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論語十二章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論語十二章說課稿(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0年論語十二章說課稿心得體會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nèi)容是《十二章》,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_。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
2、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_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nèi)容。這三方面內(nèi)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_慣和學__慣范疇。著名學家葉圣陶說過:“就是養(yǎng)成好_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_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__慣和行為_慣,深入養(yǎng)成。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入學,在小學時又強調(diào)快樂學_,對學生行為_慣的養(yǎng)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__慣和行為_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
3、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就我們班學生來說,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并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_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_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_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聯(lián)系自身學_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
4、_態(tài)度,改進學_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_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_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
1、通過學_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_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_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六、說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要求初一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并背誦優(yōu)秀詩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5、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背踔猩鷦偨佑|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
教法依據(j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北疚氖俏难晕?,課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nèi)容。
2、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_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
6、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如學生在討論“賢哉,回也!”時,只要老師引導一下,學生就知道這是一個判斷句。教師的相機誘導,往往能撥動學生自主學_的積極性,教會學生一些學_的方法,不斷聯(lián)系,補充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思維也得到訓練。
教法依據(j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廢止串講,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主體與主導的最佳組合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問互答,圍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_,表現(xiàn)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
7、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把問題給學生,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較開放的探究活動中對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_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_方式。
4、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_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_慣。這種能力及_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_”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學依據(jù):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
8、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八、說學法
以學為本,變教為學,是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道學思想的理論基礎。為學生設計教學,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1、 積累文言詞語。對于文言文而言,教師應重視知道學生在學_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落實字、詞、句,而學生應注意融會貫通,歸納總結。
2、 朗讀法:知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知每一則的含義,加深理解。
3、 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nèi)容缺乏聯(lián)系,然而就其內(nèi)容的側重點而言,內(nèi)容又可歸
9、納為學_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nèi)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_方法和學_態(tài)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4、 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于學_的深入;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采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到一些學_文言文的方法。
九、說教學過程
《十二章》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和學_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課時學_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課時學_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說課內(nèi)容即針對第二課時而設計。由溫故知新導入,然后通過朗讀、翻譯、點撥
10、、理解小結等環(huán)節(jié)學_四至八章,再板書總結,最后做題學以致用。在設計中突出學生主動的合作探究,充分讓學生活起來,注重方法的指導和學_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字詞的教學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強化。
?。ㄒ唬毓手?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jīng)學_了前三章,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學_的情況。(出示)
1、填空
《論語》是記錄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時期__國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家,___ 家。
2、解釋下面的詞語。
不亦說乎? 說: 人不知而不慍,慍:
不亦君子乎? 君子: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螅?逾: 矩:
11、 3、翻譯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學一開始通過溫故知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從而做好對學生本節(jié)課學_的指導。
?。ǘW_理解
【朗讀】
點明學生讀這五章。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讀熟文章,便于后邊的學_。
【翻譯 】
1、學生自由翻譯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第四至八章,不會的標注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訓練學生獨立翻譯的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不會翻譯的詞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不會的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點撥】
提問學生后,老師對
12、于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字詞句進行點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老師的點撥強調(diào)重點,解決難點。
【理解】
同學們,熟悉了這幾章大意后,下面我們從幾個問題來理解。
?。ǔ鍪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則告訴我們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互動1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則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學_方法?(互動3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仍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則語錄中,孔子贊美顏回有怎樣的品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運用什么修辭?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什么?(互動2題)
1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理解這五章內(nèi)容。
【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總結本節(jié)課學_了的學_方法、求知態(tài)度和修身做人。
?。ㄈW以致用
1、做感受1題(1)、(2);
2、做感受3題(1)、(2)。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做練_來檢查學生本節(jié)課學_的情況。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案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重點)
2.掌握常用的文言
14、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難點)
3. 形成良好的學_態(tài)度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__慣。
【課時安排】3課時
【預_導學】
1.知識儲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不亦說(yu )乎 人不知而不慍(yn)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n )不_乎 不逾矩(y)
15、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i )
一簞食(dān ) 好之者(ho) 曲肱而枕之(gōng) 博學而篤志(dǔ)
(2) 看注釋,查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時_(時常地復_) 不亦說乎(通“悅”愉快) 慍(生氣,發(fā)怒 )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吾(我)日(每天)三?。ǘ啻芜M行自我檢查,反?。?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傳不_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吾十有五(“有”通“又”)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指獨立做事情)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五十知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順(能聽得
16、進不同意見)不逾(越過,超過)矩(規(guī)矩,規(guī)范)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人不堪其憂(忍受)知之(指學問和事業(yè))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飯( 吃飯)疏食飲水(冷水)曲肱(胳膊)而枕之
于(對,對于)我如浮云 必有我?guī)熝桑ㄓ诖?,在其中?擇其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逝(流逝)者如斯(這,指河水)夫,不舍(舍棄)晝夜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漢)
博學而篤(忠實,堅守)志,仁(仁德)在其中
3.整體感知:
查找資料,說說你所知道的孔子以及他的弟子,
17、也可以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論語》的故事。
【預_檢測】小組檢測:“預_導學”2。 小組評分
【課堂探究】
1.根據(jù)課下注釋,用現(xiàn)代漢語口頭翻譯課文。
2.與小組同學一起找出哪些句子講的是有關學_方法的;哪些講的是學_態(tài)度的;又有哪些是講品德修養(yǎng)的。分別在書中做標記。
學_方法:學而時_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_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
品德(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
3. 課文中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抄在下面。
【隨堂檢測】
1.比一比,看誰課文背得又準又快。
2.完成課后練_二,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拓展延伸】完成課后練_四,寫一段不少于80字的自己的體會。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校本作業(yè)。
2.熟記下列名言,并試著在寫作中運用。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