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雙泉中學(xué)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5課《傷仲永》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雙泉中學(xué)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5課《傷仲永》導(dǎo)學(xué)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傷仲永
傷仲永
課型: 新授
主備人:
審核: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積累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對課文熟讀成誦,并能流利地翻譯全文。
3、學(xué)習(xí)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
4、學(xué)習(xí)本文詳略得當(dāng)?shù)膶懛ǎ?dāng)?shù)恼Z言。
5、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學(xué)習(xí)。
一、自主學(xué)習(xí) 目標(biāo)導(dǎo)學(xué)
知識點鏈接:1、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嘆息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2、本文選
2、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罷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本文是一篇隨筆。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自學(xué)導(dǎo)讀:
讀課文三次
1、一讀正確,要求:先在文中劃出生字,并查字典把正確的讀音寫在書上。
2、二讀流暢,要求:先用“/”在下文中標(biāo)出節(jié)奏,再朗誦,朗
3、讀時要讀好停頓并把握語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
4、已耶?
3、三讀感知內(nèi)容,要求: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下面問題。
①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貫、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
②幼年時的方仲永有令人稱奇的表現(xiàn)是:A、 ;B、 。C 。
③第一段中刻畫出方仲永的父親貪利而自得,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的句子是: 。
自學(xué)檢測:
1、給下列句子中加點
5、的字注音。
日扳_____仲永環(huán)謁_____于邑人 不能稱____前時之聞 泯_____然眾人矣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世隸耕_______ 未嘗識書具______ 借旁近與之_____
稍稍賓客其父______ 余聞之也久______ 從先人在家_______
卒之為眾人_______ 今夫不受之天______ 父異焉________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______ ;_______ 稱前世之聞________
探究展示:
1.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八分鐘后分小組比賽試譯課文
提
6、示:1、人名、地名、年號等專用名詞,不用翻譯
2、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適當(dāng)調(diào)整語序
3、把省略的內(nèi)容補譯出來,使譯文通順準(zhǔn)確
(難理解的字詞、句子可請教小組的其他同學(xué),小組解決不了,可以記下來全班討論)
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思考:
1、 方仲永的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2、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組討論交流,三分鐘后回答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
①了解"之""于"等文言詞匯的意義、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②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難點
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作者
7、的思想觀點
鴨的經(jīng)歷,認識到要成為“白天鵝,要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疑難點記錄:
二、合作互助 質(zhì)疑解惑
1、給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交流后明確:
隸(lì) 扳(pān) 謁(yè)
泯(mǐn) 稱(chèn) 卒(zú)
2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①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③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⑥余聞之也久
再讀交流:
1
8、學(xué)生提出難以翻譯的字詞或句子討論
2小組展示翻譯,一組推薦一人譯講一段,其他成員進行補充、評價教師根據(jù)情況就翻譯不準(zhǔn)確的句子進行點撥
3解難釋疑,重點翻譯文章第三段
交流后明確:
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lǐng)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xiàn)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三、自學(xué)展示 精講點撥
1、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jīng)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天賦如:“
9、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從作者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時機,努力學(xué)習(xí)
四、反串互動 拓展提升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扳通 譯為:
2、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材通
10、 譯為:
二、一詞多義:
1、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xué)”、“環(huán)謁于邑人”,代詞。
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2、于
環(huán)謁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受于人者不至:從,介詞。
3、為:自為其名:( )且為眾人( )
4、自:并自為其名(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11、5、聞:余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
三、古今異義: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是)古義: 今義:
2、或以錢幣乞之?;颍汗帕x: 今義:
3、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文理:古義: 今義:
四、詞類活用:
傷仲永:傷:形容詞做動詞,哀傷,感傷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感到驚奇。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用作動詞,把……當(dāng)作賓客。
父利其然:利,名詞
12、用作動詞,認為……有利可圖,把……看做有利可圖。
五、特殊句式
省略句:不使學(xué)(省略了使的賓語,應(yīng)為“不使之學(xué)”“之”指代方仲永)
令作詩:省略了令的賓語,應(yīng)為“令其作詩”“其”指代方仲永。
五、感悟成功 顆粒歸倉
1、知識歸納:本文 ,以 的實例,方仲永五歲作詩能“ ”,而且“ ”;十二三歲時作的詩已經(jīng)“ ”;二十歲就“ ”。說明 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 ” 而最終“ ”,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
13、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 ”,強調(diào)了 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一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2、感悟生成:
六、達標(biāo)測試 鞏固落實
1.敘事部分有詳有略,為什么對仲永的才干初露寫得詳細?這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 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耙姟焙汀奥劇庇袡C結(jié)合,敘述 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 父的負利之舉卻
14、導(dǎo)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xiàn)了“傷”的含義。
2.未嘗識書具:未嘗: 識:
忽啼求之:
父異焉:異: 焉:
即書詩四句:書:
其詩以樣父母、收族為意:以……為:把……當(dāng)作。養(yǎng): 收: 意:
邑人奇之:奇:
賓客其父:賓客:
或以錢幣乞之:或: 以: 乞之:
利其然:利: 然:
不使學(xué):使:
余聞之也久:之 也:
從先人還家:從:
還自揚州:自:
復(fù)到舅家問焉:復(fù): 焉:
卒之為眾人:卒: 之 ,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則:表原因,就因為。
且為眾人:且:
固眾人:固:
得為眾人而已耶:得: 反問句,恐怕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