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與資本主義按生產要素分配區(qū)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與資本主義按生產要素分配區(qū)別(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與資本主義按生產要素分配區(qū)別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與資本主義的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本質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來源不同、主導機制不同、分配主體不同、分配目的不同這四點上。
關鍵字:生產要素;分配;分配制度
按生產要素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是生產要素所有者依不同所有權參與分配,按價值形成和財富創(chuàng)造過程中生產要素所做貢獻,由市場客觀評價貢獻大小。它是馬克思分配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收入分配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生產要素是指在進行物質
2、生產時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huán)境條件。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技術產權的逐步明晰,在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基礎上,知識、技術、管理、數(shù)據等也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生產要素是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的源泉,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做出貢獻,應當參與分配;生產要素所有者對生產要素享有所有權和收益權。所有權是生產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收益權取決于所有權,特別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生產要素不同所有權且參與生產過程決定生產要素應該參與分配。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市場機制在分配領域發(fā)揮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它看似是分配方式的后退,實則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
3、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國情認識的深化,他是讓市場對要素市場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通過完善的價格體系調節(jié)生產要素等社會稀缺資源的流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本質上區(qū)別于資本主義的按生產要素分配,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
一、理論來源不同
資本主義按生產要素分配理論來源于以斯密、薩伊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分配理論,斯密認為收入分配的源泉是勞動、資本、土地三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價值,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據是要素的所有權。1薩伊把斯密的觀點進行整合,他認為人力作用于自然物質創(chuàng)造效用,效用使商品具有價值,勞動、資本和自然力三個要素全都產生了效用,這三個要素可以分屬不同人,各要素所有者在生
4、產中要互借要素以完成生產,所以要素所有者依所有權以工資、利息和地租的形式獲得相應報酬。2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這些分配理論沒有認識到勞動是價值唯一源泉的事實,否認生產決定分配,片面強調人與物的關系,掩蓋了資產階級剝削的本質。社會主義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來源于馬克思收入分配理論,馬克思認為,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要素所有權的分配對分配起決定性作用。勞動在具體的生產關系中是這種關系的產物,勞動所創(chuàng)造價值的分配模式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也會不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關系決定了在物質財富的生產過程中做出貢獻的生產要素按其貢獻參與分配。
二、主導機制不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
5、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這就決定了分配制度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是與按勞分配并存的,是以勞動要素為主導的分配機制。資本主義按生產要素分配則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其分配制度為按生產要素分配,資本所有者獲得利潤或利息、勞動力所有者獲得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并不是按各要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貢獻來獲得收入,工人所獲工資并非全部勞動所得,剩余價值部分被資本家無償占有,3勞動的所有權收益權不能完全實現(xiàn),是一種以資本要素為主導的分配機制。
三、分配主體不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6、的所有制形式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大多數(shù)社會資產都是全民或集體所有,這部分生產要素所獲收益歸全民或集體所有,并按勞動者的利益進行分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勞動者可能擁有其他非勞動要素,資本所有者也可能通過管理、知識參加勞動,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主體是勞動者或擁有多種生產要素的勞動者。是資本主義的所有制形式為資本主義私有制,除勞動外,其他生產資本都歸資本家私人所有,這就決定了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主體就是掌控國民經濟命脈的資本家,勞動要素參與分配的主體是工人。
四、分配目的不同
資本主義的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唯一最終目的就是資本利潤的最大化,這種資本主義的分
7、配方式追求的是資本物收益,在這種制度下,資本家的收入不斷擴大,而工人的僅為勞動要素的部分收入,工人與資本的貧富差距日益加大,最終工人甚至資本家在內的一切人都淪為物的奴隸,形成變態(tài)或扭曲的人際關系。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要素貢獻分配的最終目的是共同富裕,勞動不是唯一收入來源,知識、技術、管理、數(shù)據等要素都可參與分配。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最終實現(xiàn)按需分配,分配的本質功能取向最終從物本價值走向以人為本的人本價值,把資本主義的冰冷的物欲轉向理性的現(xiàn)實的人文關懷。人在這種分配下結束物對其的奴役,實現(xiàn)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與資本主義的按生產要素分配有著本質區(qū)別,按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讓經濟發(fā)展的豐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制度安排,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徑。
作者簡介:郭曉慶,遼寧沈陽人,沈陽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