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語文專項復習 散文閱讀教案.doc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專項復習 散文閱讀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語文專項復習 散文閱讀教案.doc(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專項復習 散文閱讀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散文閱讀概述 教學目標:1.明確《xx江蘇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之文學類文本閱讀。 2.掌握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1.了解江蘇卷的命題特點。 2.散文閱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3.散文閱讀的常見題材。 教學難點:1.了解江蘇卷的命題特點。 2.散文閱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考點解說: 《xx江蘇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分析藝術表現(xiàn)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題材料以散文、小說為主。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lián)與安排。作品主題的概括要從作品實際出發(fā),注意時代氛圍、社會環(huán)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 注意散文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手法的靈活性;注意小說中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構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詩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戲劇中矛盾沖突的設置。 2.鑒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言的表現(xiàn)力 豐富含意重在內(nèi)容的思想性,語言表達重在藝術性。 (2)欣賞作品的形象,鑒賞作品的內(nèi)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內(nèi)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達的言外之意;“藝術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 (3)對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要求對作品表現(xiàn)的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內(nèi)涵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豐富意蘊,以及內(nèi)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huán)境氛圍、細節(jié)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 要求從作者經(jīng)歷、所處時代、創(chuàng)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發(fā)表看法。 二、命題特點: 1.xx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命題概況 xx年,全國一共有18套試卷,只有兩種文學體裁——散文和小說,散文占了絕大部分,12篇(小說只有6篇),并且現(xiàn)當代中國作家的作品占據(jù)主流。 2.近5年江蘇省高考命題之概況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散文《上善若水》 小說《侯銀匠》 散文《麥天》 散文《一幅煙雨牛鷺圖》 論說文《波茲曼的詛咒》 在文本的選擇上,江蘇卷一直注重“人文”與“思想”的兼顧,人文性的同時強調(diào)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對現(xiàn)代文明的憂思。從高度發(fā)達的媒體文化可以把我們“娛樂死”(xx年《波茲曼的詛咒》)到對關中農(nóng)民勤勞樸素積極樂觀生活的無限憧憬和贊美(xx《麥天》);從對無限美好的農(nóng)耕文明的禮贊和依戀以及對其即將消失的無限惋惜(xx《一幅煙雨牛鷺圖》)到對中國農(nóng)村洋溢著的樸素的人情美、親情美的謳歌(xx《侯銀匠》),xx年的《上善若水》,對“原始”“原生態(tài)”的吶喊,對“生命之泉”“綠洲”的企盼,都延續(xù)了這一特點。 3.命題遵循的原則 盡量是考生能夠利用文中的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 體現(xiàn)有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再到探究的過程; 考查內(nèi)容由淺入深的系列。 三、散文閱讀的步驟: 1.主題先行,整體把握文意 一般來說解答現(xiàn)代文閱讀題,要主題先行。即先要通讀全文,知人論世,聯(lián)系時代背景,讀懂全文,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題和寫作意圖。 近年來,散文題材出現(xiàn)以下幾類: (1)歷史沉思 對具體歷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評價及反思。(09北京《司馬祠》)。 (2)人與自然 家園意識。(09天津《老屋》) (3)哲理小品 a描摹生活萬象,托物言志,表明一種人生態(tài)度。(09山東《記住回家的路》) b觀照物事,提供一種新的觀察世界、認識和批判世界的方法。(09湖北《書房的窗子》) (4)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中與西的文化(文明)的沖突。(06江蘇《一幅煙雨牛鷺圖》) 那么,如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題呢? ①抓議論和抒情句。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句。 ②抓總領句、中心句、過渡句。這些句子是文章結構和思路的重要線索。 2.審讀題目,明確題干要求 研讀題干很重要,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題干確定了答題范圍 ②題干確定了敘述角度 ③題干確定了答題思路 ④題干體現(xiàn)了規(guī)律技巧 我們常常在一些試題的題干中見到諸如“結合某段”“聯(lián)系全文”“通觀全文”“參照”等一些詞和短語,實際上這是為我們提供的答題思路?!奥?lián)系某段”就意味著這道題的答案需要在“某段”的基礎上作答;“聯(lián)系全文”“通觀全文”,意味著這道題的答題點不在題干所涉及的語段,而多數(shù)存在于揭示文章中心的部分,這就要求我們要整體把握文章脈絡,準確把握文章主題及主題所在的語段。 現(xiàn)代文閱讀題的題干與題干之間,前后題的答案與答案之間,往往也會有各種聯(lián)系,利用這些聯(lián)系答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題干中的“兩點”“三點”“哪些”“哪幾點”之類的短語,可以幫助我們推測、明確答題要點。有時題中所給的分值,都可能有助于推測答題的點。 3.找準區(qū)間,篩選整合信息 “找準區(qū)間”,即明確題目所處的語境范圍,要注意的“提示”,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步判斷、分析的正確和要點歸納的不致遺漏。 “篩選整合信息”是現(xiàn)代文答題的基本方法?,F(xiàn)代文閱讀的一個指導思想是“答案在文中”。“整合”信息,現(xiàn)強調(diào)的是“體驗”、“感受”、“品味”、“體悟”、“分析”、“鑒賞”和“探究”,應該說這是能力的要求,但具體的方法論還是“篩選”、“提取”和“整合”,一切以文本為據(jù)。 4.規(guī)范陳述,力求精確全面 ①“規(guī)范”。在答案表述時要用語規(guī)范,散文閱讀中“術語”較多,有時“一語中的”勝過累贅的闡述。②“全面”。有的題目“點”較多,要求我們最好分條作答。命題和判卷都是按點賦分的。③“精確”。在答題是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力求用詞精確。 四、典型題例 閱讀聚焦:此情只待成追憶 (09天津)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老 屋 楚 巖 ①綠銹斑斑的銅制鑰匙插進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門環(huán)一擰,門就開了,推開它,門吱呀一聲發(fā)出沉重的嘆息;同時,門楣上撲簌簌地往下掉落陣陣塵灰。 ②我離家已經(jīng)整整九個年頭。開始幾年,老伴依然和這老屋廝守。每個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鳥”一樣飛回鄉(xiāng)下,與老伴相聚。彼時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鳥兒的歸巢。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十年以前,我拼盡全力,把所得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地積攢起來,帶領妻子和未成年的兒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擔一擔地挑回家準備改造舊屋。兒女們累的哭了,我就用美麗的語言,給他們描述住進新屋那種舒坦和愜意…… ③我們的村子原是一個破敗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擁擠著幾百間各式各樣的屋子。這些屋子,當年都是低矮的泥磚建筑,顯得零亂、破敗、蕭條和風雨飄搖。記不清什么時候起,村民省吃儉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磚,陸續(xù)蓋起來了部分泥磚結構的新房子。后來,有人蓋起了紅磚的屋子。再后來,更有人蓋起來了水泥的樓房。這一切,仿佛是悄悄進行的,又仿佛是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地涌現(xiàn)出來的。站在高處極目望去,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水泥結構的樓房,紅磚的屋子、泥磚的屋子與舊時留下來的廁所、豬欄、雜物間交叉錯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紅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銀灰色的屋頂,相互映襯,如同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朝氣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時的靚女、天真爛漫的小孩擁擠在一起,年齡老幼不同,衣著斑斕各異。 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顯然算不得十分蒼老,但顯然已經(jīng)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⑤關上咿呀作響的木門,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們是同齡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兒時,我們一起光著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戲水,后來又一道去放牛,在田邊戽水[用戽h斗汲水]捉魚。當晚霞在天邊輝映出紅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們把斗笠掛在身后,騎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來。 ⑥如今,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發(fā)福,成了個紅光滿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氣勢、屋里的擺設,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長五層高的新樓,琉璃瓦頂,外表裝修白綠相見的馬賽克,光彩照人。客廳里,一色的歐式家具,真皮沙發(fā),彩電、錄像機、音響一應俱全。當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間老屋,是泥磚蓋的,和我的老屋相比,顯得太破舊。而今天他的這間新屋,據(jù)說是兩年前蓋起的。滄海桑田;世間更迭,十多年前,當我蓋新房時嘖嘖稱贊,認為我有本事攢錢。而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面對他的新屋,曾經(jīng)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還算時髦的我,不得不自慚形穢了。 ⑦那么再過若干年,老朋友的這幢新樓,是否又會變成舊屋而顯得落伍呢…… ⑧朋友家里,不斷有青年男女進進出出,汽車摩托車響聲不斷,那是老朋友的兒子和他的朋友們,他們都是來探望朋友的小孫孫的。年輕人全都衣著新潮,說話嗓門高,行動快捷,偶然我問起他兒子這幢新樓如何,剛剛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說:“我爸思想太老土,簡直不可救藥。當年叫他不要這樣蓋的,至少要留一個停車場,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兩年,門前的車子擁擠不堪,什么新樓,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歷史文物了!” ⑨看來,我剛才的疑問,已經(jīng)有了肯定的回答。 18.文中“如同鳥兒的歸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兩處分別體現(xiàn)出作者對自家老屋怎樣的情感?(4分) 【答案】對溫馨老屋的依戀-----老屋凝聚了親情,提供了心靈的庇護。 對滄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見證了世事變遷,年華流逝。 【考點】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的評價 【解析】“如同鳥兒的歸巢”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我”對老屋的感受,可以聯(lián)系語境,加以理解。通過語境中的“廝守”、“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這些信息,可以作者對自家老屋的情感。 “但顯然已經(jīng)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是運用比擬的手法寫出了老屋的變化,表達作者對老屋變化的感慨??梢越柚Z境中的“蒼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以及后文對老屋的感受等信息加以理解。 【思路點撥】散文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來抒發(fā),所以要注意理解形象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而且要結合語境,從文章整體上理解。 19.第五自然段劃線部分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語言表達有何特點?這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通過對兒時生活片段的回憶,表現(xiàn)了淳樸、快樂、悠然自在的鄉(xiāng)村童趣。②生動形象有畫面感,樸實自然有鄉(xiāng)土氣息。③引起下文。 【考點】考查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語言特點和寫作思路思路 【解析】第五自然段的劃線句子描繪了兒時嬉戲的情景,從情境中我們可以看出鄉(xiāng)村的童趣,“光著屁股”“ 戲水”“ 放牛” “戽水捉魚”“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來”等細節(jié)表現(xiàn)出淳樸自然純真,快樂悠然自得的情趣。語言表達的特點可以概括描繪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生動形象,充滿動感,風格樸實自然,有鄉(xiāng)土氣息。 結構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思路點撥】這道題的考點相對較多,要注意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語言風格和寫作思路。 20.請你結合對文中“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這句話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為凸顯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4分) 【答案】句意理解:社會進步速度驚人。 本文主旨:通過感嘆新房迅速變“老”,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給農(nóng)村帶來的巨大變化。表現(xiàn)手法:對比。 【考點】理解文中重點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 【解析】這道題雖然只有兩問,但是卻包含著三個層次的要點?!皻v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使用比擬的手法描寫社會發(fā)展之快。要注意結合語境理解,“那么再過若干年,老朋友的這幢新樓,是否又會變成舊屋而顯得落伍呢……”這些信息也給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過文中的很多議論抒情的語言信息加以分析。 表現(xiàn)手法的判斷注意到文中的老與新,可以判斷出“對比”。 【思路點撥】這道題的難度主要在于主旨的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要注意作者在文中對刻畫的形象的感情態(tài)度,從而把握主旨。 2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開頭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將寂寥塵封的老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種修辭,其中“這一切,仿佛是悄悄進行的,又仿佛是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地涌現(xiàn)出來的”一句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過描寫自家老屋的破敗和友人新樓的豪華,表現(xiàn)了自己告別過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 D.文章末尾通過寫朋友的兒子不滿意自家新樓,反映了當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追求時髦的風氣。 E.本文運用插敘手法,輔以心理描寫,呈現(xiàn)出時空交錯、現(xiàn)實與回憶交織的藝術特點。 【答案】A E 【考點】考查對文章的綜合賞析 【解析】B項中對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修辭項不準確,句中與永樂比擬的手法,不是比喻和你人。雖然有“仿佛”但是喻體沒有出現(xiàn),不能算作比喻,沒有賦予物人的感情和行為,不是擬人。C 項對主旨的鑒賞,其中“自己告別過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不合主旨。D項也是對文章主旨的鑒賞,其中“當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追求時髦的風氣”,與主旨不符。 【思路點撥】對文章的綜合鑒賞,分項考查,難度不大,只要能夠把握全文的主旨、寫作思路以及表現(xiàn)手法就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 五、規(guī)律方法 散文是用凝煉、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點就是題材廣闊,以小見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詩意,具有意境。同時它立意深刻,構思精巧,結構嚴謹,善于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辭方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現(xiàn)主題。不管作者選擇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都是為了把所寫的人或事、述說或闡發(fā)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訴讀者。因此說,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是為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服務的。 散文閱讀,要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樹立牢固的文本意識,所有的閱讀、解題活動應遵循緊扣文本、一切從文本出發(fā)的原則。認清解題的過程是一個與文本緊密互動、高度關聯(lián)的過程,文本始終是根基。以考生普遍感到困難的開放題為例,xx的18套試題,有13題設計了開放式問題。表面看,這些問題有相當?shù)淖杂啥龋梢悦撾x文本發(fā)揮一下,但研讀后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都必須從文本出發(fā),不允許脫離文本主觀臆造。這些開放式問題大致可分5類: 要求就某句話、某段話、或環(huán)境背景,結合全文,談談他們給考生的啟發(fā)。(山東、安徽、北京) 要求綜合分析、判斷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或某個觀點。(廣東、福建、重慶) 要求結合全文對標題、結局或某段文字的呈現(xiàn)或處理方式是否合適發(fā)表見解。(浙江、遼寧、四川、寧夏海南) 要求結合文本探究意象。(江蘇) 要求對比評析考場文本和課文在某個方面的區(qū)別。(上海) 可見,自主性不等于隨意性,開放不等于沒根由。 其次,解讀文本最重要的功課是整體感知,整體感知要從大處著眼,要點是掌握關鍵句。通過提取、組合關鍵句,完成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礎上,解答問題便有了抓手。 六、實戰(zhàn)演練 閱讀聚焦:大雅與大俗是一體的 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 ②比如許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裝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會置一架多寶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時瓷器。瓷器的確是好看,其質(zhì)地,造型,團,色彩,沒有其他什么工藝品可以媲美,實在是一件無可非議的雅物。一般的東西,單從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處,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講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紅玉表春瓶的,簡直就像歐洲古典女人的長裙,是絕不肯平鋪直敘的,到處都鑲了繁復的精致的華麗的花邊,修飾出無窮無盡的意味。 ③現(xiàn)在,瓷器毫無疑問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來的?是做什么用的?這么往深處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瓷器原來是一個大俗之物。瓷器原來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脫胎于陶器。在漢代之前,一般都燒制陶器,它的發(fā)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類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發(fā)現(xiàn)的年代早,據(jù)說原始社會的燧人氏就會制造陶器了。人類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燙的,這就要求使用相應的容器,于是各種各樣的為生活服務的陶器便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釉是漢代發(fā)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進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實際生活的,等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足夠使用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也比較豐富了,這才有少數(shù)人的藝術天分開始覺醒,更高的追求出現(xiàn)了。真正作為單純欣賞對象的精美瓷器這才出世。這個年代就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代。 ④唐代首開瓷器藝術的風氣之先,想必也是因為豐衣足食之后無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熱乎藝術。那時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來,人們便口口相傳。傳到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那兒,他們就不惜千金購買了過去,藏入深宅觀賞把玩,一幫文人騷客也為其吟詩作畫。一來二去,瓷器的佳名傳到宮廷,皇家也是凡人,對瓷器的喜歡也是有的,不喜歡也是有的,但是既然達官貴人這般青睞瓷器,在社會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難免附庸風雅,也欣賞把玩起瓷器來。瓷器貴入宮廷,反過來又刺激了社會。商人有利可圖,他們便會投資瓷器工藝,工匠自然受到了極大地鼓舞,藝術靈感噴薄而出。就這樣,一波波,一浪浪,推動著瓷器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極。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終于擺脫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藝術品。 ⑤盡管瓷器已經(jīng)被公認為藝術品,但至今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還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沒有因為成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實而龐大的藝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來越好,藝無止境,美無止境。可見大雅寓于大俗,無俗也就無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實是一體的。 ⑥再說了,即便是當年官窯出的夜壺,皇帝撒過尿,詩人寫過詩,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給博物館,不賣給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無所謂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盡自己的本色就是。這就好比一個人出了家,超塵脫俗,不在紅塵話語中,自然又是一重清涼境界了。這是藝術和做人最難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別人也無從知道,因為它不再在任何媒體露面和喧嘩,大眾很快就忘記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與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當然就是奪人魂魄,驚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4.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F(xiàn)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閱讀文章第③④自然段,從三個方面簡要概括瓷器的演變。(6分) 16.文章是圍繞“瓷器的意味”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7.作者認為“大雅寓于大俗,無俗也就無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實是一體的”。結合全文,請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6分) 【參考答案】 14.物質(zhì)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前提。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瓷器的價值了。 15.(1)從陶器到瓷器 (2)從實用到藝術 (3)從粗陋到精致 16.(1)由現(xiàn)實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話題 (2)追溯瓷器從俗到雅德歷史過程 (3)點出做人如瓷器盡自己本色的境界 17.(1)分析①俗與雅是相互依存和辯證統(tǒng)一的。②超越俗雅,盡自己本色。 (2)評價 略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梔子花謝香如故 我家陽臺上開著的杜鵑、蝴蝶蘭、白點海棠,還有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狀如喇叭的紅花朵們,朵朵盛裝濃艷,一一聞去,一點香氣也沒有。 父親說常規(guī)下艷花不香,香花不艷。我想父親的話說得有分寸,因為菊花花開既艷亦香,只是那種花香很少有人能聞慣,而我喜愛至極。但照父親之說,白花應在不艷的那群里。 因了父親的話,我聞過我見過的所有的白花。茉莉、盤龍香、梔子都開白花,聞上去真的是濃香異常,就連仙人球開過的白花也有它特有的一股子味道。 六月是梔子的盛花期。家中陽臺上那棵三尺多高的梔子花目前為止只給我準備了三個花仙子。最大的那朵花苞一天天膨脹,終于在六月初的一天夜里抖然綻放,大清早忽啦一下抖開窗簾,一朵梔子花笑在我的眼里,那朵梔子花開得白如皎雪,白得象瓷,花香清遠,香得濃烈卻不讓人膩味,甜絲絲地味道沁人心脾。我如那夏夜里的葫蘆蜂一樣,一會兒跑到花下飽吸香氣,一會兒又忙忙地躲開那朵花,生怕把那味兒全吸走。 入梔子之室,多久也如躺在蜜罐里,因為總有一股甜絲絲地香氣在你轉身的時候撲入你的鼻腔。 第一朵梔子花精神抖擻地為它自己燃燒了十七八天的青春,也為我的嗅覺灌輸了近二十天的迷魂香,我的居室自然而然地被熏昏了骨架,作了近二十天的香舍。 花開沒有百日紅。梔子花由最初的怒放過后,一天天地漸顯衰老,花瓣兒日漸泛黃,花香卻日漸老道。我很留意這朵梔子花的命運,從它開始泛黃的時候我就想象著她在枝頭上會有多么的執(zhí)著。你瞧,那開始泛黃的花瓣兒一點點地由邊上泛起了棕紅色的邊緣,象一件明黃色的衣衫上鑲嵌了一道道掩進布縫里的絲絳。墻上掛鐘的時針秒針也不知疲倦地為它計算著繡絲絳的日期。就在前天,一件酷似黃金打造的藝術品終于大功告成,泛黃的梔子花在夜里悄悄地謝了,它落在了陽臺上,用我不知道什么樣的勇氣和微笑從從容容地謝了。 昨天早上,我爬起床就奔向了陽臺,似乎有某種感應,我發(fā)現(xiàn)陽臺的地下躺著那朵迷人的落花,很美很美,我也敢與柏楊打一塊錢的賭,那是我見到過的最美麗的落花了。 小心地拾起謝了的梔子花,生怕那花瓣一一散落,沒想到的是怎么甩那謝花,花瓣兒卻堅貞不屈就是不散架,怎么還有菊的傲骨?喜歡!放到鼻子底下聞了聞,嗯,花香雖不那么濃烈了,卻也香得深沉了許多。 我久久地凝視著這朵快要干枯但很漂亮的也還很香的梔子花,似乎一些人的影子就如約走進了我的視線,那三毛,那張愛玲,那錢鐘書,還有好多我讀過或沒有讀過的那些寫字的人,他們不都是這梔子花的魂魄?如果不是的話,那為什么他們百年之后思想上留下的那股子濃香讓我愛不釋手?還有那如柏楊、劉墉、余秋雨、畢淑敏等等一大批我正在讀或是準備讀還沒有讀的那些寫字的人,你能說他們的思想不像這梔子花的香氣一樣正如日中天,香氣撲鼻? 梔子花謝了,香氣依舊……只是更深沉,更迷人…… 1.文中梔子花具體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寫菊花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含義。 (1)一朵梔子花笑在我的眼里。 答: (2)他們不都是這梔子花的魂魄? 答: 3.文章第六段中主要運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描寫將謝的梔子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4.試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 【參考答案】 1.潔白 花香清遠 精神抖擻地開放 從容地凋謝 不散架。/用來襯托梔子花,用菊花的既香又艷來突出梔子花既香又有勇氣(用菊花來烘托梔子花有菊花的傲骨)。 2.(1)梔子花抖然綻放,白如皎雪,白得像瓷,花香清遠,沁人心脾,我很高興,眼中滿是笑意。 (2)那些在思想上對人加以熏陶的人,本質(zhì)上也像梔子花一樣,永遠散發(fā)著思想的香氣。 3.比喻,擬人;形象生動;突出梔子花的美麗、執(zhí)著、從容有勇氣。 4.通過寫梔子花的美麗、清香,執(zhí)著綻放,從容凋謝,凋謝后香氣如故,進而表達了對用文字熏陶著人們思想的人的無比敬意。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寫實類散文 教學目標:1.明確寫實類散文的特點。 2.掌握寫實類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1.《麥天》的剖析。 2.掌握寫實類散文的閱讀方法、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1.《麥天》的剖析。 2.掌握寫實類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概說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散文的分類,依據(jù)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類型。如根據(jù)對象分類,有詠物散文、敘事散文、寫人散文、文化散文等;根據(jù)表達方式分類,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筆者根據(jù)對高考試題的研究,采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把高考散文分作三類,即寫實類散文、象征類散文和哲理類散文。 本課時探討寫實類散文的特點、閱讀方法以及解答技巧。 寫實類散文的題材通常包括敘事題材、記人題材、場景再現(xiàn)、游記等。 詠物散文,在描述中糅合情思。通過對人物的言行、心理、肖像等細節(jié)的描寫,對事件的敘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對景物的再現(xiàn)抒發(fā)情感,借助具體的意象,寫景狀物。敘事類散文通常攝取人物的生活片段,它不同于小說那樣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游記散文,游走在大地的勝景中。旅游過程的見聞感受,或記游蹤,繪地域,摹山水,攝風情,畫風情,賞古跡,點點如畫,綺麗多姿。地理、歷史、自然的知識,個人遭際、主觀感受融入進去,寫景是游記的載體,抒情是游記的靈魂。 二、真題剖析 閱讀聚焦:有滋有味的農(nóng)家生活 (07江蘇)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麥 天 雷抒雁 一過清明,綠油油的麥苗就像睡醒吃飽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竄。只幾番風搖雨洗,麥子便揚花了,又幾日暴曬,先前綠氈一般的田地,就顯出些杏黃色了。 從麥子泛出杏黃色開始,農(nóng)家的節(jié)日也就開始了。臨近端午節(jié),路上走親戚的人便多了起來。“麥梢黃,女看娘”。穿得光潔鮮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騎驢的;如今,有騎自行車、摩托車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車的。出嫁的女兒,每每這時候,趕在忙前這段空閑走走娘家。母女們,別管多見面,少見面,一聚頭,就有說不完的話。到了飯時,女兒隨娘入廚,像先前未嫁時,熟盆熟碗地做一頓好飯,孝順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麥收前的雜事。開鐮前最后一集是“忙農(nóng)會”,各類夏收物資一應俱全擠滿市場。縣里劇團也到集市湊熱鬧,急鑼緊鼓唱《喜開鐮》。樹陰下,男人們?nèi)齻€一堆,五個一團,聚在一起聊天。無非是說,今年麥子長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臉上卻掩不住心里的喜悅。先前,從甘肅來的麥客,早早就往關中趕。一路上從西往東,跟著麥熟先后,次第割過來,叫趕麥場。如今,麥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收麥的時間由此大大縮短,種田人只需跟了機器,張開口袋,嘩嘩裝滿運回家就是。 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畢竟還是五黃六月,頭頂一團火球,身上汗不斷。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頭跌進夢鄉(xiāng),搖不醒叫不應。麥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這些天,得把飯食做可口。先是鍋盔、面,只兩頓,男人就說:吃不進去,有些湯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買些精肉,配上黃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領,把面和硬揉勻搟薄切細,如同俗語說的“薄如紙細如線,下到鍋里蓮花轉”。一碗香噴噴的臊子面端給男人,看著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響,女人心里別提多舒坦!改日,又變了花樣,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湯,再割一把鮮鮮嫩嫩的水芹菜,將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蔥花在鍋里一炒,倒進酸湯,燒滾放涼,細白的面條澆上這酸菜湯,叫漿水面,熱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聲,身上卻硬是不出汗,你說怪不! 新麥入囤,滿屋子都是麥香、饅頭香、鍋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剌剌躺在炕上,望著麥囤,嘴里哼著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腦子都該歇歇了。偶一抬頭,望見窗外,黑云朦朦,淅淅瀝瀝落下雨點來,睡意便水一般彌漫上來。 妻子會在炕頭做些針線活,猛地推一把懶洋洋躺著的丈夫:“去,割二斤肉來,媽媽這兩天該來追節(jié)了?!? “追節(jié)”,什么節(jié)?“看忙罷”?;貞η芭茨?,這回該娘看女了。 麥天,一年一度,忙碌著,喜悅著,把農(nóng)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 14.文中敘寫了如今關中“麥天”的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6分) 答: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麥客少了;收麥子用收割機了;收麥子的時間縮短了。表現(xiàn)鄉(xiāng)村在向現(xiàn)代化發(fā)展(或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進步)。 【解析】此題考查信息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對全文主旨的把握能力。 15.“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边@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4分) 答: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解題時寫出可能有的手法,不能遺漏。答題步驟同詩歌鑒賞同類題型。 16.“男人雖然不再耍鐮費胳膊,畢竟還是五黃六月,頭頂一團火球,身上汗不斷。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頭跌進夢鄉(xiāng),搖不醒叫不應。麥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边@些敘寫從全文結構看有什么作用?(6分) 答:強調(diào)麥天男人的勞累,為寫女人心疼男人作鋪墊;與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應;與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長剌剌躺在炕上……”一節(jié)的描寫相呼應。 【解析】此題考查結構知識,段落在結構中的作用。 17.文章最后說麥天的忙碌、喜悅“把農(nóng)家的日子濡染得鮮鮮亮亮,有滋有味”。請聯(lián)系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6分) 答:火熱的勞動生活,豐收的喜悅,緊張熱烈后的平和、閑散。鄉(xiāng)土民風的樸實,親情的淳厚、和諧。 【解析】此題考查語言(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 三、規(guī)律方法 1.寫實類散文的特點 寫實類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寫實性。如,《麥天》描寫關中地區(qū)現(xiàn)代農(nóng)村麥收前后的農(nóng)民勞作與休息的生活情景,富有真趣真味;下面的《耕作的詩人》寫偉大作家托爾斯泰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它熱愛土地,熱愛農(nóng)民,扎根土地,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從事平凡而瑣碎的日常勞作,從而表現(xiàn)其樸實無華的崇高精神境界;作業(yè)部分的《朦朧的敬意》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家蕭乾通過三個事例:微跛的小孩吊唁魯訊先生;“我”瞻仰“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我”珍藏有關孫中山先生的資料來表現(xiàn)對偉人的“朦朧的敬慕”。再如,09江西卷《木車的激情》,寫孔子及其弟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思想而活,為理念而不知疲倦,終其一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往復奔走的精神。 所以,實錄是這類散文的突出特點。 2.寫實類散文的閱讀方法 依據(jù)它的寫實性特點,閱讀這一類散文時,需要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聯(lián)系背景,以人或事為線索,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如《麥天》以收割麥子為線索,可分文麥前、麥中、麥后三個場景。09江西卷《木車的激情》以“木車的激情”貫穿全文,賦予木車以深刻的內(nèi)涵,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大膽展開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現(xiàn)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明形象,理思路,抓線索,把文意。 把握題目與文章、文段、中心句、標志詞的關系。 3.寫實類散文的解題技巧 由于這類文本的務實不務虛的特性,主旨比較顯豁,內(nèi)容比較好懂,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所以題目答案大多在文本中,解答時不需要拐彎抹角,更不需要往虛里想,去探求它所謂的象征意義。例如,第17題,對“鮮亮”與“滋味”的理解,“鮮亮”指火熱的勞動生活,豐收的喜悅,緊張熱烈后的平和、閑散;“滋味”指鄉(xiāng)土民風的樸實,親情的淳厚、和諧。《耕作的詩人》中“踩出深深的凹痕”的寓意是托爾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從事日常的勞作。 題面與題眼。如第16題,“表達特色”是該題的題眼,解答該題主要從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特色兩方面著手。 擬寫答案用三步法,分點分條,寧濫勿缺,即盡量多答而不少答。 四、實戰(zhàn)演練 閱讀聚焦:偉大而平凡的托爾斯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耕作的詩人 張煒 俄國畫家列賓給托爾斯泰畫了一幅耕作圖。它長久地吸引了我,讓我想象那個杰出的老人,想象他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的關系。也許這是一個偉大詩人與庸常寫作者的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區(qū)別。 在房間里專注于自己的所謂藝術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個耕作的詩人,對于他,稿紙和土地一樣,筆和犁一樣。于是他的稿紙就相當于一片田園,可以種植,可以催發(fā)鮮花、澆灌出果實。在這不息的勞作之中,他尋求著最大的真實,煥發(fā)出一個人的全部激情。離開了這些,一切都無從談起。 在詩人的最重要的幾部文學著作之間的長長間隔里,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他怎樣匍匐到土地上,與莊園里的農(nóng)民,特別是孩子和農(nóng)婦們打成一片,割草、縫鞋子、編織字課本,收割、種植……他做他們所做的一切,身心與土地緊密結合。這對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他在它們中間①他可以融化在它們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詩人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樹林中那個簡樸的墳墓。那是他最后的歸宿,安靜的樹林、墳墓,都在默默昭示著什么,復述一個樸實而偉大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可能屬于別人,因為這個世界上僅有一個角落,埋葬著一個耕作的詩人。 托爾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個貴族,后來卻越來越離不開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為樸實和扎實,精神與身體一樣健康,這就啟示我們:僅僅是為了保持這種健康,一個寫作者也必須投身于平凡瑣碎的日常活動,這是不可偏廢的重要工作。而當時另一些寫作者所犯的一個致使錯誤,就是將這種日常勞動與寫作絕然分開,偶有一點勞作,也像貴族對待鄉(xiāng)下的粗糧一樣,帶出一份好奇的喜悅。今天,也恰是這種可惡的姿態(tài)阻止我們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廣和更輝煌的藝術世界。我們只能在一起纖弱和虛假的制作中越滑越遠,最后不可救藥。 一個人只有被淳樸的勞動完全遮蓋,完全溶解的時候;只有在勞作的間隙,在喘息的時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極大的陌生和驚訝陣陣襲來的時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發(fā)現(xiàn)。這種狀態(tài)能夠支持和滋養(yǎng)他飽滿的詩情,給予他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舍此,便沒有任何大激動,人的激動。 托爾斯泰的鼻孔嗅滿了青草和泥土的氣息,兩耳慣于傾聽鳥雀以及樹木的喧嘩,馬的噴嚏,還有其他四蹄動物在草叢里奔走的聲音。黎明的空氣中隱隱來了田野的聲息,空中連夜趕路的鳥兒發(fā)生悄然嘆息,還有遠方的歌手、農(nóng)婦的呼喚、打魚人令人費解的長叫……他瞇著眼睛望向遙遠的田野蒼茫中費力地辨識著農(nóng)莊里走來的光影里閑出了一頭牛、一只狗、一群歡跳的麻雀。有人擔來了馬奶,原來是頭上包著白巾的老婦人用木勺敲響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滿溺愛的咕噥聲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轉過身,腳下那雙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難忘。那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輛馬車,拋卻了自己的莊園,要奔到更遙遠更蒼茫的那片土地上去,與貧窮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僅僅走到了一個鄉(xiāng)間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車站上,一個偉大的生命臨近了最后一刻。 這一刻向我們詮釋了詩人的一生。 (選自《張煒散文精選集》,有刪節(jié)) 16.文中畫線部分①中的“它們”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 17.簡述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托爾斯泰的一生是“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的。(6分) 18.從全文看,作者把托爾斯泰描繪與“耕作的詩人”的意圖是什么?(5分) 【參考答案】 16.⑴“它們”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等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 ⑵寓意是托爾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從事日常的勞作。 17.⑴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把稿紙當作可以種植的田園不息勞作。 ⑵在創(chuàng)作之余的日常生活中,他與農(nóng)民打成一片,從事各種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身心與土地緊密結合。 ⑶作為貴族,卻去世前拋卻自己的莊園要奔到更遙遠蒼茫的土地與貧窮的人生活在一起,死后墳墓簡樸。 18.⑴贊頌托爾斯泰投身于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把日常勞作與寫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創(chuàng)作風格。贊美托爾斯泰放下貴族身份,熱愛勞動,熱愛農(nóng)民,扎根土地,樸實無華的崇高精神境界。 ⑵借托爾斯泰的故事,諷喻當今某些寫作者以貴族自居,把日常勞作與寫作絕然分開,以致無法使自己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廣和更輝煌的藝術世界,只能在纖弱和虛假的制作中越滑越遠,最后不可救藥的現(xiàn)實。 ⑶通過托爾斯泰的生活及其偉大成就,告訴寫作者,只有投身平凡瑣碎日常勞動生活,在淳樸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感悟生活、捕捉到鮮活的創(chuàng)作素材進、得到非凡的發(fā)現(xiàn),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與創(chuàng)作激情。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朦朧的敬慕 ——悼念魯迅先生 蕭乾 ①也許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卻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從沒有膽子向壽衣鋪里望望。夜半,即便從很遠很遠地方飄來的僧器或誦經(jīng)聲,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頭來,真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樣。 ②我曾見過三位死人,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都將是我永不會忘記的。而且,我還該陳說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過:一個黃昏,我的母親死在我的懷抱里;小學時代,曾排著隊去中央公園社稷堂瞻仰過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最近,在魯迅先生靈前,我守了兩天靈。 ③扶著那絳色幃幔,職務使我看見了數(shù)千張陌生的但是誠篤的臉,一個個腳跟都像墜了鉛球,那么輕又那么沉重地向靈堂踱。低垂的頭,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靈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們肅然駐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雙按住的手,他們的身子皆極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淚,用手巾堵著嘴,倉皇地奔了出來。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間,我特別留意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夾著的畫冊和石板說明了是剛剛放學,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頭玩耍的時候,然而他卻結伴迢迢跑到了這里。那個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只頗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魯迅先生的遺體,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畫冊,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紀念周,他還不知道“三鞠躬”的禮數(shù),然而,當我數(shù)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著小小腰身,他一連鞠了七個躬才紅漲著臉,也紅漲著眼睛,走出靈堂。 ⑤如果稍換一個情況,我將忍不住笑出來的,然而,我那時是用極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開幃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殯儀館的臺階。 ⑥那個背影喚起我一點回憶。十多年前一個傍晚,如一切貪愛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樣,四點鐘以后的時間對我變了滋味,換成鮮艷顏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著朱色皇城走好長好長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國締造者”的遺體。空著的肚皮充滿著的一半是對“尸骸”的恐懼,一半是對“偉大”的欽仰。我們跨進那座御花園的大門時,紫禁城角的太陽已向下沉落了。我喘著氣向陌生的大人打聽路線,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階,在花圈花籃的簇擁中,我看到安息著的孫中山先生。 ⑦——我記得,當時我的心一點也沒有跳! ⑧我們環(huán)著那銅棺走了一圈,又躡著腳步走了出來。 ⑨抬頭,紫禁城角的太陽已經(jīng)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個冷顫,然而,除了模糊的“偉大”,我并沒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種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覺便塞在我喉嚨間,我趕不掉它。 ⑩歸途,我們放洋畫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傳單:有工人發(fā)的,大學生發(fā)的,有國民黨的,共產(chǎn)黨的,說明孫先生的生平和抱負(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個朋友將我寄存的最珍貴的東西,如小學生時代的作文本,全當作爛紙賣掉了)。當時我們其實一點也不懂,但當孫傳芳亂批三民主義,張作霖滿街捉革命黨時,我卻私下藏了一本《孫中山傳》。 ⑾偉大的人格也許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這力量在茫然無知的孩子心靈上時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魯迅先生這時醒轉過來,他將會怎樣熱烈地抱起那個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載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朦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本文通過哪幾個事例來表現(xiàn)“朦朧的敬慕”?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第一問考查對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從文中看,“朦朧”二字主要是針對孩子而言。第二問主要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概括能力,通讀全文,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回答,一個是“微跛的小孩”,一個是“我”對孫中山和魯迅先生遺體的瞻仰。 【答案】①“朦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對偉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中通過三個事例來表現(xiàn)對偉人的“朦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魯訊先生;“我”瞻仰“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我”珍藏有關孫中山先生的資料。 2.指出文章的結構方式,并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作者的行文思路對一篇文章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要想讀透文章,理清思路是必要的。就這篇文章來說,作者緊緊圍繞“敬慕”二字,具體運用三個材料來寫所見所感,這也是這篇文章形散而神聚的重要原因。 【答案】 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①②段總寫作者對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寫:其中③-⑤段寫作者為魯迅守靈的所見所感,⑥-⑩段寫作者回憶幼時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時的所見所感及對自己的深遠影響。⑾-⑿兩段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照應標題。 3.這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卻用了大量筆墨回憶十多年前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等有關情況。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的能力。文章要表現(xiàn)對魯迅先生的悼念之情,卻用大量筆墨寫瞻仰孫中山先生,這里無非用了襯托的手法。 【答案】襯托。用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襯托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時代對孫中山先生的“敬慕”襯托“微跛的孩子”對魯迅先生的“敬慕”。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在數(shù)千吊唁魯迅先生的人中,有一個衣衫襤褸、腿下微跛的小孩,對魯迅先生連鞠了七個躬,所以作者對他由開始的忍不住想笑,轉變?yōu)闃O大的崇敬。 B.當“我”和同伴跨進御花園大門時,“紫禁城角的太陽已向下沉落了”;當“我們”躡著腳步走出來時,“紫禁城角的太陽已經(jīng)沉落下去了”。這兩句景物描寫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記得,當時我的心一點也沒有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看見孫中山先生的遺容時,對偉人的敬慕戰(zhàn)勝了對死人的恐懼。 D.文章第③段在描寫數(shù)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動作時,運用了夸張、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 E.通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在為魯迅先生守靈時,對魯迅的崇高精神、偉大人格內(nèi)涵的理解及由此產(chǎn)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朧的。 【解析】A“他由開始的忍不住想笑,轉變?yōu)闃O大的崇敬”有錯,原文是說“如果稍換一個情況,我將忍不住笑出來的,然而,我那時是用極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開幃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殯儀館的臺階。E“對魯迅的崇高精神、偉大人格內(nèi)涵的理解及由此產(chǎn)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朧的”這句話有錯,作者為魯迅先生守靈時已是成年,這時對魯迅的崇敬就已經(jīng)不是孩童時的朦朧。 【答案】A、E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象征類散文 教學目標:1.明確象征類散文的特點。 2.掌握象征類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1.《一幅煙雨牛鷺圖》的剖析。 2.掌握象征類散文的閱讀方法、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1.《一幅煙雨牛鷺圖》的剖析。 2.掌握象征類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概說 象征類散文題材廣泛,涉及詠物、名勝、文化、文明等。 詠物散文,在對外物的詠贊中寄托情懷,從對自然物的關注中獲得靈感,表達對時代、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和理解。感受物的形象特征,分析物的精神品格,進而理解作者寄寓在物上的深刻的道理。 文化散文,尋覓文化的圣殿。取材和行文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從文化視角觀照表現(xiàn)的對象,美學風格上具有理性的凝重和詩意的激情。 二、真題剖析 閱讀聚焦:眷戀即將失去的古老的農(nóng)耕文明 (06江蘇)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一幅煙雨牛鷺圖 湯世杰 一眼看見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還真有些忘情:煙雨中一頭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邊,腳下是無邊無際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體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靜物,犁把翹翹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鏵斜插進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該停下的時候驟然停下——高黎貢山①西麓的雨來去無定,說下就下說停就停,農(nóng)事卻不能等待。陣雨初停自不必說,稍小些就要抓緊犁田耙地。農(nóng)人大約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樹下眼巴巴地等著雨停,還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著旱煙?只有那頭老牛留在那里,忠實而又無奈。人有時真是太粗心,為什么就讓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實旁邊就是一道彎彎的田埂,只幾步就能讓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F(xiàn)在它只能一動不動,一任煙雨把它淋得透濕,渾身的短毛緊貼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體更像裸體。雨順著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頭,角,嘴,穿著牛繩的鼻子,無望的眼睛,牛軛,滾圓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著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線。 一群白鷺就在那時飛來,從陰綠模糊的背景劃過,銀白的身影如同閃電,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飛盤旋。一動不動的老牛連眼都不眨。白鷺越飛越低了,通紅細長的腳爪伸出來,像飛機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斑琛钡亟辛艘宦暎o老朋友打著招呼:地我剛犁過,有的是蟲子!白鷺嘰嘰喳喳地齊聲歡呼,盤旋俯沖終至落定,一如幾頁濕透的情書,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膽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單腿而立,引頸而望,活像個臨時風向標。然后它開始走動,好似淑女優(yōu)雅的碎步,在牛背上從尾部踱到雙角之間,然后再次返回——或許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條寬敞的步行街。 面對這個場景,時裝設計師或能看到一場山野T臺秀:高黎貢山西麓,牛和鷺的聯(lián)袂獻演,是大與小的默契組合,既有靜與動的古老元素,也有黑與白的時尚流行。詩人呢,說不定會在便條簿上記下突來的靈感:持重與輕盈相輔相成的野趣,敦實與機巧搭配的哲理,憨厚與靈慧共生的詩情。畫家將一幅水墨在心頭鋪開,順手拾起《老牛白鷺圖》的幾個細節(jié):細雨如煙,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鷺如歌,翻開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沒看到——我在想著那個農(nóng)人。在遠處躲雨的農(nóng)人一直沒有入畫,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場。眼前的一切都與他有關,他才是那個場景真正的主角。21世紀,風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農(nóng)耕的偉大。大山下的土地是農(nóng)人唯一的財富,其實不也是整個人類的唯一財富?那個場景盡管太古老太原始,一無現(xiàn)代文明的氣息——沒有拖拉機,沒有化肥,沒有殺蟲劑,沒有汽油味兒,沒有訂單農(nóng)業(yè),沒有CEO(首席執(zhí)行官),沒有與污染一起抵達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變,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續(xù)——一切都在兩難之中。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轉眼終會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種生存方式終將消失一樣。拍一張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這樣,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離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園,在遙遠的夢中看上一眼,暗夜醒來,淚水也會悄然洇濕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滿閑趣卻供養(yǎng)著我們的田野,怎么都是從簡樸的遠古出走的現(xiàn)代人的永遠的牽掛。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語文專項復習 散文閱讀教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專項 復習 散文 閱讀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35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