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論文】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理念淺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論文】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理念淺談(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高中地理論文】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理念淺談
摘要:從深度學習走向深度教學,地理學科的課程改革始終堅持以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核心,關注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提高。以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為基礎,基于深度教學理念,從內涵詮釋、意義與作用、策略優(yōu)化三個環(huán)節(jié)探討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以突破應試教育的瓶頸,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深度理念教學策略
一、深度教學理念的內涵詮釋
深度教學理念是由華中師范大學郭元祥教授提出的。面對我國課程改革的宏大教育背景,郭教授提出了深度理論,主張教師要克服表層教學的局限性,完成教師教學觀和學生學習觀的雙重轉變。
2、深度理論涵蓋深度教學和深度學習兩個方面。就學生而言,深度學習是指學生主動追求知識,并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特定的教材進行批判與互動,從而探索知識本質的邏輯性??梢哉f,深度學習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的被動學習,是學習者內心對知識的向往與追求。深度學習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一場深度教學。就地理學科而言,教師要自覺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與影響,以務實的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高中地理是一個內容豐富、思維性強的學科。在具體教學要求上,深度教學反對表演式的浮夸和簡單粗暴的翻轉分配,學習是一個獲得知識、建立思想、發(fā)展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學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也不是枯燥的知識填鴨,而要以學生為核心,積極引導學生探究知
3、識,以積極的興趣理解知識,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
二、地理深度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地理學科是一門融合性較強的學科。一方面,它有自然學科的理性與思辨;另一方面,它又兼具人文學科的情懷和感知。但在傳統(tǒng)的地理學科教學中,機械式地識記與背誦已成為教師的主要教學手段,學“宇宙中的地球”便背誦“天體系統(tǒng)級別”,學“荒漠化的防治”就背誦“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方式”。機械式地識記并沒有為學生帶來過多的地理學科思考,反而削弱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地理教學陷入尷尬的境地。但在深度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由傳統(tǒng)的知識指向轉變?yōu)橐欢ɑ顒忧榫诚聦W生思維邏輯和學習方法的指導。這突破了“填鴨
4、式”教學的簡單機械,關注了學生的自身需求,凸顯了知識內在結構的重要性??梢哉f,在一定程度上,深度教學理念提倡的是以學生學習需要為核心的、主動的、建構型的知識學習,它鼓勵教師引導學生以知識的理解取代枯燥的背誦,關注能力的提升知識的遷移,而非一味地被動接收。這將學生從機械填鴨的苦海中解脫了出來,使學生以更加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走進地理,親近地理,從而獲得真正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三、基于深度教學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1.關注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生活等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5、。而深度教學理念同樣提倡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地理學科實踐意識。比如,在教學“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截取《舌尖上的中國》中的片段來導入新課。天南地北,水鄉(xiāng)大漠,熱門的紀錄片中,不僅記載了遼闊土地上的不同風情,而且直觀地說明了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黃沙大漠,人們以畜牧業(yè)為主,在飲食上,偏重乳制品;江南水鄉(xiāng),種植業(yè)發(fā)達,促使人們喜愛精致的稻類飲食。生動的鏡頭,既喚醒了學生對熟悉生活的體驗,也促使學生思考:為什么相同的國家,會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究地理環(huán)境對區(qū)域發(fā)展產生的不同影響。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
6、而興趣的培養(yǎng)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則成為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懵懂與清晰間,教師需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化“強按牛頭飲水”為學生主動思索,從而融洽課堂學習氛圍,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以教師的深度教學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2.整合課程結構,提高遷移能力
深度教學理念認為,教師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突破表層的地理符號學習,掌握地理學習的本質和意義。在浩瀚無垠的地理學科知識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大的“地理模塊”意識,整合地理課程結構,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比如,在教學“森林的開發(fā)與保護”時,教師可以打破常規(guī)的知識講解模式,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討論森林
7、系統(tǒng)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以及森林破壞可能存在的原因。亞馬孫河流是穿越美洲的一條珍珠項鏈,它為南美洲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地理學習中,同類型的河流,不勝枚舉,如中國的長江、黃河,非洲的尼羅河,歐洲的萊茵河,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或大或小的森林資源,同時也都面臨著嚴峻的森林保護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與簡單枯燥的重復訓練相比,地理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地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關注遷移的共性與特性,在共性中,關注個性的差異,從而起到提高遷移效率、培養(yǎng)地理學科意識的良好效果。郭元祥教授說:“知識是具有內在結
8、構的?!苯處熜枰獛椭鷮W生“超越單一的符號理解,走向對符號所存在的內容和意義的理解”。教師不妨為學生提供一片開闊的學科視野,將煩瑣的教學細節(jié)整合化,在遷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3.轉換教學思維,重塑認知結構
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體系中,教師是“保姆式”的角色。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地理教師恨不得為學生包辦一切,將知識一點一點嚼碎教給學生。但往往事無巨細的要點講解,并沒有為學生帶來能力上的提高,反而引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輕視地理課程,抵觸地理學科,而教師也處于身心俱疲的低效狀態(tài)中。所以,在深度教學的指導下,教師不妨轉換教學思維,用知識的建構
9、幫助學生重塑認知結構,促使學生深度學習。比如,在教學“區(qū)域農業(yè)發(fā)展”時,學生知道,農業(yè)的發(fā)展對國家經濟命脈的影響至關重要,農業(yè)的生產種植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怎樣恰當?shù)剡x擇農作物,就需要理性分析種植的影響因素了。為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將生活與教材相聯(lián)系,在熟悉生活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理性科學的學科認知結構。教師可以以中國農作物分布圖為例,以“南方愛吃大米,北方多食面食”等學生熟悉的飲食習慣為探究線索,引導學生層層分析,領悟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要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問題探究的主體,教師給學生提供線索,鼓勵學生思考,并進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掌握農業(yè)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明白氣候、地形、土壤等自
10、然因素和市場、交通運輸?shù)壬鐣蛩貙r業(yè)種植的影響。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學習就是在不平衡的認知結構中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實現(xiàn)不斷的平衡和突破?!倍疃冉虒W理念鼓勵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將知識建構的權利還給學生,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重塑認知結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形成地理學科思維。綜上所述,深度教學理念將地理教學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拉出來,在真實的情境中激勵學生發(fā)揮自身潛力,探究地理知識,幫助教師深層思考地理教學的意義,既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學思維,也發(fā)展了學生的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牛和軍.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深度學習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4).
[2]林雅婷.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策略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8.
[3]劉興,李光艷.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地理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