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文檔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設計文檔 (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窗體頂端
擁有好心情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第二課 擁有好心情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上,應建立融合、開放、發(fā)展的課程觀,充分發(fā)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優(yōu)化教學資源組合,有效地實施課程目標?!痹凇镀返屡c社會》的學科教學中,我遵循這一原則,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能動性,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學生生活中尋找課程的有效資源,嘗試建立融合、開放的課程模式,使我對課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合理地利用、開發(fā)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
2.在教學中抓住“以學生為本
2、”,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在開放性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彼此間正確地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
3.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中選取學習材料、引發(fā)真情實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正確對待煩惱。
4.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
【教材分析】
隨著學生升入高年級,自我意識的增強,對他人和外界事物也都有著較強的敏感性。但是面對自己與外界在互動中所發(fā)生的困惑和沖突,不少學生不知道如何面對,容易被動地、任性地情緒化處理問題,而不是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這種被動、消極的
3、生活態(tài)度,必然會影響他們健康的、明快的、和睦的生活。針對上述問題,本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特別是學會用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怎樣擁有快樂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素質。這是我們引導學生學會快樂生活,學會做快樂的人的根本。
?。?)人人都有煩心事:這一話題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明白人人都有煩惱,只是煩惱的事情、性質不同而已,煩惱是我們每個人成長必然經歷的。認識到這一點,有助于學生消解自己的悲觀情緒,不封閉自己的苦悶和煩惱,不要為了有煩惱而煩惱,而是要確立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態(tài)度。
?。?)走出煩惱:我們用一則李萌的案例,引發(fā)學生反思白已的生活經驗,知道有些煩
4、惱是我們主觀、心理多疑造成的,即自找煩惱。并針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煩惱(如教材P11所提示的),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正視煩惱,分析造成煩惱的主客觀原因。面對煩惱,不是情緒化處理,而是理性面對,分析原因,尋找對策。
(3)多對生活笑一笑:旨在通過因不同的想法做事而有不同的結果,引導學生學會一種積極的、健康的、樂觀的思維方式,體會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對生活的影響。讓學生明確怎樣看問題將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凡事可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面對。建議教師可參考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方法幫助學生;介紹一些積極的思維方法,打開學生的視野。
每個學生在,他們有的能正確地對待,有的卻不能正確對待,為了煩惱而煩惱
5、,影響了學習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對他們今后的生活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笑對煩惱、笑對人生。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1、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都會遇到煩惱;2、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對待煩惱的習慣從而笑對生活。
過程與方法目標:1.知道煩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
2.分析、思考造成煩惱的主客觀因素,并尋求解決的辦法。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知道面對同樣的事情,態(tài)度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會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課時量】2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敞開心扉說煩惱
6、
1.談話導入
我們都向往快樂,希望快樂永遠與自己相伴。然而“快樂”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感受到快樂卻不那么容易.。你們看一份課前調查統(tǒng)計:
生看統(tǒng)計結果,思考: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生說)
2. 過渡: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煩惱,今天我們就敞開心扉把它說出來吧!
1)想想自己無法排遣的煩惱,并把它寫下來。
2)交流反饋,敞開心扉說自己的煩惱。
[設計意圖:先用直觀、說服性強的調查表讓學生明顯地感受到每個人都會有煩惱,而有煩惱卻是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放松心情,敞開心扉,訴說感受。]
活動二:遇到煩惱巧面對
過渡:面對煩惱,不同的人
7、有不同的態(tài)度,我們先來看看“李萌的煩心事”(教材第10頁)看看她是如何面對煩惱的?
1、情境演示
情境一:
1.)課件演示:一天大掃除,李萌去大隊部拿報紙,回到教室時,聽見幾個同學在議論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聽到同學議論后,你會是什么感受?你會怎么做?
討論:(1)被同學誤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興,有些生氣,甚至有時傷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長時間悶悶不樂,發(fā)脾氣或對誤解自己的同學總是耿耿于懷,就是不正常的情緒。
?。?)讓學生設想如果李萌向同學解釋后,很快化解誤會,原諒同學,對自己及自己與同學的關系會怎樣?如果為此而總是悶悶不樂,不理同學,又
8、會怎樣?
3.交流,評議(說說哪種方法比較好)。
情境二:
(1)課件演示:放學時,李萌看到幾個在前邊,她叫了幾聲,可是她們沒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3)交流,評議(分析哪些情緒表現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情緒表現是不合理的。)
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現會給自己、給自己與同學的關系帶來什么后果?為什么李萌總會遇到煩惱?原因是什么?給李萌開個藥方。
2.診斷煩惱
(1)請同學們來當當醫(yī)生,為李萌開個“藥方”。
診斷書
李萌想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很生氣。
藥 方
如果李萌這樣想__
9、__________________,就不會生氣了。
(2)評選最佳藥方。
3.給自己的煩惱開一劑良方
(1)學生思考并寫下來。
(2)交流。
4.總結別煩惱的方法。
A. 面對這些煩惱,我們可以克服,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聽聽他人的建議,寫出自我反思。
B.有些煩惱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但我們卻無法回避,我們該怎么做?大家一起想辦法。(自我寬慰、傾訴、宣泄、情緒轉移(唱歌 聽音樂等)
小結: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些走出煩惱的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煩惱少一點,快樂多一點。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努力超越教材,活化教材,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
10、“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體現“多一點活動,少一點說教,多一點開放,少一點呆板”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讓品德與社會課“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積極調動學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評議、編兒歌,幫助他們排遣煩惱。]
活動三:笑對生活沒煩惱
1、過渡: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對它哭,它也朝你哭。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感受就不同。
(1)師講述故事:有兩個年輕人在一場車禍中喪失了一條腿。面對災難,甲青年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時常摔東西來發(fā)泄,認為世界那么不公,要和他過不去;而乙青年則很高興,他說:“還好,我還留住一
11、條腿,我可以用它快樂地走完下半輩子。”
(2)面對同一種情況,他們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你贊同誰呢?(生談看法)。
(3)假如是你,你會怎樣接受無可改變的現實呢?
2.結合教材12頁“兩個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對同樣一種情況,兩個人的想法卻不一樣,哪種想法會使人不快,哪種想法可以使人感到快樂些?
3. 遇到煩惱的事,改變一下我們的思考方式,換個思路想想,看看結果會有什么不同。結合教材13頁的幾幅圖,讓學生討論,假如你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覺得怎樣想、怎樣做才會使自己接受無可改變的現實?或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4. 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會
12、怎樣去面對呢?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5.小結:在我們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有兩種方法來對待生活給予我們的考驗:一是悲觀的態(tài)度,二是樂觀的態(tài)度。如果你真的是選擇了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在你以后的生活日子里只能有失敗、挫折、困難來陪伴著你,你的心田就會陰暗多雨,天天都必須承受著憂郁、痛苦的折磨,同時你的健康也因此付出無謂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選擇了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你生活的日子里每天都有著成功、歡笑、自信陪伴著,于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每天都伴隨著你,還能伴你成功地走在鋪滿鮮花的舞臺。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笑對人生,做一個快樂的天使。
[設計意圖:教材作為課程的主要載體,是靜態(tài)的東西,而教學活動是活的東西。只
13、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把教材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它進行科學適度的加工和處理,使之更適合于活的、具體的教學活動實際,同樣可以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反思】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著豐富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資源。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從社會生活的課程資源中,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擁有好心情》一課時,我就在課前對學生的調查了解所得的數據中,找出了最讓學生煩惱的例子就是“面對父母的嘮叨”,找學生模擬情境,進行課件演示。然后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假如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展開討論,結果引起了廣泛
14、的關注,學生對這一熱點問題非常感興趣,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相互的體驗交流中,不少學生也感受到父母的嘮叨來源于父母對他們的愛,體諒到了父母的用心良苦,更有的學生也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慚愧。另一方面,在老師和同學的討論啟發(fā)下,不少學生都有所感悟,就是當我們與父母對同一事物有認識不一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取得對自己的支持也是一種不何缺少的素質。顯然,這樣的課堂比我們教師照本宣科的說教有說服力得多。
在《擁有好心情》一課中,教材也設計了這樣的一項活動——為自己的煩惱開一劑良方?;顒邮且髮W生按提示寫反思,好讓自己找到排解煩惱的方法。結合這一活動的開展,我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了靈活的處理,讓學生經過一翻熱烈的討論后,對自己存在的煩惱進行診斷,相應地按提示,寫出自己的反思,使自己對煩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并積極地排解、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最后,讓學生按煩惱的不同類型,把反思(排解的方法)歸類地張貼在講壇前。這樣,學生接觸到的,不只是自己解決煩惱的方法,更能達到交流,尋找最優(yōu)化的方式方法,使大家達到消除煩惱、擁有心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