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常規(guī)外用藥ppt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biāo)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皮膚科常規(guī)外用藥的使用,外用藥的分類,外用藥的作用及用途,外用藥的使用原則,常規(guī)外用藥的使用方法,外用藥物的分類,溶液 如,3%,硼酸水,粉劑 如,40%,硫代硫酸鈉與,2%,稀鹽酸溶液,洗劑 如爐甘石洗劑,油膏 如凡士林,酊劑 如濃碘酊含碘,1020%,(艾力克),乳霜劑 如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硬膏 如復(fù)方氧化鋅糊,氣霧劑 如可愈,凝膠 如阿昔洛韋眼用凝膠,涂膜劑,外用藥物的分類,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溶液,:是一種或多種藥物的水溶液。,多用于各類皮炎的急性期、紅斑、水皰、腫脹及有滲出的皮損,粉劑,:是一種或多種植物性和動物性的干燥粉末狀藥物均勻混合制成,可吸收水分,保持皮膚干燥,減輕皮膚與皮膚、皮膚與外界的摩擦,.,多用于急性過敏性皮炎的早期及皮膚潮濕、多汗部位。,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洗劑(水粉劑):,主要是水和適量的粉劑的混合而成,用前需搖勻,又稱震蕩劑。它具有收斂、消炎、殺菌、保護(hù)和清潔作用。,適用于急性過敏性皮炎的初期和末期的治療。但不適用于有毛發(fā)的部位和結(jié)痂、脫屑及濕潤的糜爛面上,。,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酊劑(醑劑):,具有殺菌、消毒、止癢及對某疾病的治療作用。用毛刷或棉千蘸酊劑,涂于皮損處,根據(jù)主藥作用和病情決定用藥及次數(shù)。,2%,碘酊含有碘、碘化鉀、酒精溶液,有強殺菌、消毒作用,用于皮膚表面消毒、殺菌。,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乳霜劑,:將油和水在乳化劑的作用下,由于含油和水的比例不同形成水包油型乳劑和油包水型霜劑。再加入具有一定治療作用的藥物,就是目前市場上,主要流行的皮膚外用藥劑型。,易涂抹,不污染衣物,深受歡迎。缺點易干燥及霉變,不穩(wěn)定,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乳霜劑常用的藥物,:,含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的乳霜劑:,短效:可的松霜、氫化可的松霜;,中效:膚輕松霜、去炎松霜、氯氟舒松霜;長效:地塞米松霜、倍他米松霜等。,用于不同程度病情的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接觸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等,含有抗生素類的乳霜劑:如硫磺霜、克霉唑霜、阿昔洛韋霜;,含有某些治療藥物作用的霜劑:硅霜、維生素,E,乳、維膚康乳、復(fù)方二氧化鈦乳等,乳霜劑常用的藥物,:,軟(油)膏劑:,是一種均勻、細(xì)膩、半固體,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涂展性,即能吸水,又能釋放藥物,能軟化痂皮、潤澤皮膚、消炎、止癢,促進(jìn)肉組織形成作用,穿透皮膚作用深,,但不利于散熱。,適用于慢性皮炎或無溢液者及潰瘍,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硬膏:,其稠度較高,粘著力不如軟膏,性質(zhì)溫和,刺激性小,有吸收分泌物和保護(hù)創(chuàng)面作用。,適用與膿痂性和磷屑性皮膚病,以及亞急性、慢性炎癥性皮炎、濕疹。有毛發(fā)的部位不宜用,.,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外用藥分類,作用,疾病,溶液,用于濕敷有減輕充血水腫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等作用,用于急性皮炎、濕疹類疾病,洗劑,有止癢、散熱、干燥及保護(hù)作用,用于急性過敏性皮炎初期和末期的潮紅、腫脹、瘙癢而無滲出的急性皮膚損害,乳劑,有保護(hù)、潤澤作用,用于亞急性、慢性皮膚炎癥或瘙癢癥等,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外用藥分類,作用,疾病,軟膏,有保護(hù)創(chuàng)面、防止干裂的作用,用于慢性皮膚炎癥患者,糊劑,有一定吸水和收斂作用,用于有輕度滲出的亞急性皮炎和濕疹等,酊劑和醑劑,將溶解的藥物均勻分布于皮膚表面,發(fā)揮作用,慢性皮炎和瘙癢癥,油劑,清潔、保護(hù)和潤滑,滲出少的急性、亞急性皮炎和濕疹,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外用藥分類,作用,疾病,硬膏,阻止水分散失、軟化皮膚和增強藥物滲透的作用,苔蘚樣變的慢性、局限性、浸潤肥厚性皮膚病,涂膜劑,在皮膚上形成一均勻薄膜,慢性、無滲出或角質(zhì)層增生性損害,氣霧劑,噴涂后藥物均勻分布于皮膚表面,急性、慢性、感染性或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凝膠,外用后形成一薄層,涼爽潤滑、無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外用藥物的作用及用途,外用藥的使用原則,1,急性炎癥皮損,:,僅有潮紅、腫脹、斑丘疹而,無糜爛時,選用,粉劑或振蕩劑,如氧化鋅粉或爐甘石洗劑。有水皰、糜爛、滲出時,則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3,硼酸溶液或,1,:,2000,醋酸鉛溶液作濕敷用,。,根據(jù)臨床特點選用適當(dāng)劑型,2,亞急性炎癥皮損,:,可選用,乳劑或糊劑,如糖皮質(zhì)激素乳劑或氧化鋅糊劑等。,3,慢性炎癥皮損,:,選用,軟膏、糊劑或硬膏、涂,膜劑。,外用藥的使用原則,4,頑固性、,局限性皮損,:,可用糖皮質(zhì)激素作皮損內(nèi)注射。如無皮疹而僅有瘙癢,可選用醑劑或酊劑如,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糖皮質(zhì)激素制劑,等,也可選用,乳劑或振蕩劑,外用藥的使用原則,如化膿性皮膚病,可選用抗生素藥物,如,2,莫匹羅星、,0.5,3,紅霉素、,0.1,鹽酸小檗堿,(,黃連素,),等。,真菌性皮膚病可選用抗真菌藥,如,2,3,克霉唑、,2,咪康唑、,1,聯(lián)苯芐唑、,1,特比萘芬、,5,10,水楊酸、,2,酮康唑,外用藥的使用原則,根據(jù)病因、病理病化和自覺癥狀來選藥,變態(tài)反應(yīng)性疾病可選用抗過敏藥,如糖皮質(zhì)激素或抗組胺藥,瘙癢者選用止癢藥,角化不全者選用角質(zhì)促成藥,如,5,10,黑豆餾油、,2,一,5,煤焦油或糖餾油等,角化過度時選用角質(zhì)松解劑,如,5,10,水楊酸、,10,20,尿素、,0.01,0.1,維,A,酸等,外用藥的使用原則,外用藥的使用原則,熟悉和掌控藥物的禁忌證和藥物間的配伍禁忌,洗劑,不宜應(yīng)用于毛發(fā)部位,不能應(yīng)用于,結(jié)痂、脫屑及濕潤的糜爛面,。,酊劑,則禁用于,急性炎癥或滲出糜爛者,外用藥的使用原則,一般宜從低濃度、小面積開始試用,逐漸擴大面積、增加濃度,盡量避免刺激。用藥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有不良反應(yīng),應(yīng)立即停藥或更換其他藥物,外用藥的,使用方法,涂抹,濕敷,封包治療,常規(guī)外用藥的使用方法,濕敷,多用于各類皮炎的急性期、紅斑、水皰、腫脹及有滲出的皮損。,常用的藥物有,3%,硼酸水、,聚維酮溶液,,可用做急性皮炎的冷濕敷方式。,注意事項,1,把,4,8,層紗布墊用上述藥液浸濕,拿出稍擰去水,以不滴水為度,敷在病損上,,20,30,分鐘或更長時間,中間可以更換,每日,1,2,次或多次,,,2,濕敷面積不能超過身體總面積的,1/3,,面積太大,要注意保溫,以防感冒。,3,對于肢端、陰莖、肛門部位皮損等可采用泡浴,涂抹,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溶解于水內(nèi),治療時用毛刷或棉千蘸藥液直接涂皮損上而進(jìn)行治療,一般的一日涂,2,3,次,根據(jù)病情需要可增加或減少。,注意事項,1,、外用藥的涂抹按照先水劑后膏劑的順序涂抹;,2,、洗劑涂抹需先搖勻藥物再用毛刷順毛囊輕涂與皮損表面;,3,、膏劑涂抹需用壓舌板稍用力研磨,順時針揉搽與皮損表面,涂藥范圍應(yīng)大于皮損;,4,、抹藥后應(yīng)暴露,5,分鐘待干,觀察有無不良反應(yīng)。,封包治療,抹藥后用保鮮膜包裹抹藥部位兩圈,膠帶固定。,注意事項,:,1,、,封包前應(yīng)清潔皮膚,均勻涂檫外用藥,用保鮮膜或保鮮袋包裹涂檫藥物處的皮膚,包裹時間為,6-8,小時,最多不超過,8,小時。,2,、保鮮膜包裹時不可過緊,以免影響皮膚血液循環(huán)。,3,、封包治療適用于皮損較厚的四肢、背部,不可全身大面積運用,點滴狀皮損處禁用。,4,、封包藥物易選用軟膏、雙劑軟性激素。,使用外用藥的注意事項,1,、涂抹藥物厚度為觸之有藥,能透露一定皮色;,2,、兩種藥膏混用時需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30,分鐘內(nèi)用完;,3,、可根據(jù)皮損的性質(zhì)和治療需要采用不同的用藥方法;,4,、涂抹洗劑采用“點涂法”,以免損傷正常皮膚。,5,、由于角質(zhì)屏障作用,藥物在皮膚表面達(dá)到一定的飽和度即停止吸收,因此間斷用藥比連續(xù)用藥好,每日外用,1-2,次即可;,6,、應(yīng)用硼酸軟膏時,要注意不可大劑量長期使用,每次封包面積少于全身面積的,1/3,,以免引起硼酸中毒。,使用外用藥的注意事項,1,外用藥分為幾大類?,2,皮損急性期應(yīng)選用那種類型外用藥?,3,外用藥濕敷時應(yīng)敷幾層紗布,時間多長?,4,外用藥行封包治療時,封包時間多少小時為宜?,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