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上冊).doc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上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上冊).doc(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級中學校八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總的特點來講,同學們愛學習,對學習有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學生們的思想能力已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由表象向內部延伸;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他們能懂得一個問題、一種現(xiàn)象不單從一個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答案。但由于學生思維維能力、認識水平、學習基礎等發(fā)展不平衡,導致有些學生的成績很差,歷次的考試都不能及格,這就給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然而,做為一名教師,應該要看到學習的積極的一面,對于消極的一面要揚長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個班級的物理教學成績。 二、指導思想: 從這一個學期開始,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所以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先從興趣著手,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工作目標: 1、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多各種類型的計算題目,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新教材雖然不同于過去的要求,看似難度降底了,但因為新教材其靈活性加強了,實踐性變得更為明確了,學生涫習的難度反而增加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對于每一項要求要落到實處,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難度。 2、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不僅在傳授文化知識,更注重于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類實驗,做到一個一個學生過好訓練關,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練為止。每一個實驗都要寫好實驗報告,寫好實驗體會。并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要求每一個學生根據(jù)已有的材料,做好有關的物理制作。 3、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不能默守陳規(guī),應該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本期我要繼續(xù)實踐好興趣教學法,雙向交流法,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讓科學進入物理課堂,讓新的理念武裝學生頭腦。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學習的觀念更新,學習的內容科學,學習的方法優(yōu)秀。 4、嚴格要求學生,練好學生扎實功底。學生雖逐步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也會學習,愛學習,但終究學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嚴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管理。做到課前有預習,課后有復習,課堂勤學習;每課必有一練,杜絕學生不做作業(yè)、少做作業(yè),嚴禁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教育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學習成為自己終身的樂趣。 5、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狠抓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如進行野外考察、下農村進行實驗調查、到工廠去進行勞動實習等。以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6、加強教師自身的業(yè)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余,要認真學習大學有關的物理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范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全期力爭聽課達20節(jié)以上,還要上了一堂教學觀摩課。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許多科學家、愛國人士、唯物論者,他們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愛科學、愛祖國等優(yōu)秀品質。 五、課程安排: 全期從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按20周計算: 第一周至第三周:(1)學習《科學之旅和第一章《聲現(xiàn)象》的新課,(2)復習與檢測;共6課時。 第四周至第六周:(1)學習第二章《光現(xiàn)象》的新課,(2)復習與檢測;共7課時。 第七周至第九周:(1)學習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的新課;(2)復習與檢測;共7課時。 第十周:期中復習與考試。 第十一周至十三周:(1)學習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的新課;復習與檢測;共5課時。 第十四周至十六周:(1)學習第五章《電流和電路》的新課;(2)復習與檢測;共6課。 第十七周至十九周:期末復習與綜合練習。 第二十周:學生自由復習,教師作應試指導。 (本學期新課計劃32課時,復習與檢測20課時,共計52課時) 科 學 之 旅 課題:引言 科學之旅—《探索物理》 課時:1課時 目的:(1)知道物理學研究的內容; (2)通過觀察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3)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觀點理解物理學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點學習物理的方法。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圖0.1—1至0.1—4及0.1—9、0.1—10的實驗裝置,三棱鏡一付,小石子一枚,開水和帶蓋的空礦泉水瓶。 教程: 一、導入語:(銜接式、啟發(fā)式) 1、上節(jié)我們對大家學習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說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會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2、不過大家可要大膽回答問題,踴躍做實驗喲!咱們看誰做得最好了! 二、關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導性學習: 1、物理學研究的內容是什么? 聲、光、熱、電、力現(xiàn)象。 2、教師演示實驗: (1)、“冷水使熱水沸騰”實驗; 指導:我們將在熱現(xiàn)象、力學綜合內容中學習。 (2)、“會跳舞的小人”實驗; 將在第一章學習到: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3、想想做做學生趣味實驗; (1)“放大鏡只能放大物體嗎?” 我們將在“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第三章中學到。 (2)“乒乓球為什么不會掉下?”實驗; 我們將在三年級的力現(xiàn)象中學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電是怎么產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 (3)、蘋果為什么會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不會掉下?(牛頓的猜想性實驗—三個宇宙速度) 三、怎樣學習物理: 既然物理這么有趣,又這么有用。那么我們如何學好物理呢?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認真的觀察,多次的實驗,然后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講一個“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圖0.1—7中變速自行車變速時的作用? 《簡單的機械》一章中我們會學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氣”是什么東西。向上還是向下?③雞蛋在淡水中會下沉嗎?在鹽水中呢? ④氣球為什么能把“開水燙過的杯子“吸??? (“開水燙過的空礦泉水瓶”為什么會變癟?)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動腦子,凡事多問個“為什么?”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各種現(xiàn)象,還要在細心、安全的情況下,大膽探究 我們不知道的物理規(guī)律。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物理為人類造福的。 ①了解“和平間諜”的故事; ②了解“二十世紀最糟糕的發(fā)明—塑料” 四、STS:伽利略的“擺的等時性原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五、小結: “科學之旅”—就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探究歷程。 六、作業(yè): 1、課外做書中的或布置的實驗 2、預習第一章內容,同時準備實驗儀器:橡皮筋,鋼尺等。 附: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科學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學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現(xiàn)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樣學習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 三、探究物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第一章、聲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xiàn)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xiàn)象的分析、解釋。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器材:電腦、音叉、鼓、鬧鐘、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節(jié)研究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因此要求盡可能利用實驗、 周圍現(xiàn)象去進行教學??梢岳谜n本外的實驗、現(xiàn)象去 進行教學。 2、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并 能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有關的現(xiàn)象。 學生活動: 欣賞影片,回憶情景并思考問題。進行猜想???? 進行一些振動發(fā)聲實驗,討論聲音產生的共同特征。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無————因為暫無相關內容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 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 —音叉振動,發(fā)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 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學生活動: 課本14頁的探究實驗 觀察分析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 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 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 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 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 學生活動: (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 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4、回聲:聲音的反射?!。?.1秒 三、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節(jié)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 外練習。 五、課后活動: 練習:物理套餐的部分內容。 作業(yè):16頁1、2、3題。 教學后記: 第二節(jié)、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學習目標:1、知道人耳的構造。 2、知道聲音在人耳的傳播過程。 3、了解“雙耳效應”,能分析一些有關的聲現(xiàn)象。 重、難點:(重)1、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清楚雙耳效應。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器材:電腦、音叉。 教材分析:1、本節(jié)是了解性常識,而且比較簡單,學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課堂教學基本上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師加以必 要的糾正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討論上節(jié)課的練習。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 , 不能傳聲。 3、聲音在 、 體中比 體中傳播的快。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 導學達標: 學生活動: 觀看錄象,討論雙耳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活動: 1.通過看書,了解人耳的結構。 2.進行一些有趣的實驗去體驗骨傳導。 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擊音叉,是否聽到聲音。 引入課題:直接給出問題,引入課 題“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聽到聲音的過程。在學生了解 耳朵的結構的基礎上,解釋耳朵 聽到聲音的過程 利用骨傳導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 三、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教后記 第三節(jié)、聲音的特性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 2、知道什么是頻率?頻率的應用。 3、利用實驗去探索影響聲音特性的原因。 重、難點:(重)1、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清楚雙耳效應。 關 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器材:電腦、音叉。 教材分析:1、本節(jié)是了解性常識,而且比較簡單,學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課堂教學基本上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師加以必 要的糾正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討論上節(jié)課的練習。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 , 不能傳聲。 3、聲音在 、 體中比 體中傳播的快。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 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么我們可以區(qū)分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1、音調:聲音的高低 試驗:研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結論:(1)、頻率:物體一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頻率越高, 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學生閱讀課本圖示 2、響度:聲音的強弱 試驗:研究響度與振動幅度的關系 課本如圖示 結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結論:(1)、響度與振幅有關 (2)、用dB表示聲音的強度,學生閱讀材料: 了解一些環(huán)境的響度。 3、音色:聲音的一個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四、教學后記 第四節(jié)、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yǎng)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huán)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器材:多媒體電腦、鬧鐘、紙盒 四、教法與學法: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五、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課題:優(yōu)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么,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聲的來源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分別從物理角度和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找出噪聲的含義 (2)分組討論:在你的周圍,有哪些是噪聲?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找出噪聲的等級是按什么劃分的 (2)不同的噪聲的等級對人們所產生的危害又是怎樣的? (3)認真閱讀P26的噪聲分類表。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fā)生處) (聲音的傳播過程) (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fā)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學生活動 (1)觀察書本P 26圖1.4-4,指出控制噪聲的措施分別在哪里實施的; (2)分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治理噪聲的實際例子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3)觀看錄像。加深對噪聲的了解 課堂小結: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樣防治噪聲? 布置作業(yè):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教學后記: 第五節(jié)、聲的利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器材:多媒體電腦 四、教法與學法: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xiàn)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xiàn)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超聲振動除結石。 課堂小結: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教學后記: 第二章、光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光的直線傳播 顏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 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三棱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進行新課: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xiàn)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 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 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問答:(1)我們?yōu)槭裁纯吹搅斯爬系氖澜纾?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 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 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 不透明物體: 透明物體: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 認識光反射的規(guī)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 體驗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的。 探索光的反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索光的反射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應用能力。 重、難點: 理解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內容。 利用試驗、現(xiàn)象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說明光是沿 傳播的。 2、閃電與雷聲雖然同時產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 聽到雷聲,這說明了什么? 3、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8min的時間,那么太陽到 地球的距離是多少?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蠟燭、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許多物體本身并不發(fā)光,我們?yōu)槭裁匆? 可以看的見? 進行新課: 1、任何物體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許多物體本身并不發(fā)光,我們也可以看見,是因為這 些物體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 舉例說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況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2、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驟:如何做?(可以參考課本步驟……P39) 結果:填入下表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結論如下: 3、光的反射規(guī)律: i r 鏡面、入射光線、反射光線: 法線:垂直鏡面的直線(虛線?實線?) (1)、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試驗:光路可逆,得到結論如下: (2)、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練習:物理套餐P30作圖題 4、試驗:兩種反射,得到定義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線朝各個方向) (2)、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 (平行光線射入,光線平行射出) 探討: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規(guī)律? (學生討論后,作圖證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規(guī)律。 5、光的反射的應用:學生舉例(注意黑板反光問題)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初步了解圖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2、過程和方法 經歷“平面鏡成像”的探究,學習對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觀察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通過觀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學習,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 利用試驗、現(xiàn)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成像原理。 教學器材: 蠟燭、平面鏡、紙、玻璃、球面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光是沿 傳播的。 2、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 作圖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試驗:平面鏡可以成像,為什么? ②學生探討:平面鏡成的像有什么特點? ③討論:把鏡后面的水銀去掉,還能成像嗎? 進行新課: 1、學生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器材:蠟燭、紙、玻璃、尺 步驟:①試驗裝置如何?步驟如何? ②要策什么數(shù)據(jù)?要注意什么問題? ③能得出什么結論? 分析、討論、歸納結論: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現(xiàn)象:水面成像……(可詳細講解) 3、平面鏡成像原理: S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討論:水銀面起什么作用?窗戶上的玻璃能否 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鏡: (1)、凸面鏡:可以使光線發(fā)散,可以開闊視野,常 用作觀后鏡。成什么像? (2)、凹面鏡:可以使光線會聚,常用作太陽灶、汽 車燈…… 成什么像? 學生討論:球面鏡的應用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套餐本節(jié)內容。 完成課本后習題。 寫出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現(xiàn)象。 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認識折射現(xiàn)象。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xiàn)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重、難點: 掌握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容。 利用試驗、現(xiàn)象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學器材: 激光源、透鏡、水、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xiàn)象,說明光是沿 傳播的。 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種介質,就會在介質表 面發(fā)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線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①現(xiàn)象:筷子折了、圖像通過玻璃后變形了? 是 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線傳播……均勻介質,如果介質不均勻, 光的傳播不是直線嗎?同學們猜一猜 進行新課: 1、試驗: 空氣 界面 水 (先讓學生猜想:光線會往哪邊折?) 結果: 空氣 界面 水 2、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 線向法線偏折。 (2)試驗: 空氣 其他介質 結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3)、試驗: 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有關現(xiàn)象: (1)、水中的物體上升:做圖說明 (包括水變“淺”、筷子“折”等……) (2)、海市唇樓:做圖說明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課本練習。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實例(200字以上) 教學后記: 第五節(jié)、看不見的光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初步了解太陽光譜和看不見的光。 初步認識紅外線及其作用。 初步認識紫外線及其作用。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紅外線、紫外線的作用。 通過收集、交流關于紅外線、紫外線的資料,獲得處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影響。 初步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有保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重、難點: 知道太陽光譜的內容。 知道紅外線、紫外線的定義及其作用。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白光是由各種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 的過程叫 。 2、完成光路圖: 空氣 A 水 B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利用三棱鏡,可以把陽光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可見 光:…… 紅、 橙、 黃、 綠、 藍、 靛、 紫 進行新課: 1、把這些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在紅光、紫光外還有人眼看不見的光,分別是: 不可見光 可見光 不可見光 紅外線 紅、 橙、 黃、 綠、 藍、 靛、 紫 紫外線 2、紅外線: 、閱讀課本50頁的內容,并歸納。 、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 、紅外線的熱作用強,各種物體吸收了紅外線后溫度升高。 紅外線的穿透云霧能力比較強。 學完上知識后,讓學生討論紅外線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師注意指導) 3、紫外線: (1)、閱讀課本51頁的內容,并歸納。 (2)、紫外線的來源? (3)、紫外線的化學作用強,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線的生理作用強,能殺菌。 (5)、熒光效應。 學完上知識后,讓學生討論紅外線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師注意指導)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第一節(jié) 透鏡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知道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解釋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教學用具:凸透鏡、凹透鏡、紙(相當于光屏) 德育教學目標: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提問:請戴眼鏡的同學摸一摸自己的眼鏡,看看它有何特點? (透明、有厚度且厚度不勻)我們把它叫做透鏡。它有哪幾種?各有何作用?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 二、傳授新課: (一)透鏡的種類: 1、透鏡分為兩類:凸透鏡和凹透鏡。(如P56 圖3.1—1) 2、中間厚而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而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二)透鏡的主光軸、光心: 1、主光軸:通過兩個折射球面的球心的直線。 2、光心:是主光軸上一點,光線通過它不改變方向。大致在透鏡的中心。(如P56 圖3.1—2) (三)透鏡的焦點、焦距: 1、實驗:①拿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如P56 圖3.1—3) ②測量這個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焦距),并記錄下來。 ③換一個凸透鏡,重做上述實驗。 ④換一個凹透鏡,重做上述實驗,紙上能得到最??;最亮的光斑嗎? (不能) 2、實驗結論: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射到地面的光線是互相平行的,叫平行光。 ②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近軸光線會聚到主光軸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如 圖1)是實焦點;凹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近軸光線發(fā)散,其反向延長線會聚于主光軸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凹透鏡的焦點,(如 圖2)是虛焦點。(都有兩個) ③焦距:光心到焦點之間的距離。(都有兩個,如圖) 三、練習、作業(yè): 四、教學后記: 第二節(jié) 生活中的透鏡 教學目標: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教學重點: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制作照相機,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教學用具: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自制的照相機。 德育教學目標: 1、能模擬照相機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提問:①照相機,同學們都看到過,你若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有何特點?②教室中的投影儀,你觀察過沒有?③我們在“有用有趣的物理(前言)”中曾經做過有關放大鏡的實驗,你還記得它嗎?它成的像有何特點?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透鏡。 二、傳授新課: (一)照相機: 1、(出示照相機實物)讓同學們觀察,得出認識:照相機前面有一個鏡頭,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2、照相機原理: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卷上,形成一個縮小的像。(如P58 圖3.2—1)膠卷上有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曝光后發(fā)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卷上,經顯影、定影,成為底片,再經洗印就是相片了。 3、同學們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機。(可討論,5分鐘)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完成任務后,請注意:半透明紙上的人像是不是頭朝下(倒立)的。(是) 4、討論: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簡稱“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圍內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大于2倍焦距用“f”表示時) (二)投影儀: 1、展示實物:(如P59 圖3.2—4) 2、演示實驗:把投影儀上的平面鏡(反光鏡)取下,投影片放到載物臺上。調節(jié)鏡頭,在天花板上就能看到投影儀片上圖案清晰的像。 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成像原理:①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投影儀片上的圖案通過這個凸透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 ②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4、討論: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簡稱“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圍內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時) (三)放大鏡: 1、展示實物:(如P59 圖3.2—5) 2、演示實驗:把放大鏡放在物體的上方,適當調節(jié)距離,我們就能看清物體的細微之處。 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成像原理:放大鏡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體通過這個凸透鏡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4、討論: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簡稱“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圍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小于焦距時) 三、練習、作業(yè):P59 1;2;3; 答:1、手持凸透鏡在窗戶和白墻之間移動,在某個位置時,窗戶外的景物能在墻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 2、能。有兩個位置。離燈泡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離燈泡較遠的位置,像是縮小的。兩個像都是倒立的。 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這樣小水滴就成為一個凸透鏡。用它來觀察書本上的字,字被放大了。 四、教學后記: 第三節(jié)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2、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 教學重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1、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教學用具:光具座,蠟燭,光屏,凸透鏡。 德育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探究問題的提出:①像的大小、正倒與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②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來越小,像的大小位置如何變化? 二、猜想和假設:①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及像的相對位置有關; ②像的正倒可能與它跟物體是否在同側有關; 三、探究實驗步驟: 1、在陽光下測定你所拿凸透鏡的焦距。 讓陽光透過凸透鏡在紙上成一個最小的亮點,亮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用f表示。(f最好在20~30cm之間) 2、 一支蠟燭作物體,研究蠟燭所成的像。 3、用光屏來承接燭焰的像(如P61圖3.3—2)(注意:蠟燭、凸透鏡、光屏應在同一直線上、且在同一水平高度) 4、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的地方,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使燭焰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別測量物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5、把蠟燭移近到距凸透鏡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復上述步驟(4)。 6、繼續(xù)把蠟燭移近到距凸透鏡小于焦距的位置,觀察像的大小、正倒、虛實。 定義: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簡稱“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簡稱“像距”用“v”表示 四、結論: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大小 (放大或縮?。? 像的正倒 像的虛實 物與像是否在同側 應用 u>2f f<v<2f 縮小 倒立 實像 異側 照相機 f<u<2f v>2f 放大 倒立 實像 異側 投影儀 u<f v>2f 放大 正立 虛像 同側 放大鏡 五、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它可以在光屏上顯現(xiàn)出來,可使照相機底片感光;虛像:是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像,它不能在光屏上顯示,也不能使照相機的底片感光。 六、練習、作業(yè):P62 1;2; 1、玻璃瓶相當于一個柱面透鏡。當鉛筆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時,會看到鉛筆尖逐漸變長,到某一位置時,鉛筆尖突然改變方向。而用凸透鏡做實驗時,會看到鉛筆逐漸變大,而形狀保持不變,到某一位置時,鉛筆尖也會突然改變方向。(原因:鉛筆由焦點以內經焦點移到焦點以外時,凸透鏡所成的像由放大、正立的虛像變?yōu)榈沽⒌膶嵪瘢? 2、“傻瓜相機”也有光圈和快門,也需要調焦。只不過它們都裝在機身里,其內部增加了一些電子、機械設備可根據(jù)光線的明暗程度自動調整光圈、快門,也能自動調焦,不需要人工調節(jié)。 七、教學后記: 第四節(jié) 眼睛和眼鏡 教學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教學重點: 眼睛是怎樣看物體的;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教學難點:1、知道近視眼、遠視眼的特點及其矯正方法; 2、眼鏡的度數(shù)。 教學用具:模擬眼球、幾種鏡片。 德育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2、初步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我們靠眼睛看物體,你知道它是如何看到物體的嗎? 二、新授: (一)眼睛:1、構造:(如P63圖3.4—1) 2、成像原理:來自物體的光,通過晶狀體和角膜的作用,像凸透鏡一樣把光線會聚到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wǎng)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號傳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比較平,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線剛好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眼球可以看到遠處的物體;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比較凸,近處物體射來的光線剛好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眼球可以看到近處的物體。 (二)近視眼及其矯正: 1、癥狀: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2、原因:①晶狀體太凸,折光能力太強;②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長。這樣,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前,到達視網(wǎng)膜已不是一點而是一個光斑了。(如P63圖3.4—3 甲) 3、矯正:在眼睛前放一個凹透鏡。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癥狀: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2、原因: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②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這樣,來自近處物體的光,還沒有會聚成一點就到達視網(wǎng)膜了,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如P63圖3.4—3 乙) 3、矯正:在眼睛前放一個凸透鏡。 二、眼鏡的度數(shù): 1、透鏡焦距f的倒數(shù)叫做透鏡焦度,用Ф表示。即:Ф=1/f 2、眼睛的度數(shù):鏡片的透鏡焦度×100 ,單位:m-1 如:100度遠視眼鏡片的透鏡焦度是1 m-1 它的焦距是1 m 。 3、凸透鏡(遠視鏡片)的度數(shù)是正數(shù);凹透鏡(近視鏡片)的度數(shù)是負數(shù)。 三、練習、作業(yè):P64 1;2;3; 1、甲是正確的; 2、遠視鏡片是凸透鏡;近視鏡片是凹透鏡。度數(shù)深的眼鏡片鏡面比較凸,度數(shù)淺的眼鏡片鏡面比較平。 3、正常眼、近視眼、遠視眼的近點各不相同。近視眼的明視距離比正常眼要短;遠視眼的明視距離比正常眼要長。 四、教學后記: 第五節(jié) 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學目標: 1、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教學重點: 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教學難點:1、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原理; 2、各種鏡片的組合使用。 教學用具:顯微鏡、望遠鏡。 德育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你知道放大鏡的成像原理嗎?(物體在凹透鏡焦點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二、新授: (一)顯微鏡: 1、構造:展示實物(如P65圖3.5—1)分別介紹它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重點:顯微鏡的鏡筒兩端各有一組透鏡(其作用相當于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做物鏡。 由支架、鏡筒、目鏡、物鏡、反光鏡等組成。 2、成像原理: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通過物鏡后成一個正立、放大的實像,(成像在目鏡焦點以內)目鏡的作用則是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體了。 (二)望遠鏡: 1、構造:展示實物(如P66圖3.5—2)分別介紹它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重點:望遠鏡的鏡筒兩端各有一組透鏡(其作用相當于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做物鏡。 由鏡筒、目鏡、物鏡等組成。 特別注意: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作物鏡。 2、成像原理:物鏡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成在目鏡焦點以內);目鏡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3、物鏡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成在目鏡焦點以內)但為什么使用望遠鏡時會感到物體被放大了? 原因:我們能否看清一個物體,與視角有關。物體對眼睛所成的視角大小不僅和物體本身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如P66圖3.5—3)望遠鏡的作用就是使視角變得很大了,因而感覺到物體被放大了。 4、望遠鏡物鏡的直徑加大,是為了會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三、遠視眼及其矯正: 1、癥狀: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2、原因: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②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這樣,來自近處物體的光,還沒有會聚成一點就到達視網(wǎng)膜了,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如P63圖3.4—3 乙) 3、矯正:在眼睛前放一個。 二、眼鏡的度數(shù): 1、透鏡焦距f的倒數(shù)叫做透鏡焦度,用Ф表示。即:Ф=1/f 2、眼睛的度數(shù):鏡片的透鏡焦度×100 ,單位:m-1 如:100度遠視眼鏡片的透鏡焦度是1 m-1 它的焦距是1 m 。 3、凸透鏡(遠視鏡片)的度數(shù)是正數(shù);凹透鏡(近視鏡片)的度數(shù)是負數(shù)。 三、練習、作業(yè):P64 1;2;3; 1、甲是正確的; 2、遠視鏡片是凸透鏡;近視鏡片是凹透鏡。度數(shù)深的眼鏡片鏡面比較凸,度數(shù)淺的眼鏡片鏡面比較平。 3、正常眼、近視眼、遠視眼的近點各不相同。近視眼的明視距離比正常眼要短;遠視眼的明視距離比正常眼要長。 四、教學后記: 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 第一節(jié)、溫度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溫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 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中的物理規(guī)律。 重、難點: 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tài)嗎?這些狀態(tài)如何轉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學生猜想:〔 …… 〕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 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3)、教師引導:拿出自制的溫度計(圖4.1-2示), 可否判斷溫度高低? 學生討論 如何判斷? 這儀器有什么缺點?如何改正? ↓ (加刻度、縮小體積……得到準確的測溫度的儀器)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實物、錄像觀察) 3、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 (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shù)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③ 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xù)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shù),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4、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它是 這樣規(guī)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零攝氏度,把 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攝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于0℃用負數(shù)表示 例:37℃讀作 -45℃讀做 0℃讀做 5、體溫計: 結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 年級 物理教案 上冊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26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