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知難而進,回到語文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知難而進,回到語文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知難而進,回到語文 2
筆者:倪老師,您的這一番話確有警醒鐘的作用。關于教育的問題,我們的確是應該慎之又慎,因為教育要是走了彎路,耽誤的就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順著這個思路,我還想請教的是,對新的語文課程改革,您還有一些什么意見?
倪文錦:總的感覺,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改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而高中新課程的推進難度大些。但我坦言,我對語文教育有憂慮,因為整個社會對母語教育重視的程度很不夠。從課時分配上講,與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相比,我國語文教學的課時恐怕在最少之列。而時下社會又“重外輕中”,“外語熱”以及“雙語教學”鋪天蓋地,語文講起來是主課,但
2、語文教學實際上被邊緣了。這里,我無意對“雙語教學”和“外語熱”發(fā)表評論,但我覺得我們有些人頭腦太發(fā)熱,對雙語水平也沒有個正確的定位,這實際上并不真正有利于推廣雙語教育。我們看看新加坡的例子頭腦或許會清醒些。新加坡原
屬于英聯(lián)邦國家,有英語的背景和基礎,自 1965 年獨立后,
實施雙語教育的時間長達四十多年,但雙語都能達到第一語言水平的僅占百分之十一。所以,對母語與外語的認識我們不能顛倒,這里借用作家王蒙的一句話:“從根本上說,母語是進修外語的基礎,外語是學好母語精通母語的不可或缺
的參照。”(王蒙: 《漢字與中國文化》 ,《文匯報》 2019 年
3、
第 1 頁
9 月 12 日)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和正確處理這兩者的關系。 一
個缺乏母語文化底蘊的人,他的外語決不會有多深的造詣。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事實,在近現(xiàn)代中國,大概沒有很多人的外語比辜鴻銘、林語堂和錢仲書更好,同時他們的漢語文修養(yǎng)也都是望塵莫及的?,F(xiàn)在海外很重視學習漢語,中國的孔子學院也開到許多國家去了,而我們自己呢?漢語外熱內(nèi)冷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我對現(xiàn)在一些語文教材也有些看法,主要在兩個問題上。一是有的教材急功近利,粗糙雷同,缺少新意,沒有體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一綱多本”的宗旨,許多地方是在牽強附會地演繹著課程標準上的一些條文,機械、僵硬
4、,沒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一是練習設計沒有特點,尤其是看不出經(jīng)過多少教學論的加工,很少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幾乎都是成人化的面孔。在使用教材這一環(huán)節(jié)問題也不少,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由于種種原因,老師備課上下的功夫還不夠,在這一點上,我很懷念于漪老師那個時代的教研精神。那個時候,老師們備課多認真啊,因為資料少,所以老師們肯下工夫鉆研課文,研究學生,而且老師們都很講究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所以那個時候出來的語文特級教師,都是個性鮮明的,像于漪、錢夢龍、寧鴻彬等。我不止在一個地方呼吁,作為一線教師,我希望大家多一點切切實實的教研,少一點熱熱鬧鬧的“科研”(有人認為教研即科研,我并不認同,這里不作
5、
第 2 頁
展開)。當前教師做課題固然重要,也需要,但更重要的是
要研究學生、 研究教材, 在教學研究上多下功夫。 不然的話,
再好的理念也會在實踐中走樣變形。
總之,我講這些意見, 不是懷疑課程改革, 也不是怨天尤人,
而是強調(diào)為了推進新課程,我們今天必須務實、唯實,腳踏
實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