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jì)》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
《《項羽本紀(jì)》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項羽本紀(jì)》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項羽本紀(jì)》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細(xì)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性格;學(xué)習(xí)作者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畫人物的表現(xiàn)手法。 3、學(xué)會用辨證的方法,從多個角度去評價項羽,正確分析項羽成敗的個人原因和歷史條件。 課前預(yù)習(xí)案 一、課前簡介 (一)文體知識: 1、什么是傳記文學(xué)? ——傳記文學(xué)是文學(xué)和歷史相結(jié)合的邊緣學(xué)科,因此它既有歷史特征,要求“尊重歷史”,又有文學(xué)的特征,人物形象、語言都要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2、 傳記文學(xué)的特點:(1)真實性。(2)藝術(shù)性。(3)相當(dāng)完整性 3、如何學(xué)習(xí)傳記文學(xué):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傳記文學(xué)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我們也必須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來分析、欣賞、評價作品 4、傳記的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學(xué)會深入閱讀傳記,不僅了解人物生平事跡,更要學(xué)會從字里行間去分析人物; 2)、對人物進行辨正的認(rèn)識、評價; 3)、對傳記文學(xué)有更進一步的認(rèn)識; 4)、學(xué)會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 (二)《史記》知識填空 1、《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xué)巨著,又是文學(xué)巨著。 2、《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內(nèi)容來分,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歸在(本紀(jì)); 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歸為(世家);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歸為(列傳),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歸在(表);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歸在(書)。《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 3、高中階段我們還曾學(xué)過一篇選自《史記》的文言文,是《鴻門宴》。 (三)《項羽本紀(jì)》 《項羽本紀(jì)》就是通過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yōu)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cè)面,有機地統(tǒng)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羽本紀(jì)》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dá)到了思想和藝術(shù)的高度統(tǒng)一。它猶如一幅逼真?zhèn)魃竦挠⑿坌は癞?,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jié)起伏,場面壯闊,脈絡(luò)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二、瀏覽預(yù)習(xí)課文 (1)請把注解中的注音標(biāo)注在課文相應(yīng)位置,并熟讀課文,根據(jù)課文下面的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劃出難讀難理解的詞,利用工具書,獨立完成。 (2)速讀課文,梳理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情節(jié)及概括人物主要性格。 章節(jié) 主要事件 主要性格 少懷 壯志 1好兵法,不竟學(xué) 2觀始皇,出豪言 3殺郡守,舉大事 少懷大志,力勇過人,有叛逆精神。不肯竟學(xué),則顯出其粗疏的一面 叱咤 風(fēng)云 1嚇退樓煩逼退漢王 2擊陳留外黃下雎陽 3漢軍敗楚項王退漢 英勇非凡,霸氣十足。但不沉穩(wěn),易怒,莽撞。 垓下 悲歌 1歌別虞姬苦戰(zhàn)垓下 2義不東渡自刎烏江 性情中人,豪氣沖天。但在謀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戰(zhàn)爭的實質(zhì) 四、根據(jù)解釋和出處寫出有關(guān)項羽的成語 1破釜沉舟【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解釋】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3楚界漢河【解釋】: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qū)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后常比喻戰(zhàn)爭的前線。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仿佛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4霸王別姬【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xiàn)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的戰(zhàn)爭中,最后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5四面楚歌【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6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解釋】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7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解釋】: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8以一當(dāng)十【解釋】:當(dāng):相當(dāng)。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zhàn)。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9先發(fā)制人【解釋】發(fā):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稘h書?項籍傳》:“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10力能扛鼎:力氣大得能用手舉起鼎來,形容力氣很大。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11短兵相接:指作戰(zhàn)時近距離搏斗。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 12無顏見江東父老:形容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回到家鄉(xiāng)去見鄉(xiāng)親故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3沐猴而冠【解釋】〖釋義〗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4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15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解釋】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合作探究案 第一課時 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 少懷壯志 項籍者,下相人也(句式:判斷句),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就是)楚將項燕(句式:判斷句),為(被)秦將王翦所戮者也(句式:被動句)。項氏世世為(擔(dān)任)楚將,封于項,故(因此)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xué)書(文字)不成,去(丟開,放下);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對…感到生氣)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抵擋),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乃(就)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完)學(xué)。 秦始皇帝游會(kui)稽(句式: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句式:省略句)”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名作動,滅族)矣!”梁以(因為)此奇(認(rèn)為…奇特,意動)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gāng:用雙手舉起)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dn:害怕)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句式:狀語后置句)。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指今長江以北的安徽部分,古今異義)皆反,此亦天亡(使…滅亡,使動)秦之時也(句式:判斷句)。吾聞先即(就)制人,后則為(被)人所制(句式:被動句)。吾欲發(fā)兵,使(派)公及桓楚將(jing統(tǒng)領(lǐng))?!笔菚r桓楚亡(逃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句式:判斷句),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绷耗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fù)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之)受命召桓楚。(句式:省略句)”守曰:“諾?!绷赫偌搿m汈?,梁眴(shn以目示意)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shu)。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梁乃召故(舊時)所知豪吏,諭(告訴)以(把)所為起大事(句式:狀語后置句),遂舉(發(fā)動)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為(擔(dān)任)會稽守,籍為裨(p)將,徇(xn降服)下縣。 二、文言基礎(chǔ)知識鞏固練習(xí) 1、下列加橫線的字用法及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D ) 例句: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A、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B、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C、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D、誰為大王為此計 例句:代詞,給,替 A介詞,被 B是 C被 2、對下列加橫線的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A、梁父即楚將項燕 //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B、諭以所為起大事 //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C、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D、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 //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A就是/依附 B把 C就/卻 D代詞,他的/代詞,自己 3、下列加橫線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B) A、是時桓楚亡在澤中 // 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諸侯已困矣 B、毋妄言,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 // 殺人如恐不舉,刑人如恐不勝 D、梁以此奇籍 // 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yuǎn) A就是/依附 B把 C就/卻 D代詞,他的/代詞,自己 4、下列省略句所省內(nèi)容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B 代(之)) A、秦始皇帝游[于]會稽B、彼可取而代[我]也 C、桓楚[是]亡人D、使[ 項籍 ]受命召桓楚 三、探究:第二、三段寫了幾件事?各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與一生功業(yè)的成敗有何聯(lián)系? 一是少時學(xué)情。不想學(xué)書、學(xué)劍,想學(xué)萬人敵的兵法,說明他的豪邁不群的性格特點;而“不肯竟學(xué)”,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點。 二是觀始皇游。不俗的言論昭示日后的不凡。豪邁不群與少年言志體現(xiàn)了項羽除暴安良、建立豐功偉績、成就英雄霸業(yè)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為他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yōu)柔寡斷,拒納良言,錯失良機,大失人心埋下了落敗的種子。 第二課時 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 叱咤風(fēng)云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認(rèn)為…苦,意動)軍旅,老弱罷(p通“?!?,意動,感到疲憊)轉(zhuǎn)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通“洶洶”,動蕩)數(shù)歲者,徒(只是)以(因為)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白白地)苦(使…受苦,使動)天下之民父子為(交戰(zhàn))也。”漢王笑謝(拒絕)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zhàn)。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zhàn)三合,樓煩輒(就)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通“披”,穿上)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瞋(chēn)目(瞪眼怒視)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出擊),遂走還入壁(壁壘),不敢復(fù)出。漢王使人間(jin暗中)問之,乃(原來是)項王也(句式:判斷句)。漢王大驚。于是項王乃即(靠近)漢王相與臨(到)廣武間(jin)而語。漢王數(shù)(sh責(zé)備)之,項王怒,欲一戰(zhàn)。漢王不聽。項王伏弩(nǔ)射中漢王。漢王傷,走(退回)入成皋(gāo)。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攻戰(zhàn))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jū)往擊之。淮陰侯與戰(zhàn),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趁機)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被打敗),則恐,使盱臺(xūy)人武涉往說(勸說)淮侯?;搓幒罡ヂ?。是時,彭越復(fù)反,下(攻占,名作動)梁地,絕(斷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jǐn)守成皋,則(如果)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毋令得東(向東進發(fā),名作動)而已(句式:省略句,令(之))。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平定)梁地,復(fù)從(匯合)將軍?!蹦藮|( 向東進發(fā)),行擊陳留、外黃。 外黃不下。數(shù)日,已降,項王怒,悉(全部)令男子年十五已(通“以”)上詣(到…去)城東,欲坑(活埋名作動)之。外黃令舍人(門客)兒年十三,往說(游說)項王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姑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表椡跞唬ㄕJ(rèn)為…對,意動)其言,乃赦外黃當(dāng)坑者。東(向東,名作狀)至睢(suī)陽,聞之皆爭下(歸順,名作動)項王。 漢果數(shù)(多次)挑楚軍戰(zhàn),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s)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句式:狀語后置句)。大司馬咎者,故(舊的)蘄(q)獄掾(yun),長史欣亦故櫟(yu)陽獄吏,兩人嘗有德于項梁(句式:狀語后置句),是以(因此)項王信任之。當(dāng)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帶領(lǐng))兵還。漢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句式:狀語后置句),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險阻的地方,形作名)。 二、文言基礎(chǔ)知識鞏固練習(xí) 1、下列加橫線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D ) A、漢王笑謝曰 //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B、徒以吾兩人耳 // 剡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C、漢王數(shù)之,項王怒,欲一戰(zhàn) // 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D、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侯 // 鯫生說我曰 A拒絕/道歉 B只是/類 C責(zé)備/細(xì)密的 D游說 2、下列加橫線的詞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A、韓信因自立為齊王 因擊沛公于坐上 B、則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師也,則恥師焉 C、項王然其言 何為其然也 D、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A趁機 B如果/卻 C認(rèn)為……對/這樣 D原來是/卻 3、下列加橫線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丁壯苦軍旅 A、是時,彭越復(fù)反,下梁地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侶魚蝦而友麋鹿 D、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例句:意動,認(rèn)為…苦 A歸順,名作動 B名作狀,親手 C意動,以…為友 D形作名,險阻的地方 三、探究:此部分寫樓煩面對項王時的“三不”反應(yīng),漢軍聞項王至的反應(yīng),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什么? 側(cè)面烘托。通過眾人的膽怯畏懼側(cè)面烘托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 第三課時 一、閱讀課文,解釋文中加橫線的字,并指出劃線句子的句式類型 垓下悲歌 項王軍壁(修筑營壘,名作動)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為什么)楚人之(這么)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句式:省略介詞“于”,狀語后置句)。有美人名虞,常幸(受寵幸)從;駿馬名騅(zhuī),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作,寫)詩曰:“力拔山兮(xī)氣蓋世(謂才能、功績等高出當(dāng)代之上),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唱)數(shù)闋(qu),美人和(h)之。項王泣(眼淚,動作名)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huī)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趁著)夜?jié)?向南,名作狀)出,馳走。平明(天亮的時候),漢軍乃( 才)覺之,令騎將灌嬰以(帶領(lǐng))五千騎追之。 項王渡淮,騎能屬(zhǔ跟隨)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fǔ),田父紿(di欺騙)曰:“左?!弊?向左走,名作動),乃陷大澤中,以(因為)故(緣故)漢追及(趕上)之。 項王乃復(fù)引( 帶領(lǐng))兵而東(向東行走),至東城,乃(只)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句式:定語后置句)項王自度(估計)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八年,古今異義)矣,身(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戰(zhàn)敗而逃),遂霸有天下。然(但是 )今卒(終于)困(被圍困,被動句)于此,此天之亡(使…滅亡,使動)我,非戰(zhàn)之罪也(句式:判斷句)。今日固(一定)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痛快地打一仗),必三勝之,為(替)諸君潰圍,斬將,刈(y)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把……劃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替)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約定)山東( 山的東面,古今異義)為三處。 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mǐ驚慌四散),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連詞,表修飾)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驚慌退避,辟通避)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失去,損失)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怎么樣)”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 向東,名作狀)渡烏江。烏江亭長艤(yǐ把船??吭诎哆?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土地方圓,古今異義)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wng 使……稱王,使動)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沒有辦法…)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呢) (句式:賓語前置句)!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向西走,名作動),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wng使……稱王,使動)我,我何(什么)面目見之?縱(即使)彼不言,籍獨(難道)不愧于心乎(句式:狀語后置句)!”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有才德的人)。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把)賜公。(句式:省略句,以(之))”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交戰(zhàn))戰(zhàn)。獨(只,僅)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遭受 )十余創(chuàng)(chuāng),顧(回頭)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句式:判斷句)”馬童面(面對,名作動)之,指王翳(y)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重金購買,古今異義)我頭千金,邑萬戶(句式:省略“以”,狀語后置,以千金、邑萬戶購我頭),吾為若德(好處)?!蹦俗载?wěn)而(連詞,表順承)死。 二、文言基礎(chǔ)知識鞏固練習(xí) 1、下列加橫線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A、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 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C、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 D、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顧安得酒乎 A寵幸 B跟隨/勸酒 C遭受/披著 D回頭/可是 2、下列句子不全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B) A、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C、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天下云合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D、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君子生非異也 A罷通疲;知通智 B匈通洶 C被通披/景通影 D辟通避/生通性 3、下列加橫線的詞用法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A、我何面目見之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B、平明,漢軍乃覺之 // 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C、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D、不忍殺之,以賜公// 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A什么 B才/只 C呢/被 D介詞,把/連詞,來 4、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A) 例句:項王軍壁垓下 A、沛公軍霸上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外衡而斗諸侯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例句:名作動,修筑營壘 A名作動,駐軍 B使動,使…愚蠢 C使動,使…爭斗 D使動,使…稱王 5、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C) A、乃分其騎以為四隊 B、吾知公長者 C、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 D、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 A把……分為 B有才德的人 D土地方圓 6、下列句式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 例句:豎子不足與謀 A、然今卒困于此 B、籍獨不愧于心乎 C、則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例句:省略句,與(之) A被動句,被圍困 B狀后,于心愧 C與(之)戰(zhàn) D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三、探究: 1、從《垓下歌》的歌詞看,在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項羽最惦記的是什么?這表現(xiàn)了項羽的哪一面? 項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識到失敗的命運無可挽回了。在這時,項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戰(zhàn)爭,他想到的是他的寶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熱淚滾滾,左右隨從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來。表現(xiàn)了這個蓋世英雄的俠骨柔情,兒女情長。 2、“……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為什么項羽說“快戰(zhàn)”而不是“決戰(zhàn)”? “決戰(zhàn)”有勝負(fù)難分、一決雌雄的意思,也就是還有求勝的想法?!翱鞈?zhàn)”則只求痛快于一時。項羽意識到無可挽回的失敗已降臨在自己頭上,但是,對于何以會遭到如此慘敗,他是一萬個想不通。自己“破釜沉舟”的氣概未減,為什么昔日的威力卻失靈了呢?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否認(rèn)失敗乃“戰(zhàn)之罪”,他在突圍的路上特意大顯神威。 3、項羽本欲渡烏江,可到了烏江邊卻不肯渡,為什么?拒渡自刎表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性格? 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他想到的是“榮譽”“尊嚴(yán)”“血性” 。他拒絕茍且偷生,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他想要保衛(wèi)的是他的蓋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所以他選擇了自刎。 4、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項羽說了三次,項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天”。俗話說“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作為旁觀者,你認(rèn)同他的說法嗎?項羽的悲劇給你怎樣的啟示?(觀點明確、理由充分) 點撥: 1)項羽人物形象分析: 胸懷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兒女情長(項王別姬)、 仁愛惻隱(思民苦)、義重如山(與部下同甘苦,財共享)、果毅決斷(殺宋義自立) 殘暴兇狠,好殺成性(坑殺降卒,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殺義帝) 剛愎自用,聽信讒言(雖關(guān)心士卒,卻抑制謀臣,猜忌賢能) 目光短淺(西楚霸王)、吝嗇小氣(官印遲遲不分給功臣)、優(yōu)柔寡斷(鴻門宴)、 迷信武力、婦人之仁、沽名釣譽 透過一幕幕細(xì)節(jié),就會清楚的發(fā)現(xiàn),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yán)重的缺陷。 明確:項羽悲劇是性格悲劇:一是勇而無謀,二是優(yōu)柔寡斷, 三是孤性多疑 ,四是殘暴成性。 2)啟示一:性格決定命運 從項羽的品質(zhì)看項羽失敗的必然性:凡是能統(tǒng)一天下營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種非凡的品質(zhì),項羽卻不具備。 其一,斬釘截鐵,當(dāng)斷則斷。 其二,仁慈之心,擇時棄之。 其三,深思熟慮,智勇過人。項羽此人性情太質(zhì)直,為人輕率,遇事思考不同。 啟示二:項羽的悲劇警醒我們:要能夠在人生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特別是帶歷史性的關(guān)頭,頭腦清醒,把握契機,多謀善斷, 培養(yǎng)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否則,決不可能在人生轉(zhuǎn)折的大舞臺上演出威武雄壯的活劇來,而只能像項羽那樣仰天長嘯"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為自己,給歷史留下一個個遺憾……也許項羽性格中有著一切悲劇人物所無法抗拒的命運吧——他殘暴兇狠、好殺成性,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剛愎自用、聽信讒言,他自恃甚高、冥頑不靈。他頑固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執(zhí)著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這種性格讓他遭受痛苦磨難,使他最后身心具疲,使他最終四面楚歌,以至烏江自刎。但又試想,一個叱咤風(fēng)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下去,活著對他來說又有什么樂趣呢?他是寧愿犧牲生命也不愿茍活的,所以他選擇了自刎,或許這也就是悲劇英雄所留給我們的無奈吧。 四、作業(yè) 仔細(xì)閱讀下面三首詩,說說三首詩對項羽失敗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 《題烏江亭》【唐】杜牧 《烏江亭》[宋]王安石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勝敗兵家事不期,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生當(dāng)作人杰, 包羞忍辱是男兒。 中原一敗勢難回。 死亦為鬼雄。 江東子弟多才俊, 江東子弟今雖在, 至今思項羽, 卷土重來未可知。 肯為君王卷土來。 不肯過江東。 明確: 杜牧這首詩體現(xiàn)了他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敏銳觸角和非凡氣度,他認(rèn)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而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怕失敗,而能忍辱負(fù)重,病敗雄心在。(正如劉歡所唱《從頭再來》)詩句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包羞忍恥,不肯總結(jié)教訓(xùn),惋惜其英雄事業(yè)歸于覆滅。 王安石以一個大政治家的非凡氣度和遠(yuǎn)見卓識,對于項羽之死又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如果說杜牧對項羽評價注重“該不該”, 王安石則看重“能不能”, 杜牧認(rèn)為項羽不該烏江自刎,該重整旗鼓,以便東山再起;王安石則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勢所趨。楚漢相爭,戰(zhàn)亂頻仍,百姓飽受戰(zhàn)亂之苦,而望烽煙止息。此時劉邦已穩(wěn)定了大局,項羽則一敗涂地,回天無力,民心和形勢都決定了項羽不可能再有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輝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順應(yīng)形勢的高論,就很發(fā)人深思,時至今日,更顯得是至理名言! 啟示:引領(lǐng)我們?nèi)绾握暣驌艉痛煺?,如何在困境中奮起。 婉約派一代詞宗李清照的詩寫得大氣磅礴,氣勢奪人。她為項羽大唱贊歌,認(rèn)為好男兒就應(yīng)該生為人杰,死為鬼雄,項羽不肯后退,寧肯一死,死得好!悲壯慘烈,氣壯山河,英雄無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啟示:人生在世,就應(yīng)該慷慨激昂,轟轟烈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特別是風(fēng)華正茂的青年,更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辱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yán)使命。 反饋訓(xùn)練案 第四課時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 (1)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 值得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盡,完畢 (3)籍為裨將,徇下縣 以兵威降服地方 (4)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 因為 (5)漢王笑謝曰 拒絕 (6)漢王使人間問之 暗中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 都 去 (8)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jin)而語 靠近 到 (9)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 帶領(lǐng) 向東行走 (10)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受寵幸 (11)麾下騎從者百余人,直夜?jié)? 趁著 (12)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跟隨 (13)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被困 使……亡 (14)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約定 (15)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遭受 傷口 (16)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 回頭 二、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寫出所通本字,解釋其意義。 (1)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罷通疲:感到疲憊) (2)天下匈匈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在耳。(匈匈通洶洶:動蕩不安的樣子) (3)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間通澗:山澗) (4)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辟通避:退避 ) (5)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已通“以”) (6)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 “被”通“披”,穿上,披上 ) (7)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保ā懊妗蓖ā皞痢币员诚鄬Γ? 三、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 1、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 (古義:學(xué)習(xí)認(rèn)字與寫字 今義:學(xué)習(xí)書本 ) 2、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古義:才能和勇氣 今義:才能 ) 3、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古義:拒絕; 今義:感謝 ) 4、、江東雖小,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指一片地域 ) 5、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古義:歌伎,宮妃 今義:美貌女子 ) 6、于是項王及悲歌慷慨 (古義:在此,這時候 今義:承接連詞 ) (古義:意氣激昂 今義:大方,不吝嗇 ) 7、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 (古義:身邊的下屬 今義:方位名詞 ) 8、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古義:痛快的打一仗 今義:快速戰(zhàn)斗 ) 9、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古義:山的東邊 今義:山東省 ) 10、吾知公長者 (古義:年高有德行的人 今義:泛指年紀(jì)和輩分都高的人) 11、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古:懸賞 今義:購買) 四、指出下面加點的詞的活用類型,并解釋其意義。 (1)毋妄言,族矣 滅族 (名作動) (2)梁以此奇籍 認(rèn)為……奇特(意動) (3)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zhuǎn)漕 以……為苦(意動) (4)乃東行擊陳留、外黃 向東(名作狀) (5)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 活埋(名作動) (6)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向東 (名作狀) 歸順(名作動) (7)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險阻的地方 (形作名) (8)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 駐扎(名作動) (9)項王泣數(shù)行下 眼淚(動作名) (10)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 向東進發(fā)(名作動) (11)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 經(jīng)歷 (名作動) (1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使……稱王(使動) (13)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面對(名作動) (14)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dāng)坑者。 認(rèn)為……是對的,形容詞意動用法 (15)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往左邊走(名作動) 五、解釋下列虛詞,注意辨析詞性和用法 為 1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介詞,被) 2項氏世世為楚將 (動詞,是) 3于是梁為會稽守(動詞,擔(dān)任) 4自為詩曰 (動詞,創(chuàng)作) 5我何渡為 (語氣助詞,反問語氣) 6吾為若德 (介詞,給) 7為諸君潰圍(介詞,替、給) 8愿為諸君快戰(zhàn) (介詞,為了) 以 1徒以吾兩人耳(介詞,因為) 2是以項王信任之(因此) 3乃分其騎以為四隊(介詞,把 ) 4書足以記名姓而已(連詞,用來) 5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逐之 (介詞,率領(lǐng)) 6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固定結(jié)構(gòu),沒有什么可以拿來) 者 1項籍者,下相人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2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者字短語”相當(dāng)于“……的人”) 3吾知公長者(“者字短語”相當(dāng)于“……的人”) 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而 1書足以記名姓而已(語氣詞,罷了) 2彼可取而代也 (連詞,表順承) 3項王嗔目而叱之(連詞,表修飾) 4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連詞,表順承)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連詞,表結(jié)果) 6乃自刎而死(連詞,表順承) 之 1漢王數(shù)之,項王怒,欲一戰(zhàn)。 (代詞) 2此天之亡我 (取消句子獨立性) 3非戰(zhàn)之罪也 (助詞,的) 4是何楚人之多也 (這樣) 乃 1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是,副詞,表判斷) 2于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就,副詞) 3乃東,行擊陳留、外黃。(于是,副詞) 4平明,漢軍乃覺之(才,副詞) 5左,乃陷大澤中(卻,表轉(zhuǎn)折) 6乃有二十八騎(只,僅僅,才,副詞) 六、把下列特殊句式歸類并口頭翻譯 (A)判斷句 1項籍者,下相人也。 2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3此亦天亡秦之時也。 4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B)省略句 5塞王欣皆自剄(于)汜水上 6項王軍壁(于)垓下 7飲(于)帳中 8不忍殺之,以(之)賜公 9則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之)戰(zhàn) 10使(之)受命召桓楚 (C)定語后置 11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 12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 13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14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 (D)被動句 15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16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E)、賓語前置 17乃謂其騎曰:“何如?” 1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F)狀語后置 19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20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 21兩人嘗有德于項梁。 22諭以所為起大事 七、翻譯下列重點語句,并注明運用到的翻譯方法,判斷考察的重點詞(踩得分點)?! ? 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譯文: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譯文: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3、謹(jǐn)守成皋,則漢欲挑戰(zhàn),慎勿與戰(zhàn),毋令得東而已。 譯文:你們要謹(jǐn)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漢軍挑戰(zhàn),千萬不要和他們交戰(zhàn),只要別讓他們東進就行。 4、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觥? 譯文:于是項王就跨上戰(zhàn)馬,身后跟從著八百多名壯士騎兵,在夜里向南沖決重圍,急馳逃走。 5、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王軍隊在垓下筑起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軍把他包圍了好幾層。夜里聽到漢軍在四面都唱著楚地的歌曲,項王就大驚道:“漢軍已經(jīng)全部得到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么楚人這么多呢!” 6、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譯文:今天本來必定會死,我愿意為諸君打一場決定最后勝敗的仗,一定要戰(zhàn)勝敵人三次,為各位突出重圍,斬殺漢將,砍倒敵人軍旗,讓各位知道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 7、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譯文:上天要滅亡我,我為什么還要渡江呢!況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現(xiàn)在沒有一人返回,縱使江東父老憐愛我,使我稱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見他們?縱然他們不說什么,我心中難道不慚愧嗎? 8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譯文: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金、封邑萬戶來懸賞我的人頭,我替你積這份功德。 附錄: 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一、標(biāo)準(zhǔn)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zhǔn)確)、達(dá)(通順)、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dá)。 二、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yán)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fēng)格也和原文一致?!耙庾g”,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dá)方法。一般說來,應(yīng)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 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三、考查重點 積累性:1重要實詞2重要虛詞3一詞多義4古今異義5通假字6固定用法 規(guī)律性:1詞類活用2特殊句式 四、方法——“對”、 “換”、“留”、“刪”、 “補”、 “調(diào)”、“固”、“意”“貫” 1)對――對譯。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譯成以該詞為詞素的合成詞。 例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xué)》)――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 2)換――替換。用現(xiàn)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rèn)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 “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zhuǎn)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邦櫋苯裉觳怀S茫g文用“探望”來替換。 3)選:多義詞要根據(jù)文意選用文言詞恰當(dāng)?shù)囊忭椃g。 4)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詞義相同的詞,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譯。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5)刪――刪略。文言文中有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翻譯時應(yīng)刪除。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標(biāo)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fù)詞中虛設(shè)成分等。 例: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夫,句首發(fā)語詞) 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6)補――補充。古書中的省略現(xiàn)象比較突出,為了完滿的表達(dá)文章的內(nèi)容,譯文就應(yīng)補出原文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詞句。 [例]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桃花源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7)調(diào)――調(diào)整。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句式,翻譯應(yīng)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 例: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diào)為“動+賓”語序。 8)固――固定句式固定翻譯。 例:無乃爾是過矣與?(“無乃……與 ”固定翻譯為“恐怕……吧”) 9)意譯――文言中運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辭方法時,宜用意譯法 例: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邊防) 例: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音樂) 10)貫——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表達(dá)規(guī)范語意連貫 五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xiàn)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guī)律,碰見虛詞因句譯,領(lǐng)會語氣重流利。 六 文言文翻譯的注意點 明考點 慎動筆 顧前后 勿斷義 留刪換 重直譯 調(diào)補貫 合語習(xí) 14-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項羽本紀(jì) 項羽 本紀(jì) 導(dǎo)學(xué)案 教師版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296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