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2020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綜合測試題(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2020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綜合測試題(無答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五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
班級 姓名 座號 成績
一、根據(jù)要求填空(25分)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常用來比喻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句子是 , 。
(2)《赤壁》一詩中以人物的命運代表國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的詩句是 , 。
(3)文天詳在《過零丁
2、洋》一詩中表現(xiàn)詩人誓死報國的崇高的愛國情懷與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的詩句是 , 。
(4)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表達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心愿,體現(xiàn)自己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的句子 , 。
(5)《山坡羊 ?潼關懷古》一詩中的主旨句是 , 。
(6)無數(shù)人詠過“月”,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請寫出有關“月”的句子
, 。
(
3、7)《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引用黔婁之妻的 ,
一語,表明自己高潔志趣和人格。
(8)《過零丁洋》中詩人以比喻來表現(xiàn)宋朝國勢危亡,個人身世坎坷的詩句:
, 。
(9)《五柳先生傳》中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征句子:
, 。
(10)《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 ,
”化用典故表現(xiàn)詩人懷念故友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變遷而悵惘的心情。
(1
4、1)《馬說》中寫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 , ,
。
(12)古往今來,許多懷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筆調(diào),抒寫出自己心中的憤慨并流傳為千古名句 , 。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21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
5、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列加點字(6分)
①互相軒邈( )②鳶飛戾天( )
③千轉(zhuǎn)不窮( )④從流飄蕩( )
⑤橫柯上蔽( )⑥窺谷忘反( )
3.運用比喻寫水之急的句子:
6、 , 。這一處描寫,使人不由得想起《三峽》中“ ”一句,兩處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4分)
4.有人贊美從富陽至桐廬的富春江“攬?zhí)煜缕婢坝谝簧怼?,結(jié)合本文你覺得富春江 “奇”在何處?(至少三點)(3分)
5.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二)閱讀《送東陽馬生序》,完成下列問題。(28分)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
7、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
8、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錄畢,走送之( ) (2)俟其欣悅( )
(3)四支僵勁不能動 ( ) (4)禮愈至( )
(5)腰白玉之環(huán) ( ) (6)同舍生皆被綺繡( )
3.作者在文中用“勤且艱”為概括自己的學習生涯。那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請根據(jù)文意概括。(4分)
4. 作者在求學過程中為什么能做到勤奮刻苦?請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9、
5.據(jù)你看,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并寫出與之相關的成語或典故(三個)(3分)
6.作者寫自己“缊袍敝衣“處在“被錦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中間,有什么作用?(2分)
7.認為讀書苦,幾乎是所有中學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聞所未聞;諸生之福,習以為常。當你深諳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時,你對讀書之苦想必會有新的認識,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你的認識。(3分)
(三)馬說(27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10、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本文作者 ,字 ,祖籍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和 一起并稱“韓柳”。(3分)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的含義。(8分)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駢死于槽櫪之間
(3)食馬者不知 (4)不能盡其材
(5)其真無馬邪
11、 (6)執(zhí)策而臨之
(7)其真不知馬也 (8)一食或盡粟一石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4、作者借千里馬和伯樂的傳說,巧妙地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感,說說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3分)
5、本文的寫法是什么?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6、作者的人才觀是什么?你對這種人才觀是怎樣看的?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樂之間的關系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