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題分類匯編 9 論述文閱讀.doc
《2019-2020年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題分類匯編 9 論述文閱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題分類匯編 9 論述文閱讀.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題分類匯編 9 論述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 映射是一種獨特的小說藝術,它決定于作家對生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整體認識。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現(xiàn)生活的作家,他從不孤立地寫一個人、一件事,而總是著眼于生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從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中去把握和表現(xiàn)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過生活的表層,從內在關聯(lián)中揭示出發(fā)人深思的底蘊。他寫一個人、一件事,其意義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現(xiàn)這個人、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關聯(lián)中從整體上顯現(xiàn)出多方面的深刻豐富的含義。 第三十三回,寫寶玉挨打之前,正在緊急之際,寶玉盼望有一個人去報信,以免皮肉之苦。這時恰好來了一個聾老婆子。寶玉急切地對她說:“快進去告訴,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緊,要緊!”可因這老婆子耳聾,把“要緊”聽成了“跳井”,便以為是說金釧兒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說:“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么?”又說:“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苯疴A兒的死,在賈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寫來卻頗具匠心。寫金釧兒受辱在第三十回,寫她悲憤跳井自殺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幾處描寫相關人物時多次提及這件事。這里,作者特意寫這么一個聾老婆子的出現(xiàn)和她說的這番話,就是著眼于生活內在的相互關聯(lián),映射出多方面的意義。當然,安排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場,首先是出于情節(jié)發(fā)展上的需要,即為下文寫王夫人和賈母的出場,寫這場軒然大波的收束作鋪墊;其次,是在人物描寫上的多層映射。 這個聾老婆子,作為賈府中的一個老仆婦,同是奴隸,其身份地位同金釧兒是一樣的,卻對金釧兒被逼慘死表現(xiàn)得極其冷漠。這就自然映射到賈政身上,體現(xiàn)賈政的虛偽。賈政在剛聽說金釧兒跳井自殺時,曾說:“好端端的,誰去跳井?我家從無這樣事情,我家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聾老婆子那番話和所表現(xiàn)出的冷漠態(tài)度,就暗示讀者,在賈府這類事件必然是經常發(fā)生,這才使聾老婆子這樣的仆人也不以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這是第一層。 第二層是映射到薛寶釵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寶釵聽到金釧兒跳井慘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說了一句:“這也奇了?!壁s忙到王夫人處“道安慰”去了。接著就寫兩人一段對話。王夫人有意掩蓋她污辱和逼死金釧兒的真相,推脫自己的罪過。而薛寶釵卻這樣安慰王夫人:“據(jù)我看來,他并不是賭氣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边@些冷冰冰的話,令讀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層,是所有這些又都一齊映射到賈寶玉的身上,使他對金釧兒之死獨異的感情和態(tài)度,突出地顯現(xiàn)了出來。賈寶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對金釧兒的慘死悲痛到“五內摧傷”,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場幾至喪命的毒打之后,還對林黛玉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薄斑@些人”當中,就包括了金釧兒。藝術上經過這樣幾層映射,便突現(xiàn)出賈寶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純樸! 映射藝術體現(xiàn)了作家對生活認識和把握的深度和廣度,只有對生活有深切的體驗而眼光敏銳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并在作品中自覺地揭示這種聯(lián)系。映射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觸發(fā)他們的藝術想像,多角度、多側面地去體會、品味作品的意蘊。《紅樓夢》是運用映射藝術運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閱讀《紅樓夢》就需要瞻前顧后,善于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中發(fā)現(xiàn)和體會作家的藝術匠心。 (選自周先慎《瑣碎中有無限煙波》,有刪改) 1.下列對于“映射”的相關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映射”體現(xiàn)了作家對生活認識和把握的深度和廣度,它能否成功運用,關鍵在于作家能否整體認識生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B.“映射”是一種獨特的小說藝術,它能使生活中本沒有關聯(lián)的人物、事件產生關聯(lián),進而從整體上顯現(xiàn)多方面的深刻豐富的含義。 C.在運用了“映射”藝術技巧的小說中,作者所寫的一個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賈寶玉挨打這件事就和金釧兒跳井相關聯(lián)。 D.“映射”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間的聯(lián)系,它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使讀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側面地去體會、品味作品的意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賈府中,聾老婆子雖然身份地位同金釧兒一樣,都是被壓迫者,但對金釧兒被逼慘死卻極其冷漠,認為賈寶玉對金釧兒之死如此關切是小題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聾老婆子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場,既是因為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為要通過她映射賈政、薛寶釵、王夫人和賈寶玉的性格。 C.從聾老婆子的語言和態(tài)度,讀者可聯(lián)想到金釧兒之死這類事在賈府一定經常發(fā)生,也可知賈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之假。 D.對金釧兒之死獨異的感情和態(tài)度是賈寶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賈寶玉還說情愿為金釧兒這些人而死。由此可見賈寶玉的善良和純樸。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試題分析:論述類文本閱讀在概念題型上往往有這樣幾點設題:部分與整體、夸大與縮小、因果顛倒或強加因果、尚未發(fā)生和已經發(fā)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問或張冠李戴、顛倒是非等。從文中找到與“映射”相關的語段,然后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取舍,B項,“生活中本沒有關聯(lián)的人物、事件產生關聯(lián)”理解不正確,這些人物、事件在生活中有內在聯(lián)系。故選B。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A項,“認為賈寶玉對金釧兒之死如此關切是小題大做”理解錯誤,賈寶玉此時并非關心金釧兒之死,而是自己要挨打讓聾老婆子去報信。故選A。 3.試題分析:此種歸納內容要點和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題目,解答時應先根據(jù)選項確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D項,“金釧兒“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階層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驚”理解錯誤,從文中看,主要是通過聾老婆子來映射其他人,故選D。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的“德治”傳統(tǒng) 在社會治理問題上,中國古代很早就產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傳統(tǒng)。德治思想的源頭可追溯到堯舜時代。關于德治的記載,最早成書于周代的《詩經》《尚書》中?!对娊洝凡簧僭娖N含著前代圣賢以德治國的思想,《尚書》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題。要保住天命,就必須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愛民,得到民眾的真心歸附。德治思想的另一含義是“明德慎罰”。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罰,而是強調實施教化,先教后罰,以刑輔德,不專以刑殺立威。“明德慎罰”將道德教化與刑罰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國古代治國的基本理念??鬃永^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強調治國要以禮樂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社會秩序井然,人際間和諧相處,是孔子希望通過德治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斷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內涵。 戰(zhàn)國時,沿著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張。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提倡“省刑罰”,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西漢初,陸賈告誡劉邦。提出了“治以道德為上”的觀點。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調。他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只靠刑罰,要通過教化培養(yǎng)人的是非榮恥之心,德治思想成為政治領域的主導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對唐初君臣是嚴厲的警示。唐太宗說:“為國之道,必須撫之以仁義,示之以威信……”既要發(fā)揮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發(fā)揮法律的制約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為補充。在刑罰的施用上,唐初務在寬簡。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響下,唐高宗、武則天時期,遵循先人遺訓,緩刑用仁,謹慎治國,天下大治。 宋代理學形成階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學烙印。朱熹從人心的角度解釋德治。仁心表現(xiàn)在政策上就是愛民如子、平易近人、愛惜民力等。理學諸子概括出了“三綱八目”的治國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確定而達到天下大治。理學家提倡教化,整肅人心,通過書院講習等傳授儒家倫理,為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后世產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意識,與理學家及其追隨者的講學不無關聯(lián)。 德治思想從確立始,歷經幾千年的演進,圍繞“禮法并治、德主刑輔”的逐漸深入,為社會治理提供了指導思想。當今社會,依法治國作為基本國策,強調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任何人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有人認為法治與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國”。古代社會提倡德治并非不講法治,而是主張加強教化,做到禮法并用,寬猛相濟。我們要借鑒古代重視教化的傳統(tǒng),為“依法治國”打下“以德治國”的根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們的生活,使大家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法治現(xiàn)代化道路。 (選自2015年4月13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4.關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德治思想最早出現(xiàn)于堯舜時期,《詩經》《尚書》中蘊含著前代圣賢以德治國思想的詩篇是最早的文字記載。 B.“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要求敬德、勤政愛民,以祈求上天佑護,得到民眾的真心歸附。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罰”,就是不專以刑殺立威,主張將道德教化與刑罰措施糅合起來,先教后罰,以刑輔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來,就是要以禮樂為核心治理國家,突出教化的作用,達到社會秩序井然、人際間和諧相處的理想狀態(tài)。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孟子主張“以德服人”,陸賈強調“治以道德為上”,他們都反對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進一步發(fā)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張通過教化培養(yǎng)人的是非榮恥之心,不能只靠刑罰手段治理國家,這為漢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調。 C.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深受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響,統(tǒng)治者緩刑用仁,謹慎治國,實現(xiàn)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學形成時期,朱熹制定了愛民如子、平易近人、愛惜民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德治思想打上了理學烙印。 6.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周孔之教”重要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經過后人的不斷探索,大大豐富了其內涵。 B.隋朝二世而亡對唐太宗“撫之以仁義,示之以威信”等治國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為宋代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C.宋代理學家借書院講習等傳授儒家倫理,倡導教化,整肅人心,對后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意識的產生有一定影響。 D.古代社會所提倡的“加強教化,禮法并用,寬猛相濟”的主張,對于當今社會治理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答案】 4.A 5.D 6.B 【解析】 4.試題分析:A“德治思想最早出現(xiàn)于堯舜時期”的說法不確定,“《尚書》是詩篇”的說法錯誤。這種題型較為簡單,無非是抓住概念的特點來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質屬性(最為全面的)的選項是正確的;還有一種就是重要概念(詞語)之間形成的各種判斷(試題中表現(xiàn)為選項),解答這一類型題目的技巧是——抓住選項中的“關聯(lián)詞”(揭示邏輯關系,即各種各樣的判斷)“虛詞”等標志;若沒有這些標志,就要認真分析選項句子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再回到文中仔細對照。 5.試題分析:D“朱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做這種題學生必須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迅速搜尋到每個選項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細比較選項的說法是否與原文一致。 6.試題分析:B“為宋代理學的形成奠定基礎”的說法錯誤。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鎖定答題范圍,將選項對應原文信息,合理篩選。需要準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藝新視界:虛構具有超凡脫俗的魔力 “乾隆皇帝上朝之前,掏出手機撥了幾個電話”“一條眼鏡蛇拖著公共汽車經過十字路口”——讀到這些陳述的時候,多數(shù)人的常識無法認同。誠然,從科學研究報告、社會調查問卷到商品廣告,內容真實是共同遵從的基本規(guī)約。迄今為止,只有文學獲得特許,文學的虛構可以免遭法律或者道德的譴責,這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約定。文學擁有何種特殊的意義,以至于可以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 文學的虛構具有超凡脫俗的魔力。庸常的生活波瀾不驚,虛構讓人們從陳陳相因的瑣碎事務中浮出頭來呼吸到神奇的氣息。 生動、傳奇,我相信這就是文學虛構的開始。魯迅曾經解釋過他如何虛構小說中的人物:這些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魯迅打趣地說,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相對于日常所見的各色人等,這個“拼湊”起來的人物,其性格特征的強烈程度往往超過了通常的平均值。另一些作家或許熱衷于虛構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的情節(jié),由于這些強烈的性格,作家虛構的戲劇性沖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大多數(shù)紀實的素材無法制造如此完整的美學效果。始于生動、傳奇,繼而悲歡交加,終于某種形而上的沉思,這常常是虛構為文學完成的三部曲。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 不論是小說、戲劇之中的理想人物還是詩詞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詩人的虛構無不寄寓了自己的內心向往。從武俠小說的快意恩仇模式、才子佳人或者灰姑娘加白馬王子模式到新近網(wǎng)絡文學中時髦的“穿越”“玄幻”小說,虛構的意義幾乎就是為種種白日夢造就種種外顯的形式。欲望帶動的虛構是許多通俗性娛樂作品的內在構成。但是,深刻的文學虛構必須擁有娛樂之外的豐富涵義。很大程度上,虛構的文學要遵循規(guī)律和細節(jié)“真實”,要與生活保持密切聯(lián)系。換言之,文學不能因虛構而破壞了“可然律”和“必然律”意義上的“真實感”。 “科幻”文學諸如《黑客帝國》《阿凡達》《盜夢空間》等,它的虛構效果令人吃驚。讀者對于它們的興趣之所以超過各種單純的科學研究假說,人間氣息的存在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真實既孕育了虛構,又制約了虛構。文學之所以可能拯救虛構,恰恰因為出現(xiàn)了更為深刻的真實認知。 (摘自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7.下列對“文學的虛構”的闡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只有文學才特許虛構,文學的虛構可以免遭法律抑或道德的譴責,這已經成為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文化約定。 B.作家在小說、戲劇中所虛構的理想人物或者詩詞歌賦中所展現(xiàn)的良辰美景,都寄寓了自己的內心向往。 C.文學的虛構就是為種種白日夢造就種種外顯的形式,如一個卑微的小職員可以想象自己“穿越”至唐朝,變身公主。 D.文學的虛構可以上天入地,無拘無束,但它不能破壞“可然律”和“必然律”意義上的“真實感”。 8.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一個作家可以放縱自己的想象,虛構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虛構一段趣味橫生的遭遇,虛構一片清風徐來或暗香浮動的詩意,如此等等。 B.文學的虛構能讓人從瑣碎的事務中浮出頭來呼吸到神奇的氣息,這也是人們愿意暫時放下周邊的種種現(xiàn)實事務投入文學閱讀的一個原因。 C.文學虛構的性格特征,其強烈程度往往超過通常的平均值,虛構的戲劇沖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獲得了完整的美學效果。 D.那些遨游在天堂、地獄或者第N度空間秘境的文學想象,完全掙脫了常識的限制而開始了任意的飛翔,是違背常識的文學虛構。 9.結合本文內容,概括文學的虛構具有的特點。 【答案】 7.D 8.D 9.①具有超凡脫俗的魔力。②文學的虛構始于生動傳奇,卻比歷史更富哲學意味。③文學的虛構源于內心欲望,卻遵循規(guī)律和細節(jié)“真實”。④文學的虛構受真實制約,卻傳達更為深刻的認知。 【解析】 7.試題分析:A并非只有文學才能虛構,文學獲得的是“特許”,是免遭“譴責”;B原文中“良辰美景”也是“虛構”的,并非選項所言的“展現(xiàn)的”;C原文中用到了“幾乎”一詞。做這類題目要首先閱讀全文,把握全文要點,然后認真閱讀題干,明確答題方向,弄清題目的限制與提示,確定有效的閱讀區(qū)間,將題干、材料、選項三者對照,將選項與原文對照,排除干擾項。 8.試題分析:原文最后一段“讀者對于它們的興趣之所以超過各種單純的科學研究假說,人間氣息的存在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此推知那些遨游在天堂、地獄或者第N度空間秘境的文學想象并沒有掙脫常識的限制而開始了任意的飛翔。 9.試題分析:該題考核“歸納、概括”,應總體閱讀“文藝新視界:虛構具有超凡脫俗的魔力”,整體把握(研究標題、開頭、結尾、提煉主旨);審準要求,篩選關鍵信息(“文學的虛構”具有的“特點”);借助分層,圈畫中心句、概括句(借助句子位置,分析作用);運用求同思維歸納(摘取關鍵詞,流暢表達)。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公共文明建設需要新思維 孫抱弘 說起公共文明建設,我們往往會想到大規(guī)模的城鄉(xiāng)開發(fā)建設,也會想到種種富有廣度和力度的文明禮儀活動。然而,這些年來,國人有違公共文明的行為屢屢發(fā)生,令人咋舌扼腕。公共文明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何以出現(xiàn)反差?國人公共文明的素養(yǎng)何以裹足不前?面對問題,今日的公共文明建設,似乎應有一種新的思考、新的突破和新的拓展。 何謂文明?德國學者諾貝特埃利亞斯在其經典著作《文明的進步》中提出:文明是一種結構,也是一個過程。毫無疑問,公共文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鏈條上的一個特定環(huán)節(jié),公共文明的建設,是由其諸多結構要素相互影響發(fā)展的過程。整合多種研究觀點,我們大致可以把這個結構立體化為兩個層次:淺層次與深層次。 公共文明建設的過程要求淺層次與深層次的要素同步向著一個方向進行整體性的“轉身”。也就是說,當我們進行淺層次的“器物建設”和人的表面化的文明禮儀規(guī)訓的時候,深層次的要素也應同步跟進。具體地說,一方面,要使處于結構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實現(xiàn)從“自我中心”的生存文化向“承認他者”的公共文化轉身;另一方面,作為結構又一深層次要素的人的理性,則實現(xiàn)從“競爭生存理性”向“和諧合作”的共生理性轉身。公共文明的建設正是這種整體的、漸進的過程,這種過程是自然而緩慢的過程,革命式、運動式的方法似乎并不適合這一類建設。“百年樹人”的箴言似乎更切合解釋這一建設特點。 當我們大致了解了文明建設的一些特點后,對于本文開頭提出的兩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作出回答了,這是因為我們比較習慣以傳統(tǒng)的、平面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公共文明建設問題,以至于止步于淺層次的文明建設要素,而未認識到更深層次的建設要素。以現(xiàn)代的、立體的、過程性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公共文明建設,那么,新的目標、新的拓展點就隱約可見了。當然,實現(xiàn)目標的路徑選擇也十分重要,這里也有一個轉變習慣思維方式的問題。實際上,公共文化的建構與人的公共理性的養(yǎng)成,仍然是一種結構性的進程,唯有諸如社會經濟發(fā)展、制度導向、教育方式、文化傳播乃至人的心理狀態(tài)等要素,形成一種良性的同步互動機制,文化建構與理性提升才有可能避免“單兵”突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今天,社會物質財富充分積累,國人“轉身”意識日漸強烈,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在公共文明建設的“深水區(qū)”,實現(xiàn)新突破、新拓展。 公共文明建設并非僅是某個國家、某個民族內部的問題,是整個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人類終將掌握自己的命運,“地球村”的公共文明建設終將或正在迎來“進行時”。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開展富有廣度和力度的文明禮儀活動,未必能提升國人的公共文明素養(yǎng)。 B.公共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其建設應跨越國界民族實行統(tǒng)一發(fā)展。 C.公共文明建設,是由淺層次與深層次諸多結構要素相互影響發(fā)展的過程。 D.物質財富充分積累,國人意識轉變,有利于實現(xiàn)公共文明建設的新拓展。 11.應該如何轉變思維方式,以促進公共文明建設的突破?請簡要說明。 12.為什么說“‘百年樹人’的箴言似乎更切合解釋這一建設特點”?請簡要分析其理由。 【答案】 10.B 11.認識方面,傳統(tǒng)的、平面的思維方式轉變?yōu)楝F(xiàn)代的、立體的、過程性的;路徑選擇方面,“單兵”突進的思維方式轉變?yōu)榻Y構性的各要素同步互動的。 12.【要點】①公共文明建設是公共文化建構與公共理性養(yǎng)成的復雜過程,是整體的、漸進的、自然而緩慢的艱難過程。②“百年樹人”這一箴言強調培養(yǎng)人才是長遠之計,需要付出艱辛。 【解析】 10.試題分析:B原文說“并非僅是某個國家、某個民族內部的問題”,強調的是不同國家、民族都要面對,并未強調“實行統(tǒng)一發(fā)展”。 解答這類題,關鍵是依靠題干找準答題區(qū)間,著重研讀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內容,二是在弄清題干要求的基礎上,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異。 11.試題分析:這類題目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文,按題干要求篩選出相關信息,然后歸納總結。本題信息主要集中在第4段,這一段可分為兩層,從開頭到“新的拓展點就隱約可見了”為第一層,說的是認識方面的轉變;從“當然”到本段結尾是第二層,說的是路徑選擇方面的轉變??忌宰鳉w納即可得到答案。 12.試題分析:這類題目解答時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來分析。本題首先要明確“這一建設特點”是什么特點,然后再分析“百年樹人”這一箴言的內涵,找到二者之間的切合點。從上文看,“這一建設特點”指的是“公共文明的建設正是這種整體的、漸進的過程,這種過程是自然而緩慢的過程”,而“百年樹人”是說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長遠計劃,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忌堰@些內容闡述清楚也就得到答案了。 五、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非愛行為”是指以愛的名義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進行控制、掠奪乃至傷害,這種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實施非愛行為的主體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但行為的接受者不但感覺不到愛,反而生出怨恨。 這里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一個行為愛與非愛的甄別標準是什么?西方文化的標準是以接受者的感受為準,這與西方文化強調個體價值有關。東方文化是集體主義性質的,個人的感受必須服從于普遍道德標準乃至習俗,所以中國文化一直強調行為本身是否合乎禮法——其實這有其積極意義,因為的確有很多愛的接受者感受雖不愉悅,但結果卻是建設性的。 也就是說,東方文化傾向承認非愛行為的合理性,那么非愛行為的合理性在哪里呢?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人際交往最基本的底線訴求是安全。安全的獲得要依賴于保護,而保護的實質是控制。所以,東方文化人際交往中,控制是完全合理的。 認識到了以愛去控制的合理性,那么無論是實施方還是接受方感覺都會好很多,也就是說可以比較從容的面對。比如,一個用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的母親,開始往往是無意之舉,不過是自戀式地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人對自己的一部分當然要控制。父母之所以會自戀式地愛孩子,其實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自戀式的愛自己。實際生活中,當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在用愛去操控孩子時,因為文化與道德沒有給予合理的解釋,他們會首先采取壓抑和逃避的方式,也就是否認自己在用愛去操控。心理學告訴我們,所有的壓抑都會投射,非愛行為中的父母,其壓抑最終投射為孩子的過錯,于是責怪孩子不知道好歹,不體諒父母,沒有孝心。 非愛行為問題對于自我意識薄弱、個體化需求近似的老一輩人來說普遍不是很大的問題,而在今天這樣一個個體意識快速高漲的多元化社會中,非愛行為就不得不被高度重視了。 13.對“非愛行為”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對人的控制、掠奪乃至傷害。 B.發(fā)生在最親近的人之間。 C.實施者往往以“為了你好”為理由。 D.行為的接受者感受到的往往不是愛。 14.對非愛行為存在的原因,說法不成立的一項是( ) A.接受者感受雖不愉悅,但結果卻是建設性的,非愛行為自然有其合理性。 B.愛是一種保護,而保護的實質是控制,所以非愛行為是難免的。 C.父母會自戀式地愛孩子,或在發(fā)現(xiàn)自己有非愛行為時把壓抑最終投射為孩子的過錯。 D.個體意識快速高漲,社會價值多元化發(fā)展,非愛行為越來越多。 15.你認為“非愛行為”合理嗎?你將怎樣處理親人或師長對你的非愛行為? 【答案】 13.A 14.D 15.第一問只答“合理”、“不合理”或者“既合理又不合理”不給分,理由正確2分。 第二問答案示例:(1)相信親人或師長的愛,理解非愛行為的合理性。(2)注重與親人或師長的溝通。(3)用巧妙的行為讓親人或師長自動減少非愛行為。 【解析】 13.試題分析:理解重要概念,要把“重要概念”還原到文本中,在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中進行理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A項在原文第一段,“非愛行為”是指以愛的名義對自己最親近的人進行控制、掠奪乃至傷害。原文說的是對自己最親近的人,而A項說的是所有人,范圍擴大。 14.試題分析:亂加因果。個體意識快速高漲和社會價值多元化發(fā)展只是讓非愛行為越來越顯眼,而不是非愛行為存在的原因。 15.試題分析:作答此題,一定要回歸原文,仔細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首先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回答第二問,我們可以從文中找到答案,根據(jù)第一段“但行為的接受者不但感覺不到愛,反而生出怨恨?!笨梢愿爬ǔ觯?)注重與親人或師長的溝通。根據(jù)第四段的內容,可以概括出“要理解這種愛”“要用巧妙的行為讓親人或師長自動減少非愛行為”。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霧霾,霧和霾的組合,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huán)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xù)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wěn)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xiàn)大范圍的霧霾。 春季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qū)會逐漸出現(xiàn)輕霧天氣。隨時間推移,輕霧、霧和霾的范圍逐漸加大,程度逐漸加?。惶貏e是北京天津等地連續(xù)霧霾,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shù)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對人體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很嚴重的影響。 在穩(wěn)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污染物在大氣的淺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而人為因素一是由于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遠超出環(huán)境承載能力。北方在冬季取暖時,大部分地區(qū)燃煤量大幅增加,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急劇上升。二是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三是汽車尾氣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霧霾對公路、鐵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tǒng)、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的不良影響,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fā)生。使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空氣污染嚴重,這樣可能形成煙塵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加強環(huán)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決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國家可以修改《環(huán)境保護法》及《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相關環(huán)保法律。 工業(yè)廢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主要源頭。為此,國家一定要加大對工業(yè)部門的監(jiān)管力度,在保證經濟高效快速發(fā)展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對燃料燃燒廢氣的加工和處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我國的重化工業(yè)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高耗能的鋼鐵工業(yè)的比重過高,而且中小鋼鐵企業(yè)數(shù)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須優(yōu)化鋼鐵工業(yè)布局,減少華北地區(qū)的鋼鐵產能,從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使用,減少空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減輕霧霾對城市和人體的影響。 汽車廢氣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三效催化劑(TWC)法是凈化汽車尾氣的有效手段。添加適當?shù)馁F金屬助劑,如鑭、鈰、鋇等,能夠同時除去機動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三種污染物。其中鉑、鈀對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的氧化脫除具有高活性,而鑭具有對一氧化氮優(yōu)良的催化還原作用,它能選擇地將一氧化氮還原為氮氣而抑制氨氣的生成。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通過以政府對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力治理,相信霧霾天氣終將成為歷史,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16.下列對于“霧霾”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口密度超出常規(guī),經濟和社會活動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會導致霧霾。 B.PM 2.5排放如果超過大氣循環(huán)能力和承載度而濃度積聚,加之其它影響,極易出現(xiàn)大范圍霧霾。 C.我國中東部地區(qū)是霧霾的高發(fā)地,京津地區(qū)連續(xù)霧霾尤為嚴重,而其他地區(qū)少有出現(xiàn)霧霾。 D.霧霾的范圍逐漸加大,程度逐漸加劇,必然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霾的組成成分復雜,包括幾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有害健康的物質直徑極小。 B.穩(wěn)定的天氣形勢下,污染物不易向外擴散,淺層積聚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C.人為因素導致霧霾的原因較多,但相對來講,汽車尾氣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D.霧霾天氣產生,必然使空氣中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fā)生。 18.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既然工業(yè)廢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主要源頭,那么,國家就應該在保證經濟高效快速發(fā)展不受影響的首要條件下,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 B.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解決包括霧霾在內的大氣污染的根本途徑,修改相關環(huán)保法律,加大政府對工業(yè)部門的監(jiān)管力度,勢在必行。 C.優(yōu)化鋼鐵工業(yè)布局,減少華北地區(qū)的鋼鐵產能,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使用,就一定能減少空氣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減輕霧霾對城市和人體的影響。 D.添加適當?shù)馁F金屬助劑,能夠同時除去機動車尾氣中的各種化合物。各種物質的助劑,功效不同,但應該都能行之有效。 【答案】 16.C 17.D 18.C 【解析】 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詞語、歸納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后瀏覽選項,之后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并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詞,經比較即可得知: C項“其他地區(qū)少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霧霾”,原文未說,屬無中生有。 17.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D項“必然使空氣中帶有細菌和病毒”錯誤,第四段中為“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 18.試題分析:解答這類題,關鍵是依靠題干找準答題區(qū)間,著重研讀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內容,二是在弄清題干要求的基礎上,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異。C項“就一定能減少空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等說法錯誤,第六段中為“減少空氣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 什么是俗文化?漢字的“俗”是由“人”和“谷”兩個字組成的,意為人要吃飯,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可見,“俗”就是指大眾的日常的現(xiàn)實生活,具體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舉、俗話等。從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與世俗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了,相似的稱呼有民間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廣告是一種信息傳播,也是一種文化傳播。廣告與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許多廣告中蘊涵著俗文化,借俗文化實現(xiàn)傳播目的,同時也影響著俗文化的發(fā)展。 作為俗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民間心理在廣告中的表現(xiàn)非常典型。首先是安土重家的心理。宗法制的熟人社會給人們一種自適的安全感,因此人們不習慣在流浪中追尋生活,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強烈。展現(xiàn)這種心理的廣告作品很多,如孔府家酒廣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別故里的游子情。二是趨同求穩(wěn)的心理。這種心理在中國民眾中普遍存在。“神州行”廣告中葛優(yōu)的獨白“這就跟進飯館一樣,一條街上,哪家人多我進哪家”,所借用和針對的正是趨同求穩(wěn)的國民心理。三是敬官畏上的心理。中國民眾經歷了長期的封建專制,對官員普遍有一種敬畏加羨慕的心理。許多廣告都牽強附會乃至胡編亂造地掛上皇家招牌,正是迎合或者說利用了這一點。 當然,廣告在傳播俗文化的同時也影響、改變了俗文化。其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大方面。一是渲染與強化作用。民眾有所好,廣告必甚焉。如以節(jié)慶為背景的廣告,節(jié)日未至,它已鋪天蓋地渲染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以喚起觀眾對于傳統(tǒng)民俗的認同,引導受眾的消費動機。這類廣告沖擊著受眾,無形中也對俗文化起了積極的渲染與強化作用。二是貶抑與扭轉作用。如果說前面所述是廣告對俗文化的“揚”,這里談的則是廣告對俗文化的“棄”。近年來西方節(jié)日在我國的影響不斷擴大,國內商家經常借機大作廣告,誘導消費者追隨異域文化情境,這些洋節(jié)日在我國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現(xiàn)了反客為主的趨勢。再如,麥當勞近年在中國大做廣告,受廣告?zhèn)鞑サ挠绊?,不少中國家長形成了這樣的認識:疼孩子就帶孩子去吃麥當勞。這些都對中國的節(jié)日、飲食等文化帶來了沖擊。 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廣告有意追隨俗文化、利用俗文化,以求給受眾熟悉感,增加廣告的親和力;而廣告中的文化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經過傳播會滲透到受眾心里,反作用于社會文化。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ッ媾R的主要問題是廣告表現(xiàn)粗俗,內容誤導大眾。那么在廣告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優(yōu)化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我們認為,一方面廣告人要強化社會責任感,切莫以媚俗、濫俗的方式表現(xiàn)庸俗、鄙俗的內容,因為這既是對俗文化的歪曲,也是對社會責任的輕視。作為大眾傳媒之一的廣告在傳播商業(yè)信息的同時還必須顧及人文教化的責任,不能惟利是圖。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完善相關法規(guī),加強對廣告的引導和監(jiān)管,及時處罰違法俗廣告,促進廣告與俗文化的和諧發(fā)展。 19.關于“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俗文化就是指與大眾的日常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它與廣告密不可分。 B.俗文化內容豐富,常常蘊涵在廣告中,使得廣告實現(xiàn)傳播目的。 C.安土重家、趨同求穩(wěn)、敬官畏上等民間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很多廣告的設計就是利用了這些心理。 D.廣告在傳播俗文化的同時也影響、改變了俗文化,甚至給俗文化帶來了沖擊。 20.下列不能體現(xiàn)廣告對俗文化的“棄”的一項是( ) A.國內商家借洋節(jié)日大作廣告,誘導消費者追隨異域文化情境,導致洋節(jié)日在我國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現(xiàn)了反客為主的趨勢。 B.麥當勞等洋快餐的廣告宣傳,促使中國家長對其過度追捧,這對中國的飲食文化產生了沖擊。 C.廣告中的文化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經過傳播滲透到受眾心里,反作用于社會文化。 D.有些廣告以媚俗、濫俗的方式表現(xiàn)庸俗、鄙俗的內容,造成對俗文化的歪曲和對大眾的誤導。 21.下列說法符合原文觀點的一項是( ) A.只要迎合或利用好民間心理,廣告就能借助俗文化引導受眾消費,實現(xiàn)廣告宣傳的目的。 B.神州行、掛皇家招牌等廣告投受眾之所好,實現(xiàn)了商業(yè)宣傳的目的;同時也對俗文化起了積極的渲染與強化作用。 C.廣告是大眾傳媒之一,既要傳播信息也要傳播文化,當下廣告?zhèn)鞑ッ媾R的問題就是表現(xiàn)粗俗,內容誤導大眾。 D.對俗文化而言,廣告?zhèn)鞑ナ前央p刃劍,只有廣告人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才能使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サ靡詢?yōu)化。 【答案】 19.A 20.C 21.D 【解析】 19.試題分析:A項,主次關系顛倒。錯在“它與廣告密不可分”。 對于選項,要注意選項中范圍擴縮、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亂組合等。所謂范圍擴縮,是指選項故意漏掉限制性詞語或混淆某些范圍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圍的擴大或縮小。所謂扭曲文意,是指選項故意扭曲閱讀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維朝背離文本的方向引領。所謂混淆時空,是指事物的發(fā)展總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選項故意混淆時空的先后順序,以迷惑考生。所謂胡亂組合,是指文章在解釋某一個概念或說明某一對象時,會使用比較多的事例,選項就故意把這幾個事例的內容加以組合,并且故意使組合后的信息與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20.試題分析:“反作用于社會文化”不等于對俗文化的“棄”。 做這類題目要首先閱讀全文,把握全文要點,然后認真閱讀題干,明確答題方向,弄清題目的限制與提示,確定有效的閱讀區(qū)間,將題干、材料、選項三者對照,將選項與原文對照,排除干擾項。 2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準確把握,需核對選項與原文表述上的不同。A.從文中第二段可見作者對以皇家為招牌的廣告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所以這種利用并不“巧”,且它雖然能對俗文化起渲染強化作用,但卻不是“積極”作用;B.不構成因果關系,原文只是否定了廣告歪曲俗文化的行為,并未提到“俗文化的內容是健康積極的”,事實上趨同求穩(wěn)、敬官畏上等心理本身就存在消極因素; C.從第四段可知應為“俗文化的廣告?zhèn)鞑ッ媾R的主要問題”。 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霾也叫霧霾,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的現(xiàn)象,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我們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 霾與霧、云不一樣,與晴空區(qū)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霾粒子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1—2微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于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呈黃色或橙灰色,所以也稱“灰霾”;霧的顏色則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霧和霾都是視程障礙物。但霧與霾的形成原因和條件卻有很大的差別。霧是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霧需具備較高的水汽飽和度和較低的溫度。霧的空氣相對濕度常達100%或接近100%。出現(xiàn)霾時空氣則相對干燥??諝庀鄬穸韧ǔT?0%以下。霧有隨著空氣濕度的日變化而出現(xiàn)早晚較常見或加濃、白天相對減輕甚至消失的現(xiàn)象。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空氣團較穩(wěn)定時,持續(xù)出現(xiàn)時間會較長,有時可持續(xù)10天以上。大霧天氣多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氣在各月差異相對較小,各月均可能有較多霾天氣出現(xiàn)。 由于陰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xiàn)象,都是受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有時即使是氣象專業(yè)人員也難以區(qū)分,必須結合天氣背景、天空狀況、空氣濕度、顏色氣味及衛(wèi)星監(jiān)測等因素綜合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而且霧和霾的天氣現(xiàn)象有時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霧的成分主要是水(H2O),人吸入后不會對身體有什么影響。而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對人體有害,長期吸入,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說,空氣污染不僅對于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有危害,跟肺癌也密切相關。霧霾天氣最好等太陽出再開窗通風。如果外出可以戴上棉質口罩。外出歸,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梢远嗪人m量補充維生素。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殺手”。霧霾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否則可能誘發(fā)病情,甚至心臟病發(fā)作,引起生命危險。 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qū)時明顯減弱,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橫向擴散;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yè)的發(fā)展,機動車尾氣、揚塵、煤炭及供暖排放等原因,導致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霧霾天氣的增多。 人類污染物排放是出現(xiàn)嚴重霧霾的“主謀”,它導致大氣自凈能力衰減。減少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削減大氣污染物是解決霧霾的根本之道。 其實,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也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比如當年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倫敦地區(qū)工廠煙囪密密麻麻,帶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這讓古板的英國人痛下決心,行動起。他們的措施是:動員自行車代替汽車;頒布《清潔空氣法案》,減少煤炭用量;治理汽車尾氣;加強綠化等,這些都可以供我們參考。 (有刪改) 22.下面不屬于對霧和霾的區(qū)別進行解說的一項是( ) A.霧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不會對身體有什么影響,而霾中則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吸入甚至會導致死亡。 B.霾不像云和霧,與晴空區(qū)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其粒子分布比較均勻,肉眼看不到,因散射波長較長的光而顯黃色或橙灰色;而霧則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C.霧隨空氣濕度的日變化而變化,早晚較常見或加濃,白天相對減輕甚至消失;而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空氣團較穩(wěn)定時,能持續(xù)出現(xiàn)較長時間。 D.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粒子使大氣混合、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視程障礙現(xiàn)象,與霧可以相互轉換。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霾的月差異較小,在各個月份均可發(fā)生,發(fā)生時空氣相對濕度一般會小于80%;而霧常在10—12月發(fā)生,發(fā)生時空氣相對濕度常達到或接近100%。 B.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霾對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有害,跟肺癌也密切相關。人類污染物排放是出現(xiàn)嚴重霧霾的主要原因。 C.陰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xiàn)象,成因都一樣,都是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以至有時氣象專業(yè)人員都難以區(qū)分。 D.霧霾天氣要做好防護,盡量少出門,必須外出時最好戴上棉質口罩。外出歸,應立即清洗肌膚裸露部分??梢远嗪人m量補充維生素。 24.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城市人口增長和工業(yè)發(fā)展,機動車尾氣、揚塵、煤炭及供暖排放等,使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導致大氣自凈能力衰減,霧霾天氣增多。 B.城市中,高樓林立,大氣中懸浮微粒難以橫向擴散;城市上空,逆溫層覆蓋,大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上飄散,這些是霧霾顆粒增多的主要原因。 C.減少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削減大氣污染物是解決霧霾的根本之道,曾經歷過嚴重空氣污染而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的經驗可供借鑒。 D.英國曾空氣污染嚴重,一度被稱為“霧都”的倫敦采取的措施是:動員自行車代替汽車,頒布《清潔空氣法案》,治理汽車尾氣,加強綠化等。 【答案】 22.D 23.C 24.B 【解析】 22.試題分析: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類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本題屬于概念類,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qū)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A項不是霧和霾的區(qū)別;B項信息在第二段;C項信息在第三段;D項信息在第五段。逐項結合文本內容加以分析即可。 23.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題中,C項,“成因都一樣”錯,成因不同;A項信息在第三段;B項信息在第五段;D項信息在第五段。 24.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題中,A項是使霧霾不易消散的主要原因,不是霧霾顆粒增多的主要原因。本題考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項信息在倒數(shù)第三段;C項信息在倒數(shù)一、二段;D項信息在最后一段。-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題分類匯編 論述文閱讀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學期 開學 測試 分類 匯編 論述 閱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75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