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第四中學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甘肅省酒泉第四中學歷史七年級上冊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字體。
2、以司戊母鼎等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器制造情況及用途工藝的成就。
3、知道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之間的關系。
4、甲骨文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
(一)請同學們?yōu)g覽全文,了解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2、
1、同學們找出我們今天要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并解決以下問題:
(1)、商朝時把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叫 ,它主要記載的是商王的 和商朝的 因此,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 開始的
(2)、我們把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稱之為 ,也叫 。
(3)、知道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嗎?(學生互學完成)
(4)、甲骨文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什么作用?(學生互學完成)
2、閱讀第二個標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下的三段大字,解決以下內容(3分鐘)
3、(1)、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是 ,青銅器是由 、 、 、三種金屬根據器物不同用途不同要求,調配銅和錫比例鑄造而成的。(學生自學完成)
(2)、你認為青銅藝術的價值在什么地方?(學生互學完成)
三、鞏固練習: 1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 開始的 ( )
4、 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春秋
2、商朝時期的手工業(yè)部門中,最突出的 ( )
A 青銅制造業(yè) B 陶瓷業(yè) C 玉器制造業(yè) D 紡織業(yè)
3、判斷并改錯;
中國文字起源很早,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夏朝開始的。人們把刻在青銅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1)錯誤
5、 改正 ;(2)錯誤 改正 ;
(3)錯誤 改正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與青銅器》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著重為學生介紹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銅器。本課是學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銅器,認識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課。只有認真學好本課,學生才能比較全面地認識商朝。同時本課也本學期的第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學好它。對于學好以后的文化史課會有一定的幫助。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甲骨文和金
6、文,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淵源關系。
2.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成就。
能力目標
1.教師指導學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銅器的發(fā)現(xiàn)怎樣體現(xiàn)了商朝的社會經濟的繁榮?”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歷史分析能力。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了解三星堆青銅文化,想象古蜀國的社會生活狀況, 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從而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民族平等觀念。
二、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怎樣認識商朝青銅鑄造業(y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2.教學難點:甲骨文(設計意圖:對一些專門的科學知識如甲骨文較難講述清楚;因為甲骨文與現(xiàn)代的文字有較大的差別,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將甲骨文作為本課的難點。)
三、教法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設計意圖: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相關的游戲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
2.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意圖: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以此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3.多媒體、多信息渠道教學方法。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