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歷史 暑假自主復習 作業(yè)十三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蘇聯(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版.doc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暑假自主復習 作業(yè)十三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蘇聯(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歷史 暑假自主復習 作業(yè)十三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蘇聯(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暑假自主復習 作業(yè)十三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蘇聯(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版 考向大提煉 考向一 近現代中外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典例1】[xx廣東卷21]“根據它用某國文字發(fā)行的份數,不僅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工人運動的狀況,而且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大工業(yè)發(fā)展的程度?!边@句話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綱》 B.《共產黨宣言》 C.《大抗議書》 D.《人權宣言》 【解析】本題以《共產黨宣言》為切入點, 旨在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邏輯推理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根據它用某國文字發(fā)行的份數,不僅可以相當準確地判斷該國工人運動的狀況”,可判斷此著作主要在工人階級中發(fā)行,“用某國文字”說明它具有國際性,與此相符的是B項; A項《四月提綱》是用本國文字,BD項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不是國比分工人運動,可排除。 【答案】B 【點評】近現代中外社會主義的演進歷程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及多元化的特點。不同政治文明的特點、成因及影響是高考命題的重要切入點。復習備考時,應注意不同政治文明形成的國情、時代背景、特點、影響,注意分析中外政治文明的區(qū)別與聯系,理解不同政治文明的繼承與發(fā)展,充分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考向二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容、特點及影響 【典例2】[xx江蘇卷15]下表據《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相關內容編制。閱讀該表,造成蘇俄(聯)農民年平均稅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稅款(盧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糧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糧食稅的實施 C.實物配給制的廢除 D.農業(yè)集體化的實現 【解析】余糧收集制的推行導致了1920年至1922年高的平均稅款,并不能說明1922年以后平均稅款低的原因,故A項錯誤;1921年以后,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糧食稅代替了原來的余糧收集制,從而導致了1922年至1924年低的平均稅款,故B項正確;實物配給制的廢除是屬于產品分配領域,不是造成農業(yè)稅變化的主要因素,故C項錯誤;農業(yè)集體化是在“斯大林模式”后出現的,在1930年開始推行,不在本題的時間階段內,故D項錯誤。 【答案】B 【點評】十月革命后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政治發(fā)展模式的探索教訓深刻,影響深遠,對當今我國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具有很大的歷史借鑒意義,因而近年各地高考都有涉及。特別是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蘇聯工業(yè)化、農業(yè)集體化和斯大林模式等知識點命題較多。命題方式都是給出新情境材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加以判斷或遷移。復習備考時,一要應對這些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特點及影響的理解,分析比較其異同;二要針對斯大林模式的特點、影響,聯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分析評價斯大林模式的深遠影響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蘇聯經濟改革、蘇聯解體的歷史淵源。 學海北斗星 程度型選擇題解答技巧 程度型選擇題即通常所說的最佳選擇題,就是在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且表述最準確最完整,其它各項從切題上看也沒有明顯的錯誤,只是相比而言不夠完整全面。所以此類題的迷惑性較大,難度也較大。程度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準確理解和辯證思維的能力,即歷史闡釋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根據題干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思維關系,題干與選項之間不是一種正誤關系或有無關系,而是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確定“最佳”目標,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仔細比較四個選項在程度上的差距,在比較四個選項時,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堅持全面的、發(fā)展的觀點,通過現象揭示其本質,建立史與論的最佳關系,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謹防以偏概全的錯誤,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訓練短平快 一、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三大理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起來的,這三大理論是( ) ①德國古典哲學?、诜▏鴨⒚蓪W說?、塾⒎障肷鐣髁x?、苡诺湔谓洕鷮W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分別借鑒學習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因此選C項。 2.下圖中甲、乙所指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兩個頂點,其涉及的事件分別是( ) A.里昂工人起義、憲章運動 B.三大工人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 C.《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俄國二月革命 D.《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巴黎公社 【解析】D。注意從圖中的時間信息分析。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以后,國際工人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形成了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因此答案選D項。 3. 1917年,布爾什維克黨彼得格勒委員會向全體工人發(fā)出了“人人都起來斗爭,人人都上街去”“徹底推翻沙皇專制政府”的口號。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俄國( ) 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發(fā)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C.發(fā)表了“四月提綱” D.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解析】A。結合題干中口號,尤其是“徹底推翻沙皇專制政府”可知,當時斗爭目標是推翻沙皇專制政府,是俄國二月革命的斗爭目標。B、C、D三項發(fā)生的時間均在這一事件之后。 4.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不要議會制共和國,而要從下到上由全國的工人、雇農和農民代表蘇維埃組成的共和國?!边@表明列寧主張( ) A.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 C.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D.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 【解析】D?!八脑绿峋V”中這一內容是要把革命由第一階段轉到第二階段,即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蘇維埃共和國。 5. “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绷袑幍贸錾鲜稣J識的時間應在( ) A.二月革命時期 B.十月革命時期 C.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期 D.新經濟政策時期 【解析】D。解答本題應從題干中提取信息,結合蘇俄(聯)經濟政策的特征分析。抓住題干中“利用資本主義”這一重要信息,結合所學判斷,這應是新經濟政策的特點。 6.1929~1931年間,美、德兩國的工業(yè)生產額均跌落約三分之一。而蘇聯在1929年的總生產量占全球5%;1938年,總生產量占全球18%。蘇聯的表現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寧發(fā)動十月革命 B.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 C.斯大林推行計劃經濟 D.赫魯曉夫改革 【解析】C。本題考查蘇聯的經濟建設,切入點是通過時間信息把握蘇聯歷史發(fā)展脈絡,題干提供的數據反映當時蘇聯的工業(yè)獲得發(fā)展,主要原因在于蘇聯在斯大林模式下重點發(fā)展工業(yè),特別是重工業(yè)。A、B、D時間上與題意不相符。 2.美國學者在《俄羅斯史》中寫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試圖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慮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勃列日涅夫開創(chuàng)了蘇聯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觸動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C?!白鞅砻娴母母铩薄安豢紤]從根本上進行改革”說明C項正確。斯大林之后,赫魯曉夫開創(chuàng)改革之先河,A項錯誤;勃列日涅夫改革重點在工業(yè)方面,并非限制在政治上,B項錯誤;市場經濟體制早在新經濟政策時期已經出現,D項錯誤。 8.俄羅斯科學院某院士說,“我們俄羅斯人以我們自己的沉痛災難為代價,成為耶穌,悲壯地走上祭壇,向世人和歷史宣告:蘇聯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條絕路、死路。”這說明他把蘇聯解體的原因歸結為( ) A.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 B.蘇聯政局動蕩 C.西方的和平演變政策 D.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解析】D。根據材料的信息:蘇聯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項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僅未能重新驅動停滯已久的蘇聯經濟,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機。最根本的就是戈爾巴喬夫背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包括取消黨的領導、拋棄無產階級專政。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圖片材料分析1928年以后蘇聯的農業(yè)政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2)從農輕重關系的角度,評價斯大林時期形成的經濟體制。 材料二 蘇聯宣傳畫:在斯大林同志領導下不顧一切地向共產主義前進! (3)斯大林時期蘇聯的經濟政策發(fā)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材料三 下圖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宣傳畫 (4)斯大林模式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影響?我國為改變這種體制做了哪些努力 【解析】本題以圖片為切入點,考查對斯大林體制及從中得到的啟示。第(1)題實際考查蘇聯的農業(yè)集體化及其成因;第(2)題和第(3)題從不同角度考查斯大林體制的弊端及成就;第(4)題要從經濟體制和政治路線方面回答其影響。 【答案】 (1)變化:實行農業(yè)集體化。原因:為了滿足國內工業(yè)化的需要。 (2)短期內蘇聯的重工業(yè)飛速發(fā)展,但農業(yè)和輕工業(yè)落后,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了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 (3)變化: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行農業(yè)集體化;開創(chuàng)“斯大林模式”。成就:迅速實現了工業(yè)化,經濟實力迅速增長,到1937年,工業(yè)產量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4)影響:照搬蘇聯模式,計劃經濟居絕對支配地位,國民經濟受“左”傾路線影響出現嚴重困難。努力:經濟上改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模式,發(fā)揮市場的調節(jié)作用;加大農業(yè)投人,加快新農村建設;政治上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學科趣味眼 博鰲亞洲論壇是什么性質的組織? 為期三天的博鰲亞洲論壇xx年年會4月7日在博鰲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fā)表主旨演講。這一次的規(guī)格之大、規(guī)格之高創(chuàng)了歷史之最,引發(fā)外界的廣泛關注。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是首次齊聚五大洲政要,開設的議題也增加了拉美分論壇和非洲分論壇,博鰲亞洲論壇這一亞洲平臺正越來越多的傳遞世界聲音。博鰲亞洲論壇(英文:Boao Forum for Asia,縮寫B(tài)FA),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fā)起,于xx年2月下旬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诘牟楁?zhèn)召開大會,正式宣布成立。論壇為非官方、非營利性、定期、尋址的國際組織;為政府、企業(yè)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huán)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海南博鰲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博鰲亞洲論壇致力于通過區(qū)域經濟的進一步整合,推進亞洲國家實現發(fā)展目標。作為對該地區(qū)政府間合作組織的有益補充,博鰲亞洲論壇將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穩(wěn)定、和諧相處且與世界其它地區(qū)和平共處的新亞洲做出重要的貢獻。 自我嚴批改-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歷史 暑假自主復習 作業(yè)十三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蘇聯俄的社會主義建設 人民版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暑假 自主 復習 作業(yè) 十三 國際 共產主義運動 蘇聯 社會主義建設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284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