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文學.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文學.ppt(4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單元:源頭活水,澤被后世,儒、道傳統(tǒng)與中國文學,一、儒、道傳統(tǒng)的通俗解說,(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道家 (二)對立互補 對立 儒家“治國平天下”之路(直面現(xiàn)實社會,改造客觀世界) 積極向上+剛健有為+憂國憂民的精神 孔子、孟子、荀子于原初儒學之發(fā)展各有建樹,世稱三圣人。,,,孟子像,孔子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人,乃原初儒學之創(chuàng)始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究其根底,仁字唯一。故孔門之學,可稱之為仁學。仁有三義,一曰仁者愛人。無論老幼貴賤,凡屬人類,皆有可愛之處。愛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為之恕。二曰克己復
2、禮為仁。禮為周禮,尊親為本。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會之秩序。尊卑貴賤親疏長幼乃愛人社會之規(guī)則。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世傳論語二十篇。,孔子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知能也。 譯文: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我十五歲立志研究學問
3、;三十歲就已經(jīng)能堅守所學,毫不動搖了;四十歲善辨是非而不疑惑;五十歲知天命而不怨天尤人;六十歲聽人言語,就能判斷是非及言者的人品;到七十歲就能隨心所欲,不逾越法度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最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呢!,,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痹唬骸罢垎柶淠??”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譯文:顏淵問仁是什么??鬃诱f:“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 顏淵問:“為仁的條目有哪些?”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譯文: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
4、身上。,,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君子在說話以前先做,做到了然后才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yè)上陷入困境。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這才是真知啊。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君子看重于義氣,而小人只通曉于利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如果見到有人做人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p>
5、之。 幾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那又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利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孟子思想,孟子(約前372年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魯國鄒人???/p>
6、子傳曾子,再傳子思,三傳孟子。孟子以心釋仁,斷言心仁必性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惡之心,人皆有之,義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禮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四端出四德,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以義行仁。篤信,仁為人之安宅,義為人之正路。王道仁政之論,頗具民主精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人共性之說,亦為百代哲言。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著孟子七篇。,孟子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富貴不肯驕奢淫逸,貧賤不能改變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志氣屈
7、服,這就叫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人有不為,而后可以有所為。 人有不肯做的事,才有可以有所做的事。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的毛病,往往在于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氣候條件對戰(zhàn)爭的有利,不如有堅固的城池險阻;有城池險阻可固守,不如深得人心,團結一致。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勞心思的人管理別人,勞體力的人被人管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百姓是最貴重的,其次是代表國家的社稷,君主同百姓和社稷相比則較輕。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惡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
8、其所不能。 當上天要把重任交給一個人時,必定會先困苦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軀體,窮乏他的身家,擾亂他,使他的所作所為都不順遂,以此激發(fā)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乏的能力。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然后我們知道:在憂患的環(huán)境中才能生存,在安樂的環(huán)境中便會滅亡。,妾婦之道與丈夫之道,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孔游磳W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
9、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參考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確實是大丈夫嗎?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安居無事,天下就沒有沖突?!泵献诱f:“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禮嗎?男子行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親自送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夫家,必須恭敬,必須謹慎,不要違抗丈夫。以順從作為準則,是為人之妻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大道上。能實現(xiàn)志向,就與民眾一起去實現(xiàn),不能實現(xiàn)志向就獨自施行自己的原則,富貴無法誘惑,貧賤無法動搖,威武無法逼迫,這才叫做大丈夫?!?,道家“以快吾志
10、”之路(深入心靈深處,尋求自我拯救) 重視性情+崇尚自然+憤世嫉俗的精神,,,老子像,老子像,老子其人,李耳(約580年前500年之后 ),字伯陽,又稱老聃,后人稱其為“老子”,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集(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 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
11、老子名言,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棱角的,最貴重的器物要花很長時間做成,最大的聲音往往微弱聽不清,最大的形象卻是無形。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社會有道,天下就會太平,連戰(zhàn)馬都只能用于耕田播種;社會無道,天下就不會太平,連懷了孕的母馬都要上陣參戰(zhàn),以至于不得不在戰(zhàn)場上生出小馬駒。,,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粗木,是從細如針毫時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邁出來的。 說明萬事起于忽微,量變引起質變。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委屈可
12、以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得以充盈,敝舊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弄得迷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就是把多余的拿來補不足的。而人之道剛剛好相反,減少不足的來增加那有余的。 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么可以真正改變得了它。說明以柔克剛的道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音蛇)。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僵硬了。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是柔脆
13、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干枯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存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強大就會遭受砍伐。凡是強大的,反而處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占在上面。,,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譯文:災禍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之中。誰知道它們的究竟?它們并沒有一個定準!正忽而轉變?yōu)樾埃坪龆D變?yōu)閻?。人們的迷惑,已?jīng)有長久的時日了。,莊子其人,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約與孟子同時。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另說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
14、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jù)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jīng)。,,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
15、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的熱烈,所以他才恨的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莊子的思想,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16、。,運斤成風,游刃有余,朝三暮四,盜亦有道,螳臂當車,莊生夢蝶,莊 子 成 語,,,,,莊 子 寓 言,井底之蛙:井拘束了蛙,知識拘束了人,知識使你偉大,也使你渺小,所以要超越知識。 螳螂捕蟬:追逐外物,往往只看到前面的利益,而疏忽了身后的危險。 邯鄲學步:讀書的人原來為了追求大道恢復自然的本性,但是久而久之,就迷失在書城里面,走都走不出來了。 莊生夢蝶:人不可能確切地區(qū)分真實和虛幻。,渾沌鑿七竅,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應帝王,,【參考譯
17、文】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渾沌。儵與忽常常相會于渾沌之處,渾沌款待他們十分豐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報答渾沌的深厚情誼,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視、聽、吃的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試著為他鑿開七竅?!彼麄兠刻扈彸鲆粋€孔竅,鑿了七天渾沌也就死去了。 小結:該寓言旨在說明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如果違反自然之道,結果適得其反。,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音機)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音忽,恍
18、恍惚惚)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音眼,仰面倒下)寢于巨室,而我噭噭(音叫)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敝翗?鼓盆而歌譯文,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莊子卻像方簸箕一樣岔開腳坐著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說:“(您)和您的妻子?。ㄔ谝黄穑B(yǎng)大了孩子自己年老過逝,人死了您不哭也就罷了,還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然。她是開始死了,我難道能不為此而感慨嗎!想一想人最初本來沒有生命,不僅僅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不僅僅沒有形體而且沒有元氣。夾雜在雜草之間,變得有元氣,由元氣又變而有形體,有形體然后有生命,現(xiàn)今
19、又變?yōu)樗?,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樣。人都安然寢于天地之間了,而我卻要凄凄徨徨地守著她哭,我認為不合乎常理,所以沒這么做?!?莊子 列御寇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避邪?何以為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莊子臨終之前,弟子們打算厚葬他。莊子說:“我把天地做為棺槨(guo),把日月做為雙璧,把星辰當做珠寶,把萬物做為陪葬。我的殯葬物難道還不夠齊備嗎?還有什么能超過這一切呢?” 弟子們說:“我們擔心烏鴉和老鷹會吃掉老師的遺體呀!” 莊子說:“
20、把遺體放在地面會被鳥鴉老鷹吃掉,埋在地下會被螞蟻吃掉,你們奪走烏鴉老鷹嘴里的食物,用來送給螞蟻吃,你們?yōu)槭裁催@樣偏心呢?”,道 家 之 道,道是陰陽 道是過程,道是規(guī)律 道是法則,,,互補 入世為儒+出世為道,二、儒、道思想傳統(tǒng)對文學內容之影響,(一)儒家思想傳統(tǒng)對文學內容之影響 儒家積極入世的人本思想中國文人的道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文學創(chuàng)作(托物比 (立德、立功、立言的基本形式/安身立命、寄托理想的精神支柱) 興、孤懷苦詣的審美意境與省思人生、褒貶世俗的文學主題)弘揚了儒家的使命精神和人格精神。,,中國文人的道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文學創(chuàng)作關注:自己的人生際遇+社會現(xiàn)實 (二)道家
21、思想傳統(tǒng)對文學內容之影響 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壓抑賢能、專制制度扼殺人才文人俊杰仕途挫折、官場失意、壯志難酬 入世出世;仕隱,三、儒、道文學觀對文學思想之影響,(一)儒家文學觀對文學思想之影響 重視文學的功利性 從孔子開始,至漢代,重視詩歌的政治教化作用。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重視文章的功利作用。 中唐韓愈、柳宗元倡“文以明道”說。 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程灝、程頤、朱熹倡“文以載道”說。,,從明代前、后“七子”到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道”的內涵有所擴充。 小結:重功利的文學觀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失,優(yōu)點是重視了文學的實用功能,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文學的審美功能。 (二)道家文學觀對文學思想之影響 道家對世界的審美態(tài)度,修行的“虛靜”方法論,契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際,有利于使創(chuàng)作主體擺脫功利思想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