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三皇中學中考化學復習 碳和碳的氧化物(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西桂林市永??h三皇中學中考化學復習 碳和碳的氧化物(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廣西桂林市永??h三皇中學中考化學 碳和碳的氧化物 新人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
1.碳的單質中,質地較軟,常用作電極的是---------------------------------------( )
A. 金剛石 B. 活性炭 C. 炭黑 D. 石墨
2.下列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剛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
3.有一首贊美某
2、種氣體的詩,其中幾句是“她營造了云霧繚繞的仙境,她軀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氣,她奮不顧身撲向烈火,她帶給大地勃勃生機……”,詩中所贊美的氣是-------------(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稀有氣體
4. 2020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促進低碳經濟”,警示溫室效應對人類的危害?,F已證實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
3、--------------- ( )
A.O2 B.N2 C.H2 D.CO2
5.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劑 B.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發(fā)燒病人用酒精擦身體降溫
6.“雪碧”是一種無色的碳酸飲料,將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后再加熱,溶液的顏色變化情況是--------
4、--------------------------------------------------------------------------------------------( )
A.先變紅后變紫 B.變紅后顏色不再改變 C.先變無色后變紅 D.先變藍后變紫
二、實驗探究題。
7.某同學設計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
(l)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 ,
你的改進方法是 ;
(2)實驗開始時,是先
5、給氧化銅加熱,還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
(3)實驗過程中,圖中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是 。
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B處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8.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②
帶小孔的隔板
①
A
6、 B C D E F G
(1)寫出編號所指儀器的名稱:① ;② 。
(2)以上裝置圖中共有兩處明顯的錯誤,請你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結果填在下列橫線上:① ;② 。
上述裝置改進后,請繼續(xù)回答下列問題。
(3)小李在實驗室中用氯酸鉀和另一種固體制取氧氣,他選擇上述裝置中的A
7、和 (填字母)進行組裝。小紅在實驗室中選用C裝置作為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在他們的實驗中都用到了一種相同的固體藥品是 (填化學式),在兩個反應中它起 作用。請你寫出小紅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4)實驗室選用C和E裝置還可以制取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寫出實驗室制取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
(5)裝置B、C都可以用來制取(4)中的氣體,比較這兩個裝置的不同,指出B裝置的一
8、個突出優(yōu)點 。
(6)有一名同學欲用G裝置收集H2,則H2應從導管口 通入。
9.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右圖。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 ;
(2)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
原因是 ;
(3)繼續(xù)加熱,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
物質。請你寫出帶點部分的化學方程
9、式:
; 。
(4)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并用彈簧夾夾緊橡
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 。
10.實驗室開放日,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進行氣體制取和性質的探究,請回答有關問題:
A B C D E F
10、
(1)請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
a b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錳起 作用。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時,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請寫出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如圖F所示,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 、 且密度比空氣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