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燈塔市第二初級中學八年級語文下冊 1 藤野先生(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遼寧省燈塔市第二初級中學八年級語文下冊 1 藤野先生(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藤野先生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1、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寫法。
2、理解本文語言濃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zhì)。
目標達成:
1、了解作者留學日本的情況、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把握課文的組織結(jié)構(gòu),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學習流程:
【課前展示】
說說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
要求: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說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說出至少一件有關(guān)于他(她)的事。
【創(chuàng)境激趣】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了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
2、“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學醫(yī)時的一位日本醫(y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
【自學導航】
1、了解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生于浙江紹興,原名周樹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作筆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華蓋集》《墳》等。本文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
3、國的人生夢想??婶斞缸罱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于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10年回國后,繼續(xù)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成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完成下列任務:
(1)標注出難字難詞。
(2)這篇散文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么作為中心記敘的? 以什么為線索來記敘的?
(3)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4)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并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2、學生聽讀后,討論明確:
(1)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紅( fēi hóng ):鮮紅 標致(
4、 biāo zhì) 落第( luò dì)
詰責(jié zé) 不遜(bú xuù) 托辭(tuō cí) 油光可鑒(jiàn)
抑揚頓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惡痛疾(wù):厭惡而痛恨到極點。
物以稀為貴:物品稀少就顯得其珍貴。
(2) 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為記敘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3) 變換了三個地點:①“我”在東京;②“我”在仙臺;③“我”離開仙臺后
(4)理清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
5、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別,贊揚先生的崇高品質(zhì)。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識遷移
【強化訓練】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教誨( ) 瞥見( ) 畸形( )詰責( ) 解剖( ) 不遜( )
寓居( ) 蘆薈( ) 杳無消息( )陌生( ) 挾著( ) 匿名( )
【歸納總結(jié) 】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教師,感受了這份跨越國籍的師生情。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就像一盞不滅的燈,會長久地照耀著人們,給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課文學習
6、可以結(jié)束了。真的可以結(jié)束了?本文標題為《藤野先生》,為什么文中卻旁逸出許多其他內(nèi)容呢?是大作家的敗筆,還是另有目的呢?
【板書設(shè)計】
在東京(1~3):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
在仙臺(4~35):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離開仙臺后(36~38):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教學反思】
教授《藤野先生》一文,在對課文仔細研讀之后,對教案設(shè)計我亦作了認真思考。抓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應是此課教授之重點,因有明暗兩條線索,教學時可采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換言之,就是先弄清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關(guān)問題。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教學策略?結(jié)合原先的教案,又對照課堂流程,我不得不重新思索這個問題。我想,對教材的內(nèi)容處理不能貪多,要學會刪繁就簡。處理教材時教師如若擺脫不了應試的陰影,總想把所有的東西塞給學生,不僅會讓課成了滿堂灌,還會讓師生都成了名符其實的應試機器,這與素質(zhì)教育背道而馳,不喻也明。唯有學會取舍,學會刪繁就簡,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