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白天和黑夜》教學設計與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白天和黑夜》教學設計與反思(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4.白天與黑夜》
一、教材分析:
《晝夜交替》是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課,研究的是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讓學生意識到由于地球的自傳,使得同一地方出現了晝夜交替現象。
太陽東升西落、晝夜交替變換的現象,是學生每天都會看到的現象,也會這些現象的產生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釋,一些學生會認為這是太陽圍繞地球轉動的結果。歷史上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書本從古代學者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宇宙空間概念,引領學生展開對“晝夜交替變化現象”產生原因的探究,形成正確的認識。
教材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以圖文的形式一方面呈現了人們對晝夜交
2、替現象的探索歷程,認識到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進步。第二環(huán)節(jié)研究晝夜更替的原因,書中呈現地球自傳的模擬圖,呈現模擬晝夜成因的場景圖,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探究空間,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1)會做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
(2)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晝夜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喜歡大膽想象;
(2)愿意合作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在不斷發(fā)展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
3、科學知識:
(1)知道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
3、是24小時;
(3)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古人對晝夜成因的探索,了解晝夜的成因。
2、教學難點:
晝夜的成因。
四、教學準備:
地球儀、手電筒、教學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兩幅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對比這兩幅圖片,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上面的是白天的圖片,下面的是默夜的圖片)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白天與黑夜》出示課題并板書課題,學習目標。強化本課,明確學習目的。
(二)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
關于今天探究的內容,你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你想知道什么?
4、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及時解答。解除學生的困惑。
要想知道白天黑夜形成的問題有什么辦法?
做模擬實驗的話,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氣球、手電筒或用眼睛)
現在有了材料,你怎樣進行模擬比較科學?(氣球上標示中國)
2、揭示晝夜
你能讓我們的祖國處在白天的狀態(tài)嗎?
(學生自主模擬做實驗)
匯報交流
那地球的另一面又處在什么狀態(tài)呢?
教師: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的?
3、探究晝夜交替的形成
現在你們能讓我們的祖國從處在白天的狀態(tài)轉入黑夜的狀態(tài)嗎?
再轉入白天的狀態(tài)呢?
誰來把你們組的模擬實驗展示給大家?
(教師邊指導操作,邊指導敘述實驗)改為:學生自己操作敘述。以學生為主體,
5、培養(yǎng)學生能力。
(1)動手實驗,初步的得出多種可能
(學生展示模擬實驗,教師用課件或簡筆畫展示學生的不同模擬實驗)
會出現多種可能:
第一種:手電筒不動,地球儀圍著手電筒轉,自己不轉。
第二種:手電筒繞地球儀轉動,讓祖國經歷晝夜的交替。
第三種:手電筒不動,地球儀自西向東轉動,讓祖國經歷晝夜的交替。
第四種:手電筒不動,地球儀自東向西轉動,讓祖國經歷晝夜的交替。
(2)分析實驗
(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分析找到模擬實驗中出現的幾種可能的優(yōu)點和不足。)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實驗:并出示flash動畫,更加形象易懂。
第一種:你們提的很好,如果太陽不動,地球自己不轉,只圍著太陽轉
6、,那我們就會光是白天。
第二種:對這名學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不光這組同學有這種想法,其實古人在研究“晝夜形成”的原因時曾把這種想法一度認為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古人在晝夜交替這個問題上曾經也這樣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形成白天和黑夜我們來看一下。
課件展示:
出示課件(一)“地心說”,介紹。
這種說法,人們信奉了一千多年。但是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隨著天文觀測不斷進步……換成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出示課件(二)介紹“日心說”。
哥白尼認為,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不停地自轉。晝夜的變化就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所以代表太陽的手電筒在實驗的過程中
7、是不能動的。下面請每一組把手電筒固定好。
去掉第一、二種方法,那么現在只剩下這兩種方法了,地球到底是自西向東轉呢還是自東向西轉呢?
(3)去偽存真,找到真相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這就要大家運用生活中的經驗去找答案了。太陽每天是從哪個方向出現的,那地球怎么樣的轉動才能讓祖國的東方最先看到太陽?
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一下呢?(學生獨立操作實驗)
學生匯報展示實驗。
老師很高興大家都解開晝夜交替的奧秘了,(下面你們可以多轉幾圈,仔細觀察一下晝夜交替的過程。)
我們的祖國從黎明到黑夜再到黎明,地球儀旋轉了幾周?一晝夜是多少小時?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晝到夜,地球自轉
8、一周,24小時,生模擬體驗)
(三)模擬實驗發(fā)現時差
我們在動手實驗中找到了晝夜交替的原因,那地球上的各個國家進入的晝夜時間是相同的嗎?(學生轉動地球儀,自己去發(fā)現)
當中國處在白天的狀態(tài)的時候,有哪些國家處于夜晚呢?
正對著光線的是什么時候?斜寫對著太陽的東邊是什么時候?西邊呢?同一時刻他們所看到的太陽是一樣的嗎?
所以同一時刻,由于地球的自傳,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差產生的原因。學生小結,體現學生主體。
(四)科學發(fā)展的不斷探索
這節(jié)課通過我們的學習和模擬實驗知道了晝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時差是怎樣形成的,這得益于我們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實際
9、上,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系是時代的產物,它也受到時代的限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課件介紹日心說的一些局限性)
通過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
有時候一些大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全對,也要通過不斷的科學實驗來證明,不能迷信一種說法,敢于挑戰(zhàn)!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經過這一節(jié)課的探究學習,相信你們一定明白了許多道理也學到了不少知識,那么現在來幫老師解決幾個問題,好不好。
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不但學科學還要用科學,用科學的視角來看這個大自然你會有更多神奇的發(fā)現。
六、板書設計: 14.白天與黑夜
晝 夜
10、 照射
地球自轉
晝夜更替
24小時
七、教學反思:
《白天與黑夜》是青島版小學科學課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 課。六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強,他們通過電視或書籍,大多數都已經知道地球在自轉并且圍繞太陽公轉這一科學事實。但這節(jié)課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形成晝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發(fā)揮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多種假說,并通過模擬實驗去驗證這些猜想,從而體驗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為了讓學生能打開思路,
11、尋找到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多種可能,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白天和晚上照片,讓學生說一說白天和黑夜的區(qū)別,促進思考晝夜交替可能是與地球和太陽有關。白天和黑夜的形成,是非常抽象的天文現象,也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給學生討論猜想的環(huán)節(jié),并且利用大量的視頻資料,文本資料和圖片資料, 形象直觀的闡述了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原因。為了加深對于知識的鞏固,我設計了模擬實驗,在模擬實驗中,學生很好的驗證了晝夜交替現象。我設計了思想教育環(huán)節(jié),并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去探究對人類認識地球過程的興趣,去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板書的問題。我如何更簡潔、清晰的板書,與課題聯系更緊密,并且書寫還需要進一步鍛煉。其次,對于科學課的探究問題,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另外,這節(jié)課本來,沒有分組實驗,為了讓學生更形象、更具體的探究《白天與黑夜》,我為學生提供了材料,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晝夜交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能力、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