時集氣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結束后,c處氣體的化學式為 ,集氣瓶中排出液體的體積約為75mL. 【實驗反思】 通過對比,該小組同學發(fā)現,兩種方法所得實驗結果差距較大,其中實驗結果更準確的是 (填寫“方法1”或“方法2”),該方法所測得氧氣約占氣體總體積的 %. 【答案】 解:方法1:在
23、本實驗1中用的是紅磷,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為:(1)4P+5O22P2O5; 方法2:方法2中,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配平即可;實驗結束后,c處氣體為氧氣;故答案為:(1)CO2+2NaOH=Na2CO3+H2O(2)氧氣; 【實驗反思】:通過對比,該小組同學發(fā)現,兩種方法所得實驗結果差距較大,其中實驗結果更準確的是方法2,該方法所測得氧氣約占氣體總體積的:;方法1不合理的原因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了,造成結果偏大;B的導管中有空氣等; 故答案為:方法2;50;. 6、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好奇的同學提
24、出了下面的問題。 【提出問題】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查閱資料】①CO2+H2O═H2CO3 ②H2CO3+Ca(OH)2═CaCO3↓+2H2O ③其他條件不變時,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弱。 【設計方案】 探究一:同學們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請你參與該探究過程。 【進行實驗】 (1)將丁裝置與甲相連,以便收集CO2氣體,連接方法是 。 (2)關閉K1、K3,打開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足量稀鹽酸后關閉活塞。該過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K2導管口處。該
25、操作的目的是 。 (3)打開K3,關閉K2,并開始計時,待蒸餾水全部排凈,用時28″。 (4)打開K1,關閉K3,用排空氣法收集一瓶CO2,用時15″。 探究二:在通常狀況下,用氧氣測量儀分別測定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測得的數據如圖2所示。 【得出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分析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并說明理由 。 【反思與評價】在上述探究一中,應控制的影響變量是 。 【發(fā)現新問題】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那么,收集500mLCO2氣體,會在
26、水中溶解多少CO2呢?探究這個問題,你設計的方案是 。 【答案】 解:【進行實驗】 (1)將丁裝置與甲相連,以便收集CO2氣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連接方法是c與a連接。 故填:c與a連接。 (2)關閉K1、K3,打開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足量稀鹽酸后關閉活塞。該過程中,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K2導管口處,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說明裝置中的空氣已經排除,因此該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故填:CaCO3+2H
27、Cl═CaCl2+H2O+CO2↑;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得出結論】 根據上述實驗可知,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這是因為利用排水法能夠收集二氧化碳,并且比用排空氣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純凈。 故填:能,這是因為利用排水法能夠收集二氧化碳,并且比用排空氣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純凈。 【反思與評價】 在上述探究一中,應控制的影響變量是:集氣瓶乙和丁的體積相等,這樣可以比較收集相同體積的二氧化碳時需要的時間。 故填:集氣瓶乙和丁的體積相等。 【發(fā)現新問題】 實驗方案是:把500mL二氧化碳通入乙裝置中,乙和丙連接,把丙裝置中的燒杯換成量筒,500mL和量筒中的水的體積差即為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
28、碳的體積。 故填:把500mL二氧化碳通入乙裝置中,乙和丙連接,把丙裝置中的燒杯換成量筒,500mL和量筒中的水的體積差即為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的體積。 7、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堿的化學性質實驗時,用到了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 (1)甲同學不小心將這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結果產生 的現象,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變質了.寫出變質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同學們對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產生了興趣,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
29、 (寫化學式) 【進行討論】甲同學取少量待測液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認為猜想一成立.乙同學不同意甲同學的觀點,理由是 . 【設計實驗】請你驗證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實驗報.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取一定量的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 ?溶液. ②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淸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 ? ? 猜想二成立 【反思評價】在實驗室中,氫氧化鈉應 保存. 【答案】 解:(1)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混合物如果出現白色沉淀,則說明氫氧化鈉變質,氫氧化
30、鈉變質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根遇到鈣離子會形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故填:白色沉淀;2NaOH+CO2=Na2CO3+H2O; (2)猜想二:如果氫氧化鈉變質,則溶液中會有碳酸鈉,但有可能不是全部的氫氧化鈉都變質,所以還有可能存在沒變質的氫氧化鈉,因上溶液中可能既有碳酸鈉又有氫氧化鈉,故填:Na2CO3和NaOH; 【進行討論】甲同學取少量待測液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認為猜想一成立.其實猜想一和猜想二中都有碳酸鈉,遇鹽酸都會產生氣泡,故不能證明哪一個猜想正確;故填: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鈉,加入足量
31、的鹽酸也能產生氣泡; 【設計實驗】要驗證猜想二成立,可在待測溶液中加入過量的可溶性鈣鹽或鋇鹽,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有則證明存在碳酸鈉,同時將存在的碳酸鈉全部消耗掉,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淸液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如果酚酞溶液變紅,說明仍然存在氫氧根離子,則證明原溶液中存在氫氧化鈉;故填:過量的氯化鈣;產生白色沉淀;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反思評價】由實驗可知,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從而使氫氧化鈉變質,所以氫氧化鈉應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8、在化學課上,老師帶來一瓶未知溶液A,已知它是稀鹽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種,進行如下實驗(圖1): 觀察到燒杯中的現象是(1)
32、 。 【提出問題】A是哪一種酸? 老師要求甲、乙同學從反應后的溶液B分別展開探究。 【猜想假設】甲同學:A是稀鹽酸;乙同學:A是稀硫酸。 【實驗探究】(如圖2) 【評價交流】甲同學的實驗(2)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確結論,乙同學的實驗(3)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3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5) 。 【歸納總結】通過乙同學的實驗可以得出:選擇試劑
33、鑒別溶液中的待測離子時,如果待測溶液中含有干擾離子,則應在鑒別前,先另選試劑將干擾離子變成(6) 除去。經討論我們能夠總結出,除去溶液中干擾離子的一般方法是:選擇試劑將干擾離子變成(7) 除去。 【答案】 解:(1)觀察到燃燒內的現象是有氣泡冒出; 故填:有氣泡冒出; (2)甲同學的實驗中將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就認定A為稀鹽酸,其實因為反應后的溶液中有碳酸根離子,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銀,故不能證明A為稀鹽酸; 故填:不能; (3)乙同學的實驗中先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把碳酸根離子除去,
34、然后加入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從而證明A為稀硫酸,過程正確,能得出正確結論; 故填:能; (4)在實驗3中的反應物是氯化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氯化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5)由實驗及反應物、生成物可知,反應后的溶液中由硝酸根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因為加入硝酸過量,還有氫離子; 故填:H-;NO3-;Cl-;Na+; (6)選擇試劑鑒別溶液中的待測離子時,如果待測溶液中含有干擾離子,則應在鑒別前,先另選試劑將干擾離子除去,該實驗中,乙同學先將干擾離子碳酸根離子變成了氣體除掉;而在選擇除去干擾離子的做法中,要考慮的是把干擾離子變成沉淀、氣體或水,這樣都能把干擾離子除掉; 故填:氣體;沉淀或氣體或水; 11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