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
《2019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從太陽系到無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 教學目標: 1. 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了解宇宙知識。 2. 通過多種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 難點: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宇宙,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法、學法:小組合作,相互交流。 學生動手操作、參觀、學習并質疑。 學具:橡皮泥、紙、彩筆、剪刀、膠水、牙簽、細鐵絲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自己收集資料。 2.導入:同學們:宇宙奧妙無窮,你對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組交流。 二、課堂活動: (一)、設計模型 根據(jù)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設計出小組的宇宙模型 宇宙模型制作記錄本 年月日小組 一、 模型名稱: 二、 所需材料: 三、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小組分工準備材料。 第二課時 一、制作模型 講解: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制作,如:剪紙、繪畫、捏橡皮泥等多種方式。 說明:我們所知道的知識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學生對模型進行修正,達到自己最滿意的效果。 三、參觀交流模型 小組內(nèi)留一個人講解,其余到各組參觀,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質疑 設計問題銀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號 存入時間 問題 提取時間 1 9月3日 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 天空有多少個星座? 五、總結: 你從本節(jié)課中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膽的設想?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暢所欲言。 六、實踐調(diào)查: 查閱有關宇宙的更多知識,解決疑難問題,豐富自己的知識。 2修改模型 課后反思: 本課的主題是修改上一課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宇宙模型,這是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已有的知識基礎而編排的,利用他們對大自然的萬物充滿了好奇,并有強烈的動手欲望,因此,本節(jié)課的主旨是在教師引導下,啟發(fā)學生去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圍繞問題進行再觀察再思考,并實驗,去尋找各種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2、修改模型 一、 教學目標: 修改“宇宙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增加學生對宇宙的認識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修改完善模型;模型與解釋 難點:根據(jù)資料查找模型的不足 三、 教法學法: 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四、 教具: 各組制作的宇宙模型;搜集的有關宇宙的資料;材料超市中的東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動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其他同學也已經(jīng)對模型提出了看法和意見,今天我們就這些看法和意見對自己的模型進行修改和完善 (板書課題) 修改和完善模型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下面我們按照分好的小組制定各小組的模型修改計劃。 二、 制定各小組的模型修改計劃,展示,并全班討論。 三、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模型修改計劃將自己小組內(nèi)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篩選。 四、 把篩選出的有效資料填入“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小組內(nèi)討論本小 組內(nèi)的資料,找出資料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根據(jù)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總結本小組所討論的結果,并在作業(yè)本上呈現(xiàn)出來。 (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或其他……) 五、 根據(jù)本小組內(nèi)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資料及得出的結論進行討論,討論本小組模型的不足之處。分工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科學、更完善。 第二課時 一、 達與交流,舉辦宇宙模型展示會: 1. 展示完善后的宇宙模型,交流經(jīng)篩選后的有效資料,說說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與自己的修改之處,并說出修改后的好處。 2. 回答別人根據(jù)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問題。 二、 拓展活動: 1. 做宇宙的膨脹實驗 2. 閱讀科學自助餐。 閱讀9頁到10頁的內(nèi)容。 第二單元時間的腳步 1、精確時間的步伐 一、課程標準要求: 1.會查閱、搜集、整理有關資料。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究結果。 2.保持和發(fā)展想要了解的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jīng)驗、樂于探究與于探究與發(fā)展對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二、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搜集關于鐘表的資料,并與同伴交流。 2.統(tǒng)計整理信息資料,比較分類,并說明工作原理。 3.選擇感興趣的鐘表,制定研究計劃,進行深入研究。 4.養(yǎng)成認真細致工作態(tài)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 三、學生分析: 在四年級科學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嘗試搜集整理信息資料,選擇 研究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已經(jīng)俱備 一定的探究技能,本課只是進一步應用,是完全可行的。再者 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以促進本課的學習。但是 搜集資集資料是本課學習的前提,目前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和 渠道較窄,估計有部分學生可能找不到充足的資料,會影響本 課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一方面幫助學生 搜集資料,另一方面事先搜集資料補充。 四、實施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搜集有關鐘表資料:課前引導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指導搜集資料 的方法,同時 教師也要搜集資料予以補充。 整理信息資料與交流:引導學生匯總多種資料,運用討論、 分析、比較進行總結 激勵學生極積表達、交流,認真傾聽、思考、補充。 選擇鐘表繼續(xù)研究:激勵學生積極討論選擇喜歡的鐘表,制定研 究計劃,合作探究,交流、改進。并引導學生認真記錄研究結果, 遇到問題及時與同伴交流。 五、教學重點:搜集關于鐘表的資料,并進行表達交流。 六、教學難點:統(tǒng)計、整理、比較有關鐘表的資料,并說明原理。 七、教學方法:搜集整理資料、觀察、思考、討論、傾聽、探究、 合作與交流。 八、教學資源:各種各樣的計時工具及圖片。 十、課前準備:預習本課,并搜集有關計時工具的資料。 十一、教學流程: ( 一)課前預習:預習本課,搜集有關計時工具的資料,并思考工作原理。 (二) 整理匯報: 1.學生以組為單位整理有關計時工具的資料,根據(jù)特征分類,并 思考工作原理。教師檢查各組搜集資料的情況,并出示教師的搜集 資料補充。 2.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并說明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傾聽、 思考、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鼓勵學生。 3.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大家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學生選擇 自己感興趣的鐘表繼續(xù)探究。 (三) 計劃與組織: 1.小組討論選擇感興趣的鐘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 2.小組計論制定書面研究計劃,并詳細分工。 3、展示各組探究計劃,大家討論優(yōu)點與不足。 4、各組討論修改探究計劃。 (四)延伸探究: 1.運用鐘表發(fā)展史,教育學生繼承發(fā)揚人類不懈探究的科學精 神,養(yǎng)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進行科學 探究,將來為人類的科學事業(yè)貢獻力量。 2.學生課下分組探究,做好實驗記錄,并相互交流探究結果。 2、鐘擺的秘密 一、備課設想: 1、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通過動手制作模型來驗證鐘擺的秘密。 2、教學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來了解鐘擺的秘密。 3、學生分析:由于擺的秘密比較抽象,只靠老師的講解,學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驗證才行。 4、實施目標的方法或途徑: 觀察、質疑、動手驗證、分析、總結。 二、重點:鐘擺的原理,影響擺快慢的因素。 難點:擺長與擺擺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三、教法:觀察、猜想 學法:觀察、驗證 四、教具:擺鐘內(nèi)部結構模型,鐘表的擺模型,自制活動的擺。 學具:自制(課前由學生自制簡單的擺)。 五、教學過程: 1、觀察、分析、猜想 (1)教師出示擺鐘的內(nèi)部結構模型。 (2)學生看完后,提出問題 ①擺鐘如何工作的? ②為什么只有擺在擺動時,秒針、分針、時針走動? (3)擺鐘工作時,哪部分起著作用? (4)教師出示擺的模型,介紹擺臂、擺錘。 2、實驗 (1)研究在相同時間內(nèi)同一個擺的擺動次數(shù)是否相同。 ①拿出自制的擺,在三個一分鐘內(nèi)測出擺擺動的次數(shù),你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 ②大家的擺擺動的快慢一樣嗎?是什么決定了擺的快慢呢? 3、研究擺長與擺擺動快慢關系 (1)實驗一 同樣的擺錘,改變擺長,觀察擺動次數(shù),總結發(fā)現(xiàn)。 (2)實驗二 擺長相同,改變擺錘的重量,觀察其擺動次數(shù),總結發(fā)現(xiàn)。 (3)整理總結 (4)你有辦法調(diào)整擺的快慢嗎?擺鐘呢? 4、作業(yè) 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60秒擺動20次的擺,60秒擺動40次的擺。 3、小水鐘 課標要求:能對搜集到的眾多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整理 教學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使學生懂得小水鐘的構造原理 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使學生呢感樂于分析總結,動手操作。 3、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看問題和想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分析:課前學生先搜集小水鐘的相關資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重難點:小組合作制作小水鐘搜集數(shù)據(jù),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 教法學法: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歲月的悠悠長河中,我們發(fā)明了許許多多的積時工具,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古老的鐘表——水鐘,課前大家都查找了相關小水鐘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二、圖片觀察分析 1.出示設有數(shù)學盤的水鐘,觀察水鐘的構造,交流它是怎樣用來記時的。 2.出示“受水型”“泄水型”的漏壺。并做簡要的介紹。 三、 制作 準備適當?shù)牟牧?,小組合作,制作簡易的水鐘。 全班交流,相互提建議。 第二課時 一、我們的小水鐘工作得怎么樣?有辦法使小水鐘更精確、測量時間更長嗎?大膽使一使,我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1.實驗,并整理所得的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 10秒流出的水滴數(shù) 測量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水滴數(shù) 我的發(fā)現(xiàn) 觀察水鐘計時 秒表顯示的時間 10秒 20秒 30秒 水鐘顯示的時間 我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說說為什么流水可以用來做“鐘”了?水鐘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說說自己的理解。 二、閱讀20頁的小資料。 三、拓展活動 留心家里或學校里水龍頭滴漏現(xiàn)象,測算一小時、一天、一個月流失的水量。 4、小小鐘表設計師 備課設想: 對于這節(jié)課,我們的設計思想是這樣的: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組成鐘表的物體的共性,那就是運動有規(guī)律的物體都可以用來制作計時工具。其二,很多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大家能選一種來自己設計鐘表嗎?我們來個設計大比拼。設計并展示,展開交流活動。第三,讓學生了解一些有趣的生物鐘,如驢鐘、花鐘和人體的生物鐘以及意義。第四,讓學生針對列表項目學會自我客觀地評價,。最后,就是課外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展開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對未來鐘表的想象用圖畫或文字表達出來。 課程標準:能對搜集到的眾多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整理。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自己獲得的各種資料和數(shù)據(jù),比較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提出自己的見解,找出不同材料做成的鐘表的共性. 2.學會動手設計鐘表,敢于大膽地實踐. 3.學會自我客觀的評價. 4.了解各種各樣的"鐘" 教學重難點:目標1和目標2. 教法學法:引導分析總結歸納動手制作 教具學具:鐘表,自己(或合作)制作鐘表的材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與反思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精確時間的步伐》、《鐘擺的秘密》和《小水鐘》等,以及我們獲得的各種資料,我們從中比較各種鐘表的工作原理,人們用不同材料或物體來計算時間,你能找出這些物體之間的共性嗎? 自由發(fā)言(可參照書本上的資料卡) 總結:看來運動有規(guī)律的物體都可以用來制作計時工具。 二、活動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們利用某些物體相對穩(wěn)定的運動規(guī)律,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鐘表。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那同學們能自選一種來設計自己的鐘表嗎?看看誰是我們班的發(fā)明大王? 學生自己設計鐘表。(可以合作交流想法) 展示自己的鐘表,小組交流,評出最有創(chuàng)意者在班上進行講解交流。 第二課時 一、科學自助餐 學生自己閱讀書本上的“有趣的生物鐘”。如驢鐘、花鐘和人體的生物鐘。 那我們?nèi)梭w內(nèi)的生物鐘,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呢? 學生討論后,舉手發(fā)言。 二、自我評價: 搜集到了哪些鐘表的資料? 完成了哪些鐘的實驗研究? 搜集到的資料,是否與同伴進行了交流、學習? 大家對我設計的鐘是如何評價的? 三、設計未來的鐘表 展開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設想用圖畫或文字表達出來。畫到24頁。 第三單元熱能考察之旅 1、尋找熱能 備課設想: 熱能是我們?nèi)祟惿钪斜匦璧哪芰恐?。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及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幫助外星系的朋友“友友”完成這次地球上熱能的考察任務。并且知道我們?nèi)祟惻c熱能的密切關系。 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歸納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能做出合理的解釋以及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幾標準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歸納如下: 1.了解什么是熱能。通過學習交流,知道熱能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表達與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識與同伴共享。 3.能把掌握的熱能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教學重點: 了解熱能,以及熱能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拓展思維,利用熱能知識服務人類生活。 教師準備: 鐵絲、食譜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是來自外星系的小科學家友友。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熱能。你們能協(xié)助我考察嗎?”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資料,認識熱能。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熱能知識或課前查到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習,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資料予以展示,給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可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為了讓我們的外星系朋友能順利的完成地球上的熱能考察任務,首先,我們要根據(jù)這位客人的要求,幫助他選擇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huán)境,下面我們就來完成這個任務,看誰完成的最好,最合理。 1.根據(jù)友友的要求,幫助他安排住宿環(huán)境。 住宿條件:當?shù)啬昶骄鶜鉁?5℃左右,空氣清新,污染小。 分組合作學習,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及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表,幫助友友選擇出適合他生存的地理位置。(根據(jù)學生搜集的資料,出示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表。) 地點 年平均氣溫(℃) 科威特 34 羅馬尼亞 10-11 南極 -25 撒哈拉沙漠 >30 新西蘭 12 中國海南三亞 25.5 中國黑龍江漠河 -5.5 中國云南大理 15.5 (1) 根據(jù)提供的資料,幫助友友選擇每天的熱能食譜。 地球人可以從不同的食物里獲得熱能,來維持人體的正?;顒?。那么,我們的朋友“友友“也和我們一樣,需要從食物里獲得熱能來維持生活,他每天所需熱能也和我們差不多。下面我們就根據(jù)他的需要為他設計一份熱能合理的食譜,看那位同學能最先為友友設計好。(出示食物熱能資料卡。) 食物中的熱能 食物數(shù)量熱能(千焦) 米飯1碗(135克)約840 粥1碗(135克)約300 面1碗(135克)約1200 肥豬肉100克3414 瘦豬肉100克598 瘦牛肉100克444 蝦米100克816 鯉魚100克456 雞蛋1個約300 鮮奶250毫升565 黃豆100克1502 白菜100克88 蘋果100克218 西瓜100克142 茶1杯<5 可樂1聽460 提示:友友每天食物中的熱能需要8000多千焦,請同學們根據(jù)要求及提供的食物中的熱能資料,自己動手設計食譜卡,等候進行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小組探究等方法,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 動手實驗,體會生活中熱能的產(chǎn)生過程。 我們已經(jīng)幫助友友安排好了住宿和飲食,下面的主要任務就是我們要幫助他完成熱能的考察任務。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怎樣產(chǎn)生熱能,請把你的方法與外星系小科學家交流一下,也可以通過演示的方法介紹,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分小組進行交流,由小組長進行記錄,然后全班相互交流學習。) 生1:反復折鐵絲,可使它發(fā)熱。 生2:將兩只手互相搓一搓,產(chǎn)生熱能。 生3:電爐通電后,可產(chǎn)生熱。 …… 我們和友友通過交流學習,他對我們?nèi)绾卫脽崮芎芨信d趣,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有關熱能的知識,經(jīng)過緊張的工作和學習,我們都覺得有點熱了,怎么辦呢?能運用熱能的知識解決這個難題嗎?現(xiàn)在我們就和友友一起來探討這一問題。 二、熱能在生活中的運用 通過交流,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熱能,以及熱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怎樣才能把學到的熱能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教材第29頁的內(nèi)容“制作冰淇淋”。 (1) 指導學生看材料超市中需要的材料。 (2) 探究制作方法與步驟。 要求:每個同學都要進行探究,活動。可單獨活動,也可幾個同學結合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后小結。 熱能與我們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們留意生活,就能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為人類造福吧! 2、體積變化之謎 教學目的: 1. 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 2. 能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物體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會做熱脹冷縮的試驗。 教學準備: 冰箱、玻璃杯、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飲料時,發(fā)現(xiàn)水被凍成了冰,玻璃瓶也裂開了。 二、 猜想與假設 玻璃瓶為什么會裂開呢?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吧! 三、 試驗 1.寫出研究計劃 2.試驗。裝一滿杯水,不該蓋子。把杯子放進冰箱,讓水結冰。觀察并會不會超過杯口。如果并超過杯口,說明水結冰后體積變大了。 3.得出結論。水遇冷結冰后,體積會變大。 三.提問:其他物體也有這個性質嗎? 提問把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四、 根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準備工具和材料。 第二課時 一、事實與證據(jù) 根據(jù)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和研究計劃,進行試驗。 二、分析與總結 實驗中,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能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歸納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遇冷后體積一般都會變小。 三、提問 我們知道了物體遇冷時體積變化的規(guī)律。那么物體加熱后,體積又會怎樣變化? 制定研究計劃,準備好工具和材料。 第三課時 一、事實與證據(jù) 根據(jù)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和研究計劃,進行試驗。 二、分析與總結 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一般都有遇熱膨脹、遇冷收縮的性質。 三、拓展活動 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還是熱水重? 學生先猜想一下,同學們設計試驗。 根據(jù)小組設計的實驗進行試驗。 3、冬暖夏涼的房子 教學目的: 1. 會做熱傳導的試驗。 2. 直到熱能在物體間傳遞的方向。 3. 能設計出冬暖夏涼的房子。 4. 能以折線圖的方式建立模型,表達熱傳遞方向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 1. 會做熱傳導的試驗。 2. 能設計出冬暖夏涼的房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友友感覺房子里比較熱,同學們能不能給友友設計一所冬暖夏涼的房子呢? 二、觀察與提問 房子里的氣溫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回答: 1. 房子朝哪個方向。 2. 建房自用的材料。 3. 房子外面的溫度。 4. 空調(diào)和暖氣安裝在什么地方。 三、計劃與組織 選擇一個適合研究的問題,制定好研究計劃,做好組織工作,進行分組研究。準備好工具和材料。 四、事實與證據(jù) 根據(jù)計劃,進行試驗。 邊試驗邊記錄,把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整理好,填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五、分析 用折線圖來表示試驗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 第二課時 一、總結 分析上面的記錄表和折線圖,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得出結論: 熱總是從高溫的物體傳向低溫的物體,而不會從低溫的物體向高溫的物體。 二、表達與交流 1. 相互交流自己得到的資料。 ` 2.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所冬暖夏涼的房子。把自己的設計畫在一張大白紙上。 三、科學自助餐 自學40-41的內(nèi)容。 交流學習心得。 四、試劍石 1.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為什么夏天人們用棉襖來改住雪糕,雪糕卻不融化? 2.把木勺、塑料勺、鐵勺固定在盆子邊上當做樹,用硬紙剪3個小猴子圖案,用黃油或凡士林把小猴子圖案站在3棵“樹”的同樣高度,往盆子里倒熱水。想一想,哪知小猴子會先掉下來?為什么? 第四單元生命的旅程 1、我從哪里來 一、教材簡析 教材采用圖解的形式,明確告訴學生“我”是從哪兒來的。以此給學生建立一個科學的、正確的生命觀。生命世界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神秘感,對此,他們有很多問題想要解決?!拔覐哪睦飦怼本褪菍W生常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告訴學生生命科學的常識。本課滲透著珍愛生命、敬愛父母、悅納自己、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等多層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從哪里來”, 能從“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引導學生感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學會如何搜集、整理、運用資料了解孕育生命的過程。 2、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通過體驗***辛苦感悟親情。 四、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把“我從哪里來”作為研究課題,采用多種形式,搜集整理資料,做調(diào)查報告。 2、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的已有認識和感興趣的話題。 (2)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最近,同學們運用以前科學課中學到的方法,把《我從哪里來》作為一個科學課的課題進行了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寫出了比較詳實的調(diào)查報告。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 (二)展示資料感受生命來之不易 1.教師:誰愿意把自己的調(diào)查結果分享給大家? 2.學生展示資料,教師播放課件補充學生資料。(胎兒的形成、試管嬰兒、雙胞胎) 3.活動:給小寶寶安家 4.教師適時評價總結出科學的學習方法。(板書:搜集分析運用) 5.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研討,你有什么想說的? 第二課時 一、同學們,老師很高興,你們在研究“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時,運用了這么多科學的學習方法,懂得了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因此我們要珍愛自己、欣賞自己。不過在我們成長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今天,就讓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游戲,(出示課件)“我做5分鐘的媽媽”。 二、游戲體驗感受母親的辛苦 1.教師:同學們的書包大約十幾斤,和媽媽懷孕時增加的體重差不多,我們就把書包當作媽媽懷孕時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師來做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注意體會做動作時的感受,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 2.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動作。(坐著吃飯、伸手夠東西、低頭看腳尖、抬腿上樓梯、彎腰撿東西、彎腰穿鞋系鞋帶) 3.學生根據(jù)感受談體會。 4.教師: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的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會經(jīng)常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媽媽毫無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給媽媽聽吧!那就大聲地說出來吧!(播放課件音樂) 5.學生說心聲 三、總結升華情感 同學們,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同時我們更要珍愛我們的生命,就讓我們把你最真摯的話語寫在卡片上,在2006年的第一天送給你的父母,作為新年禮物吧! 2我們在成長 一、備課設想: (1)課程標準要求: 1、本課是小學科學課五年級(上)四單元中的第二個內(nèi)容“我們的成長”一課,從教材本身知識點的縱向編排上來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我從那里來”這一課,同時又為下一課“生命的周期”打下基礎。在教材中體現(xiàn)了編排上由簡到難,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螺旋式上升,層層深入的原則。從學生認知結構橫向發(fā)展來看,符合五年級學生由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狀況和水平。同時,這是一節(jié)典型的觀察實驗課,在觀察實驗教學中,教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和他們?nèi)后w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把科學啟蒙教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始終。 2、本課教學的設計不僅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強調(diào)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訓練和提示。同時,凸顯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一改以往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啟發(fā)誘導,創(chuàng)設情景,讓他們在充滿合作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提煉自己,發(fā)掘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 3、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協(xié)作思考、協(xié)作操作能力。讓學生體驗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感受到生物體是變化的,變化時是有規(guī)律的。 引導學生能夠準確測量和記錄。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了解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會測量并記錄自己的身高,體重,胸圍等數(shù)據(jù)。(重點教會學生測量)能堅持定期測量和積累數(shù)據(jù),供以后分析比較這些數(shù)據(jù),掌握人體生長變化規(guī)律。能設計長期測量身體各種數(shù)據(jù)的表格。 2.過程方法目標:教學中采用設疑——制定測量計劃——探究測量計劃——實際測量——分析記錄——得出結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通過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的變化到觀察身體的變化,認識到要關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長。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測量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 (3)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自己的成長已經(jīng)有所了解,具有獨立的見解、收集資料、分工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學習本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相關資料。 (4)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直觀演示、講授、引導、師生互動 二、教學準備: 1、教學準備:學生用的各種尺子、記錄紙、能證明自己長大的依據(jù)。 2、教師準備:秒表、米尺、測量身高、體重的用具、成長照片、人體比例的圖表。 3、設計意圖:引起興趣導出所學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討論不限制學生的思路引出由外部變化到內(nèi)部變化, 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難點:掌握人體生長變化規(guī)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想考一考你們的眼力。 1、請同學們看一看這是誰的照片?出示幼兒、兒童、少年、青年時期的某同學的照片。(猜猜他是誰)(每張照片上的年齡)。 A、現(xiàn)在能猜出來嗎? B、為什么剛才你們猜不出來呢?(生:照片與本人不一樣、成長變化了等) 二、大家說的都很正確,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我們自己。 板書課題:《我們在生長》 三、(出示圖片人的成長過程)我們是在不斷成長變化的,誰能說一說從哪些現(xiàn)象你感覺到自己長大了? (生:衣服變小了、身體長高了、力氣大了、跑的快了等有關的外觀的變化,最后教師要引導到知識、技能、思維方面的變化.。) (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學生說出要學的內(nèi)容) 過渡:同學們說出了我們生長變化的一些現(xiàn)象,你們有沒有好辦法更準確的了解我們的生長變化情況? (引導學生自由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生:用測量記錄的方法來了解自己的生長變化情況。 師:要想知道自己生長變化的精確情況,科學的方法是通過測量來比較。你們認為我們該如何測量呢? (生自由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指導測量方法。 小組討論:如何對我們的身高,體重,手和腳還有胸圍進行測量呢? 學生實際測量,了解自己生長變化的情況。 師述:別忘了,把你們測量的結果記錄在你們桌上的小卡片里,卡片的背面是記錄你們一年級時的身高和體重的情況,大家看一看你在這兩年當中到底長了多少? 學生實際測量提問:還可以通過測量哪些方面也能夠了解我們的生長情況? (在學生測量的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合作操作、合作思維) 第二課時 一、模型與解釋 整理資料,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釋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同時與其他小組的同學交流。 二、活動 A、畫一畫:《將來的我》 根據(jù)自己的猜想,畫出將來自己的模樣。(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各自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例如:初中的我、成年的我、當上爺爺或奶奶的我、很老的我 B、討論;當我們成為老人時,是否還在成長與變化呢? 三、拓展活動: 《分析人體比例》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身體的許多部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圖片中的成長比例) 引導學生觀察,人體中頭部的變化最明顯。 四、自由言論: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讓學生學會總結,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良好的目的。) 3、生命的周期 一、備課設想: 1、課程標準要求: (1)通過活動進行探究,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現(xiàn)有的信息基礎上,經(jīng)過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2)能用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知道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教學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通過活動、探究、交流,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讓學生通過活動、分析、總結,來了解生物成長過程。 3、學生分析:由于生物成長過程比較抽象,只靠老師的講解,學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讓學生親自驗證才行。 4、實施目標的方法或途徑: 活動、分析、總結。 二、重難點:知道任何有生命個體的成長與變化,并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求知精神。。 三、教法:觀察、活動 學法:整理、驗證 四、教具:將生物成長過程圖片制成的撲克牌。 學具:自制(將生物成長過程圖片制成的撲克牌)。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生物的成長過程嗎?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字叫——空當接龍 活動:空當接龍 (1)教師出示活動規(guī)則。 (2)學生看完后,開始游戲(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游戲時間) 通過游戲,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全班進行交流。 二、模型與解釋 人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回憶上一節(jié)學過的《我們在成長》 各種動物、植物的一生與人的一生是一樣的嗎? 小組內(nèi)進行比較,交流。 第二課時 一、整理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解釋。 比如整理總結出蝴蝶一生經(jīng)歷的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卵)。 師做小結并出示“生命周期”或“成長周期”,師給生做相關的解釋。 那么,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生物的生命周期呢? 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探究。 二、課外知識拓展——科學自助餐(動物寶寶與父母的外形) 三、做54頁的試劍石。 第五單元 地球在變臉 1、從“天圓地方”說起 課標要求:通過科學學習,知道與科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狀。 2、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 3、通過小組合作,能制造出簡單的地球模型。 教學重點:認識地球形狀及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 難點:制作地球模型。 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年齡小,對地球的認知淺顯的特點,可引用古代及現(xiàn)代有關地球的科學資料,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地球,再利用地球儀模型,強化學生對地球的認識。 教具:地球儀、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a、古時候,不同地區(qū)人們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 出示課件: 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b、古人為什么會對地球形狀有那樣的認識?如果我們生活在古代會不會有同樣的認識呢?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表達與交流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狀的呢?地球的形狀是人們通過那些事實與證據(jù)推測出來的? 出示教學課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通過長期的觀察,得出了結論:“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經(jīng)過長達3年艱苦的海上航行,勝利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 現(xiàn)在,宇航員從太空中拍攝的照片也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觀察與提問: 教師拿出地球儀,讓學生觀看:你能在地球儀上找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嗎?說一說在地球儀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到地球儀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小組內(nèi)交換意見。 四、搜集資料。 關于地球內(nèi)部的有關資料請同學們到黑板前展示。 大屏幕出示資料卡:人類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了幾百萬年,地球的內(nèi)部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科學家通過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發(fā)等,間接地揭示了地球內(nèi)部的奧秘。一般認為地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 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處厚度不一,陸地厚度平均約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7千米。 下一層是地幔,平均厚度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態(tài)巖漿的發(fā)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體。大多數(shù)地震是由地幔活動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為地核,半徑3470千米左右,溫度約3000攝氏度,最高可達5000攝氏度。地核又分為外層地核和內(nèi)層地核,根據(jù)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測定,外核可能是液態(tài)物質,內(nèi)核可能是固態(tài)物質。 第二課時 一、巧手小制作 根據(jù)地球內(nèi)部結構的有關資料,制作一個地球結構模型。 出示制作提示:a這個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實際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壓縮? b、我們需要那些工具和材料?c、小組成員如何分工? 二、展示與評價: 請你拿著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紹給同學們。 這個模型還可以怎樣改進?請?zhí)岢瞿愕膶氋F意見。 誰制作的模型最棒。 三、教學反饋: 這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 2、地球大“變臉”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表面變化對生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 2.了解常見的礦產(chǎn)資源。 教學重點: 知道地球表面變化對生物和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地球的臉是指什么? 地球的臉是指地球的外貌,簡稱“地貌”。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經(jīng)歷了復雜的變化。 二、閱讀與提問 閱讀59頁的課本內(nèi)容。 然后讓學生提問。并存入問題銀行。 三、交流資料 讓學生交流搜集到有關地貌的資料。 四、模型與解釋 整理有關地貌的資料,并制作一個模型來給大家演示地貌的形成過程。 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地貌。 最后舉辦一個模型展示會。 3、地球“變臉”之謎 教學目的: 能通過搜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會運用模型解釋地貌變化的主要原因。 教學重點: 能通過搜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粘土、托盤、飲料瓶、小蘇打、面粉、紅墨水、水、勺子 教學過程: 猜想與驗證 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變化? 學生猜想:火山爆發(fā)、地震、風…… 二、計劃與組織 引起地貌變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組選擇一個開展研究。 各小組制定一份詳細的研究計劃,并做好分工。 閱讀資料 閱讀63的課本內(nèi)容。修改自己的計劃。 模型與解釋 以小組為單位做火山爆發(fā)模型 (1)先準備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將飲料瓶埋起來,使它們像一座錐形火山。 (3)把小蘇打、面粉、紅墨水和水混合成漿狀,倒進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探究活動 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區(qū)的地震活動最頻繁,為什么? 第六單元 開心游樂場 1、走進游樂場 備課設想: 課程標準要求: 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能將所得的結論應用于實踐,并驗證其正確性。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生活中的幾種力。 2.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力。 3.教育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 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年齡在11----12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好奇心強,對什么都感興趣,凡事都想問個究竟,進入游樂場后,更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本課中,學生可能對重力、彈力、壓力、拉力等概念可能比較了解,但對磨擦力、吸引力、反作用力等概念可能不很理解,同時對這些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很了解。因此,在講授本課時,除引導學生搜索探究這些力外,還要啟發(fā)誘導他們了解這些力的作用。 實施目標的方法或途徑: 課前帶學生走進游樂場,通過游戲,觀察,讓學生們?nèi)グl(fā)現(xiàn),搜索各種各樣的力。 重點:認識重力、彈力、磨擦力等 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搜索出各種不同的力,并能用口語表達出來。 教法學法 教法:觀察法、游戲法、啟發(fā)引導、總結歸納 學法:游戲觀察法,討論交流、辦手抄報 教學過程: 一、提問:你們?nèi)ミ^游樂場嗎? 好,這么多同學都到過,老師很高興。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種力,如重力,彈力,磨擦力……看哪些同學能從游樂場中找出它們? 1.指導看書搜索力 2.設計表格把搜索結果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誰搜索出的多。 序號活動項目找到的力 1射箭活動彈力 2滑冰磨擦力 二、表達與交流 師:剛才我們從游樂場里搜索到許多的力,其實,生活中不僅僅這些,比如我們平時看到的火車在鐵道上奔馳,成熟的果子從樹上落下,這里面都有什么力?你還從其它科技書和電視以及網(wǎng)上等了解到相關的資料,請設計手抄報與同學交流。 生搜索資料辦報交流。 2、蹦床里的學問 一、備課要求: 1、課程標準的要求: 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用科學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2、教學目標: (1)通過試驗,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彈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 (2)通過自己親身實驗,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長,讓學生了解一定限度內(nèi),彈力大小與什么有關。 3、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玩蹦床,拉長橡皮筋的活動并不陌生,所以對本課的理解應該不算太難。 4、實施目標的方法或途徑: 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猜想與假設,動手實驗操作,來進行表達交流。 5、課前準備 利用周末時間玩蹦床,了解調(diào)查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案例: 1、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彈力的形成與特性。 2、教法、學法 觀察、交流。實驗。猜想驗證。 3、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課前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玩一次蹦床,并試著發(fā)現(xiàn)點什么,可以幾個人一塊去,互相說一說感受) 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誰可以勇敢的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疑問呢?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什么叫彈力,什么是彈性?并讓學生大膽猜想彈力是這樣產(chǎn)生的? 2、向學生介紹彈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 3、實驗 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做的實驗可以是拉彈簧秤,或者是橡皮筋)通過實驗,觀察如何判斷彈力的大小。 4、分析交流 (1)小組之間先整理實驗結果進行交流,結合以下問題: 你們的猜想正確嗎?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全班進行交流。 總結新的發(fā)現(xiàn): 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就越大。 第二課時 1、制作“小小火箭發(fā)射塔”。 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學的彈力知識,自制一個“小小火箭發(fā)射塔”。 制作過程中,可以結合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并及時糾正: (1) 如果我們把彈簧或者橡皮筋無限拉長,會把火箭射出無限遠嗎? (2) 我們前面做出的結論正確嗎?有沒有需要修正的? (3) 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交流新發(fā)現(xiàn)。 在一定限度內(nèi),物體的形狀變化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3、了解生活中彈力的應用。 根據(jù)學生課前的調(diào)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應用彈力的例子? 3、滑梯里的奧秘 課程標準要求: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淺顯力學知識—物體間的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它們之間的壓力有關。 (2) 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綜合能力;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的思維能力。 (3) 啟發(fā)學生探究與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3學生分析:因為學生平時都玩過滑滑梯,對此游戲比較熟悉,本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了解摩擦力。 4、實施目標的方法和途徑: (1)學生親身體驗活動 (2)學生進行猜想,提問 (3)通過實驗驗證 (4)進行分析總結 (5)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交流 教學案例: 1、重點難點: 能過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說出自已對滑梯里的科學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 2、教法、學法: 實驗法,實踐活動法、討論法 3、教學資源: 木板、毛巾、白布、測力計、秒表、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玩過滑梯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具體說說怎樣刺激嗎?) 2、小熊歡歡也很喜歡玩滑梯,讓我們來看看它玩得怎么樣,好嗎?(課件:小熊從平矮的滑梯滑下,說:真沒勁!小熊從高高的滑梯滑下,栽了一個跟頭,說:太危險了?。┬⌒艿母惺転槭裁磿覀兊牟灰粯幽??(生試說) 師小結:看來,滑梯中有著很多的科學道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滑梯的奧秘。(板書課題) 二、引導觀察,進行猜想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幾個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課件) 為什么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學生猜測一下) 什么是摩擦力呢?(師講解)我們在滑滑梯時,滑梯就給了我們一個摩擦力。 2、那你們來猜一猜,怎么樣才能滑得更快呢?(猜一猜) 3、學生個別發(fā)言。(師問:你認為會有什么情況?[這個想法不錯]你的猜想是什么?[這個猜想也很好]你猜想到了什么?[這也是個不錯的想法]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師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板書: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4、小結:大家都是愛思考的好孩子!一下子猜想了好幾種情況。 第二課時 一、動手實驗,自主探索 1、那么,要比較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有何不同?可以用什么實驗方法?(對比實驗) 2、認識實驗器材。 老師提供給大家一些實驗器材,你們看,這是什么?(引導學生自己說,不認識的老師介紹) 3、討論實驗方法。 (1)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討論一下怎么利用這些器材進行實驗。(課件:議一議) (2)哪一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案? 4、進行自主探索。 (1)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課件:做一做)并把實驗的結果填寫在記錄表上。這張表上還有一些小小的建議,請同學們自己看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生看記錄表) (2)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二、綜合分析,形成結論 1、交流。 下面請各小組來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得到什么結論?。(課件:說一說)[你們觀察的真仔細,你描述得真好……其他小組驗證的結果跟他們一樣嗎?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展示課件。(課件:三個結論的動畫) 2、小結:通過剛才的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了物體越重,摩擦力就越大。(板書) 3、匯報新發(fā)現(xiàn)。 你們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嗎?(物體間的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它們之間的壓力有關。)看來關于力學的知識還有很多,同學們今后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課時 一、知識運用,拓展延伸 摩擦力無處不在,既可恨,又可愛。需要是,人們設法增大它,不需要時,人們就設法減小它。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課件演示) 減小摩擦力的例子:(課件演示) 小結:滑梯設計得科學合理,小熊玩得多開心?。】磥?,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能學到很多知識,還能利用科學來為我們服務。 1、 談一談: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應用了滑梯的科學?(課件隨機展示激流勇進、滑雪、滑旱冰、滑板、高空飛車、沖浪快艇、過山車等。) 二、創(chuàng)造設計,激發(fā)思維 看了這么多好玩的項目,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也來做一回設計師。(課件:請你來做設計師: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你認為最理想的滑梯或其他玩具……)[播放音樂] 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引導點評。 三、總結談話,鼓勵進取 本節(jié)課同學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滑梯的科學,還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老師預祝同學們都能成為偉大的設計師和科學家! 4、我們的游樂器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自制游樂器材,并在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2、讓學生述說自己的設計思路,演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培養(yǎng)說話能力與演示能力。 3、認識重力、彈力與摩擦力等幾種力。 4、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培養(yǎng)自信。 重點難點: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勇于表現(xiàn)。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蹺蹺板、滑梯、蹦蹦床的圖片,談談自己玩過后的感受。你還玩過什么器材?愿意自己制作游樂器材嗎? 二、新授: 1、欣賞借鑒教材86——87頁的三種游樂器材展示,小組交流體會。 2、你有更好的點子嗎?小組同學討論自己的設計方案,并形成文字,力求詳細實用。 三、布置作業(yè):小組合作完成自己的游樂器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大家的游樂器材都做好了嗎?我們這節(jié)課來個大展示。 二、展示 要求:1、1人講解,1人演示。 2、特邀評委講評。 三、教師總結。 四、小組同學討論改進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自行改進。 第三課時 一、自學 認識五種力 二、拓展 關于這五種力你還知道什么知識?你還知道什么力? 第四課時 一、導入 本次活動結束了,你的表現(xiàn)怎么樣呢? 1、自己填寫90頁的表格。 2、小組討論填寫左邊的“小組評價”。 二、拓展 1、討論:運動員在上單杠前,要在手里涂些鎂粉,這是為什么呢? 2、找找圖中出現(xiàn)的力。(90頁) 第七單元 生生不息的原動力 1、光合作用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課程標準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通過分析科學家們建立學說的過程和方法,學習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實與證據(jù),并得出既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學案例: 1.重點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難點:通過分析科學家們建立學說的過程和方法,學習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實與證據(jù),并得出結論 2.教法學法:教法:引導法,分析法。學法:閱讀法理解法,討論法。 教學流程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光合作用的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打開書閱讀92頁-93頁前兩自然段內(nèi)容后分組討論。 1.小組匯報交流情況。 2.得出結論,海爾蒙特實驗證明: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3.接著,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設計并做了這樣的實驗: 4.分組實驗 實驗后得出結論:植物有時能把壞空氣變好,有時也會把好空氣變壞。 5.到1779年夏天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實驗進一步得出結論。 6.分組實驗后得出結論:只有綠葉和綠枝才能真正把空氣由壞變好。 7.又經(jīng)過 瑞士牧師謝尼伯德國科學家末里斯薩克斯等一代又一代科學家不懈的努力。終于了光合作用的秘密:在陽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綠葉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產(chǎn)生了氧氣。即: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氣 鞏固練習: 按照“土壤汁”的說法,植物生長的需要的物質全部來自于土壤。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海爾蒙特用實驗證明,柳樹長大需要的物質來自雨水,他的結論正確嗎? 普里斯特利設計的實驗想證明什么?他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豪斯的實驗證實了陽光對植物的作用,他的依據(jù)是什么? 謝尼伯的貢獻是什么? 為什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秋五年級科學上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 2019 年級 科學 上冊 一冊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46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