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第一課時 1.doc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第一課時 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第一課時 1.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第一課時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二、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及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辨證唯物主義的相對性觀點.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推理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2.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教學難點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教學方法 實驗法、歸納法、問題解決法、 分層教學法. ●教學用具 演示物體一個、彈簧秤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投影本節(jié)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2.掌握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學習目標完成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個物體可以處于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其中常見的是平衡狀態(tài),而且很有實際意義,如起重機、建筑物等就需要保持平衡狀態(tài).那么,什么是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呢?這一章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問題,本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二、新課教學 說明:分層教學的前提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結(jié)合對各部分的掌握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態(tài)度、興趣等綜合因素,大致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如下: A層次:對物理有較濃的學習興趣、基礎(chǔ)知識牢靠,學習習慣較好,能主動預習且能超前認知的同學. B層次:自我感覺學習物理沒有多大困難,自我學習約束能力一般,能跟上老師上課的步驟的同學. C層次:沒有或興趣不大,需要老師或他人的督促,學習習慣不太好,屬于被動學習的階段,相對而言成績也較差. 課堂布置:C層次靠前 B層次居中 A層次自愿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1)復習什么是共點力 教學設(shè)計:鑒于共點力的知識學過的時間已較長,借此可檢查鞏固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設(shè)計] A:思考題:如果一個物體可看作質(zhì)點,那么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力都可看作共點力. B:請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互相提出問題互查,然后對照課本內(nèi)容復習. C:先自己思考,然后打開課本P12頁加以鞏固認識. [強調(diào)]一般我們考慮的物體可看作質(zhì)點,作用在其上的力可看作是共點力. (2)介紹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tài). 舉例設(shè)問: 平常我們看到的房屋、箱子、桌子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是否為共點力?一直處于什么狀態(tài)? [CAI課件]模擬物理情景. [學生活動設(shè)計] 簡單討論 [結(jié)論]可視為受共點力,保持靜止. [歸納]類似此類的受共點力,并保持靜止不動的狀態(tài),我們就說它處于平衡狀態(tài).另外,如果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也稱它處于平衡狀態(tài). 例:物體被勻速舉高 [歸納]一個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則這個物體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 [學生活動設(shè)計] 思考、討論找出其中的關(guān)鍵詞句.并試著解釋為什么.(A層次) 例:“保持”,說明不是一個瞬間(時刻) [反饋練習] 投影:汽車以大小不變的速率拐彎,是否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為什么? 請B層次同學解答. 參考答案:否,v的方向變,(是曲線運動)非直線運動. 分類: 靜平衡:物體保持靜止. 動平衡: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1)請同學分析剛才所舉的例子中各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 A:口頭表述(包括汽車勻速直線運動) BC:畫出受力示意圖(包括汽車勻速直線運動) [結(jié)論]物體在平衡時既可受兩個力,又可受更多的力. (2)實例分析,理論推導. [思路]分析受力的合力. [學生活動設(shè)計] 感性理解認識:F合=0 獨立理論推導 [投影]過程: 從平衡狀態(tài)得: a=0 又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合=ma=0 結(jié)論: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為: F合=0 (3)實驗驗證: 演示實驗: 用彈簧秤先測演示物體的重量G 再用兩個彈簧秤向上成一角度提起演示物體,使其保持靜止狀態(tài). 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板畫:物體的受力圖示,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 結(jié)果: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合力為零. 分組實驗: 按已經(jīng)準備分好的組(A、B、C搭配)分組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a.一個彈簧秤提起某物保持靜止. a1受力分析 a2 F合 b.兩個彈簧秤提起重物保持靜止 b1受力分析 b2畫出力的圖示 b3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F合. 抽查同學驗證結(jié)果. 請一A層次同學歸納所學知識及思路. [強化訓練] 下列關(guān)于質(zhì)點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論述,正確的是 A.質(zhì)點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質(zhì)點一定沒有加速度 C.質(zhì)點一定沒有速度 D.質(zhì)點一定保持靜止 [學生活動設(shè)計]討論解答、提問(B層次) 參考答案:B 3.拓展 (1)結(jié)合前面所學,思考:物體受兩個共點力平衡時,這兩個力是什么關(guān)系?是否學過? 學生思考得:二力平衡. (2)靜止的理解 思考題:靜止與v=0是一回事嗎?試舉例說明?與“保持”的理解類比. 參考解答: 保持靜止:v=0,a=0 v=0:可能a=0 可能a≠0,例自由落體起始時刻. [學生活動設(shè)計]A討論 B、C獨立思考 (3)了解力的平衡. 方法:同學閱讀P71最后一段認識. (4)思考題:(A層次) 試推導四個力,五個力、n個力(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5)三個平衡時,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的關(guān)系. 方法:A、B討論 C獨立思考 [結(jié)論]抽查:F1、2與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4.補充說明 方法:教師介紹強調(diào) (1)物體做什么運動與我們選取的參考系密切相關(guān),我們判定物體是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應選擇慣性參考系,常用的慣性參考系是地球或相對地球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2)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深化 F合=0→ (3)三力匯交原理 若物體在三個非平行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這三個力必定共點共面,合力為零,稱為三個共點力的平衡. [強化訓練]投影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沿傾角為θ的斜面勻速下滑,求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多大? [分析]關(guān)鍵詞—勻速(下滑)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所受合力為零. 解: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坐標系,受力分析得: 在x軸上合力為零,有 F-mgsinθ=0 在y軸合力為零,有 FN-mgcosθ=0 又F=μFN 所以μ=F/FN=tanθ [說明]該結(jié)果在很多時候?qū)ψ鲱}有用. 三、小結(jié) [學生活動設(shè)計] A:獨立歸納,采取各種自己熟悉的方式,小結(jié)該節(jié)主要知識點,并找出重點內(nèi)容. B:討論分析,列出框架圖,說明學習的認知過程. C:給出提綱,溫故再現(xiàn),小結(jié)歸納. 例:本節(jié)小結(jié) 1.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是 (1)a=0 (2)速度v恒定(保持) 2.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是 (1)F合=0 (2)正交分解時 四、作業(yè) 1.課后作業(yè):P73(1)(A、B、C) 2.預習第二節(jié),完成相關(guān)題目(A、B) 3.思考題:(A層次)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C放在水平木板AB上,當以mg的水平力作用于C物體時,恰可使C勻速運動,現(xiàn)將木板一端抬高,當AB與水平成45時,求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參考答案:F=mg 提示:勻速運動,符合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特點. 故F合=0 所以mg=μmg 推得μ= 當AB與水平成45時,mgsin45=mg 判定此時已運動 所以F=μmgcos45=mg 五、板書設(shè)計-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物理 第四章 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第一課時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第四 物體 平衡 力作 第一 課時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60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