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方針PPT通用通用課件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安全生產方針,主要內容:,2.1安全生產方針的意義及形成,2.2怎樣貫徹安全生產方針,重點掌握:,安全生產方針及其含義,理解怎樣貫徹安全生產方針,2.1安全生產方針的意義及形成,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預防傷亡事故和職工危害,維護職工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健康,保證生產建設穩(wěn)定、持續(xù)和順利發(fā)展的指導方針。,1952 毛澤東提出重視安全,“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1985 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確定,安全第一、預防為主,2007 十六屆五中全會,含義,1.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2.安全生產必須強調預防為主。就是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預教、預測、預想、預報、預警、預防的遞進式、立體化事故隱患預防體系,改善安全狀況,預防安全事故。,建設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實安全責任、加大安全投入,3.適應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要求,自覺遵循安全生產規(guī)律,正視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抓住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并充分發(fā)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有效解決安全生產領域的問題。,安全生產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2.2怎樣貫徹安全生產方針,(1)一切人員,特別是企業(yè)領導,必須十分重視安全工作,要將其放在第一的位置上。,(2)凡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礦企業(yè)和革新挖潛項目,都必須有保證安全生產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設施。這些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3),在日常工作中,企業(yè)的各級領導在管生產的同時,必須負責管安全工作,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時候,也必須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并要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4),加強安全管理,要通過安全檢查、安全預測和安全評價及時識別和預知危險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險源,預防事故與職業(yè)病的發(fā)生,做到預防為主。,考核,5.綜合治理就是要運用好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從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責任、安全投入入手,多管齊下,綜合施治等方面著手,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論,主要內容:,3.1,概述,3.2,事故因果連鎖輪,3.3,人與機械,3.4,事故發(fā)生頻率與傷害嚴重度,3.5,傷亡事故預防原則,重點掌握:,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軌跡交叉理論,3.1概述,事故是違背人的意志而發(fā)生的意外事件。,古代:“天意”或“命中注定”,事故致因理論:闡明事故為什么會發(fā)生,事故是怎樣發(fā)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發(fā)生的理論。,天意論,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現代因果連鎖論,變化發(fā)展觀,混沌觀,危險源系統論,系統觀,軌跡交叉論,能量意外釋放論,事故頻發(fā)傾向論,事故遭遇傾向論,超自然歸因,單一歸因,人物合一歸因,系統歸因,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圖 事故致因理論基本結構,一、早期工業(yè)安全理論,工業(yè)革命時期:,(,1,)事故頻發(fā)傾向理論,1919,年由英國,M.Greenwood,提出,指個別人容易發(fā)生事故的、穩(wěn)定的、個人的內在傾向。,認為事故頻發(fā)傾向者的存在是工業(yè)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預防事故措施,人員選擇。,即通過嚴格的生理、心理檢驗,從眾多的求職人員中選擇身體、智力、性格特征及動作特征等方面優(yōu)秀的人才就業(yè)。,人事調整,。把企業(yè)中的事故頻發(fā)傾向者調整崗位或解雇。,(,2,)工業(yè)安全理論,1931,年海因里希,工業(yè)事故預防,提出,主要內容是:,1),人員傷亡的發(fā)生往往是由于一系列因果連鎖之末端事故的結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機械、物質(統稱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2),不安全行為是大多數工業(yè)事故的原因。,3),因為不安全行為而受到了傷害的人,幾乎重復了,300,次以上沒有造成傷害的同樣事故。換言之,人員在受到傷害之前,已經數百次面臨來自物的方面的危險。,4)在工業(yè)事故中,人員受到傷害的嚴重程度具有隨機性。,5)原因:不正確的態(tài)度;缺乏知識或者操作不熟練;身體狀況不佳;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不良環(huán)境等,6)防止事故的方法與企業(yè)生產管理、成本管理及質量管理的方法類似。,海因里希的工業(yè)安全理論主要闡述了工業(yè)事故發(fā)生的因果論、人與物的關系、事故發(fā)生頻率與傷害嚴重度之間的關系、不安全行為的原因等工業(yè)安全中最基本的問題,該理論曾被稱做“工業(yè)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ial Safety),3E,領導、經濟因素,二、二次大戰(zhàn)后的安全理論,(,3,)能量意外釋放理論,1961,年由,Gibson,和,Haddon,提出,認為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預防事故思路,防止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防止人體與過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接觸;,約束、限制人體與能量接觸的措施叫做屏蔽。,事故預防措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積;,緩慢地釋放能量;,設置屏蔽設施;,在時間和空間上把能量與人隔離;,信息屏障。,管理,三、系統安全,科技的進步,大規(guī)模復雜系統,危險源 危險性 危險度,人失誤,系統安全工作包括:危險源識別、系統安全分析、危險性評價及危險控制,主要原因:管理,MORT,3.2事故因果連鎖輪,一、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1931,年由美國,W.H.Heinrich,提出,認為事故的發(fā)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繼發(fā)生的結果,。,事故因果連鎖,1,29,300,千萬次的隱患,事故金字塔,死亡重傷或重大損失事故,輕傷或低損失事故,無傷害無損失或險肇事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形成,遺傳、社會環(huán)境或管理缺陷,心理、生理上的弱點,安全意識低下,,缺乏安全知識及技能等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不安全行為和狀態(tài)的主要原因,不正確的態(tài)度,技術、知識不足,身體不適,不良的工作環(huán)境,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的形成,設計、制造缺陷,使用、維修保養(yǎng)不善,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事故預防的基本原則,工程技術方面改進,說服教育,人事調整,懲戒,3E,原則,Engineering,工程技術:運用工程技術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實現生產工藝、機械設備等生產條件的安全。,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種形式的教育和訓練,使職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產所必須知識和技術。,Enforcement,強制:借助于規(guī)章制度、法規(guī)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博德,(P,.,Bri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基礎上,提出了反映現代安全觀點的事故因果連鎖,如下圖。,管理失誤,基本原因,直接原因,征兆,事故,傷亡,博德的事故因果連鎖論,起源,二、博德的事故因果連鎖,三、亞當斯的事故因果連鎖,該理論的核心在于對現場失誤的背后原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為及生產作業(yè)中的不安全狀態(tài)等現場失誤,是由于企業(yè)領導者及事故預防工作人員的管理失誤造成的。,四、事故統計分析用因果連鎖模型,五、變化觀點的事故因果連鎖,失誤,變化,不安全行為與不安全條件,事故,傷害輕微,損壞輕微,傷害嚴重,死亡,徹底破壞,多人死亡,變化:,(,1,)企業(yè)外的變化及企業(yè)內的變化,(,2,)宏觀的變化和微觀的變化,(,3,)計劃內與計劃外的變化,(,4,)實際的變化和潛在的或可能的變化,(,5,)時間的變化,(,6,)技術上的變化,(,7,)人員的變化,(,8,)勞動組織的變化,(,9,)操作規(guī)程的變化,變化一失誤連鎖模型,3.3人與機械,海因里希調查了美國的75000起工業(yè)傷害事故,發(fā)現占總數98%的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預防的。,在可預防的工業(yè)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為為主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軌跡交叉理論,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發(fā)生于同一時空或者說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相遇時,將在此時空點發(fā)生事故。,人的因素的運動軌跡:,(,1,)遺傳、社會環(huán)境或管理缺陷,(,2,)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弱點,安全意識低下,缺乏安全知識及技能,(,3,)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因素的運動軌跡,(,1,)設計制造缺陷,(,2,)使用維修保養(yǎng)過程中潛在的故障,(,3,)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