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哲學智慧生成于人類實踐活動、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2、聯(lián)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用理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人生的變化發(fā)展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哲學和智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哲學智慧生成于人類實踐活動、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人的生活應該是經過思考,有明確的目標和意義的生活,對世界和生活的審視、思考,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需要以哲學知識作指導。哲學是什么?研究什么問題?本課將初步揭開哲學的神秘面紗。 (二)進行新課 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1、學好哲學,終生受益。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我由什么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哲學就是通過對一系列關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質和普遍規(guī)律問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門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和思想智慧,是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二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三個思考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由于人們的觀點不同,對排名問題的認識也不同,類似的生活問題很多,正確解決它哲學的理性、辯證思考。 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學。人們對問題的高明認識、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學智慧聯(lián)系在一起。然而,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句話,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3、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三頁“專家點評”“探究框題”內容,同時提出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主要是各自的世界觀不同,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 1、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自然界變化萬千,社會錯綜復雜,有時會使人們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處,正確的前行的路在何方?這時我們需要照亮前進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燈。 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在古希臘文和英文中,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漢語中,哲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現(xiàn)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說明哲學對人類生活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2、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fā)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fā)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課堂總結、點評 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學好哲學,終生受益。。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說法正確地是 ( ) A.哲學與普通人的生活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 B.哲理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C.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靈活的大腦 D.哲學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憑空產生的答案:B [例2] 馬克思說:“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 這主要說明哲學 ( ) A. 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一切問題B. 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C. 與我們的生活、實踐密切相關D.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 D 1.2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哲學、世界觀的涵義。2、理解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增強學生從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角度,認識哲學指導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哲學的意義。 ★教學重點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哲學對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知道了哲學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人的生活有重大指導作用。那么,哲學是什么?如何產生?研究什么?本課將進一步探究這些問題。 (二)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五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世界觀不等于哲學,二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一、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1、什么是世界觀? 每個人都要接觸周圍的事物,都會通過實踐活動獲得對世界的認識,這種認識積累多了,就會形成對周圍世界的一定看法。 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 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教師活動: 哲學與世界觀是不是一回事? 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然后展開討論。 教師總結:不是。 2、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于哲學。哲學是哲學家依據(jù)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tǒng)的世界觀加以理論化、系統(tǒng)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因此,我們既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世界觀不同,想問題,做事情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哲學既是世界觀的學問,又給人們方法指導。 3、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教師活動:下面大家總結一下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 4、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 (1)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2)一般說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著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3)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既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二、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哲學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與社會的各門具體科學知識有密切關系。 1、哲學是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總結的結果 人類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具體的知識,這些知識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還有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如文藝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還有一類是關于人的認識和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如心理學、邏輯學等。 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guī)律和奧秘,哲學則對個別的規(guī)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頁“專家點評”和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哲學與具體科學緊密聯(lián)系,相互影響。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1)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 哲學之所以富有生機和活力,能夠存在和發(fā)展,就在于它以不斷豐富的具體科學知識為基礎,從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結論。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酒和枯萎。 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2)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科學家的研究活動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某種世界觀的指導下進行的,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家就會在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失去正確方向,甚至陷入混亂和失敗。 因此,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哲學的涵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等有關知識。深刻理解這些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進一步理解生活與哲學關系的基礎。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關于哲學的說法正確地是 ( ) A、哲學是世界觀的學說,世界觀就是哲學B、哲學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C、哲學是人們零散的、自發(fā)形成的世界觀的集合D、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答案:D [例2]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 ( ) A、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B、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著世界觀 C、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D、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方面,世界觀就是方法論答案:A [例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 ) A、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B、某些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可以不受哲學的指導 C、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D、哲學與具體科學有共同的研究對象 答案:C 2.1 哲學的基本問題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內容。2、理解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教學重點、難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人類哲學史上,各種哲學派別相互爭辯,共同發(fā)展,哲學思想在曲折中前行。哲學爭辯的焦點是什么?貫串哲學發(fā)展發(fā)展始終的是一個什么問題?這就是本課將學習的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分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內容,并思考什么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下劃分的。 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3、可知論與不可知論之分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內容,并思考什么是不可知論?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是在“思維和存有無統(tǒng)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下劃分的。 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是劃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如英國的休漠和德國的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的觀點被稱為不可知論。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10頁“專家點評”“名言”內容,同時討論、思考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解。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略。 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要面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還是從主觀出發(fā)的問題,說到底都要涉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人類所從事的活動主要歸結為兩類,一是認識世界,二是改造世界。無論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 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因此,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 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fā)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三)課堂總結、點評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其中,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四)實例探究 [例1]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 ① 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 ②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③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問題 A.① ② B.① ③ C.① ④ D. ③ ④ 答案:B [例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 ) A. 對物質和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 B. 對哲學的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 C. 對思維和存有無統(tǒng)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D.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答案 D [例3]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因為它 ( ) ①是人們生活、實踐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②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③ 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 ④決定著它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答案:D 2.2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知道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不可知論的涵義。 2、理解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與辯證法、形而上學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教學重點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哲學對生活的影響。 ★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知道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學派別。本課將進一步探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派別區(qū)分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唯物主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他們的理解不正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下劃分的。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tài):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1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chuàng)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jù)。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xiàn)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tài):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2探究框題以及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3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3“專家點評”以及“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略。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陣營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哲學史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1、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對子 在哲學史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這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對子。 2、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因為,各種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在哲學史上,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之外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獨立派別。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要么與唯物主義結合,要么與唯心主義結合。因此。從哲學的基本派別來看,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專家點評”內容,并了解二元論的情況。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略。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知道了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tài);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tài);哲學史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深刻理解這些問題,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進一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四)實例探究 [例1] 下列屬于唯物主義的是 ( ) A、物是觀念的集合B、理生萬物,理主動靜C、存在即被感知D、氣者,理之依也 答案:D [例2]有些哲學家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如水、火、氣、土等,這種哲學思想屬于 ( )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主觀唯心主義D、客觀唯心主義答案:A [例3]“心外無物”的觀點屬于 ( ) A、樸素唯物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C、主觀唯心主義D、辯證唯物主義 答案:C 3.1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1、識記哲學是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2、理解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運用哲學理論觀察、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時代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是對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它來源于社會實踐、反映人們的實踐,也必然對社會實踐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下面我們就探究哲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一、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5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與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現(xiàn)狀是分不開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現(xiàn)狀的反映和體現(xiàn)。 1、哲學與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 (1)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形態(tài)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態(tài)的經濟和政治。 (3)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任何哲學都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2、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頁內容,并思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面對著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諸多內容,哲學家可以反映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確或比較正確地進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確乃至錯誤和歪曲地進行反映。因而,哲學家可能是真理的發(fā)現(xiàn)者,也可能是謬誤的制造者。 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就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16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一定時期的哲學思想總為一定時代的社會變革提供思想指導。 1、批判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xiàn)在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文藝復興運動打擊了封建教會的神學統(tǒng)治和精神獨裁,使越來越多的人從宗教神學的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實現(xiàn)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然的轉化。它培養(yǎng)了人們面向現(xiàn)世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喚起了人們積極進取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科學實驗精神,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2、預見未來,指明方向,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xiàn)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總之,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7頁“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略。 (三)課堂總結、點評 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哲學都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真正的哲學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成為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指導社會的變革。 (四)實例探究 [例1]哲學與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是 ( ) ①哲學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時代的哲學形態(tài) ③哲學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④一定時代的哲學會推動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答案:B [例2]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xiàn)在( ) A. 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B. 提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 C. 動員和掌握群D.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答案 D [例3]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因為它 ( )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③ 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有決定性影響 ④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A.① ②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答案:D 3.2 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教學設計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理論來源。 2、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以及在中國發(fā)展的重大理論成果。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運用哲學理論觀察、分析、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時代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哲學對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知道了哲學與誰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時代的產物。本課將進一步探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和基本特征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7頁探究框題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相應社會矛盾的激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出時代要求,準備了各種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決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1、階級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 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先后爆發(fā)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政黨的領導,這些工人運動先后失敗了。 無產階級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而生。 2、自然科學基礎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9頁“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自然科學基礎。19世紀,自然科學已經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fā)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 地質學、胚胎學、動植物生理學和有機化學等一大批說明自然界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學科,紛紛建立和發(fā)展起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fā)現(xiàn)和自然科學的其他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因而,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 3、理論來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9頁教材以及“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表現(xiàn)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機械相加,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驗和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chuàng)立的一種嶄新哲學一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開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實現(xiàn)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fā)展結出的豐美碩果。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0頁探究框題以及相關鏈接內容,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以往舊哲學的種種局限性,具有了自己科學的、鮮明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2、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從實踐出發(fā)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xiàn)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tǒng)一。 3、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果說無產階級是人類解放的心臟,那么,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人類解放的頭腦。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fā)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1-23頁內容,并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及成果。 學生活動:自主閱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馬克思主義是發(fā)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2、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又一偉大理論成果,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它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利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它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特征以及在中國的發(fā)展,知道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第一次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三大理論成果。 (四)實例探究 [例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 ( ) A、資產階級的發(fā)展、壯大B、農民階級生存要求C、哲學家隊伍發(fā)展壯大D、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答案:D [例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批判地吸取了( ) ①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 ②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 ③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基本內核 ④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合理內核A.① ② B.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答案:A [例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 ) ①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 ②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 ③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 ④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答案:C-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生活處處有哲學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生活 處處 哲學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56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