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三、四單元主要知識結構.doc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三、四單元主要知識結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三、四單元主要知識結構.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三、四單元主要知識結構 第三單元: 1、海水及其運動(波浪、潮汐、洋流) 水平---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太陽輻射--- 海水溫度 垂直---隨深度增加而遞減(1000米以下保持低溫) 蒸發(fā)量與降水量之差 最高—紅海 洋流 海水鹽度—由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高緯和低緯遞減 (4.1%) 淡水注入 (3.5%) 最低—波羅的海 (1%) 確定緯度 (副熱帶高) 判斷鹽度 同緯度看寒暖流(暖高寒低) 同緯度同洋流看注入河流 暖流—由低緯流向高緯(由溫度高海區(qū)流向溫度低海區(qū)) 按溫度 洋流 寒流---由高緯流向低緯(由溫度低海區(qū)流向溫度高海區(qū)) 風海流(盛行風)----赤道暖流、西風漂流 按成因 密度流(鹽度差)----表層海水由鹽度低海區(qū)流向鹽度高海區(qū) 補償流----上升補償流(秘魯寒流) 極地東風 西風 --------------------- 信風 --------------------- 0° 信風 --------------------- 西風 ----------------------- 極地東風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調(diào)節(jié)全球熱量分布 (1)影響氣候: 寒流降溫減濕(秘魯寒流、西澳大利亞寒流) 暖流增溫加濕(北大西洋暖流) 墨西哥暖流 (2)形成漁場:寒暖流交匯———— 紐芬蘭漁場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漁場 日本暖流 千島寒流 (3)影響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擴散,加快凈化;擴大污染范圍。 (4)影響航海:順快逆慢 海岸 2、海洋開發(fā)和利用 營養(yǎng)鹽類 濱海平原 海洋生物 漁場(溫帶海區(qū)—中國、日本) 大陸架 海底礦產(chǎn) 大陸坡 海洋化學資源 海洋生物資源 海洋資源 海底礦產(chǎn)資源 海洋能源 海洋 港口(經(jīng)濟腹地)荷蘭的鹿特丹、我國上海 交通 航線(第七單元) 海洋空間 生產(chǎn)---圍海造陸(荷蘭、澳門、日本) 通信—海底電纜 儲藏 工程建設 生態(tài)破壞 漁業(yè)生產(chǎn)(圍墾、濫捕) 自然環(huán)境變化(全球變暖) 環(huán)境問題 海洋污染—主要來源工業(yè)排放的廢棄物,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和工業(yè)城市附近 石油污染---集中于 沿海水域 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海上航線 領海-----12海里 海洋權益 專屬經(jīng)濟區(qū)-----200海里(勘探、開發(fā)、利用、保護、管理) 第四單元: 1、 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元素 礦物 巖石 有 用 礦產(chǎn) 礦石 外力作用 巖漿巖(玄武巖) 巖石的風化和侵蝕 搬運和沉積 噴 內(nèi)力作用 出 礫巖 地殼上升 沉積巖 砂巖 化 頁巖 石 長石 變 石灰?guī)r 巖漿巖(花崗巖) 石英 質(zhì) 云母 侵 變質(zhì)巖(大理巖) 入 熔 化 巖漿 巖漿巖 外 冷卻 重熔 變 力 質(zhì) 作 巖 作 用 漿 用 重熔 重熔 變質(zhì)作用 沉積巖 變質(zhì)巖 外力作用 2、 塊構造學說 地殼 巖石圈 地幔頂部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 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 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火山 板塊內(nèi)部穩(wěn)定,兩板塊交界處活動 理論 地震 應用 板快張裂區(qū) 裂谷、大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相對運動,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兩個大陸板塊相碰 山脈(喜馬拉雅山) 板塊碰撞區(qū) 海岸山脈 大洋板塊 (美洲西部) 相碰 大陸板塊 海溝—島弧鏈 (亞洲東部) 3、地殼運動 地質(zhì)作用 外力作用 內(nèi)力作用 共同作用,形成地表 風化 侵蝕 搬運 堆積 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 變質(zhì)作用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褶皺山系 裂谷 海洋 高低起伏 海陸變遷 地質(zhì)構造 褶皺 斷層 背斜 向斜 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中心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谷地 塊狀山 成山 成谷 成山 成谷 (東非大裂谷) (華山) 儲油 儲水 渭河平原 廬山 外力侵蝕 汾河谷地 泰山 4、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溝壑 流水作用 沉積——山麓沖積扇、沖積平原、三角洲 侵蝕——風蝕溝谷、風蝕洼地(侵蝕后形成戈壁、荒漠) 風力作用 沉積——沙丘、沙壟、黃土堆積 5、陸地水及其更新 大氣降水 冰川融水 (東部) (西部) 夏 雨 季 季 枯水期 湖泊水 河流水 豐水期 豐水期 枯水期 地下水 潛水 承壓水 水汽輸送 蒸騰 蒸發(fā) 降水 蒸發(fā) 降水 地表徑流 陸 下滲 海 洋 地 地下徑流 陸地循環(huán) 海陸間大循環(huán) 海上循環(huán) 量少 使陸地水更新 量最大 水循環(huán)作用: (1) 聯(lián)系四大圈層, 并在其中進行能量交換 (2) 使水體不斷更新,維護全球水平衡 (3) 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tài),使物質(zhì)得以遷移,不斷地塑造地表形態(tài) 6、生物和土壤 生物循環(huán) (環(huán)境) 無機物 影響 環(huán)境 生物 生物光合作用 微生物分解 指示 (有機物) 動植物 促進化學元素遷移和能量流動 改造大氣成、水、巖石的成分,加快巖石風化,促進土壤形成 生物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 改變地球面貌 改造自然、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調(diào)節(jié)氣候 吸煙除塵 涵養(yǎng)水源 凈化空氣-改善局部小氣候 防護林 植物的環(huán)境效益 城市綠地 保持水土 降低噪聲 防風固沙 美化環(huán)境 微生物、低等植物 草本植物 成土母質(zhì)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作用 有機質(zhì)積累 礦物養(yǎng)分富集 水 肥 合理經(jīng)營 土壤肥力 可更新資源 氣 熱 7、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 氣候 各要素相互聯(lián)系、制約、滲透 整體性 水文 土壤 植物 地貌 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沿緯度方向變化(以熱量為基礎) 地域 地帶性 從沿海向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沿經(jīng)度方向變化(以水分為基礎)--中緯度明顯 差異 從山麓到山頂?shù)拇怪钡赜蚍之悾ǖ途暤貐^(qū)的最高山嶺最明顯) 非地帶性(海陸分布、地形起伏) 8、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數(shù)量有限 可再生資源 水資源 潛力無限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分布有規(guī)律 非可再生資源-——礦產(chǎn)資源 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核能 能源資源 煤 常規(guī)能源 石油 礦物能 天然氣 水能、生物能 9、地質(zhì)災害 自然 人類活動 + 暴雨 滑坡 地震 植被破壞 (震級) 大規(guī)模工程 泥石流 云、貴、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單元 主要 知識結構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198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