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章 古詩鑒賞-讀懂為要賞析為妙 微案2 換一種方式復習古詩鑒賞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章 古詩鑒賞-讀懂為要賞析為妙 微案2 換一種方式復習古詩鑒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章 古詩鑒賞-讀懂為要賞析為妙 微案2 換一種方式復習古詩鑒賞(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微案2 換一種方式復習古詩鑒賞 微案引語 古詩是美的。但可能我們已做了很多很多題目,有些審美疲勞。這回,我們也“客串”一把,做一回命題老師,當一次閱卷老師,在收獲新鮮感的同時,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復習收獲…… 一、我來出題 1.仔細閱讀下面這首詩,仿照高考題形式出兩道題,并寫出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樹重疊。 橋崩臥槎擁,路險垂藤接。 日落伴將稀,山風拂蘿衣。 長歌負輕策,平野望煙歸。 提示 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可以從形象(意境)角度命題,頸聯(lián)、尾聯(lián)可以從情感角度命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參考命題及答案 (1)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些描寫有什么用意?(5分) 答案 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深山采樵圖。(2分)通過對山深、樹重、橋崩、路險的描寫,表現(xiàn)了采樵人勞動的艱辛。(3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詩句內容來分析。描繪畫面內容,首先要了解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大意,通過對詩句中山深、樹重、橋崩、路險等描寫的分析,可按照什么人干什么事的模式進行描述。由此,可概括為描繪了一幅采樵人深山采樵圖。結合第一問,第二問的答案就不難得出了。 (2)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答案 抒發(fā)了獲得勞動果實之后的輕松愉快之情。(2分)太陽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漸漸變得稀少,山風吹拂,采樵人拄著手杖,放聲歌唱,向著炊煙裊裊的村落滿載而歸,獲得勞動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4分) 解析 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全詩內容進行分析。全詩描寫了一個采樵人深山采樵勞動的全過程。前四句著重描寫采樵人勞動的艱辛,后四句著重展現(xiàn)采樵人勞動之后的愉快心情。通過分析“山風拂蘿衣”“長歌”和“望煙歸”等詩句,可以想見采樵人吹著山風,唱著歌曲,滿載而歸的情形。由此,思想情感不難答出。 2.仔細閱讀下面這首詞,仿照高考題形式分別從技巧和手法兩個角度出兩道題,并寫出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燭影搖紅松窗午夢初覺 毛 滂 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 ≌砼巷L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蓱z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參考題目及答案 (1)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午夢初醒時的情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6分) 答案 上片實寫,作者午夢方醒的眼前之景,松陰籠罩,涼意可人。(2分)結尾三句虛寫,用“瘦”“寒”“冷”諸字,把現(xiàn)實中的松窗涼意帶入夢境,升華為幽靜恬美,富于詩意的境界。(2分)虛實相生,拓展了詩歌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留戀、熱愛之情。(2分) (2)本詞通過對夏日松窗午夢初覺的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3分) 答案 表達了作者高臥松陰下的閑適、恬淡、愉悅之情。 二、我來批改 1.仔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請就現(xiàn)場答案打分并說明理由。 青 溪 王 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1)“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懷?(2分) 現(xiàn)場答案(1)?、賹η嘞谰暗南矏叟c向往。②垂釣、游玩生活的愜意。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 該答案①②兩點重復,只能算作一點,故得1分。 現(xiàn)場答案(2) ①對青溪美景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②對歸隱的渴望。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 該答案第①點正確,給1分。第②點不給分,因為從上句“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來看,所流露的不是“歸隱”之意。 參考答案 對青溪的喜愛,(1分)自甘淡泊、有所寄托的情懷。(1分) (2)詩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種寫景藝術手法?請作具體分析。(5分) 現(xiàn)場答案(1) 寓情于景。通過對松、水、葦?shù)染拔锏拿鑼懀ㄟ^景物的清新淡雅烘托內心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分 題干要求回答的是“寫景”手法,是具體的描寫景物的角度與手法,不是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的融情于景手法。 現(xiàn)場答案(2) 動靜結合。以喧鬧的水聲襯托出松林的寂靜,營造出靜謐的氛圍。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分 手法答對了,也分析出了前兩句的動靜關系。但對后兩句未作分析,屬分析不具體、不全面。 參考答案 動靜結合。(1分)前兩句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2分)后兩句“漾漾”繪水動貌,“澄澄”狀水靜貌,一動一靜,極為傳神。(2分) 2.仔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請就現(xiàn)場答案打分并說明理由。 臨江仙送佑之弟歸浮梁 辛棄疾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閑處過平生。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 ∮浫⌒〈帮L雨夜,對床燈火多情。問誰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1)下片畫線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簡述。(3分) 現(xiàn)場答案(1) 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深夜,窗外風雨交加,窗內孤人于床獨對燈火的孤寂。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 只寫出了“風雨之夜”這一個畫面內容,其余描述均不準確。 現(xiàn)場答案(2) 描繪了在一個風雨交加之夜與友人共處一室、共對燈火的畫面。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分 該答案寫出了畫面中的兩個內容:風雨之夜,兩人共室對燈。但最關鍵的內容未寫出。 現(xiàn)場答案(3) 描繪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小窗之下,詞人與小弟對床暢談的畫面。畫面溫馨、和諧。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分 該答案不僅寫出了畫面的三個內容:風雨之夜、兩人共室對燈、暢談。而且寫出了畫面特點。 參考答案 風雨之夜,兩人挑燈不寐、聯(lián)床夜話的畫面。 (2)賞析“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兩句的妙處。(4分) 現(xiàn)場答案(1)?、賹ε?。句式工整,富有對稱美。②比喻。以眉喻山,以鏡喻水,體現(xiàn)出山水明媚,抒發(fā)了高潔情懷。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分 該答案寫對了兩個手法,分析到位,但在最關鍵的要點——抒情效果上答錯了。 現(xiàn)場答案(2)?、賹φ坦ふ?,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②比喻美妙。用眉喻山,用鏡喻水,寫出了明媚之景,飽含對弟弟的祝愿。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分 該答案手法對,效果分析好,只是在手法上未寫全。 現(xiàn)場答案(3)?、俦扔魇址ǎ悦加魃?,以鏡喻水,寫出了自然山水的清新秀麗。②以景作結,以景回答,送別之情含蓄蘊藉。③表現(xiàn)了對山水的喜愛,對友人的祝福。 得分:__________ 給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分 手法答得準確全面,效果分析具體到位。 參考答案 這兩句對偶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鏡。作者描繪如此明麗的秋景,自問自答,委婉地表達了對佑之千里獨行的寬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三章 古詩鑒賞-讀懂為要賞析為妙 微案2 換一種方式復習古詩鑒賞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第三 古詩 鑒賞 讀懂 賞析 微案 一種 方式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199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