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永靖縣回民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25 河中石獸(第一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甘肅省永靖縣回民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25 河中石獸(第一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5 河中石獸
學
習
目
標
1. 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3. 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 點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2)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難 點
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學 習 過 程
環(huán)節(jié)措施、時間分配
(預習、反饋、展示、測評)提綱
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謚文達公。紀昀(jì yún)清代有名的才子,學識淵博,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之后來對人情事故之通達,24歲便中進士,31歲成
2、為翰林院大學士。他為人為官剛直不阿,機智善辯,其淵博學識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賞識,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十余年,其作品涉獵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地理等各個領域。
他的作品記錄很多親身經歷,詳述一切他認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對所敘內容常常加以譏諷和評論。
本文選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該書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關于考據的文字。文字質樸簡約,有魏晉之風,是明清筆記小試中較著名的一部,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并行享譽文壇。
自主學習: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圮( )于河 募( )金重修 棹( )數小舟 曳鐵鈀( )
3、木柿( ) 湮( )沒 嚙( )沙 溯( ) 歟( )
2. 本文作者 ,字 ,是 朝的 、 家,也是《 》的總篡官。
3.本文選自《 》 一書,這是一部 小說,全書主要記述 ,其中也有不少 。
4.用文中的句子寫出本文的主旨
5、解釋下列加點字
山門圮于河
4、 二石獸沉焉
棹數小舟 曳鐵把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不亦顛乎 嚙沙為坎穴 反溯流逆上 可據理臆斷
( )
6.翻譯下列句子
山門圮于河 譯:
二石獸并沉焉 譯:
爾輩不能究物理。譯: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譯:
遂反溯流逆上矣
5、 譯:
質疑解難
教學反思
年級組 教導處
課堂學習案
一、 檢查預習
二、 導入新課
三、 熟讀課文(抽讀、齊讀等方式)
四、 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1. 結合課下注解弄懂課文意思
2. 小組內互相釋疑
3. 小組內串譯課文
五、 課堂探究
1. 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說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里,十幾年后,人們找石獸的事。
2、 故事中主要說了哪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樣的?分析一下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對于河中石獸的位置:
寺僧判斷其在
6、 ,
依據是 ;
講學家判斷其在 ;
理由是 ;
老河兵則判斷其在 ,
是因為
3、文中兩次寫道了笑:“講學家聞之笑之”、“老河兵聞之又笑之”,這兩次“笑”各有什么含義?
講學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4、文中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各自表現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寺僧:
講學家:
老河兵:
7、
5、老河兵的判斷為什么是正確的?
( )
6、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結論?怎樣理解這句話?
結論:(
理解:
7、故事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8、 。
第四段: 。
分段:
第一部分( 段 — 段):寫
這部分以 (填表達方式)為主。
第二部分( 段): 。
這部分以 為主。
8、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許多自然現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 ,
而要
9、 。
學習檢測案
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嚙
B、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后特征為洛陽令
C、一老河兵聞之 當求之于上流
D、山門圮于河 果得于數里外
2、聯系上下文,說說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2)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4)一老河兵聞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顛
7)然則天下之事……
3、對下列句子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 )
A.尋十余里,無跡。(尋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石獸的蹤跡。)
B.眾服為確論。(眾人佩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判斷。)
C.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找到石獸在幾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