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第二章陰陽五行學說.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篇第二章陰陽五行學說.ppt(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陰陽五行學說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第二章,1. 陰陽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五行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陰陽學說及五行學說如何在中醫(yī)學中的 應用,本章重點內(nèi)容,陰陽五行學說是有古人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fā)的辨證法思想。因此,它屬于古代哲學范疇。,陰陽五行學說自引用醫(yī)學領域后,成為解釋人類生命的起源、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的說理工具,并成為指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的依據(jù),可見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yī)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一節(jié),陰陽學說 The Theory of Yin
2、and Yang,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zhì)的,這種物質(zhì)不是永恒不變的,它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的推動下滋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易傳系辭》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古人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的基礎上,把陰陽學說的說理工具運用在醫(yī)學領域,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指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的基本特征 (三)陰陽的普遍性和相關性、 相對性和可分性 (四)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一、陰陽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一)陰陽的基本概念,陰陽,是對自然界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
3、括。 陰陽,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而后逐漸引申到一切事物或現(xiàn)象的研究中,凡是光明、溫暖的事物或現(xiàn)象便歸屬于陽,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現(xiàn)象便歸屬于陰,所以《內(nèi)經(jīng)》說:“陰陽者,一分為二也”。,(二)陰陽的基本特征,最具有陰陽特征性含義的是水與火的基本特性,水性寒涼、下行、陰暗,屬陰;火性溫熱、上騰、光亮屬陽,所以相互對立的水與火最具有陰與陽的基本特征,進一步推演、引申陰和陽的基本特征可概括為: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無形的、功能亢奮的,都屬于“陽”;凡是相對靜止的、內(nèi)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屬于“陰”。,(三)陰陽的普
4、遍性和相關性、相對性和可分性,1.陰陽的普遍性:一切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根據(jù)其各自屬 性均可用陰陽加以統(tǒng)之,這就是陰陽普遍性。 2.陰陽的相關性:陰陽屬性的劃分,一定要在對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的范疇之內(nèi),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不相關的事物或現(xiàn)象沒有比較基礎,不宜分陰陽。,(三)陰陽的普遍性和相關性、相對性和可分性,陰陽的相對性:陰陽屬性具有相對性,陰陽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在特定條件的變更時,陽可變?yōu)殛?,陰可變?yōu)殛?,陰陽可相互轉變。 陰陽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具有無限可分的特點,如人體臟腑,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五臟中心肺在膈上屬陽,肝、脾、腎在膈下屬陰等,這就是中醫(yī)學說的陰中有陽,陽中
5、有陰,陰陽之中再分陰陽的觀點。,1.陰陽的對立制約 陰陽的相互對立,主要表現(xiàn)于它們 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斗爭。 2.陰陽的互根互用 陰陽互根、互用的觀點是指陰和陽任 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四)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3. 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的消長,是指陰陽兩者始終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就是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過程。,事物在總體上呈相對穩(wěn)定,此時就稱作“平衡”,所謂健康的人,其主要標志就是陰陽的消長處于動態(tài)平衡。,(四)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4. 陰陽的相互轉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各自向其對立面轉化。它主要是指陽證可以轉陰證,陰證亦可以轉為陽證。,(四)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
6、一)解釋人體組織結構 體表為陽,體內(nèi)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二、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二)概括生理功能 中醫(yī)學認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是陰陽雙方,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協(xié)調(diào)平衡的結果。,(三)說明病理變化,⒈ 陰陽偏勝: 是指陰或陽一方偏于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 ⒉ 陰陽偏衰:是指陰或陽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 狀態(tài)。 ⒊ 陰陽互損:其意有二,一是陰陽偏勝傷及對方;二 是虛損不足,招致對方受損的病理現(xiàn)象。 ⒋ 陰陽轉化: 指陰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四)指導疾病診斷,八綱辨證,表、熱、實三綱屬陽 里、寒、虛三綱屬陰,,(五)指導疾病治療,損其有余:
7、即實則瀉之,陽勝利熱,熱 者寒之,陰性則寒,寒者熱之 補其不足:即虛則補之,針對陰或陽的虛 損,采用滋陰或溫陽方法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歸納藥性:寒、涼屬陰;溫熱屬陽 分析五味:辛、甘(淡)屬陽;酸、 苦、咸屬陰,2.歸納藥物性能,1.確定治則,,,,第二節(jié),五行學說 Theory of Five Elments,五行學說是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很有影響的哲學思想。 它認為物質(zhì)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組成的,五要素之間,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約的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維系和推動著客觀世界的生存和發(fā)展。 闡明人體臟腑生理、病理及其與外在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指導著臨床
8、診斷與治療。,五行學說,(一)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對事物屬性的分類 (四)五行的生克關系,一、五行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行”,有兩層涵義: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運動變化。因此,可將“五行”定義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zhì)及與之相關的不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化。,(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水曰潤下: 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 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升騰、向上的特性。 木曰曲直:是以樹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長舒展 的生發(fā)姿態(tài)。 金曰從革:引申為肅殺、潛降、收斂等特性。 土爰稼穡:指土地可供人們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 引
9、申為有生化、承載、受納特性 。,(二)五行的特性,古人把各種具體事物或現(xiàn)象的性質(zhì)或特點,與五行相類比歸類,這種歸類方法分以下兩種情況:,(三)事物的五行歸類,1. 直接歸類(取象比類法) 2. 間接推演(推演絡繹法),五行歸類示例,,(四)五行的生克關系,(五)五行乘侮,相乘次序為:,,,,,,如肝炎:就是木——土,脾虛表現(xiàn)腹脹,納差,乏力,(肝),(脾),乘,1.相乘 乘即乘虛侵襲之意,是指五行之間相 克太過的異常變化。,木,土,水,火,金,木,,相侮又稱反克,是指五行之間反向克制的異常變化。,,木 土 水 火 金 木,,,,,,2. 相 侮,相侮次序為:,,,,,反克,侮,
10、即欺侮,有恃強凌弱之意。,(五)五行乘侮,利用五行來分析歸納臟腑等組織器官的特點或?qū)傩裕⒄f明臟腑的生理功能。 借助五行生克制化來分析和研究各臟腑系統(tǒng)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 運用五行生克的異常來闡釋病理情況下各臟腑系統(tǒng)的相互影響。,二、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一)解釋生理現(xiàn)象,五行配五臟:,木 火 土 金 水,肝 心 脾 肺 腎,,,,,,1.說明五臟的生理特性,木 水 火 金 土,,,,,,2.闡明五臟的相互關系,,,,,,生,(一)解釋生理現(xiàn)象,1.相生關系的傳變 (1)母病及子 如水不涵木,即腎陰虛不能滋養(yǎng)肝木 (2)子病犯母 即先有
11、子臟的證候,后有母臟的證候 如心火亢盛而致肝火熾盛,最終導致 心肝火旺,(二)解釋病理傳變,2.相克關系傳變,木能克土,木氣有余,相克太過,其病由肝傳脾。如肝炎病,相侮即反克為病,如木火刑金(木侮金),(二)解釋病理傳變,(三)指 導 診 斷 疾 病,通過望、聞、問、切等收集來的綜合材料,根據(jù)五行學說理論來推斷病情所在。 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能與肝病有關。脾虛病人,如面色兼見青色,提示木旺乘土。,(四)用于治療,1.控制疾病傳變,肝有病,木旺乘 土,應先健脾護胃。 2.確定治則與治法。,,⑴ 根據(jù)相生規(guī)律確定治療原則:包括“虛則補其母”和“實則瀉其子” ⑵ 根據(jù)相生規(guī)律制定具體治法:這類方法均屬于“補母”和“瀉子”的具體化,滋水涵木法,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肝旺瀉心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補土法,⑶ 根據(jù)相克規(guī)律確定治療原則 “抑強” 即抑制功能過亢之臟 “扶弱” 即扶助虛弱之臟 ⑷ 根據(jù)相克規(guī)律制定具體治法,抑木扶土法:又稱平肝和胃法,用于肝旺脾虛證。 培土制水法:即溫運脾陽,治腎病水濕停聚者。 佐金平木法:瀉肝清肺法,用于肝火偏盛、肺失 清肅之證。 瀉南補北法:南屬火,北屬水,又稱瀉火補水。 法,用于腎陰不足,心火偏亢之證,相 克 治 法 規(guī) 律,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