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 讀本議論文閱讀習題集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初中語文 讀本議論文閱讀習題集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云南松怕冷的秘密
羅紅里
既為“歲寒三友”之一,松樹當然是不怕冷的了。沒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場尾
寒,真?zhèn)€把好生生上萬畝云南松凍得直打抖,枝枯葉敗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難道云南松也怕冷嗎?
松樹怕冷,自是奇聞。人說云南的松樹是云南的好天氣寵壞了,這卻是天大
的冤枉。
俗話說“好漢就怕病來磨”。松樹——這樹中的偉丈夫正是被一種叫做致冰細菌的惡魔折磨著呢。你也許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萬的細菌家族中,有兩個怕羞的小兄弟:一個叫丁香假單胞菌,一個叫草生歐文氏菌。它們好像很有修養(yǎng):干凈,愛綠色,專居留葉面??墒侨绻阏嬲J為它們是君子國里的良民,
那就上當了。
人類最好的朋友——水,有一個
2、怪脾氣:從4℃開始,越冷越發(fā)“胖”,到0℃時就結(jié)冰啦!也許,你沒聽說過,有低于0℃而不結(jié)冰的超冷水吧?我們的水朋友在植物體內(nèi),即使氣溫降到零下幾攝氏度時,它也不結(jié)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態(tài),使植物能持續(xù)經(jīng)受-6℃~-8℃的寒冷而不致凍壞。水是植物的血液,
血液涌動著,不會析出冰晶,生命組織形態(tài)正常,松樹能怕冷嗎?
偏偏冰核細菌這兩個惡少,有一手被科學家稱作催凍致凝基因的真?zhèn)鳎寒敋鉁丶眲∠陆?,它們會在葉
面形成一個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體內(nèi)的超冷水結(jié)晶??茖W家叫它們冰晶種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這命還能保嗎?許多像松樹這樣的好漢都被這兩個病魔
纏倒了。這植物凍害,也直接打擊了人類。
俗話說
3、“助人如助已”。為了幫助水朋友,科學家們捉住了丁香假單胞菌,對其真?zhèn)鞯幕蚱蚊撎Q骨手術(shù),然后再將失去致凍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處,繳了械的細菌就再也不能致凍了。樹木生長季節(jié)到了,人們把經(jīng)過改造的細菌噴射到大片樹林上,它們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將那些沒經(jīng)過改造的丑惡
的同類排擠掉。于是,致凍菌不致凝了,氣血順暢,云南松不怕冷了。這就是遺傳工程在防霜凍災害上的應用。
1. 文中“-6℃~-8℃”該怎么讀?請把正確的讀法寫出來。
2.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自然界成千上萬的細菌家族中,有兩個怕羞的小兄弟。(說明這兩種細菌輕易不露面,不為人知,體積相對又
4、小。)
B. 它們好像很有修養(yǎng)。(帶否定意味,強調(diào)它們表面上看起來“有修養(yǎng)”,實質(zhì)上危害性卻很大。)
C. 水,有一個怪脾氣,從4°C開始,越冷越發(fā)“胖”。(用擬人手法說明水的的體積增大。)
D. 對其真?zhèn)鞯幕蚱芜M行脫胎換骨手術(shù)。(指把丁香單細胞菌中的致凍基因去掉再放回原處。)
3.下列對第六段中“冰晶種子”所下的定義,正確的一項是( )
A.能夠引起植物體內(nèi)超冷水結(jié)晶的致冷細菌叫做冰晶種子。
B.冰晶種子是能夠引起植物體內(nèi)超冷水結(jié)晶的一種催凍致凝基因。
C.冰晶種子是能夠引起植物體內(nèi)超冷水結(jié)晶的,由致冰細菌形成的特殊晶核。
D.由催凍致凝基因引起的植物體內(nèi)的超冷水結(jié)
5、晶,科學家們把它叫做冰晶種子。
4.讀完本文,你知道云南松怕冷的秘密了嗎?請概括說明。
5.文中寫道“這植物凍害,也直接打擊了人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6. 下面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云南的天氣寵壞了松樹,云南松于是就怕冷了。
B.云南二月的那場尾寒氣溫在0℃以下,松樹內(nèi)的水就結(jié)了冰,云南松就這
樣冷死了。
C.因為受到致冰細菌的侵害,云南松遇到那場尾寒,就被冷死了。
D.致冰細菌能夠讓植物體內(nèi)的超冷水結(jié)冰是由于它不具有催凍致凝基因。
?
7. 按要求回答以下問題。(7分)
(1) 文章第一句提到的“歲寒三友”是指松樹和另外的哪兩種植
6、物?它們
有什么共同特點?(5分)
?
(2) 文章中兩次引用俗話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 零下6攝氏度到零下8攝氏度。(或攝氏零下6度到攝氏零下8度)
2. A
3. C
4. 致冰細菌在氣溫降到零下幾度時會在松葉表面形成特殊的晶核,引起松樹體內(nèi)的超冷水結(jié)晶,最終導致松樹死亡。
5. 略
6.3分 C
7.(1)5分 ①竹和梅(1分);②它們都具有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
格(2分),象征著常青不老、生命力旺盛(2分)。
(2)2分 兩次引用俗話,一方面能使說明的語言富有生活氣息(1分),
另一方面,在結(jié)構(gòu)上有領起下文的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