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晉明帝數(shù)歲》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晉明帝數(shù)歲(4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 晉明帝數(shù)歲
(一)知識積累
1.為下列加點(diǎn)的字注音。
⑴潸然( )⑵流涕( )⑶更重問之(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⑴明帝問何以致泣 致:
⑵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 謂:
⑶元帝異之 異:
2、
⑷明日,集群臣宴會 集:
3.選出以下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 )
B
A
坐元帝膝上 明帝問何以致泣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D
C
具以東渡意告之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bào)項(xiàng)王 亦各
3、言其志也
4.選出以下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 )
B
A
明帝問何以致泣 因問明帝
具以東渡意告之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
C
乃答曰:“日近。”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5.補(bǔ)出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
⑴晉明帝數(shù)歲,坐( )元帝膝上。
⑵明帝問( )何以致泣,( )具以東
4、渡意告之。
⑶爾何故異( )昨日之言邪?
(二)自主思考
6.從這個(gè)故事來看,晉明帝可以稱得上是一時(shí)的“神童”,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他的過人之處是什么?
7.“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常被后來的文人用作典故皆以表情達(dá)意,根據(jù)你的理解,它往往會表達(dá)什么樣的意思?請舉出一個(gè)實(shí)例來。
(三)理解鑒賞
閱讀《晉明帝數(shù)歲》全文,完成8—11題。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痹郛愔C魅?,集群臣宴會,告以
5、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痹凼?,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⑴具以東渡意告之 意:
⑵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更:
⑶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異:
⑷晉明帝數(shù)歲
6、 歲:
9.選出加點(diǎn)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 )
A.元帝問洛下消息 消息:情況
B.具以東渡意告之 東渡:渡水向東
C. 元帝失色 失色:變了臉色
D.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舉目:抬頭
10. 選出以下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 )
B
A
有人從長安來 潸然流涕
7、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D
C
具以東渡意告之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譯文:
8、
⑵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
譯文:
9、
⑶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譯文:
拓 展 延 伸
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16題。
張憑舉孝廉,出都,負(fù)其才氣,謂必參時(shí)彥。欲詣劉尹,鄉(xiāng)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遂詣劉,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
10、,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fā)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yuǎn),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xí)?。張退,劉曰:“卿且去,正?dāng)取卿共詣?chuàng)彳?。”張還船,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即同載詣?chuàng)彳?。至門,劉前進(jìn)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奔惹?,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曰:“張憑勃窣為理窟?!奔从脼樘2┦?。(選自《世說新語》文學(xué)第四)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
⑴負(fù)其才氣,謂必參時(shí)彥 負(fù):
11、
⑵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 處:
⑶真長延之上坐 延:
⑷至門,劉前進(jìn)謂撫軍曰 前:
13.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 張欲自發(fā)無端 無端:無緣無故
B. 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
12、 清言:閑談,空談
C. 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 惋愕:悵嘆驚愕
D. 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 咨嗟:贊嘆
14.選出以下各組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 )
B
A
張乃遙于末坐判之 卿且去,正當(dāng)取卿共詣?chuàng)彳?
判若云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
C
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 即用為太常博士
攜來百侶曾游
13、 愿早定大計(jì),莫用眾人之計(jì)也
15.以下說法,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xiàng)是( )
A.張憑被推舉為孝廉之后,志向高遠(yuǎn),欲做大事,鄉(xiāng)里人以及同榜的舉子都嗤笑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不愿與他為伍。
B.張憑到劉尹家去后受到冷落,劉尹與他交談也只說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C.張憑在諸賢清言時(shí)的表現(xiàn),顯示出自己卓越的才華,使得諸賢驚訝贊嘆,自此他也成了劉尹家的座上客。
D.張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終于從眾舉子中脫穎而出,很快得到重用。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張乃遙于末坐判之,言約旨遠(yuǎn),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
譯文:
14、
⑵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xí)浴?
譯文:
15、
⑶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
譯文:
參 考 答 案
1.⑴shān⑵tì⑶chóng 2.⑴致使,使得⑵認(rèn)為,以為⑶認(rèn)為(他)不同一般⑷召集 3.C。(A.動詞,同現(xiàn)代漢語的“坐”/副詞,空,白白地;B.動詞,哭泣/名詞,眼淚;C.副詞,全部,都;D.名詞,話/動詞,說) 4.D。(A.介詞,因?yàn)?介詞,把,將;B.副詞,趁機(jī)/動詞,沿襲,接續(xù);C.副詞,竟
16、然/副詞,于是,就;D.代詞,什么) 5.⑴于⑵之,代元帝/元帝⑶于 6.神童大都想像力異?;钴S,他們考慮問題時(shí),常常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標(biāo)新立異,異想天開,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不同于一般幼兒,求異思維能力很強(qiáng)。從本文來看,明帝始言太陽比長安遠(yuǎn),次日又言長安比太陽遠(yuǎn),兩種答案截然相反,這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即:開始的回答因?yàn)闆]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里來,后來的答案是因?yàn)椤芭e目見日,不見長安”。這種不同的答案及其緣由,恰恰體現(xiàn)了明帝異于常人、異?;钴S的想像力。 7.用典就是運(yùn)用典故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簡潔含蓄,余韻盎然,用得不好,便會把作品弄得生澀晦暗
17、,枯燥乏味。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業(yè)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shí)現(xiàn)之意。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就表現(xiàn)了作者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遙望京都長安如在天邊一樣遙遠(yuǎn)的意思。 8.⑴意圖,打算,這里有“事情的原委”的意思;⑵副詞,再,又;⑶不同,有差異;⑷年齡 9.B。(東遷) 10.B。(A.介詞,自,由;B.副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些(情況);C.介詞,把;D.動詞,沒有) 11.⑴有個(gè)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淚。⑵于是問明帝說:“你認(rèn)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gè)更遠(yuǎn)?”明帝回答說:“太陽遠(yuǎn)。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根據(jù)
18、這些情況就可以知道了。”元帝感到很詫異。⑶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說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后又重新問明帝。12.⑴依仗⑵處于,這里有“安排”的意思⑶延請⑷走上前 13.A。(沒有理由,沒有緣由)14.D。(A.評定/區(qū)分,分辨;B.暫且/將近;C.朋友,同伴;D.任用,起用/采用)15.A。(“嗤笑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不愿與他為伍”的說法不合文意)16.⑴張憑就坐在遠(yuǎn)處的下座上來評定,語言簡約但含義深刻,足以使在座的人心情舒暢,在座的所有人都非常驚訝。⑵真長把他請到上座上,大家閑談了一整天,于是劉尹就留張憑留宿到第二天早上。⑶走上前去之后,撫軍與他交談,贊嘆不已,連聲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