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課件 人民版選修1.ppt
《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課件 人民版選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課件 人民版選修1.ppt(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九 戊戌變法,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3、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從社會背景、階級基礎、思想基礎等方面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了解戊戌政變,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學習康、梁等維新志士們力圖改革現(xiàn)狀、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情操。,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歷史條件) (一)時代背景:,19世紀末,世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變革舊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潮流;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19世紀,從近代化史觀來看,是世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時期。從全球史觀來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是從分散到整體的過程。從文明史觀來看,是工業(yè)文明的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19世紀中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國際環(huán)境相對有利的。,19世紀末帝國主義形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中國成為列強瓜分對象;帝國主義不愿中國獨立強大,國際環(huán)境不利。,1、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不利。,(二)國內形勢: 1、政治:民族危機的加深與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歷史條件) (一)時代背景:,閱讀下列材料:,圖一 甲午戰(zhàn)爭圖 圖二 時局圖 根據(jù)材料一分析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主要因素。,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戰(zhàn)爭失敗后,面對日本提出的苛刻要求,清廷難以接受。在談判過程中,李鴻章“竭力申說”,試圖降低日方的過分要求,日方對此不予理睬。4月10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李鴻章本想在最后關頭使談判有所轉機,沒想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開始便以不容置辯的的語氣恫嚇他:“但有允、不允而已?!弊詈?,更以戰(zhàn)爭再起和進攻北京相威脅。一度拒絕簽約的光緒帝最終無可奈何地在條約文本上蓋了璽印。,據(jù)當事人回憶——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點: 一是沒有想到敗給日本; 二是沒有想到《馬關條約》內容如此苛刻; 三是沒有想到清政府耗資巨大、前后30年的洋務運動如此不堪一擊。,,遼東半島 臺灣,列強瓜分中國,領土,2億,沙市 重慶 蘇州,內地,投資設廠,資本輸出,《馬關條約》(1895年):割地、賠款、開埠、設廠——加深民族危機,1、該畫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 下創(chuàng)作的?這幅漫畫反映了 列強侵華在政治上采取什么 方式? 2、圖中的鷹代表哪個國家?其侵略方式與其他列強有何差異? 3、有人為此題詩: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這首詩反映了什么?,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美國。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強在華侵略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反映了愛國者力圖喚起中華民族覺醒,挽救民族危機。,熊代表俄國,虎代表英國,蛤蟆代表法國,國旗代表德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中部酣睡、尋歡作樂、搜括民財?shù)氖乔逭?①列強瓜分中國,加深民族危機; ②腐朽的清政府,加劇社會危機; ③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④中國的政治改革、革命勢在必行; 。。。。。。,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歷史條件) (一)時代背景:,甲午戰(zhàn)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加深了封建統(tǒng)治危機。,2、經(jīng)濟:,(二)國內形勢: 1、政治:民族危機的加深與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1895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7年,1945年,1956年,1860年,產生,初步發(fā)展,迅速發(fā)展,迅速衰落,恢復發(fā)展,沉重打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1)外部原因(客觀條件):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jīng)濟;,(2)內部原因:①在民族危機下,“實業(yè)救國”興起;②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主要原因)。,一、戊戌變法的背景(歷史條件) (一)時代背景:,甲午戰(zhàn)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加深了封建統(tǒng)治危機。,2、經(jīng)濟:,(二)國內形勢: 1、政治:民族危機的加深與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為維新變法提供經(jīng)濟基礎。,3、階級:,1895年的“公車上書”運動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為維新變法提供階級(組織)基礎。,4、思想:,早期維新思潮的形成,為維新變法提供思想(理論)基礎。,經(jīng)濟、階級基礎: 19世紀末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為 戊戌變法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政 治改革,為發(fā)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挽救空前嚴 重的民族危機,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維新變法運 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 始登上政治舞臺,為戊戌變法奠定了階級基礎。,思想基礎 :早期維新思潮(l9世紀60、70年代) 1、代表人物 :馮桂芬、王韜、鄭觀應 。 2、思想主張: (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學知識 (2)振興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商戰(zhàn)” (3)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 3、作用:為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做了理論準備,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4、局限: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圖說新思想,陳獨秀,黃 興,梁啟超,李鴻章,魏 源,曾國藩,林則徐,李大釗,鄭觀應,孫中山,王 韜,康有為,地主階級抵抗派( ) 地主階級洋務派( ) 早期維新派 ( )資產階級維新派( ) 資產階級革命派( ) 資產階級激進派( ),5、7,4、6,9、11,3、12,2、10,1、8,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則徐 B魏源 C康有為 D孫中山,地主階級抵抗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地主階級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只學技術,不學制度,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引進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來挽救危機!,早期維新思想家——馮桂芬、王韜、鄭觀應,僅僅依靠新式槍炮艦船和洋務企業(yè),并不能使中國富強!,君主立憲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中國人學習西方進入了制度層次,維新思想的發(fā)展,康有為 梁啟超 嚴 復,維新變法運動的領導人 被稱贊為“中國西學第一人” 維新思想的重要宣傳者 變法時期杰出的啟蒙思想家 被譽為“嶺南奇才” 被稱之為“火山大噴火”,人物介紹,著書立說,《新學偽經(jīng)考》 《孔子改制考》 《時務報》主筆 《變法通議》 創(chuàng)辦《國聞報》 翻譯《天演論》《原富》,康有為 梁啟超 嚴 復,,,,,,,,,,,,,,二、過程:,㈠階段:宣傳維新思潮→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開始的標志:1895年公車上書)→百日維新→失敗,㈡維新派人物政治主張和特點,㈢百日維新內容、特點,特點: ⒈ (下至經(jīng)濟基礎上至上層建筑(政治、軍事、思想文化),體現(xiàn)了除舊布新的新氣象,)但未涉及 (即變封建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 ⒉從推行范圍來看,僅限于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到廣大民眾中,因而沒有形成 。 ⒊從推行者來看,由沒有實權的皇帝來推行,顯示出維新力量的 。 ⒋從性質上看,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⒌從目的上看, 。 ⒍從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和先進科學文化傳播。 ⒎從推行來看,變法措施過于急躁,分不清輕重緩急,措置失當。,涉及領域比較廣泛,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變革的巨大力量,薄弱,變法圖強,救亡圖存,㈣失敗 ⒈失敗標志:1898年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⒉失敗原因: ⑴根本原因: ⑵主觀上: ①維新派缺乏領導核心,脫離群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③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⑶客觀上: 封建頑固勢力比較強大(表現(xiàn):慈禧太后掌握實權,從 中央到地方大多數(shù)高級官吏反對新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⒊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中國近代化進程漫長而曲折。,三、認識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 ㈠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我們自古以來, 就有埋頭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為民請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國際大勢: 發(fā)展資本主義 國內局勢: ①社會背景: 民族危機日益加深; ②經(jīng)濟基礎: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③階級基礎: 民族資產階級發(fā)展壯大,登上政治舞臺; ④思想基礎: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和發(fā)展。,歷史根源,維新派基本主張: ①變法圖存(強); ②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 ③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與文化。,二、維新過程和內容,1、興起:公車上書 1895年公車上書,揭開變法序幕,變法思潮演變?yōu)閻蹏恼芜\動(從理論宣傳走向政治實踐)。 2、發(fā)展: 創(chuàng)辦報刊和學會。,3、高潮:百日維新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 狂潮。 康有為的《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提出了比較具體的 變法措施,成為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定國是詔》, 宣布變法。新政從6月11日至9月21日,史稱“百日維新”。,,,有利于資產階級參政,打擊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有利于增強軍事實力,抵御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傳播西方先進科技文化,培養(yǎng)維新人才,沒有涉及實行君主立憲等政治主張,沒有觸動到封建土地所有制,4、結局:9月21日戊戌政變,變法運動最終失敗。 5、變法失敗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充分,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 ②主觀上:脫離群眾,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對列強和袁世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政治上不夠成熟,急于求成; ③客觀上:封建勢力強大,變法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地方官員的陽奉陰違,新政無法落實; 封建勢力聯(lián)合抵制破壞。,三、歷史評價,1、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2、積極性: ①進步性: 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實行有利于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實行君主立憲制,在當時符合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②愛國性: 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發(fā)展資本主義奔走呼號,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②啟蒙性: 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猛烈地抨擊了封建思想文化,開創(chuàng)了新的時代風氣、社會輿論和思想觀念,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 3、局限性: 沒有涉及維新派提出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維新派的行動比它們的宣言退步了; 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發(fā)動廣大民眾; 對于封建土地制度問題沒有絲毫觸動。,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教訓:,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維新變法在許多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但結果卻迥然不同。日本很快從內憂外患中解脫出來,走上了強國之路。而維新變法運動卻最終失敗。 試從兩國的社會背景、領導力量、具體措施和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論證與分析。,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對比表,近代改革整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戊戌變法 高中歷史 專題九戊戌變法課件 人民版選修1 專題 課件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83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