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电影网午夜鲁丝片无码,真人h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免费夜色私人影院在线观看,亚洲美女综合香蕉片,亚洲aⅴ天堂av在线电影猫咪,日韩三级片网址入口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hào):28902082 上傳時(shí)間:2021-09-18 格式:DOC 頁數(shù):32 大小:509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bào) 下載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_第1頁
第1頁 / 共32頁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_第2頁
第2頁 / 共32頁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_第3頁
第3頁 / 共3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32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離散數(shù)學(xué)教程》教案與習(xí)題解析 理工學(xué)院 段景輝 第1章 邏輯代數(shù)(上):命題演算 1.1 邏輯聯(lián)結(jié)詞與命題公式 1.1.1 邏輯聯(lián)結(jié)詞 否定詞(negation)“并非”(not),用符號(hào) (或 ~ )表示。設(shè)p表示一命題,那么p表示命題p的否定。當(dāng)p真時(shí)p假,而當(dāng)p假時(shí)p真。p讀作“并非p”或“非p”。用類似表1.1的真值表(truth table)規(guī)定聯(lián)結(jié)詞的意義。 表1.1 p p 0 1

2、 1 0 合取詞(conjunction)“并且”(and),用符號(hào)∧表示。設(shè)p,q表示兩命題,那么p∧q表示合取p和q所得的命題,即當(dāng)p和q同時(shí)為真時(shí)p∧q真,否則p∧q為假。p∧q讀作“p并且q”或“p且q”。合取詞∧的意義和命題p∧q的真值狀況可由表1.2來刻劃。 表1.2 p q p∧q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析取詞(disjunction)“或”(or)用符號(hào)∨表示。設(shè)p,q表示兩命題,那么p∨q表示p和q的析取,即當(dāng)p和q有一為真時(shí),p∨q為真,只有當(dāng)

3、p和q均假時(shí)p∨q為假。p∨q讀作“p或者q”,“p或q”。析取詞∨的意義及復(fù)合命題p∨q的真值狀況由表1.3描述。 表1.3 p q p∨q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蘊(yùn)涵詞(implication)“如果……,那么……”(if…then…),用符號(hào)→表示。設(shè)p,q表示兩命題,那么p→q表示命題“如果p,那么q”,它常被稱作條件命題。當(dāng)p真而q假時(shí),命題p→q為假,否則均認(rèn)為p→q為真。p→q中的p稱為蘊(yùn)涵前件,q稱為蘊(yùn)涵后件。p→q的讀法較多,可讀作“如果p則q”,“p蘊(yùn)涵q”,“p是q的充分條

4、件”,“q是p的必要條件”,“q當(dāng)p”,“p僅當(dāng)q”等等。數(shù)學(xué)中還常把q→p,p→q,q→p分別叫做p→q的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蘊(yùn)涵詞→的意義及復(fù)合命題p→q的真值狀況規(guī)定見表1.4。 表1.4 p q p→q 0 0 1 1 0 1 0 1 1 1 0 1 雙向蘊(yùn)涵詞(two-way implication)“當(dāng)且僅當(dāng)”(if and only if),用符號(hào)表示之。設(shè)p,q為兩命題,那么pq表示命題“p當(dāng)且僅當(dāng)q”,“p與q等價(jià)”,即當(dāng)p與q同真值時(shí)pq為真,否則為假。pq讀作

5、“p雙向蘊(yùn)涵q”,“p當(dāng)且僅當(dāng)q”,“p等價(jià)于q”。由于“當(dāng)且僅當(dāng)”“等價(jià)”常在其它地方使用,因而用第一種讀法更好些。雙向蘊(yùn)涵詞的意義及pq的真值狀況由表1.5給出。 表1.5 p q pq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1.2 命題公式 定義1.1 歸納定義命題公式(簡稱公式proposition formula): (1)命題常元和命題變元是命題公式,也稱為原子公式或原子。 (2)如果A,B是命題公式,那么(A),(A∧B),(A∨B),(A→B),(AB)也是命題公式。

6、 (3)只有有限步引用條款(1),(2)所組成的符號(hào)串是命題公式。 定義1.2設(shè)公式A含有命題變元p1,p2,…,pn(有時(shí)用A(p1,p2,…,pn)表示這一狀況),稱p1,p2,…,pn每一取值狀況為一個(gè)指派(assignments),用希臘字母a,b等表示,當(dāng)A對(duì)取值狀況 a 為真時(shí),稱指派a弄真A,或a是A的弄真指派,記為a(A) = 1;反之稱指派a弄假A,或a是A的弄假指派,記為a(A) = 0。 1.1.3 語句形式化 將自然語言表述的命題“翻譯”成命題公式,常稱為語句形式化。語句形式化要注意以下幾個(gè)方面: l 要善于確定原子命題,不要把一個(gè)概念硬拆成

7、幾個(gè)概念,例如“弟兄”是一個(gè)概念,不要拆成“弟”和“兄”、“我和他是弟兄”是一個(gè)原子命題。 l 要注意語句的語用,不同的語用有不同的邏輯含義。例如“狗急跳墻”可能說的是一個(gè)規(guī)律,也可能說的是一個(gè)現(xiàn)象。 l 要善于識(shí)別自然語言中的聯(lián)結(jié)詞(有時(shí)它們被省略)。例如“風(fēng)雨無阻,我去北京”一句,可理解為“不管是否刮風(fēng)、是否下雨我都去北京”。 l 否定詞的位置要放準(zhǔn)確。 l 需要的括號(hào)不能省略;而可以省略的括號(hào),在需要提高公式可讀性時(shí)亦可不省略。 l 注意“只要,就”“只有,才”的正確理解。因果關(guān)系也常常用蘊(yùn)涵詞來表示,這一點(diǎn)是有爭議的。 l 語句的形式化的結(jié)果未必是唯一的。 練習(xí)1.

8、1題解 1、選擇題 (1)設(shè)P:我將去鎮(zhèn)上,Q:我有時(shí)間。命題“我將去鎮(zhèn)上,僅當(dāng)我有時(shí)間”符號(hào)化為( ) A.P→Q ; B. Q→P ; C. P?Q ; D. Q∨P.。 【答案】:A (2)設(shè)P:張三可以做這件事,Q李四可以做這件事。命題“張三或李四可以做這件事”符號(hào)化為( ) A.P∨Q ; B.P∨Q ; C. P?Q ; D. (P∨Q) 【答案】:A (3)設(shè)P:我們劃船,Q:我們跑步。命題“我們不能既劃船又跑步”符號(hào)化為( ) A.P∧Q ; B.P∨Q ; C.(P?Q) ; D. P?Q 【答案】:B (4)下列語

9、句中哪個(gè)是真命題( ) A.我正在說謊 B. 如果1+2=3,那么雪是黑的 C. 如果1+2=5,那么雪是黑的 D. 嚴(yán)禁吸煙 【答案】:C (5)P→Q的逆命題是( ) A .Q→P B. P→Q C.Q→P D.P→Q 【答案】:A (6)下面哪一個(gè)命題是命題“2是偶數(shù)或-3是負(fù)數(shù)”的否定( ) A.2是偶數(shù)或-3不是負(fù)數(shù) B. 2是奇數(shù)或-3不是負(fù)數(shù) C. 2不是偶數(shù)且-3不是負(fù)數(shù) D. 2是奇數(shù)且-3不是負(fù)數(shù) 【答案】:C 2、填空題 (1)下列句子中,是命題的有 . (a)我是教師。 (b)禁止吸煙。 (c)蚊

10、子是鳥類動(dòng)物。 (d)上課去! 【答案】:(a),(c) (2)設(shè)P:我生病,Q:我去學(xué)校 (a)命題“我雖然生病但我仍去學(xué)?!笨煞?hào)化為 。 (b)命題“只有我生病的時(shí)候,我才不去學(xué)校” 可符號(hào)化為 。 (c)命題“只要我生病,我就不去學(xué)?!?可符號(hào)化為 。 (d)命題“當(dāng)且僅當(dāng)我生病,我才不去學(xué)?!?可符號(hào)化為 。 【答案】:(a)P∧Q;(b).Q→P;(c)P→Q;(d)P?Q (3)“a≥0”表示a>0 a=0 ;“a是非負(fù)實(shí)數(shù)”表示a≥0 a是實(shí)數(shù)(在空格中填上適當(dāng)?shù)拿}聯(lián)結(jié)詞)。 【答案

11、】:∨;∧ (4)在空格中填上表(表1.6)各列所定義的命題聯(lián)結(jié)詞: 表1.6 P Q P Q P Q 0 0 1 1 0 1 1 0 1 0 0 0 1 1 1 1 【答案】:→;? (5)P,Q為兩個(gè)命題,當(dāng)且僅當(dāng) 時(shí),P→Q的真值為0。 【答案】:P真且Q假 (6)公式P→Q的否命題為 ,逆否命題為 。 【答案】:﹁P→﹁Q; ﹁Q→﹁P 3.將下列命題

12、形式化: (1)你是博士,但我是碩士。 【答案】:可表示為 (p∧q), 其中p:你是博士;q:我是碩士 (2)我今天或明天去泰山的說法是謠傳。 【答案】:可表示為 (p∨q),其中p:我今天去泰山;q:我明天去泰山 (3)如果買不到飛機(jī)票,我不去海南島。 【答案】:可表示為p→q,其中,p:我買到飛機(jī)票,q:我去海南島 (4)只要他出門,他必買書,不管他帶的錢多不多。 【答案】:可表示為(p∧q→r)∧(p∧q→r)或q→r,其中p:他帶的錢多,q:他出門,r:他買書。 (5)除非你陪伴我或代我雇輛車子,否則我不去。 【答案】:可表示為(p∨q) ? r,其中p:你陪伴我

13、,q:你代我雇車,r:我去 (6)只要充分考慮一切論證,就可得到正確見解;必須充分考慮一切論證,才能得到正確見解。 【答案】:可表示為(p→q) ∧(q→p )或p q,其中p:你充分考慮了一切論證,q:你得到了正確見解 (7) 除非你是成年人,否則只要你身高不超過1米3,就能到兒童游樂場玩耍。 r? (s→t),其中r:你是成年人,s:你身高超過1米3,t: 你到兒童游樂場玩耍 (8)如果只有懂得希臘文才能了解柏拉圖,那么我不了解柏拉圖。 【答案】:可表示為(q→p ) →q,其中p:我懂得希臘文,q:我了解柏拉圖 (9)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韓非子顯

14、學(xué)》) 【答案】:可表示為((p∧q)→r) ∧((p∧q)→r),其中p:你奢侈,q:你懶惰,r:你貧困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荀子勸學(xué)》) 【答案】:可表示為(p→q) ∧(s→r) ∧(m∧n→o) ∧(m∧n→v),其中p:騏驥一躍,q:騏驥行十步,r:駑馬行千里,s:駑馬不斷奔跑,m:你雕刻,n:你放棄,o:你將朽木折斷,v:你將金石雕刻 4.根據(jù)命題公式的定義和括號(hào)省略的約定,判定下列符號(hào)串是否為公式,若是,請給出它的真值表,并請注意這些真值表的特點(diǎn)(p,q,r,s為原子命題): (1) (p

15、) 【答案】: (p) 不是公式 (2)(p∨qr)→s 【答案】:(p∨qr)→s 不是公式 (3)(p∨q)→p 【答案】:(p∨q)→p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7所示: 表1.7 p q p∨q (p∨q)→p 0 0 0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4)p→(p∨q) 【答案】:p→(p∨q)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8所示(恒真): 表1.8 p q p∨q p→(p∨q)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5)p∧(p

16、→q)→q 【答案】:p∧(p→q)→q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9所示(恒真): 表1.9 p q p→q p∧(p→q) p∧(p→q)→q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6)p∧(p→q)∧(p→q) 【答案】:p∧(p→q)∧(p→q)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10所示(恒假): 表1.10 p q ┐q p→q p∧(p→q) p→┐q p∧(p→q)∧(p→q) 0 0 1 1 0 1 0 0 1 0 1 0 1 0 1

17、0 1 0 0 1 0 1 1 0 1 1 0 0 (7) (p∨q) q∧p 【答案】: (p∨q) q∧p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11所示(恒真): 表1.11 p q p q p∨q (p∨q) q∧p (p→q) ( q→ p) 0 0 1 1 0 1 1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8) p∨q (p→q) 【答案】: p∨q(p→q)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12所示(恒真): 表

18、1.12 p q p p∨q p→q p∨q (p→q)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9)(p→q)∧(q→r)→(p→ r ) 【答案】:(p→q)∧(q→r)→(p→r)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13所示(恒真): 表1.13 p q r p→q q→r p→r (p→q)∧(q→r) (p→q)∧(q→r)→(p→r) 0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19、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0)(p∨q→r) (p→r)∧(q→r) 【答案】:(p∨q→r) (p→r)∧(q→r) 是公式,其真值表如表1.14所示(恒真): 表1.14 p q r p∨q p∨q→r p→r q→r (p→r)∧(q→r) (p∨q→r) (p→r)∧(q→r) 0 0 0 0 1 1

20、1 1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5.給出弄真下列命題公式的指派: (1)((p→q)∧q)→┐p 【答案】:弄真指派有(0,0),(0,1),(1,0) (2)((p→q)→r)→((q→p)→r) 【答案】:弄真指派有(0

21、,0,0),(0,0,1),(0,1,0),(0,1,1),(1,0,1),(1,1,0),(1,1,1) (3)((pq)→r)→((q→p) r) 【答案】:弄真指派有(0,0,0),(0,0,1),(0,1,0), (1,0,1),(1,1,0),(1,1,1) (4) ((p∨q)∧r)→(r→p) 【答案】:弄真指派有(0,0,0),(0,1,0), (0,1,1),(1,0,0),(1,0,1),(1,1,0),(1,1,1) 1.2 邏輯等價(jià)式和邏輯蘊(yùn)涵式 1.2.1 重言式 定義1.3 如果對(duì)命題公式A中命題變元的一切指派均弄真A,那么,稱A為重言式(t

22、autology);重言式又稱永真式;如果至少有一個(gè)這樣的指派弄真A,那么,稱A為可滿足式(satisfactable formula),否則稱A為不可滿足式或永假式、矛盾式。 1.2.2 邏輯等價(jià)式和邏輯蘊(yùn)涵式 定義1.4 當(dāng)命題公式AB為永真式時(shí),稱A邏輯等價(jià)于B,記為A┝┥B,它又稱為邏輯等價(jià)式(logically equivalent)。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邏輯等價(jià)式,其中A,B,C表示任意命題公式: E1 A┝┥A 雙重否定律 E2 A∨A┝┥A ,A∧A┝┥A 冪等律 E3

23、A∨B┝┥B∨A ,A∧B┝┥B∧A 交換律 E4 (A∨B)∨C┝┥A∨(B∨C) 結(jié)合律 (A∧B)∧C┝┥A∧(B∧C) E5 A∧(B∨C)┝┥(A∧B)∨(A∧C) 分配律 A∨(B∧C)┝┥(A∨B)∧(A∨C) E6 (A∨B)┝┥A∧B 德摩根律 (A∧B)┝┥A∨B E7 A∨(A∧B)┝┥A 吸收律 A∧(A∨B)┝┥A

24、 E8 A→B┝┥A∨B E9 A B┝┥(A→B)∧(B→A) E10 A∨t┝┥t , A∧f┝┥f E11 A∨f┝┥A , A∧t┝┥A E12 A∨A┝┥t ,A∧A┝┥f E13 t┝┥f, f┝┥t E14 A∧B→C┝┥A→(B→C) E15 A∨B→C┝┥(A→C)∧(B→C) E16 A→B┝┥B→A E17 (A→B)∧(A→B)┝┥A E18 A B┝┥(A∧B)∨(A∧B) 定義1.5 當(dāng)命題公式A→B為永真式時(shí),稱A邏輯蘊(yùn)涵B,記為A┝ B,它又稱為邏輯蘊(yùn)涵式

25、(logically implication)。 一些十分重要的邏輯蘊(yùn)涵式: I1 A┝ A∨B,B┝ A∨B I2 A∧B┝ A,A∧B┝ B I3 B┝A→B I4 A∧(A→B)┝ B I5 (A→B)∧B┝A I6 A∧(A∨B)┝ B,B∧(A∨B)┝ A I7 (A→B)∧(B→C)┝ A→C I8 (A→B)∧(C→D)┝ (A∧C)→(B∧D) I9 (AB)∧(BC)┝ AC I10 A┝ t ; f┝ A 邏輯等價(jià)式與邏輯蘊(yùn)涵式有如下明顯性質(zhì)。 定理1.1 對(duì)任意命題公式A,B,C,A,B,

26、 (1)A┝┥B當(dāng)且僅當(dāng)┝ AB (2)A┝ B當(dāng)且僅當(dāng)┝ A→B (3)若A┝┥B,則B┝┥A (4)若A┝┥B,B┝┥C,則A┝┥C (5)若A┝ B,則┐B┝ ┐A (6)若A┝ B,B┝ C,則A┝ C (7)若A┝ B,A┝┥A,B┝┥B,則A┝ B 定理1.2 設(shè)A為永真式,p為A中命題變元,A(B/p)表示將A中p的所有出現(xiàn)全部代換為公式B后所得的命題公式(稱為A的一個(gè)代入實(shí)例),那么A(B/p)亦為永真式。 定理1.2常被稱為代入原理(rule of substitution),簡記為RS

27、 定理1.3 設(shè)A為一命題公式,C為A的子公式,且C┝┥D。若將A中子公式C的某些(未必全部)出現(xiàn)替換為D后得到的公式記為B,那么A┝┥B。 定理1.3常被稱為替換原理(rule of replacement)簡記為RR。 請注意RS與RR的區(qū)別,詳見表1.15。 表1.15 代入原理 RS 替換原理 RR 使用對(duì)象 任意永真式 任一命題公式 被代換對(duì)象 任一命題變元 任一子公式 代換對(duì)象 任一命題公式 任一與代換對(duì)象等價(jià)的命題公式 代換方式 代換同一命題變元的所有出現(xiàn) 代換子公式的某些出現(xiàn) 代換結(jié)果 仍為永真式 與原公式等價(jià)

28、 當(dāng)然,證明邏輯蘊(yùn)涵式A┝ B不成立的方法只有一個(gè),那就是:找出一個(gè)指派使得A為真,卻使 B為假。證明邏輯等價(jià)式A┝┥B不成立的方法是:證明A┝ B不成立或者證明B┝A不成立。推而廣之,為證 G┝ B(G 為公式集合)不成立,只要找出一個(gè)指派使得G中所有公式為真,卻使B為假。 1.2.3 對(duì)偶原理 定義1.6 設(shè)公式A僅含聯(lián)結(jié)詞 ,∧,∨,A*為將A中符號(hào)∧,∨,t,f分別改換為∨,∧,f,t后所得的公式,那么稱A*為A的對(duì)偶(dual)。 下面兩定理所描述的事實(shí)常稱為對(duì)偶原理。 定理1.4 設(shè)公式A中僅含命題變元p1,…,pn,及聯(lián)結(jié)詞,∧,∨,那么

29、 A┝┥A* (p1/p1,…,pn/pn) 這里,A* (p1/p1,…,pn/pn)表示在A*中對(duì)p1,…,pn分別作代入p1,…, pn后所得的公式。 定理1.5 設(shè)A,B為僅含聯(lián)結(jié)詞,∧,∨和命題變元p1,…,pn的命題公式,且滿足A┝B,那么有B*┝ A*。進(jìn)而當(dāng)A┝┥B時(shí)有A*┝┥B*。 定義1.7 B*┝ A*,A*┝┥B*分別稱為A┝ B和A┝┥B的對(duì)偶式。 1.2.4 應(yīng)用邏輯 命題邏輯的相關(guān)知識(shí),特別是邏輯等價(jià)式和邏輯蘊(yùn)含式所反映的邏輯思維規(guī)律,如,排中律、矛盾律、雙重否定律、德摩根律等,是人們邏輯推理的

30、基礎(chǔ),在邏輯訓(xùn)練和實(shí)際生活中有十分廣泛的應(yīng)用。 練習(xí)1.2題解 1.選擇題 (1)K是重言式,那么K的否定是( ) A.重言式 B.矛盾式 C.可滿足式 D. 不能確定 【答案】:B (2)K不是重言式,那么它是( ) A.永假式 B.矛盾式 C.可滿足式 D.不能確定 【答案】:C (3)命題公式(P∧(P→Q)) →Q是( ) A.矛盾式 B. 可滿足式 C. 重言式 D. 不能確定 【答案】:C (4)命題公式(P∧(P∨Q)) ∧Q是( ) A.矛盾式 B. 可滿足式 C. 重言式 D. 不能

31、確定 【答案】:B (5)如果P→Q為真時(shí)我們稱命題P強(qiáng)于Q,那么最強(qiáng)的命題是( ),最弱的命題是( )。 A.永假式 B. 可滿足式 C. 永真式 D. 不能確定 【答案】:A,C 2.填空題 (1)兩個(gè)重言式的析取是 ,一個(gè)重言式與一個(gè)矛盾式的析取是 。 兩個(gè)重言式的合取是 ,一個(gè)重言式與一個(gè)矛盾式的合取是 。 一個(gè)重言式蘊(yùn)涵一個(gè)矛盾式的是 ,一個(gè)矛盾式蘊(yùn)涵一個(gè)重言式的是 。 【答案】:重言式,重言式,重言式,矛盾式,矛盾式,重言式

32、(2)在下列各式中,是永真式的有 。 (a)(P∧(P→Q)) →Q (b)P→(P∨Q) (c)Q→(P∧Q) (d)(﹁P∧(P∨Q))→Q (e)(P→Q)→Q 【答案】:(a),(b),(d) (3)化簡下列各式: (a)(﹁P∧Q) ∨(﹁P∧﹁Q)可化簡為 。 (b)Q→(P∨(P∧Q))可化簡為 。 (c)((﹁P∨Q)?(Q∨﹁P))∧P可化簡為 。 【答案】:(a)﹁P;(b)Q→P;(c)P (4)公式(P∨Q)→R的只含聯(lián)結(jié)詞,∧的等價(jià)式為 ,它的對(duì)偶式為

33、。 【答案】:((P∧Q)∧R);(P∧Q) ∧R 3.試判定以下各式是否為重言式: (1)(p→q)→(q→p) 【答案】:否 (2)﹁p→(p→q) 【答案】:是 (3)q→(p→q) 【答案】:是 (4)p∧q→(pq) 【答案】:是 (5)(p→q)∨(r→q)→((p∨r)→q) 【答案】:否 (6)(p→q)∨(r→s)→((p∨r)→(q∨s)) 【答案】:否 4.試用真值表驗(yàn)證E6,E8,E15,E17。 (1)【答案】: E6 ﹁(A∨B)┝┥﹁A∧﹁B的真值表如表1.16所示: 表1.16 A B A∨B ﹁(A∨B)

34、﹁A ﹁B ﹁A∧﹁B ﹁(A∨B) ﹁A∧﹁B 0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1 ﹁(A∧B)┝┥﹁A∨﹁B的真值表如表1.17所示: 表1.17 A B A∧B ﹁(A∧B) ﹁A ﹁B ﹁A∨﹁B ﹁(A∧B) ﹁A∨﹁B 0 0 0 1 1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0 0

35、 1 (2)【答案】: E8 A→B┝┥﹁A∨B的真值表如表1.18所示: 表1.18 A B A→B ﹁A ﹁A∨B A→B﹁A∨B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1 1 (3)【答案】:E15 A∨B→C┝┥(A→C)∧(B→C) 的真值表如表1.19所示: 表1.19 A B C A∨B A∨B→C A→C B→C (A→C)∧(B→C) (A∨B→C)(A→C)∧(B→C) 0 0 0 0 1 1 1 1 1 0

36、0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4)【答案】:E17 (A→B)∧(A→B)┝┥A的真值表如表1.20所示: 表1.20 A B A→B A→B (A→B)∧(A→B) A (A→B)∧(A→B) A 0 0 1 1 1 1

37、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0 1 5.不用真值表,用代入、替換原理證明E16,E17。 (1)E16 A→B┝┥B→A 【答案】: A→B┝┥﹁A∨B 據(jù)E8 ┝┥﹁A∨﹁ (﹁B)    據(jù)E1用RR ┝┥B→A     對(duì)E8用RS (2)E17 (A→B)∧(A→﹁B)┝┥﹁A 【答案】:(A→B)∧(A→﹁B)┝┥(﹁A∨B) ∧(﹁A∨﹁B) 據(jù)E8用RR

38、 ┝┥﹁A∨ (B∧﹁B) 對(duì)E5用RS ┝┥﹁A∨f 據(jù)E12用RR ┝┥﹁A 據(jù)E11用RS 6.試用真值表驗(yàn)證I3,I4,I6,I7。 (1)【答案】: I3 B┝A→B的真值表如表1.21所示: 表1.21 A B A→B B→(A→B) 0 0 1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2)【答案】:I4 A∧ (A→B)┝B的真值表

39、如表1.22所示: 表1.22 A B A→B A∧ (A→B) A∧ (A→B) →B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0 0 1 1 1 1 1 1 (3)【答案】:I6 ﹁A∧(A∨B) ┝B 的真值表如表1.23所示: 表1.23 A B ﹁A A∨B ﹁A∧(A∨B) ﹁A∧(A∨B)→B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0 1 ﹁B∧(A∨B) ┝A的真值表如表1.24所示: 表1.24

40、 A B ﹁B A∨B ﹁B∧(A∨B) ﹁B∧(A∨B)→A 0 0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0 1 0 1 (4)【答案】:I7 (A→B) ∧(B→C) ┝(A→C) 的真值表如表1.25所示: 表1.25 A B C A→B B→C A→C (A→B)∧(B→C) I7 0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4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7.不用真值表,用代入、替換原理證明I8,I9 。 【答案】:(1)I8:(A→B)∧(C→D)┝ (A∧C)→(B∧D) 證 (A→B)∧(C→D) ∧(A∧C) ┝┥(﹁A∨B)∧(﹁C∨D) ∧(A∧C) ┝┥(﹁A∧﹁C∧A∧C) ∨(B∧﹁C∧A∧C) ∨(﹁A∧D∧A∧C) ∨(B∧D∧A∧C) ┝┥f∨f∨f∨(A∧B∧C∧D) ┝┥A∧B∧C∧D

42、┝B∧D 因此,(A→B)∧(C→D) ∧(A∧C) →(B∧D)為一重言式 又(A→B)∧(C→D) ∧(A∧C) →(B∧D) ┝┥(A→B)∧(C→D) →((A∧C) →(B∧D)) 所以(A→B)∧(C→D) →((A∧C) →(B∧D)) 為一重言式 即(A→B)∧(C→D)┝ (A∧C)→(B∧D) 【答案】:(2)I9:(AB)∧(BC)┝ (AC) 證 (AB)∧(BC)∧A ┝┥(A→B)∧(B→A)∧(B→C)∧(C→B)∧A ┝ (A→B)∧(B→C)∧A ┝┥(﹁A∨B) ∧(﹁B∨C) ∧A ┝┥(﹁A∧﹁B∧A) ∨(﹁A∧C∧A)

43、 ∨(B∧﹁B∧A) ∨(B∧C∧A) ┝┥f∨f∨f∨(A∧B∧C) ┝┥A∧B∧C ┝ C 因此,(AB)∧(BC)∧A →C為一重言式 又(AB)∧(BC)∧A →C ┝┥(AB)∧(BC)→(A →C) 所以(AB)∧(BC)→(A →C) 為一重言式 仿上可證(AB)∧(BC)→(C →A) 為一重言式 又根據(jù)(1),((AB)∧(BC)→(A →C)) ∧((AB)∧(BC)→(C →A)) ┝(AB)∧(BC) →(A →C) ∧(C →A) ┝┥(AB)∧(BC) →(AC) 所以(AB)∧(BC) →(AC)也是重言式, 即(AB)∧(BC)┝ (AC

44、) 8.用三種不同方法證明下列邏輯等價(jià)式和邏輯蘊(yùn)涵式: (1)AB┝┥(A∧B)∨(﹁A∧﹁B)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26)的最后兩列等值,故AB┝┥(A∧B)∨(﹁A∧﹁B) 表1.26 A B A∧B ﹁A ﹁B ﹁A∧﹁B AB (A∧B)∨(﹁A∧﹁B) 0 0 0 1 1 1 1 1 0 1 0 1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證法2:AB┝┥(A→B)∧(B→A) ┝┥(﹁A∨

45、B)∧(﹁B∨A) ┝┥(﹁A∧﹁B)∨(﹁A∧A)∨(B∧﹁B)∨(B∧A) ┝┥(A∧B)∨(﹁A∧﹁B) 證法3: 先證AB┝ (A∧B)∨(﹁A∧﹁B) (a)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B)=1,那么a (A)= a (B)=1或a(A)= a (B)=0,從而 a (A∧B)=1或a (﹁A∧﹁B)=1,即a ((A∧B)∨(﹁A∧﹁B))=1。(a)得證; 再證(A∧B)∨(﹁A∧﹁B)┝ AB (b)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AB)=0,那么a (A)=1,a(B)=0,

46、或者a(A)=0,a a(B)=1,從而a(A∧B)=0且a (﹁A∧﹁B)=0,即a ((A∧B)∨(﹁A∧﹁B))=0。(b)得證。 (2)A→(B→C)┝┥B→(A→C)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27)的最后兩列等值,故A→(B→C)┝┥B→(A→C) 表1.27 A B C B→C A→C A→(B→C) B→(A→C) 0 0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47、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證法2:A→(B→C)┝┥﹁A∨(﹁B∨C) ┝┥(﹁A∨﹁B)∨C ┝┥(﹁B∨﹁A)∨C ┝┥﹁B∨(﹁A∨C) ┝┥B→(A→C) 證法3:先證A→(B→C)┝ B→(A→C) (a)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A→(B→C))=1,那么 ⅰ)a (A)= 0,則a ( A→C)=1,從而a ( B→(A→C))=

48、1 ⅱ)a (A)= 1,a (B)=0,則a ( B→(A→C))=1 ⅲ)a (A)= a (B)=a (C)=1,則a ( B→(A→C))=1 綜上,(a)得證;同理可證B→(A→C)┝ A→(B→C)。 (3)A→(A→B)┝┥A→B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28)的最后兩列等值,故A→(A→B)┝┥A→B 表1.28 A B A→B A→(A→B)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1 1 1 1 證法2:A→(A→B)┝┥A∧A→B ┝┥A→B

49、 證法3:先證A→(A→B)┝ A→B (a)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A→B)=0,那么a (A)=1,a(B)=0,從而 a ( A→(A→B))=0。(a)得證; 再證A→B┝ A→(A→B) (b)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A→(A→B))=0,那么a (A)=1,a (A→B)=0。(b)得證。 (4)A→(B→C)┝┥(A→B)→(A→C)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29)的最后兩列等值,故A→(B→C)┝┥(A→B)→(A→C) 表1.29 A B C B→C A→B A→C A→(B→C) (A→B)→(A→C) 0

50、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證法2:(A→B)→(A→C)┝┥﹁(﹁A∨B) ∨ (﹁A∨C) ┝┥(A∧﹁B) ∨ (﹁A∨C) ┝┥( (A∧﹁

51、B)∨﹁A)∨C ┝┥((A∨﹁A)∧(﹁B∨﹁A) )∨C ┝┥(t∧(﹁A∨﹁B) )∨C ┝┥(﹁A∨﹁B)∨C ┝┥﹁A∨(﹁B∨C) ┝┥A→(B→C) 證法3:先證A→(B→C)┝ (A→B)→(A→C) (a)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A→B)→(A→C))=0,那么a( A→B)=1,a a(A→C)=0

52、,即a(A)=a(B)=1,a(C)=0,從而a(B→C)=0,a a ( A→(B→C))=0。(a)得證; 再證(A→B)→(A→C)┝ A→(B→C) (b) 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 ( A→(B→C))=0,那么a (A)=1,aa (B→C)=0,即 a a(B)=1,a(C)=0,從而a(A→B)=1,a (A→C)=0,a ((A→B)→(A→C))=0。(b)得證。 (5)(A→B)→A┝ A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30)的最后一列均取值1,故(A→B)→A┝ A 表1.30 A B A→B (A→B)→A ((A→B)→A) → A 0

53、 0 1 0 1 0 1 1 0 1 1 0 0 1 1 1 1 1 1 1 證法2:(A→B)→A┝┥ ﹁(﹁A∨B) ∨ A ┝┥ (A∧﹁B) ∨ A ┝┥ (A∨ A)∧(﹁B∨A) ┝┥ A∧(﹁B∨A) ┝ A 證法3: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A)=0,則a (A→B)= 1,從而a((A→B)→A)=0。(A→B)→A┝ A得證。 (6

54、)(A∨B)∧(A→C)∧(B→C)┝ C 【答案】證法1:真值表(表1.31)的最后一列均取值1,故(A∨B)∧(A→C)∧(B→C)┝ C 表1.31 A B C A∨B A→C B→C (A∨B)∧(A→C)∧(B→C) ((A∨B)∧(A→C)∧(B→C))→C 0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55、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證法2:(A∨B)∧(A→C)∧(B→C) ┝┥(A∨B)∧(﹁A∨C)∧(﹁B∨C) ┝┥(A∨B∨(C∧﹁C))∧(﹁A∨(B∧﹁B)∨C)∧( (A∧﹁A) ∨﹁B∨C) ┝┥(A∨B∨C)∧(A∨B∨﹁C)∧(﹁A∨B∨C)∧(﹁A∨﹁B∨C)∧(A∨﹁B∨C) ┝ (A∨B∨C)∧(A∨﹁B∨C)∧(﹁A∨B∨C)∧(﹁A∨﹁B∨C) ┝┥(A∨C) ∧(﹁A∨C) ┝┥C 證法3:設(shè)a為任一指派,使a((A∨B)∧(A→C)∧(B→C))=1,

56、則 a(A∨B)=a ( A→C)= a ( B→C)=1。由a (A∨B)=1有兩種情況: (ⅰ)a (A)=1,由a ( A→C)=1得a (C)=1; (ⅱ)a (B)= 1,由a ( B→C)=1得a (C)=1。 (A∨B)∧(A→C)∧(B→C)┝ C得證。 9.證明下列邏輯蘊(yùn)涵式或推理不成立: (1)AB┝A∧B 【答案】證. 指派a(A)=a(B)=0使得AB為真,而使得A∧B為假,因此邏輯蘊(yùn)涵式AB┝A∧B不成立。 (2)(A→B)→A┝ B 【答案】證. 指派a(A)=1,a(B)=0使得(A→B)→A為真,而使得B為假,因此邏輯蘊(yùn)涵式(A→B

57、)→A┝ B不成立。 (3) 【答案】:令p表示“我有錢”,q表示“我買書”,r表示“我去淮海路”,那么前提是pq,qr和 q, 結(jié)論是 r 。取指派a,使得a(p)=0, a(q)=0, a(r)=1。那么,a(pq)=1,a(qr)=1,a(q)=1, 但a(r)=0。因此,本推理無效。 10.驗(yàn)證下列邏輯等價(jià)式和邏輯蘊(yùn)涵式,并寫出它們的對(duì)偶式: (1)﹁(﹁A∨﹁B)∨﹁(﹁A∨B)┝┥A 【答案】解. ﹁(﹁A∨﹁B)∨﹁(﹁A∨B)┝┥(A∧B)∨(A∧﹁B) ┝┥A∧(B∨﹁B)

58、 ┝┥A 對(duì)偶式為 ﹁(﹁A∧﹁B)∧﹁(﹁A∧B)┝┥A (2)(A∨﹁B)∧(A∨B)∧(﹁A∨﹁B)┝┥﹁(﹁A∨B) 【答案】解. (A∨﹁B)∧(A∨B)∧(﹁A∨﹁B)┝┥A∧(B∨﹁B)∧(﹁A∨﹁B) ┝┥A∧(﹁A∨﹁B) ┝┥A∧﹁B ┝┥﹁(﹁A∨B) 對(duì)偶式為 (A∧﹁B)∨(A∧B)∨(﹁A∧﹁B

59、)┝┥﹁(﹁A∧B) (3)B∨﹁((﹁A∨B)∧A)┝┥t 【答案】解. B∨﹁((﹁A∨B)∧A)┝┥B∨((A∧﹁B)∨﹁A) ┝┥B∨(﹁B∨﹁A) ┝┥t 對(duì)偶式為 B∧﹁((﹁A∧B)∨A)┝┥f (4)﹁A∨(﹁B∨C)┝﹁(﹁A∨B)∨(﹁A∨C) 【答案】解.﹁A∨(﹁B∨C)┝ (A∨﹁A∨C) ∧(﹁B∨﹁A∨C) ┝ (A∧﹁B)∨(﹁A∨C) ┝ ﹁(﹁A∨B)∨(﹁A∨C) 對(duì)偶式為 ﹁(﹁A∧B)∧(

60、﹁A∧C)┝﹁A∧(﹁B∧C) (5)﹁(A∨B)∨C┝ A∨(﹁B∨C) 【答案】解.﹁(A∨B)∨C┝ (﹁A∧﹁B)∨C ┝ (﹁A∨C)∧(﹁B∨C) ┝﹁B∨C ┝ A∨(﹁B∨C) 對(duì)偶式為 A∧(﹁B∧C)┝ ﹁(A∧B)∧C (6)﹁(A∨B)┝ A∨(﹁B∨C) 【答案】解. ﹁(A∨B)┝﹁(A∨B)∨C ┝ (﹁A∧﹁B)∨C ┝ (﹁A∨C)∧(﹁B∨C) ┝﹁B∨C

61、 ┝ A∨(﹁B∨C) 對(duì)偶式為 A∧(﹁B∧C)┝ ﹁(A∧B) 11.某班級(jí)有位學(xué)員為集體做了一件好事,他是甲、乙、丙、丁四人之一。當(dāng)教員問及時(shí),他們的回答是: 甲:我沒有做這件好事。 乙:這件好事是丁做的。 丙:我不知道這件好事是誰做的。 丁: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如果他們中只有一個(gè)人說了假話,你能斷定是誰做了好事嗎? 【答案】解. 根據(jù)排中律,乙和丁之中必有一個(gè)是說假話的。因此,甲說了真話,丙也說了真話,好事必定是乙或丁做的。當(dāng)乙說假話時(shí),那么這件好事就應(yīng)不是丁做,所以此時(shí)丁說的是真話,那么好事就是乙做的;如果乙說的是真話,那么這件好事就是丁做的,那

62、么丁說的就是假話。僅從四個(gè)人的回答無法判斷出究竟是乙還是丁做的好事。 12.籃球教練按以下原則安排球員上場:如果1號(hào)上場,同時(shí)3號(hào)上場時(shí),那么5號(hào),7號(hào)至少有一個(gè)要上場。問:1號(hào)隊(duì)員不上場的充分條件是什么? 【答案】解. 用1,3,5,7分別表示1號(hào)、3號(hào)、5號(hào)、7上場,那么教練的原則可表示為: (13)(57),而 (13)(57) ┝┥(57)(13) ┝┥(57)(31) ┝┥(357)1。 因此,1號(hào)隊(duì)員不上場的充分條件是3號(hào)上場、5號(hào)、7號(hào)都不上場。 1.3 范式 1.3.1 析取范式

63、和合取范式 范式中涉及的一些術(shù)語: (1)文字(letters):指命題常元、變元及它們的否定,前者又稱正文字,后者稱負(fù)文字。 (2)析取子句(disjunctive clauses):指文字或若干文字的析取。例如, p , p∨q , p∨q∨r . (3)合取子句(conjunctive clauses):指文字或若干文字的合取。例如, p , p∧q , p∧q∧r . (4)互補(bǔ)文字對(duì)(complemental pairs of letters) :指形如L,L(L為文字)的一對(duì)字符。 定義1.8 命題公式A稱為公式A的析取范式(disj

64、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 (1)A┝┥A (2)A為一合取子句或若干合取子句的析取。 定義1.9 命題公式A稱為公式A的合取范式(conj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 (1)A┝┥A (2)A為一析取子句或若干析取子句的合取。 利用邏輯等價(jià)式和代入、替換原理,可以導(dǎo)出任一公式的析取范式及合取范式,其推演的基本步驟是: l 第一步,消去公式中的聯(lián)結(jié)詞和: 把公式中的A→B化為A∨B; 把公式中的AB化為(A∨B)∧(B∨A)或(A∧B) ∨(A∧B); l 第二步,將否定聯(lián)結(jié)詞

65、向內(nèi)深入,使之只作用于命題變元或命題變元的否定,然后將A化為A; l 第三步,利用分配律,將公式進(jìn)一步化為所需要的范式。 l 第四步,據(jù)問題的要求對(duì)已做出的范式作所要求的簡化。 1.3.2 主析取范式與主合取范式 定義1.10 設(shè)A為恰含命題變元p1,…,pn的公式。公式A稱為A的主析取范式(major disj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A是A的析取范式,并且其每個(gè)合取子句中p1,…,pn均恰出現(xiàn)一次。公式A稱為A的主合取范式(major conjunctive normal form),如果A是A的合取范式,并且其每個(gè)析取子句中p1,…,pn均恰出現(xiàn)一次。 利用等價(jià)推演求公式的主析(合)取范式的方法步驟: 第一步:求出該公式的析(合)取范式; 第二步:簡化各子句,除去范式中所有恒假(真)的合(析)取子句,即化掉含有互補(bǔ)文字對(duì)的合(析)取子句;同時(shí),將合(析)取子句中同一文字的多個(gè)出現(xiàn)合并為一個(gè); 第三步:對(duì)并非每一變元都出現(xiàn)的析(合)取范式中的合(析)取子句,利用p┝┥p∧t┝┥p∧(q∨┐q)或p┝┥p∨f┝┥p∨(q∧┐q)把未出現(xiàn)的變元(q)補(bǔ)進(jìn)來,并用分配律將其展開,最后得到給定公式的主析(合)取范式。 第四步,對(duì)已做出的范式作必要的簡化,合并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hào):ICP2024067431號(hào)-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hào)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tái),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