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里的所有文件。。。【注】:dwg后綴為CAD圖紙,doc,docx為WORD文檔,原稿無水印,可編輯。。。具體請見文件預覽,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2401814
畢業(yè)設計(論文)外文翻譯
題目 三坐標測量機的機械結(jié)構(gòu)設計及應用
專 業(yè) 名 稱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班 級 學 號 078105225
學 生 姓 名 邱志慶
指 導 教 師 賀紅林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學士學位論文
Study and Design no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2.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feature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and the demand on its control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research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 that the boils and the steam turbine are a whole of relative independence is fully considered. By coordinate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e optimal whole operating effect of the system is realize adopting the key techniques of communication, computer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 etc.... The adaptation and whole property of the system is emerged by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subsystems.
1 Introduction
The system is an organic whole cert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ch consists of several element with interrelation ,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rplay .The thermal power unit is a typical system ,composed of generator ,steam turbine ,boiler and many anxiliary equipment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produce the power load according to power network requir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is the science used to study and design the complex system .In the meantime, It is also the theory and method used to deal with systems in term of definite ai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whole of the system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has been studied and designed in this paper .
2 Study and Design on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2.1 Function of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Power unit
At first the thermal power unit as the controlled object is deeply studied before its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is studied and designed .The thermal power unit is a huge group of equipments ,which is composed of generator, ,steam turbine ,boiler and many auxiliary equipments. Its process flow is complex and pipelines intervenient .Especially the large-scale power unit is a typical coupling ,nonlinear ,varying complex controlled object with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Thousands of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operated and controlled .The character of object is changeful because of many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and switch relation .With enlarging of industry production scale and the raising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required quantity of power energy is increasing and the difference of apex and vale of power load is increasing .So the new and higher require is put forward for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power unit .
(1.)Load control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unit capacity ,early load control mode of “boiler follows steam turbine ”or “steam turbine follows boiler ” has not already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so we must adopt more suitable load control scheme ,which is the unit coordinate control .
(2.)Reliability: The design of system must be reliable, ensuring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unit .In addition, The tolerance fault, redundant technology ,self-diagnosi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must b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system .
(3.)Communication and man-machine interface: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arameters need to be measured and controlled and its varying speed is quick when the large scale unit is runn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 must have quick real-time response and high reliability ;man-machine interface must be good at the operator station including operating terminal and large-area display that provides synthetic menus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whol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operators.
2.2 Structure of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power unit
The design of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rmal power unit mainly includes control, alarm monitor, protect etc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analysis .So we divide the complex system into several subsystems in order to make the whole system optimal .
(1.)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It is information center of whole system and provides credible rapid objective operating records ,which is the base of safe and economical operating of equipments .Function of ,print of accident list and incident review ,property calculate ,operate guidance etc…
(2)Boiler control system :Boiler control system such as boiler combustion ,steam temperature ,feedwater ,auxiliary control system and the boiler safe supervisory system and boiler combus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subsystem coordinate each other and make boiler operate in safe ,efficient and steady state to satisfy the load instruction of power network in various operating modes .
(3.)Steam turbine control system :Steam turbine control system realizes load control and rotative velocity control of steam turbine by DEH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In addition ,the auxiliary system of steam turbine include the deoxygenation water lever control ,deoxygenation pressure control ,the condenser hot well water level control and the heater water lever control etc
(4.)Auxiliary system :Besides the main systems mentioned above ,the auxiliary system also has by-pass control system etc…
The main system and auxiliary system are a organic whole through close 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y are inter-permeable and .Inter-dependent so as to form the main part of the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large-scale unit.
2.3 Design of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we analyze and study the principle of two basic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early that “boiler follows steam turbine” and “steam turbine follows boiler”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xistent problem ad be able to design more reasonable control method.
2.3.1 Boiler follows steam turbine mode
This kind of control mode is first to let steam turbine trail the needs of power network load ,then let boiler trail steam turbine .Its advantage is to be able to fully use the heat accumulation of boiler ,make the unit meet the change of power network load comparatively quickly.. But because the inertia and delay of boiler are greater ,the regulation of former turbine pressure pt cannot follow the speed of load regulation, thus pt has greater fluctuation, which is disadvantageous to the steady operation of boiler .The range and speed change of the unit’s output must be restricted .
2.3.2. Steam turbine follows boiler mode
This kind of control mode is first to let boiler train the needs of power network load, then let steam turbine train boiler .It can be better to maintain steam pressure stabilize and beneficial to boiler steady operation .But it do not fully utilize the heat accumulation f boiler to regulate the unit’s output ,it is more slowly that the unit meets the load’s demand ,so this control mode is only to be applied to the unit undertaking basic load .
2.3.3 Coordinate control mo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ve, it must use the heat accumulation of boiler fully and reasonably when the unit has better adaptability to power network load in safe operation. That is to let former turbine pressure changes, then to coordin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loops of power regulation and pressure regulation reasonably, so that unit's outpu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ower network load promptly, and guarantee the control demand of unit steady operation. The practical method is to lead into properly 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s mentioned above and make boiler and steam turbine coordinate each other so that the schemes of various coordinate controls suitable to practical project can be attained, such as: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boiler follows steam turbine” or“ steam turbine follows boiler”。
2.3.3.1. Basic function of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should usually have following function:(l) select different load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unit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power network for the unit.(2) restrict the change rate of load instruction.(3). Calculate the biggest possible output of the unit and restrict the biggest and minimum amplitude of load.(4). Have the function of RUNBACK.(5). Select different run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unit operating condition.(6). Calculate actual unit output.(7). Let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have enough steady abundant quantity and better wholeness.(8). Have necessary safe measures such as starting by-pass system and preventing steam turbine from exceeding the speed limit etc…, when the unit and power network unite suddenly because of accident.
2.3.3.2 Basic composition of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unit.
Now the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unit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which are load i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ordinate control of boiler and steam turbine, shown as fig.1.
Fig.1 Unit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In which, load instruction process is composed of unit calculation loop, unit Allowed load calculation loop and load restriction loop. Coordinate and steam turbine controller.
2.3.3.3. Implementation of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Modern large-scale thermal power unit adopt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to realize the unit automation control that guarantees saf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unit. TEKEPERM-ME of SIEMENS is chosen to realize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including several parts shown as Fig.2.
Fig 2 Implementation diagram of unit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When each subsystem of the unit normally run, start the mode of coordinate control mode. In this mode , steam turbine and boiler accept load instruction in parallel. Boiler maintains main steam pressure through changing combustion rate, and steam turbine pressure and set value. When the deviation of former turbine pressure and set value exceeds certain limit value, open degree instruction of steam value given by steam turbine main control loop is restricted, up to this deviation within the pressure control scope of the boiler.
3. Conclusion.
In one word,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rmal power unit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systems as well a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t coordinate control system is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scale unit coordinate control has faster trailing performance and better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The purpose of the optimal whole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unit is realized by coordinate the subsystems.
Reference
[1]Xiong Shuyan , Wangxingye ,Tianyan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of thermal power plant ,Scientific Press .
Beijing P.R China ,20003
[2] Zhong xinyuan .Application of DEB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3):50-53.
Author Biographies
Jianyan Tian , associate professor ,is a Doctoral student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Her research is aimed at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and Grey System theory .
Lizhen pan is a student for Master Degree in 2002 .Her research is aimed at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研究與設計沒有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的角度對火電機組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210016中國)
(2.太原理工大學,太原030024中國)
摘要:從系統(tǒng)的角度,對火電機組,并在其控制系統(tǒng)的需求特點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文中詳細介紹。在沸騰的字符和蒸汽渦輪機是一種相對獨立整體充分考慮。通過坐標控制,該系統(tǒng)的最優(yōu)整體運行效果的目的,是實現(xiàn)采用通信,計算機和智能信息處理等關鍵技術...該系統(tǒng)的適應和整體物業(yè)應運而生子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協(xié)調(diào)。
1簡介
該系統(tǒng)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定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這與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幾個元素組成?;痣姍C組是一個典型的系統(tǒng),發(fā)電機,汽輪機,鍋爐,許多anxiliary設備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據(jù)生產(chǎn)的電力負荷對電網(wǎng)的要求。系統(tǒng)工程來研究和設計復雜系統(tǒng)的科學。與此同時,這也是理論和方法用于明確的目標,在長期的系統(tǒng)的處理,以達到優(yōu)化整個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的角度的。,坐標控制火電機組系統(tǒng)進行了研究,本文設計。
2研究與設計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火電機組從系統(tǒng)的角度
2.1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功能的功率單元
起初,火電機組的控制對象是在深入研究其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進行了研究和設計?;痣姍C組是一組龐大的設備,這是發(fā)電機,汽輪機,鍋爐,許多輔助設備組成。其工藝流程復雜,管道的干預。特別是大型動力裝置是一個典型的耦合,非線性,變復雜的多輸入多輸出。成千上萬被控對象的參數(shù)的測量,操作和控制。性格的對象是因為許多不同的操作模式和開關的關系多變。憑借多年的行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和人民生活水平,電力能源需要的數(shù)量正在增加提高和頂點,電力負荷低谷差別擴大正在增加。因此,新的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動力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
(1) 負荷控制:隨著機組容量的增加,早期負荷控制模式“如下汽輪機鍋爐“或“蒸汽鍋爐渦輪如下:“還沒有滿足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采取更合適的負荷控制方案,這是單位協(xié)調(diào)控制。
(2) 可靠性:系統(tǒng)設計必須是可靠的,確保安全和經(jīng)濟單元操作此外,公差故障,冗余技術,自診斷軟件和硬件必須通過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
(3) 通信和人機接口:由于有許多參數(shù)需要測量和控制,其變化速度快,當大型機組正在運行,通信系統(tǒng)必須具有快速的實時響應和高可靠性,人機接口必須在操作員站包括操作終端和大面積顯示屏,能夠提供綜合的菜單和有關的營辦商的整個生產(chǎn)過程信息的好。
2.2結(jié)構(gòu)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動力裝置
對火電機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主要包括控制,報警監(jiān)控,保護等。與上述分析相吻合。因此,我們分成幾個子系統(tǒng)的復雜系統(tǒng),以便使整個系統(tǒng)的優(yōu)化。
(1) 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DAS):。這是整個信息系統(tǒng)的中心目標,并提供快速可靠的運行記錄,這是設備的安全運行和經(jīng)濟基礎的作用,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審查清單打印,物業(yè)計算,操作指導等等...
(2) 鍋爐控制系統(tǒng):如鍋爐燃燒鍋爐,蒸汽溫度,給水,輔助控制系統(tǒng)和鍋爐的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鍋爐燃燒管理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有子系統(tǒng)相互協(xié)調(diào),使鍋爐運行在安全,高效,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以滿足各種運行模式的電網(wǎng)負荷指令。
(3) 汽輪機控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汽輪機負荷控制和DEH系統(tǒng)的蒸汽渦輪機(數(shù)字電液)轉(zhuǎn)速控制此外,汽輪機輔助系統(tǒng)包括除氧水位控制,除氧壓力控制,冷凝器。熱井水位控制和加熱器水位控制等
(4) 輔助系統(tǒng):除上述主要系統(tǒng),輔助系統(tǒng)還具有旁路控制系統(tǒng)等...
主系統(tǒng)和輔助系統(tǒng)是通過信息通信網(wǎng)絡緊密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它們是互相滲透和。相互依存的,從而形成了大型機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
2.3設計自動化的火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
從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反饋控制的兩種基本方法的原理早,“鍋爐如下汽輪機“和”汽輪機如下鍋爐“,以找出存在的問題,廣告能夠設計出更合理的控制方法。
2.3.1鍋爐蒸汽渦輪機模式如下
這種控制模式,就是第一個能夠讓汽輪機徑電網(wǎng)負荷的需求,然后讓鍋爐汽輪機線索。它的優(yōu)點是能夠充分利用鍋爐的熱積累,使該單位滿足電網(wǎng)變化負載較快..但由于慣性和鍋爐比較大的延遲,前渦輪壓力角監(jiān)管不能跟隨負荷調(diào)節(jié)速度,從而PT有較大的波動,這不利于鍋爐的穩(wěn)定運行。范圍和速度改變該單位的輸出必須受到限制。
2.3.2鍋爐汽輪機如下模式
這種控制模式,就是第一個能夠讓鍋爐列車電網(wǎng)負荷的需求,然后讓火車鍋爐蒸汽渦輪機??梢愿玫乇3制麎悍€(wěn)定和有利于鍋爐的穩(wěn)定運行。但它并沒有充分利用積累的熱量f鍋爐調(diào)節(jié)單元的輸出,它更慢,單位滿足負載的需求,所以這種控制模式只被應用到該單位承擔基本負荷。
2.3.3協(xié)調(diào)控制模
根據(jù)上述分析,它必須使用鍋爐蓄熱充分和合理的單位時,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功率安全運行網(wǎng)絡負載。這是為了讓原汽輪機壓力的變化,然后兩個權(quán)力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監(jiān)管和壓力調(diào)節(jié)回路的相互作用合理,所以該單位的產(chǎn)出滿足電網(wǎng)負荷的需求及時,保證了機組穩(wěn)定運行的控制要求。實際的方法是適當引入前饋控制系統(tǒng),使上述鍋爐和汽輪機相互協(xié)調(diào),以便協(xié)調(diào)控制各種適合于實際工程中可以達到,如計劃: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基于“蒸汽鍋爐如下渦輪“或“蒸汽渦輪如下鍋爐“。
2.3.3.1基本功能的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
協(xié)調(diào)各火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通常應具有以下功能:(l) 選擇不同的加載指令根據(jù)機組運行狀況和電網(wǎng)為單位的要求。(2)限制負荷指令的變化率。(3)。計算最大可能的輸出的單位和限制負荷最大和最小幅度。(4)。具備RUNBACK功能。(5)。選擇不同的運行模式,根據(jù)機組運行工況。(6)。計算實際的單位產(chǎn)量。(7)。讓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有足夠的穩(wěn)定和更好的整體性數(shù)量豐富。(8)。有諸如啟動旁路系統(tǒng),防止超速等必要的保護措施汽輪機...,當本機和電網(wǎng)團結(jié),因為突然發(fā)生意外。
2.3.3.2基本組成單位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
現(xiàn)在,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的單位是由兩個部分,分別是負載教學過程和協(xié)調(diào)鍋爐和汽輪機控制為圖1所示,組成
其中,負載教學過程是由單位計算循環(huán),允許負荷計算負荷限制回路和循環(huán)機組。協(xié)調(diào)和蒸汽渦輪控制器。
2.3.3.3協(xié)調(diào)控制的火電機組現(xiàn)代化大型火電機組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采用分布式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自動化控制,保證機組安全經(jīng)濟運行的單位。 TEKEPERM- ME公司選擇西門子是實現(xiàn)協(xié)調(diào)控制的火電機組包括圖2所示的幾個部分系統(tǒng)。
圖2機組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框圖
當每個子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的單位,啟動了協(xié)調(diào)控制模式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汽輪機和鍋爐接受并行加載指令。通過改變鍋爐燃燒率維持主蒸汽壓力,蒸汽渦輪機的壓力和設定值。當原汽輪機壓力和設定值的偏差超過一定限值,由汽輪機主蒸汽定值控制回路開度指令限制,直至鍋爐內(nèi)的壓力控制范圍的偏差。
3.結(jié)論
總之,從系統(tǒng)的角度,對火電機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分為幾個子系統(tǒng),以及單位的設計和實施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本文證明。大型機組協(xié)調(diào)控制具有更快的性能和尾隨更好的穩(wěn)定性和魯棒性。該單位的最優(yōu)整體運行效果的目的,是實現(xiàn)協(xié)調(diào)的子系統(tǒng)。
參考
[1]敻書儼,Wangxingye,天演。分布式火電廠,科學出版社控制系統(tǒng)。
北京P.R中國,20003
[2]鐘新元。DEB協(xié)調(diào)控制系統(tǒng)在火電廠,電力科學與工程,2003(3):50- 53。
傳記作家
Jianyan田,副教授,現(xiàn)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她的研究是在智能控制,系統(tǒng)工程和灰色系統(tǒng)理論的目的。
麗珍鍋是在2002年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她的研究是在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目的。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學士學位論文
1 緒論 3
1.1 三坐標測量機的應用與發(fā)展 3
1.2 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原理 6
1.3 設計要求 8
2 三坐標測量機總體設計方案 8
2.1 設計任務和內(nèi)容 8
2.2 總體設計方案擬訂 8
2.2.1 三坐標測量機機械部分設計 9
2.2.2 三坐標測量機電路部分設計 9
3 三坐標測量進給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 16
3.1 進給系統(tǒng)電動機的容量的選擇 16
3.1.1 電動機容量的選擇原則 16
3.1.2 步進電動機的概述 16
3.1.3 步進電動機的容量的計算 17
3.2 軸概述 17
3.2.1 軸的用途 17
3.2.2 軸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 17
3.2.3 軸的材料 17
3.3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18
3.3.1 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18
3.3.2 軸上零件的定位 18
3.3.3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19
3.3.4 初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20
3.3.5 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21
3.3.6 根據(jù)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個段直徑和長度 21
3.3.7 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 22
3.3.8 確定軸上圓角和倒角尺寸 22
3.4 絲杠螺母副的選用計算 22
3.4.1 絲杠螺母的導程的確定 22
3.4.2 確定絲杠的等效轉(zhuǎn)速 22
3.4.3 絲杠的等效負載上邊已經(jīng)闡明過了 22
3.4.4 確定絲杠所受的最大動載荷 22
3.4.5 臨界壓縮負荷 22
3.4.6 臨界轉(zhuǎn)速驗算 23
3.4.7 計算軸承動載荷 23
3.4.8 絲杠拉壓振動和扭轉(zhuǎn)振動的固有頻率驗算 24
3.5 絲杠的扭轉(zhuǎn)剛度 24
3.6 傳動精度計算 25
3.7 導軌的選型及計算 25
3.7.1 滾動導軌的結(jié)構(gòu)及配置直 25
3.7.2 滾動導軌副的預緊 26
3.7.3 滾動導軌副潤滑防護 26
3.8 橫向伺服進給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同以上方法) 26
3.9 縱向、橫向的移動工作臺的裝配圖見(圖3-1) 26
論文總結(jié) 27
致謝 28
參考文獻 29
附錄 30
1 緒論
1.1三坐標測量機的應用與發(fā)展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對測量方法的深入研究,在機電行業(yè)中人們對三維坐標測量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物體的三維輪廓以及形位測量已被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航海、航空航天、反求工程等領域。目前物體三維輪廓測量的主要方法有導軌式三坐標機的高精度接觸測量、激光點掃描和激光線掃描式三坐標輪廓測量、激光散斑物體輪廓高精度顯微全場測量。在這些諸多的測量方法中,激光散斑物體輪廓測量法測量精度最高,屬非接觸和全場測量,測量速度高,但其測量范圍小。此外,三坐標機的測量精度高,已被廣泛采用。但它只能進行接觸測量,并且測量速度很慢。目前,三坐標機主要有兩種:導軌式三坐標測量機和無導軌式三坐標儀,無導軌式三坐標測量儀在國內(nèi)尚無同類產(chǎn)品問世。三坐標測量機的多功能測量臺是一種高精度測量臺??赏瑫r裝夾兩只測量表或傳感器對工件進行多參數(shù)測量。三坐標測量機廣泛的應用于機械零件加工,模具制造等個方面。CLY系列單臂三為測量儀是一款具有較大測量范圍的高精度測量設備,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使用者對沖壓件、儀表板件、塑料件、中型模具件的測量要求。由于采用開放式測量,從而保證了在現(xiàn)場、在模具制造和仿型、在部件檢測和設計室里都可以方便的使用。特點: 1、 X軸移動方向的導軌采用天然花崗巖,并配備進口雙直線導軌,三軸位移傳感器采用進口金屬反射光柵和讀數(shù)頭,結(jié)合空間誤差修正技術,使用中處處體現(xiàn)高精度的3D測量。 2、 配件萬向電子測頭,并通過各種測頭配件,既可以對遠程和深孔進行數(shù)據(jù)采點,也能完成中、小型零部件的測量 3、 本測量儀具有方便的現(xiàn)場自校定功能,用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精度校正,保證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測量數(shù)據(jù)的真實可靠。
CLY系列單臂三為測量儀是一款具有較大測量范圍的高精度測量設備,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使用者對沖壓件、儀表板件、塑料件、中型模具件的測量要求。由于采用開放式測量,從而保證了在現(xiàn)場、在模具制造和仿型、在部件檢測和設計室里都可以方便的使用。特點:
1、X軸移動方向的導軌采用天然花崗巖,并配備進口雙直線導軌,三軸位移傳感器采用進口金屬反射光柵和讀數(shù)頭,結(jié)合空間誤差修正技術,使用中處處體現(xiàn)高精度的3D測量。
2、配件萬向電子測頭,并通過各種測頭配件,既可以對遠程和深孔進行數(shù)據(jù)采點,也能完成中、小型零部件的測量
3、本測量儀具有方便的現(xiàn)場自校定功能,用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精度校正,保證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測量數(shù)據(jù)的真實可靠。
4、采用智能數(shù)顯系統(tǒng)將原電器箱上各項功能都讓計算機來處理,摒棄了電器箱,只用一塊小的信號處理板對各路信號進行處理以保證長線傳輸無誤。光柵和測頭信號由信號處理板處理后,經(jīng)通訊電纜傳輸至計算機內(nèi)安裝的一塊三軸正交記數(shù)卡,通過編制軟件對其進行控制,以實現(xiàn)原電器箱的功能。智能數(shù)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利用計算機進行大量數(shù)據(jù)存儲和處理,空間精度修正不僅使車間裝調(diào)人員工作量降低,也使測量儀精度有了保障。采用高性能記數(shù)卡,減少硬件設備,降低了系統(tǒng)的故障發(fā)生率。該系統(tǒng)具有原電器箱幾乎所有功能,界面直觀,很多操作在面板上即可直接完成,菜單功能簡潔明了,用戶極易上手。一些關鍵性操作都給出了提示和警告,可以防止用戶在不太清楚的情況下誤操作而導致系統(tǒng)工作不正常。
其選擇原則如下:
1、合理的測量精度
坐標測量機是檢測工件尺寸與形位誤差的儀器,首要的是精度指標應滿足用戶要求。選用時,一般可根據(jù)被測工件要求的檢測精度與測量機給定的測量不確定度相對比,看測量機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精度比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比較過程。測量機的技術規(guī)范中一般只給出單軸測長和空間測長的兩個不確定度公式及重復精度值。但在具體測件時需要將被測參數(shù)的測量不確定度限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一般測量時,要測量很多測點。在形位測量時,更有大量測點參與并帶來測量誤差,精確計算是很難的。因此從經(jīng)驗出發(fā),在一般測量中,測量不確定度應為被測工件尺寸公差帶的1/5~1/3。例如某一被測箱體上二孔的孔距為500mm,公差帶為15um,則所選用的測量機在500mm長度上的測量不確定度應不大于3um~5um。對于精密測量及復雜的形位測量要求還高,一般應為被測尺寸公差帶的1/10~1/5。重要的是重復精度必須滿足要求,因為系統(tǒng)誤差還可以通過一定方法補償,而重復精度應由測量機本身保證。
總之,用戶應選用精度(包括重復精度)高一些的測量機。這不僅由于測量復雜件時,測點可能帶入的誤差比預想的要大(由于測頭測桿變化或加長會引入更大的誤差),而且測量機的精度會隨使用次數(shù)增多而有所下降。
2、合乎要求的測量范圍?
測量范圍的選擇時選擇測量機時的最基本參數(shù)。因為在測量范圍內(nèi)才能獲得精確的測量值,超出了范圍,測量就難于進行。選擇測量范圍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工件的所需測量的部分,不一定是整個工件。如要測的部分集中在工件的某個局部,除了測量機的測量范圍能覆蓋被測參數(shù)之外,還要考慮整個工件能在測量機上安置,要求工件重量對測量精度不帶來顯著影響。為了把工件放入測量機中,應根據(jù)工件大小選擇測量機。
(2)、Z軸與Z向空間高度的關系。Z軸行程是Z軸的測量范圍,而Z向空間高度是工件能放得下的高度。
(3)、接長桿的問題。有的測頭上有星形探針,這些探針在測量時往往要求超出工件的被測部分。一般工件尺寸為l時,要求測量范圍L=l+2C,C為探針的長度。因此測量范圍等于工件被測的最大尺寸再加上兩倍的探針長度。
3、合適的測量機類型?
測量機按自動化程度分為手動(或機動)與CNC自控兩大類。選用時,應根據(jù)檢測對象的批量大小、自動化程度、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及資金投入大小去權(quán)衡。當然CNC測量機水平高、測速快,但測量的準備時間長、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故應從經(jīng)濟效益的角度進行比較判定。
一般說,對于中等尺寸的工件,多采用移動橋式;對于小型工件,多采用懸臂式、儀器臺式與移動橋式等;對于大型工件,則多采用龍門式;對于需回轉(zhuǎn)測量的工件,可選用帶分度臺的測量機。
4、豐富的測量軟件
對復雜的測量對象進行測量,測量機應有豐富的測量軟件支持,以完成測量任務。如缺少某些軟件,可根據(jù)被測對象向生產(chǎn)廠家索取。如果廠方提供了編程方法(多數(shù)廠家不提供),也可自行開發(fā)。
5、符合要求的測量效率
測量機運行速度與采樣速度既是測量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標,又與自動化生產(chǎn)的要求密切相關。用于生產(chǎn)線或柔性加工線上的測量機,檢測的時間必須滿足生產(chǎn)節(jié)拍的要求。
6、功能齊全的測量頭
測量頭是測量機上重要的傳感器件。它不僅直接影響測量精度,而且是決定測量機功能和測量效率的重要因素。
7、滿意的經(jīng)濟效益
作為檢測儀器,測量機的經(jīng)濟效益是投資購買的一項重要指標。雖然它不像生產(chǎn)機床那樣便于計算,也不如機床那樣可以較快地收回成本并創(chuàng)造效益,但作為保證生產(chǎn)質(zhì)量的手段和環(huán)節(jié),檢測儀器有著特殊的重要性。
測量機的使用費用,主要取決于測量機的折舊費K、檢測人員的工資G、測量所用的時間T及輔助材料和設備等雜費Q,即測量總費用。
M=T(K+G)+Q
測量機效益的關鍵在于使用時間T。因此在考慮測量機資金的投入時,關鍵在于了解它的使用效率。如果使用效率高,則經(jīng)濟效益亦高。如果使用效率不很高,而又易于在當?shù)亟鉀Q測量問題,則應委托或協(xié)作檢測。只付檢測費,比購置一臺測量機更經(jīng)濟。當然有的場所,測量對象極為精密,不適宜搬動,有的系軍工保密件等,此時配置一臺坐標測量機具有特殊性,也是必須的。
1.2 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原理
將被測物體置于三坐標測量空間,可獲得被測物體上各測點的坐標位置,根據(jù)這些點的空間坐標值,經(jīng)計算求出被測物體的幾何尺寸,形狀和位置。導軌式三坐標測量機(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簡稱CMM)是近二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精密機械為基礎,綜合光柵與激光干涉、計算機、應用電子等先進技術的測量設備,在國內(nèi)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X, Y, Z三個坐標方向的導軌。目前,導軌式三坐標測量機己被廣泛地應用于機械制造、儀器制造、電子、汽車、計量中心、航空和航天等多個工業(yè)和研究行業(yè),用來測量機械零件的幾何尺寸、相對位置和形位誤差,包括零件空間曲面、汽車白身、CAD/CAM等多項工作。導軌式三坐標測量機己經(jīng)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傳統(tǒng)測量設備,它經(jīng)歷了三代產(chǎn)品:第一代測量機由手動(或機動)測量,測量結(jié)果由人工處理,效率極低。第二代測量機在第一代測量機的基礎上,由微機處理測量結(jié)果,形成了微機化測量機。第三代測量機在第二代的基礎上,配備上相應的程序控制和數(shù)據(jù)圖形化軟件處理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全自動測量。其中,第三代是目前的主要產(chǎn)品。特別是近二十年來,隨著微機和光電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三坐標機已成為多個高科技領域諸多技術的融合產(chǎn)品,包括了微機、精儀、光電傳感、數(shù)據(jù)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項應用技術。
CLY系列單臂三維測量儀產(chǎn)品信息產(chǎn)品說明: CLY系列單臂三為測量儀是一款具有較大測量范圍的高精度測量設備,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使用者對
沖壓件、儀表板件、塑料件、中型模具件的測量要求。由于采用開放式測量,從而保證了在現(xiàn)場、在模具制造和仿型、在部件檢測和設計室里都可以方便的使用。
圖1-1CLY單臂三坐標測量機
在Y、Z方向,其整機測量范圍在1500mm x 2600mm以內(nèi)、X向測量范圍最小為2000mm、并以500mm為間距遞增的整體式測量機,采用整體式機械結(jié)構(gòu),測量機的工作平面通過地腳螺銓固定在地基上,其工作臺表面略高于地表,或是安裝為與地表齊平,便于大型工件的裝卸。
這種類型的測量機的Y向測量范圍有兩種,1200mm 和 1500mm,其Z向測量范圍最小為1500mm,最大可以達到2600mm,X向測量范圍最小為2000mm,可以按用戶要求以500mm的長度適量增大。
大中型整體式單臂三坐標測量機比較適宜對一般大型非對稱工件的測量檢測與劃線操作。
測量機可以根據(jù)使用要求,選配WINCOM測量軟件或XDmis測量軟件。如果被測工件為一般機加工件,測量要求為一般性的尺寸檢測,可以選用WINCOM測量軟件。如果檢測任務大部份需要與CAD數(shù)據(jù)協(xié)同比對檢測,建議選擇XDMIS測量軟件。
1.2.1 三坐標測量機的組成:
1, 主機機械系統(tǒng)(X、Y、Z三軸或其它);
2, 測頭系統(tǒng);
3, 電氣控制硬件系統(tǒng);
4, 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系統(tǒng)(測量軟件);
1.2.2三坐標測量機的結(jié)構(gòu)特點:
1)采用花崗石為工作臺,其工作面平面度精度高,且穩(wěn)定性好,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小。
2)立柱采用不銹鋼材料,可防銹,抗腐蝕。
3)采用精密微分頭作微調(diào)裝置,使測頭接觸工作的微調(diào)量0.01mm。
4)回轉(zhuǎn)支桿(附件另配)可提供裝夾第二只測量表(或測量傳感器),從而可擴大本產(chǎn)品的使用功能。
5)X軸移動方向的導軌采用天然花崗巖,并配備進口雙直線導軌,三軸位移傳感器采用進口金屬反射光柵和讀數(shù)頭,結(jié)合空間誤差修正技術,使用中處處體現(xiàn)高精度的3D測量。
6)配件萬向電子測頭,并通過各種測頭配件,既可以對遠程和深孔進行數(shù)據(jù)采點,也能完成中、小型零部件的測量
7)本測量儀具有方便的現(xiàn)場自校定功能,用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精度校正,保證在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測量數(shù)據(jù)的真實可靠。
1.3設計要求
在繪制產(chǎn)品總裝圖和部件裝配圖時要注意設計的科學性和條理性。設計一個部件,其過程大致如下:首先,確定末端執(zhí)行件的概略形狀尺寸,然后,設計末端執(zhí)行件與其相臨的下一個功能部件的結(jié)合的形式與概率尺寸。若為運動導軌結(jié)合部,則執(zhí)行件一測相當于滑臺,相臨部件一測相當于滑座,考慮導軌精度,選擇并確定導軌的類型及尺寸。根據(jù)導軌結(jié)合部的設計結(jié)果和該運動的行程,直到基礎支撐件。
在設計中,處處從實際出發(fā)分析和處理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從大處講,聯(lián)系實際是指對工藝可能性的分析,在參數(shù)擬訂和方案確定中,既要了解當今的先進生產(chǎn)水平和可能趨勢,更應了解我國的實際生產(chǎn)水平,使設計的機器能發(fā)揮最佳的效果。從小處講,指對設計的機械零部件的制造工藝、裝配和維修要進行認真的切實際的考慮和分析。學會使用設計手冊,對推薦的設計數(shù)據(jù)和各類標準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取舍。通過設計實踐,了解和掌握結(jié)合實際、綜合思考的設計方法。
2 三坐標測量機總體設計方案
2.1設計任務和內(nèi)容
設計任務定位三坐標測量機整體結(jié)構(gòu)的設計,其中機械部分的設計工作臺包括縱向、橫向和Z軸的運動,工作臺承擔運動功能。其次是夾具體的設計,包括手柄、浮動滑塊的設計, 夾具承擔的是定位夾緊的作用。
2.2總體設計方案擬訂
方案擬訂為測量機整體結(jié)構(gòu)的設計其中主要是測量機的傳動系統(tǒng):工作臺的橫向和縱向進給系統(tǒng),Z軸的進給系統(tǒng),工作臺上面疊加一個可拆卸的夾具體,可拆卸夾具具有兩大優(yōu)點:第一,使用時夾具可固定在工作臺上,不用時,即可拆下。
2.2.1三坐標測量機機械部分設計
三坐標測量機的機械系統(tǒng)設計可歸類于機械制造裝備設計,可分為創(chuàng)新設計、變形設計、和組合設計三大類型,設計的過程隨設計類型而不同,其中創(chuàng)新設計的過程最典型,可分為產(chǎn)品規(guī)劃階段、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四個階段。產(chǎn)品規(guī)劃階段的任務是明確設計任務,通常應在市場調(diào)查與預測的基礎上識別產(chǎn)品需求,進行可行性分析,制定設計技術任務書。
初步設計方案具體化,技術設計階段是將方案設計階段擬訂的初步設計方案具體化,確定結(jié)構(gòu)原理方案;進行總體技術方案設計;進行結(jié)構(gòu)設計;通過技術經(jīng)濟分析,選擇較優(yōu)的設計方案。
1)確定結(jié)構(gòu)原理放案
根據(jù)初步設計方案,再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礎上,確定結(jié)構(gòu)原理方案。其中包括決定尺寸的依據(jù),如功率、流量和聯(lián)系尺寸等;決定布局的依據(jù)等,決定和限制結(jié)構(gòu)設計的空間條件,。在上述的依據(jù)約束下,對主要功能結(jié)構(gòu)進行構(gòu)思,初步確定其材料和形狀,進行粗略的結(jié)構(gòu)設計。
(2)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階段的任務是將結(jié)構(gòu)原理方案進一步具體化??傮w設計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主要結(jié)構(gòu)參數(shù)、總體布局、系統(tǒng)原理圖、其它。
(3)結(jié)構(gòu)設計
結(jié)構(gòu)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對結(jié)構(gòu)原理方案結(jié)構(gòu)化,繪制產(chǎn)品總裝圖;提出初步的零件表及裝配說明書。進行結(jié)構(gòu)設計時,必須遵守有關標準規(guī)范,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外觀造型、結(jié)構(gòu)可靠和耐用性、加工和裝配工藝性等。三坐標測量機常見的是三個直線運動坐標(沿X、Y、Z)和夾具體的裝配設計。
2.2.2三坐標測量機電路部分設計
三坐標測量系統(tǒng)的控制部分采用PLC控制。
本書以S7-200系列PLC為目標機型,介紹西門子PLC的特點,為今后更好地學習和掌握S7-300/400打下基礎。S7-200系列PLC作為西門子SIMATIC PLC家族中的最小成員,以其超小體積,靈活的配置,強大的內(nèi)置功能,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1.S7-200系列PLC的基本硬件組成S7-200系列PLC可提供4種不同的基本單元和6種型號的擴展單元。其系統(tǒng)構(gòu)成包括基本單元、擴展單元、編程器、存儲卡、寫入器、文本顯示器等。
(1).基本單元
S7-200系列PLC中可提供4種不同的基本型號的8種CPU供選擇使用,其輸入輸出點數(shù)的分配見表2-1:
表2-1 S7-200系列PLC中CPU22X的基本單元
型 號
輸入點
輸出點
可帶擴展模塊數(shù)
S7-200CPU221
6
4
—
S7-200CPU222
8
6
2個擴展模塊
78路數(shù)字量I/O點或10路模擬量I/O點
S7-200CPU224
14
10
7個擴展模塊
168路數(shù)字量I/O點或35路模擬量I/O點
S7-200CPU226
24
16
2個擴展模塊
248路數(shù)字量I/O點或35路模擬量I/O點
S7-200CPU226XM
24
16
2個擴展模塊
248路數(shù)字量I/O點或35路模擬量I/O點
(2.).擴展單元
S7-200系列PLC主要有6種擴展單元,它本身沒有CPU,只能與基本單元相連接使用,用于擴展I/O點數(shù),S7-200系列PLC擴展單元型號及輸入輸出點數(shù)的分配如表2-2所示。
表2-2 S7-200系列PLC擴展單元型號及輸入輸出點數(shù)
類 型
型 號
輸入點
輸出點
數(shù)字量擴展模塊
EM221
8
無
EM222
無
8
EM223
4/8/16
4/8/16
模擬量擴展模塊
EM231
3
無
EM232
無
2
EM235
3
1
(3).編程器
PLC在正式運行時,不需要編程器。編程器主要用來進行用戶程序的編制、存儲和管理等,并將用戶程序送入PLC中,在調(diào)試過程中,進行監(jiān)控和故障檢測。S7-200系列PLC可采用多種編程器,一般可分為簡易型和智能型。
簡易型編程器是袖珍型的,簡單實用,價格低廉,是一種很好的現(xiàn)場編程及監(jiān)測工具,但顯示功能較差,只能用指令表方式輸入,使用不夠方便。智能型編程器采用計算機進行編程操作,將專用的編程軟件裝入計算機內(nèi),可直接采用梯形圖語言編程,實現(xiàn)在線監(jiān)測,非常直觀,且功能強大,S7-200系列PLC的專用編程軟件為STEP7-Micro/WIN。
(4)程序存儲卡
為了保證程序及重要參數(shù)的安全,一般小型PLC設有外接EEPROM卡盒接口,通過該接口可以將卡盒的內(nèi)容寫入PLC,也可將PLC內(nèi)的程序及重要參數(shù)傳到外接EEPROM卡盒內(nèi)作為備份。程序存儲卡EEPROM有6ES 7291-8GC00-0XA0和6ES 7291-8GD00-0XA0兩種,程序容量分別為8K和16K程序步。
(5).寫入器
寫入器的功能是實現(xiàn)PLC和EPROM之間的程序傳送,是將PLC中RAM區(qū)的程序通過寫入器固化到程序存儲卡中,或?qū)LC中程序存儲卡中的程序通過寫入器傳送到RAM區(qū)。
(6) 文本顯示器
文本顯示器TD200不僅是一個用于顯示系統(tǒng)信息的顯示設備,還可以作為控制單元對某個量的數(shù)值進行修改,或直接設置輸入/輸出量。文本信息的顯示用選擇/確認的方法,最多可顯示80條信息,每條信息最多4個變量的狀態(tài)。過程參數(shù)可在顯示器上顯示,并可以隨時修改。TD200面板上的8個可編程序的功能鍵,每個都分配了一個存儲器位,這些功能鍵在啟動和測試系統(tǒng)時,可以進行參數(shù)設置和診斷。
2. S7-200系列PLC的主要技術性能
下面以S7-200 CPU224為例說明S7系列PLC的主要技術性能。
(1)一般性能
S7-200 CPU224的一般性能如表2-3所示。
表2-3 S7-200 CPU224一般性能
電源電壓
DC 24V,AC 100~230V
電源電壓波動
DC 20.4-28.8V,AC 84-264V(47-63Hz)
環(huán)境溫度、濕度
水平安裝0~550C,垂直安裝0~450C,5~95%
大氣壓
860~1080hPa
保護等級
IP20到IEC529
輸出給傳感器的電壓
DC 24V (20.4-28.8V)
輸出給傳感器的電流
280mA,電子式短路保護(600mA)
為擴展模塊提供的輸出電流
660mA
程序存儲器
8K字節(jié)/典型值為2.6K條指令
數(shù)據(jù)存儲器
2.5K字
存儲器子模塊
1個可插入的存儲器子模塊
數(shù)據(jù)后備
整個BD1在EEPROM中無需維護
在RAM中當前的DB1標志位、定時器、計數(shù)器等通過高能電容或電池維持,后備時間190h(400C時120h),插入電池后備200天
編程語言
LAD,F(xiàn)BD,STL
程序結(jié)構(gòu)
一個主程序塊(可以包括子程序)
程序執(zhí)行
自由循環(huán)。中斷控制,定時控制(1~255ms)
子程序級
8級
用戶程序保護
3級口令保護
指令集
邏輯運算、應用功能
位操作執(zhí)行時間
0.37μs
掃描時間監(jiān)控
300ms(可重啟動)
內(nèi)部標志位
256,可保持:EEPROM中0~112
計數(shù)器
0~256,可保持:256,6個高速計數(shù)器
定時器
可保持:256,
4個定時器,1ms~30s
16個定時器,10ms~5min
236個定時器,100ms~54min
接口
一個RS485通信接口
可連接的編程器/PC
PG740PII,PG760PII,PC(AT)
本機I/O
數(shù)字量輸入:14,其中4個可用作硬件中斷,14個用于高速功能
數(shù)字量輸出:10,其中2個可用作本機功能,
模擬電位器:2個
可連接的I/O
數(shù)字量輸入/輸出:最多94/74
模擬量輸入/輸出:最多28/7(或14)
AS接口輸入/輸出:496
最多可接擴展模塊
7個
(2)輸入特性
S7-200 CPU224的輸入特性如表2-4所示。
表2-4 S7-200 CPU224輸入特性
類型
源型或匯型
輸入電壓
DC 24V,“1信號”:14-35A,“0信號”:0-5A,
隔離
光耦隔離,6點和8點
輸入電流
“1信號”:最大4mA
輸入延遲(額定輸入電壓)
所有標準輸入:全部0.2-12.8ms(可調(diào)節(jié))
中斷輸入:(I0.0-0.3)0.2-12.8ms(可調(diào)節(jié))
高速計數(shù)器:(I0.0-0.5)最大30kHz
(3)輸出特性
S7-200 CPU224輸出特性如表2-5所示。
表2-5 S7-200 CPU224的輸出特性
類型
晶體管輸出型
繼電器輸出型
額定負載電壓
DC 24V(20.4-28.8V)
DC 24V(4-30V)
AC24-230V(20-250V)
輸出電壓
“1信號”:最小DC 20V
L+/L-
隔離
光耦隔離,5點
繼電器隔離,3點和4點
最大輸出電流
“1信號”:0.75A
“1信號”:2A
最小輸出電流
“0信號”:10μsA
“0信號”:0mA
輸出開關容量
阻性負載:0.75A
燈負載:5W
阻性負載:2A
燈負載:DC30W,AC200W
S7-200系列PLC是模塊式結(jié)構(gòu),可以通過配接各種擴展模塊來達到擴展功能、擴大控制能力的目的。目前S7-200主要有三大類擴展模塊。
(1)輸入/輸出擴展模塊 S7-200 CPU上已經(jīng)集成了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字量I/O點,但如用戶需要多于CPU單元I/O點時,必須對系統(tǒng)做必要的擴展。CPU221無I/O擴展能力,CPU 222最多可連接2個擴展模塊(數(shù)字量或模擬量),而CPU224和CPU226最多可連接7個擴展模塊。
S7-200 PLC系列目前總共提供共5大類擴展模塊:數(shù)字量輸入擴展板EM221(8路擴展輸入);數(shù)字量輸出擴展板EM222(8路擴展輸出);數(shù)字量輸入和輸出混合擴展板EM223(8I/O,16I/O,32I/O);模擬量輸入擴展板EM231,每個EM231可擴展3路模擬量輸入通道,A/D轉(zhuǎn)換時間為25μs,12位;模擬量輸入和輸出混合擴展模板EM235,每個EM235可同時擴展3路模擬輸入和1路模擬量輸出通道,其中A/D轉(zhuǎn)換時間為25μs,D/A轉(zhuǎn)換時間]100μs,位數(shù)均為12位。
基本單元通過其右側(cè)的擴展接口用總線連接器(插件)與擴展單元左側(cè)的擴展接口相連接。擴展單元正常工作需要+5VDC工作電源,此電源由基本單元通過總線連接器提供,擴展單元的24VDC輸入點和輸出點電源,可由基本單元的24VDC電源供電,但要注意基本單元所提供的最大電流能力。
(2)熱電偶/熱電阻擴展模塊 熱電偶、熱電阻模塊(EM231)是為CPU222,CPU224,CPU226設計的,S7-200與多種熱電偶、熱電阻的連接備有隔離接口。用戶通過模塊上的DIP開關來選擇熱電偶或熱電阻的類型,接線方式,測量單位和開路故障的方向。
(3)通訊擴展模塊 除了CPU集成通訊口外,S7-200還可以通過通訊擴展模塊連接成更大的網(wǎng)絡。S7-200系列目前有兩種通訊擴展模塊:PROFIBUS-DP擴展從站模塊(EM277)和AS-i接口擴展模塊(CP243-2)。
S7-200系列PLC輸入/輸出擴展模塊的主要技術性能如表2-6所示。
表2-6 S7-200系列PLC輸入/輸出擴展模塊的主要技術性能
類型
數(shù)字量擴展模塊
模擬量擴展模塊
型號
EM221
EM222
EM223
EM231
EM232
EM235
輸入點
8
無
4/8/16
3
無
3
輸出點
無
8
4/8/16
無
2
1
隔離組點數(shù)
8
2
4
無
無
無
輸入電壓
DC24V
?
DC24V
?
?
?
輸出電壓
?
DC24V或AC24-230V
DC24V或AC24-230V
?
?
?
A/D轉(zhuǎn)換時間
?
?
?
<250μs
?
<250μs
分辨率
?
?
?
12bit
A/D轉(zhuǎn)換
電壓:12bit
電流:11bit
12bit
A/D轉(zhuǎn)換
?2.3主要參數(shù)的設定
直線工作臺面尺寸 (長×寬×高):1000×800×40;
縱向工作行程為150mm,橫向工作行程為150mm,垂直方向的工作行程為150mm。光杠的最大距離根據(jù)夾具的尺寸確定。
工作進給速度為1-1500mm/min,快速進給速度 12m/min
進給運動的總阻力F∑
傳動精度初步為0.1mm-0.5mm
測量工件的尺寸大小最大體積(120mm×120mm×120mm)
最小高度為20mm
3.三坐標測量進給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
3.1 進給系統(tǒng)電動機的容量的選擇
3.1.1電動機容量的選擇原則
在機電傳動系統(tǒng)中選擇一臺合適的電動機是極為重要的。電動機的選擇主要是容量的選擇,如果電動機的容量選小了,一方面不能充分發(fā)揮機械設備的能力,使生產(chǎn)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電動機經(jīng)常在過載下運行,會使它過早損壞,同時還可能出現(xiàn)啟動困難、經(jīng)受不起沖擊負載等故障。
選擇電動機應根據(jù)以下三項基本原則進行。
(1)發(fā)熱:電動機在運行時,必須保證電動機的實際最高工作溫度等于或略小于電機允許的最高工作溫度。
(2)過載能力:電動機再運行時,必須具有一定的過載能力。特別是在短期工作時,由于電動機的熱慣性較大,電動機在短期內(nèi)承受高于額定功率的負載說仍可保證上面的原則,故此時,決定電動機容量的主要因素不是發(fā)熱而是電動機的過載能力。既所選電動機的最大轉(zhuǎn)矩或允許電流必須大于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負載轉(zhuǎn)矩和最大負載電流即:
(3) 啟動能力:由于鼠籠式異步電動機的啟動轉(zhuǎn)矩一般較小,所以,為使電動機能可靠啟動,必須保證
式中
選擇電動機容量的方法一般有計算法、統(tǒng)分析計法和類比法。
3.1.2步進電動機的概述
本設計采用步進電機驅(qū)動絲杠旋轉(zhuǎn)實現(xiàn)工作臺的直線進給的。步進電機又稱脈沖馬達,是一種把電脈沖信號變換成直線位移或角位移的控制電機。它的位移速度和輸入脈沖數(shù)成正比,因此可以在較寬的范圍內(nèi),通過改變脈沖頻率來調(diào)速,并能實現(xiàn)快速啟動、反轉(zhuǎn)和制動。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步進電機已作為重要的執(zhí)行元件應用于數(shù)空機床、智能儀器和自動控制中。
3.1.3步進電動機的容量的計算
下面的計算結(jié)果
所以選用反應式步進電動機,輸出功率0.2kw,同步轉(zhuǎn)速1500r/min
電動機的參數(shù)如下表一所示:
表3-1 電動機的各種參數(shù):
電動機型號
步距角
最大靜轉(zhuǎn)矩(N.m)
運行頻 率
最高空載啟動頻率
軸徑
長度
55BF003
0.75/1.5
0.686
1800
6mm
70mm
選取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0.5KW 轉(zhuǎn)速為800r/min
3.2軸概述
3.2.1軸的用途
軸也是組成機器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做回轉(zhuǎn)運動的傳動零件,都必須安裝在軸上才能進行運動及動力的傳遞。因此軸的主要功能是支撐和傳遞運動和動力。
3.2.2軸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
軸的設計也和其它零件的設計相似,包括結(jié)構(gòu)設計和工作能力計算兩方面的內(nèi)容。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是根據(jù)軸上零件的安裝、定位以及軸的制造工藝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地確定軸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尺寸。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不合理,會影響軸的工作能力和軸上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還會增加軸的制造成本和軸上零件裝配的困難等。因此,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是軸設計中的重要內(nèi)容。
軸的工作能力計算指的是軸的強度、剛度和震動穩(wěn)定方面的計算。多數(shù)情況下,軸的工作能力主要取決于軸的強度。這時只需對軸進行強度計算,以防止斷裂或塑性變形。而對剛度要求的軸和受到大力的細長軸,還應進行剛度計算,防止工作時產(chǎn)生過大的彈性變形。對高速運轉(zhuǎn)的軸,還應進行震動穩(wěn)定性的計算,防止發(fā)生共振而破壞。
3.2.3軸的材料
軸的材料主要是碳素鋼和合金鋼。鋼軸的毛坯多數(shù)用軋制圓鋼和鍛件,有的則直接用圓鋼。由于碳鋼比合金鋼價廉,對應力集中的敏感性較低,同時也可以用熱處理或化學熱處理的辦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勞強度,故采用碳鋼制造軸尤為廣泛,其中最常用的是45鋼。
3.3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包括定出軸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結(jié)構(gòu)尺寸。軸的結(jié)構(gòu)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軸在機器中的安裝位置及形式;軸上安裝零件的類型、尺寸、數(shù)量以及和軸聯(lián)接的方法;載荷的性質(zhì)、大小、方向及分布情況;軸的加工工藝等。由于影響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的因素較多,且其結(jié)構(gòu)形式又要隨著具體情況的不同而異,所以軸沒有標準的結(jié)構(gòu)形式。但軸的結(jié)構(gòu)形式都必須滿足軸和裝在軸上零件要有準確的工作位置;軸上零件應便于裝拆和調(diào)整;軸應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藝性等。
3.3.1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是進行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的前提,它決定著軸的基本形式。所謂裝配方案,就是預定出軸上主要零件的裝配方向、順序、和相互關系。例如圖一的裝配方案是:半聯(lián)軸器、軸承端蓋、圓螺母、套筒、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絲杠螺母副,依次從軸的右端向左端安裝,左端只裝軸承和端蓋。這樣就對個段軸的粗細順序作了初步安排。
3.3.2 軸上零件的定位
為了防止軸上零件受力時發(fā)生沿軸向或周向的相對運動,軸上零件除了有游動或空轉(zhuǎn)的要求 者外,都必須進行軸向和周向定位,保證其準確的工作位置。
1.零件的軸向定位
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是以軸肩、套筒、軸端擋圈、軸承端蓋和圓螺母等來保證的。
利用軸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采用軸肩就必然使軸的直徑加大,而且軸肩處將因截面突變而引起應力集中。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高度必須低于軸承內(nèi)圈端面的高度,以便拆卸軸承,軸肩的高度可查手冊中軸承的安裝尺寸。
套筒定位結(jié)構(gòu)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鉆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響軸的疲勞強度,一般用于軸上兩個零件之間的定位。如兩零件的間距較大時,不宜采用套筒定位,以免增大套筒的質(zhì)量及材料用量。當軸的轉(zhuǎn)速很高時,也不宜采用套筒定位。
軸端擋圈適用于固定軸端零件,可以承受較大的軸向力。軸端擋圈可采用單螺釘固定,為了防止軸端擋圈轉(zhuǎn)動造成螺釘松脫,可加圓拄銷鎖定軸端擋圈,也可采用雙螺釘加止動墊片防松。
圓螺母定位可承受大的軸向力,當軸上零件間距較大時常采用圓螺母。
圖3-1 軸上零件的分布
3.3.3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1)主要參數(shù)確定
直線工作臺面尺寸 (長×寬×高):1000×800×40;
縱向工作行程為150mm
工作進給速度為1-1500mm/min,快速進給速度 12m/min
進給運動的總阻力F∑
工作臺質(zhì)量及工作臺重量初估直線工作臺質(zhì)量
總之量
三坐標測量系統(tǒng)的縱向、橫向、垂直切削力(FX FY FZ=0)
所以,設軸向壓力F=G
(2)確定絲杠的等效負載
工作負載是指機床工作時,實際作用在絲杠上的軸向壓力,它的數(shù)值可用進給牽引力的實驗公式計算。選用導軌為滾動導軌,而一般情況下,滾動導軌的摩擦系數(shù)為0.0025-0.005,取摩擦系數(shù)f為0.005,則絲杠所受的最大牽引力為
故其等效負載可按下式計算(估算 t1=t2 ;n2=2n1)
由以上確定進給運動的總阻力F∑=12N
3.3.4初步設計軸的最小直徑
先按《機械設計》中15-2公式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并根據(jù)表15-3取A0=125,于是:
輸出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聯(lián)軸器處軸的直徑DI-II.為了使所選的軸的直徑DI-II聯(lián)軸器孔徑相適應,故需同時選取聯(lián)軸器的型號。
聯(lián)軸器計算轉(zhuǎn)矩則: 按照計算轉(zhuǎn)矩應小于聯(lián)軸器公稱直徑的條件,查標準GB5843-86或手冊,選用TL1/YLD1凸緣聯(lián)軸器其技術指標如下和圖二所示:
表3-2聯(lián)軸器的參數(shù)
型號
公稱轉(zhuǎn)矩T(N.M)
許用轉(zhuǎn)速
(r/min)
軸孔直徑D(H7)
D
D1
螺栓直徑M
L0
YL1
10
13000
6
22
17
M2
35
圖3-2 聯(lián)軸器的尺寸
根據(jù)半聯(lián)軸器的孔徑D=6mm,故取DI-II=6mm。
凸緣聯(lián)軸器,結(jié)構(gòu)簡單、成本低、傳遞扭矩大,用于振動很大、低速和剛性不大的軸聯(lián)接。
3.3.5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本設計的裝配方案已在前面分析比較,現(xiàn)以用(圖3-1所)示的裝配方案。
3.3.6根據(jù)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個段直徑和長度
① 為了滿足半聯(lián)軸器的軸向定位要求,I-II段軸右端需制出一軸肩,故取II-III段的直徑DII-III=6.5mm;左端用軸端擋圈定位,按軸端直徑取擋圈直徑為11mm。半聯(lián)軸器與軸配合的轂孔長度L1=17m,為了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半聯(lián)軸器上而不壓在軸的端面上故取I-II段的長度應比L1略短一些,現(xiàn)取LI-II=14mm。
② 初步選擇滾動軸承。
各種類型的軸承選用應叢允許的空間、軸承負荷的大小和方向、高速性能、旋轉(zhuǎn)精度、剛度、振動與噪聲、軸向游動、摩擦力矩、安裝與拆卸等方面綜合考慮,全面衡量,擇優(yōu)選擇滿足設計要求的軸承類型。因軸承受軸向力的作用,故選用角接觸球軸承。成對安裝角接觸球軸承:滾子相對外圈滾道軸向移動。通過軸向預緊提高支撐剛度。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jù)套筒和圓螺母在左端對軸承定位取DIII-IV=7mm,由軸承產(chǎn)品目錄中初步選取角接觸球軸承,其基本尺寸為d×D×B=8mm×15mm×4mm,故取DIV-V=8mm,右端滾動軸承采用軸肩進行軸向定位。由手冊上查得角接觸球軸承的定位軸肩高度h=0.5mm,因此取DV-VI=9mm。
③ 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1.8mm。根據(jù)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面與半聯(lián)軸器又端面的距離L=3.5mm,為了使套筒和圓螺母的裝拆方便,軸承端蓋與DII-III之間的距離為1.2mm,故取LII-III=6.5mm。
④去安裝圓螺母處的直徑DIII-IV=7mm;軸承右端采用套筒定位,套筒長度為4.5mm,為了使套筒右端面更好的對軸承進行軸向定位,并與軸緊密接觸,取套筒右端面與DIV-V左端面的距離為1.5mm,故取LIV-V=9.5mm,取LIII-IV=6.5mm。
⑤ 三坐標測量機縱向工作行程為150mm。
⑥同理得出,后邊各軸的直徑和長度
至此已經(jīng)初步確定了各段軸的直徑和長度。
3.3.7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
半聯(lián)軸器與軸的軸向定位采用平鍵定位。由手冊查得平鍵截面b×h=28mmX6mm(GB1096-79),
3.3.8確定軸上圓角和倒角尺寸
取軸的倒角為。各段軸肩處的圓角半徑見裝配圖。
3.4 絲杠螺母副的選用計算
3.4.1絲杠螺母的導程的確定
再本設計中,電機與絲杠直接相連,傳動比i=1,選擇電機Y系列異步電動機的最高轉(zhuǎn)速,則絲杠的導程為
3.4.2. 確定絲杠的等效轉(zhuǎn)速
最大進給時,絲杠的轉(zhuǎn)速為
最慢進給時,絲杠的轉(zhuǎn)速為
則得到絲杠的等效轉(zhuǎn)速(估計)為
3.4.3.絲杠的等效負載上邊已經(jīng)闡明過了
3.4.4.確定絲杠所受的最大動載荷查表,取絲杠的工作壽命Th為15000h,同時取精度系數(shù)fa=1,負荷性質(zhì)系數(shù)fw=105,溫度系數(shù)ft=0.95,硬度系數(shù)fh=1,可靠性系數(shù)fk=0.53;平均轉(zhuǎn)速為1000r/min。
選用滑動絲杠螺母傳動,絲杠公稱直徑為,基本導程,絲杠螺母的接觸剛度為1692N/,螺旋升角絲杠的底徑26mm,螺母長度為210mm,取絲杠的精度等級為1級。
3.4.5. 臨界壓縮負荷
確定絲杠螺紋部分的長度LU。LU等于工作臺的最大行程(750mm)加上螺母長度(60mm)加兩端余程(20mm)。LU為850mm。
支撐跨度L1應略大于LU,取為L1=900mm。絲杠全長為L=1000mm。臨界壓縮負荷為
式中E- 材料的彈性模量,;
I—— 絲杠最小截面慣性矩
L0——最大受壓長度,按照結(jié)構(gòu)設計取L0=1100mm;
K1——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K1=1/3;
——最大軸向工作載荷, ;
——絲杠支撐方式系數(shù),查表得,則
可見遠大于,滿足要
3.4.6.臨界轉(zhuǎn)速驗算
式中 A——絲杠最小橫截面:
LC——臨界轉(zhuǎn)速計算長度:
?。?
——安全系數(shù),一般為0.8;
——材料的密度:
——絲杠支撐方式系數(shù),查表,則
可見遠大于,滿足要求。
考慮到本設計的絲杠較長,故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游動的支撐方式,固定端選用成對絲杠軸承組合,額定動載荷,預緊力為2000
3.4.7 .計算軸承動載荷
壽命系數(shù)為:
式中 ——壽命系數(shù):
——可靠性為90%的額定壽命,取為10000h;
——轉(zhuǎn)速系數(shù):
;
計算轉(zhuǎn)速取最高轉(zhuǎn)速,?。?
故能滿足要求。
3.4.8.絲杠拉壓振動和扭轉(zhuǎn)振動的固有頻率驗算
已知:軸承的接觸剛度,絲杠螺母的接觸剛度,絲杠的最小拉壓剛度
當導軌運動到兩極位置時,有最大和最小拉壓剛度,其中,L植分別為750mm和100mm。螺母座剛度。軸向拉壓總剛度為:
絲杠拉壓振動的固有頻率
由計算可知,絲杠拉壓振動的固有頻率遠遠大于1500r/min,所以能滿足要求。
3.5絲杠的扭轉(zhuǎn)剛度
絲杠的扭轉(zhuǎn)剛度
由《機械設計手冊》得平移物體的轉(zhuǎn)動慣量為
絲杠的轉(zhuǎn)動慣量為
絲杠扭轉(zhuǎn)振動的固有頻率為:
顯然,絲杠的扭轉(zhuǎn)振動的固有頻率遠遠大于1500r/min,所以,能滿足要求。
3.6傳動精度計算
絲杠的拉壓剛度
由以上的各條件可知
最小機械傳動剛度為
最大機械傳動剛度
因此得到由于機械傳動裝置所引起的定位誤差為
其中,F(xiàn)0為空載時導軌的靜摩擦力。
3.7 導軌的選型及計算
導軌的功用是導向和承載。例如車床的床身導軌屬于進給導軌,本設計的三坐標測量機的導軌也屬于進給導軌,進給運動導軌的動導軌與支撐的靜導軌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較低。滾動導軌在兩導軌面間裝有球、滾子或滾針等滾動元件,具有滾動摩擦性質(zhì),廣泛的用于進給運動導軌領域。貼塑導軌也具有良好的減摩性。
3.7.1滾動導軌的結(jié)構(gòu)及配置直線運動滾動支撐中,滾動體作循環(huán)運動的直線滾動導軌叫做直線滾動導軌副組件,(見下圖)。
圖3-7 滾動導軌副的形狀
直線滾動導軌副包括軌條和滑快兩部分。導軌通常為兩根,裝在支撐件上,見上圖。每根導軌條上有兩個滑塊,固定在移動件上。如移動件較長,也可以在一根導軌條上裝3個或3個以上滑塊。如移動件較重,也可以用3根或3根以上的導軌條。如果移動件的剛度較高,則少裝為好。
3.7.2滾動導軌副的預緊
直線滾動導軌副分為整體型直線滾動導軌副和分離型直線滾動導軌副。整體型的直線滾動導軌副由制造廠用選配不同直線鋼球的辦法來決定間隙或預緊??筛鶕?jù)要求的預緊定貨,不需自己調(diào)整。分離型直線滾動導軌副,應由用戶根據(jù)需要。
3.7.3 滾動導軌副潤滑防護
滾動導軌多采用潤滑脂潤滑。常用的牌號為ZL-2鋰基潤滑脂(GB7324-87,2號)它的優(yōu)點是不會泄露,不需經(jīng)常加油。缺點是塵屑進入后易磨損搗鬼,因此對防護要求較高。易被污染又難以防護的地方,可用潤滑油潤滑。
3.8橫向伺服進給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同以上方法)
3.9縱向、橫向的移動工作臺的裝配圖見(圖3-1)
論文總結(jié)
隨著現(xiàn)代機械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零件的加工趨于縮小化,這就對其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設計三坐標測量系統(tǒng)就適應了現(xiàn)代機械的發(fā)展,將被測物體置于三坐標測量空間,可獲得被測物體上各測點的坐標位置,根據(jù)這些點的空間坐標值,經(jīng)計算求出被測物體的幾何尺寸,形狀和位置。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檢測技術發(fā)生著極其深刻的和巨大的變化,尤其對測量精度的高要求,它依托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已經(jīng)遠不限于測量學,還包括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控制思想理論等等。該設計說明書在總結(jié)了前人的工作基礎上,詳細的對測頭和進給系統(tǒng)進行了實用化、智能化的改進。 主要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傳統(tǒng)的波動檢測沒有被采用,而采用了機械測量,看上去是比較古老,而結(jié)合當代電子技術和控制思想就與眾不同了。單片機技術測量比較穩(wěn)定,LED顯示也是比較準確精確,比傳統(tǒng)的機械測量方法自動技術提高了,顯示也相對精確了,而不在因為材料的不同影響測量精度了,只要是在測量范圍內(nèi)的各種壁厚均可以測量,大大擴大了測量的范圍,同時也提高了工作生產(chǎn)效率。由于造價不高,也能發(fā)展中小企業(yè),我想它會成為壁厚檢測的一種主流方式。
致謝
半學期的畢業(yè)設計即將結(jié)束,我們的畢業(yè)設計也已經(jīng)到了尾聲階段,論文的完成標志著四年的大學學習即將結(jié)束,也意味著,新的生活即將開始。在進行畢業(yè)設計的半年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經(jīng)驗,給我即將結(jié)束的大學生活留下了很多值得回憶的經(jīng)歷,也給了我許多日后可以借鑒的豐富經(jīng)驗。
這篇論文的題目涉及到的領域是現(xiàn)今最流行的技術——三坐標測量機檢測技術,這是我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我對在畢業(yè)之前就能接觸并深入了解這一科目而感到其慶幸,因此我在這里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師賀紅林老師。
衷心感謝賀紅林老師在這近半年的時間來對我的指導和教誨。您開闊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唯一的遺憾是自己不夠主動,錯過了許多與您交流的機會。
同時還要對班級同學在畢業(yè)設計期間給予我的無私幫助,再次一并表示感謝。
畢業(yè)設計將給我四年的大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這是我人生一個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我最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它預示我新生活的開始,我將會更珍惜以后的每一個人生階段,因為每一段人生經(jīng)歷都將影響著我的生活,導致我或成功或失敗 ,因此我將認真過好我的每一天。
參考文獻
1.呂 明. 曾志心 張福潤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第一版.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2001.6
2.姜玉田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黑龍江科技學院技術出版社 2002 6
3.謝紅 《數(shù)控機床機器人——機械系統(tǒng)設計指導》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4 6
4.沈忠 《 機械設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 2001 6
5.楊樹人 劉瑞平 編著 《Sensors in Manufacturing》 化學出版社 2005 6
6.李慶祥 王東生 《現(xiàn)代精密儀器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3
7.龔定安 《機床夾具設計原理》 西安 。陜西科學出版社 1978
8.王紹竣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1
9.丁年雄 《機械加工工藝詞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
10.劉文劍 《夾具工程師手冊》。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11.成大先 《機械設計手冊》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1997
12.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等,《機床夾具設計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
13.王啟平 《機械制造工藝學》。第三版 ,黑龍江: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
14.徐立華 《機械制造工程學》 。北京:兵器工業(yè)出版社, 1997
15.程耀東 《機械制造學》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4
116.韓秋時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17.凌振邦 《機械制造工程基礎》 ,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88
18.盧秉恒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19.朱正心 《機械制造技術》,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20.郭熾盛等 《機械制造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