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婁山關》教學札記[教學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憶秦娥婁山關》教學札記[教學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教案:《憶秦娥 婁山關》 教學札記-教學教案
廣東新版高中語文教材《語文(必修2)》中有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這是一首描寫紅軍長征途經婁山關時的一場戰(zhàn)爭,以及戰(zhàn)后詞人心情的詞。但由于是新選為教材,可給老師們參看的資料少之又少,在備課時就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惑。筆者早年讀過這首詞,也看過《毛澤東詩詞鑒賞》,覺得讀得懂,有意境,有氣魄。現(xiàn)在要來給學生講解它時,卻覺得并不是那么簡單。有幾個地方是難以略過又不怎么好理解的,在此特提出來向方家請教。
一、 怎樣理解“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1 《教師教學用書》(廣東版):“紅軍隊伍正在行進,烈烈(疑為“獵獵”。筆者)的
2、西風中傳來了一陣陣細碎急促的馬蹄聲和時斷時續(xù)、低咽悲沉的喇叭聲。” “地勢凹凸不平,民謠稱為‘地無三日平’,再加上崎嶇的山間石徑上結了一層寒霜,馬兒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馬蹄雜沓,步伐零亂,而當時紅軍也沒有多少馬匹,走起來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細碎雜沓的感覺?!省?,本指聲音哽塞而低沉,這里形容在烈烈西風中傳來的若斷若續(xù)、忽高忽低的軍號聲。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巒重重,道路紓盤,軍號不像平時那樣悠遠嘹亮,再加上西風勁吹,山谷響應,因而強弱不定,斷續(xù)相聞,猶如嗚咽,顯得十分悲壯深沉?!?
2《知識。方法。能力》(與教材配套,廣東出版):“用一‘碎’字來形容馬蹄的踐踏聲。用一‘咽’字來形容喇叭的
3、低沉聲和用盡力氣的吹奏聲?!薄氨磉_吹號員用盡了全身力氣來吹進軍號,甚至把嗓子都給吹啞了。]這就極好地襯托出紅軍戰(zhàn)士沖鋒的勇猛,勢不可當?!?
3 《毛澤東詩詞鑒賞》:“大家注意‘馬蹄聲碎’的‘碎’字和‘喇叭聲咽’的‘咽’字,馬蹄的聲音是細碎的,不是散步奔馳所發(fā)出來的響聲,不是使人震耳的聲音,而是很細碎的聲音。喇叭的聲音壓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嚨所發(fā)出很低的啞聲。這樣做是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行動。一個‘碎’字和一個‘咽’字,把紅軍行進的嚴肅敏捷烘托了出來?!?
上面三種解釋對“馬蹄聲碎”的理解比較一致,而對“喇叭聲咽”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誰更有道理?
首先說2,“用一‘咽’字來形容
4、喇叭低沉聲和用盡力氣的吹奏聲”,不通順,是病句?!坝帽M力氣”的說法很值得考慮:作者描述的是一支挺進的紅軍隊伍,不是潰敗的軍隊,前面的“馬蹄聲碎”就是寫紅軍在快速行進,寫的是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司號兵都應該是訓練有素的,戰(zhàn)士開始沖鋒,你的嗓子就啞了?不好想像。按照常識,沒有力氣,要么吹不出聲音,要么吹不成曲調,和“咽”的“哽咽”、“嘶啞”意義相去較遠。
其次說3,“喇叭的聲音壓得非常低,好像哽咽的喉嚨所發(fā)出的很低的啞聲。這樣做是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行動?!边@樣解釋也不能讓人信服:既然怕敵人知道,就不要吹號角??;吹號角還又壓低聲音,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滑稽情形呢?這樣又怎么能把紅軍戰(zhàn)士行進的嚴肅敏
5、捷烘托出來?軍號嘹亮,振奮士氣,軍號嗚咽,影響士氣怎么辦?
再說1 此時詩人的位置在哪里?從全詩看,詩人應該是在紅軍隊伍中的,(能聽到“馬蹄聲碎”)。但照1的理解,喇叭聲從遠處傳來,詩人似乎成了旁觀者?!袄嚷曆省保簿统闪思兛陀^的描寫。其實此處的“咽”字除了客觀描寫以外,還應該充溢了作者的情感。紅軍自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來,打的多是敗仗,湘江一役,損失更是慘重。這一次回軍遵義,重攻婁關山,任務是極其艱巨的,作為黨的領袖,作為重新回到軍事指揮崗位的毛澤東,心情是極其沉重的。紅軍能否取勝,紅軍的命運如何?“咽”字曲折地表達了這種情感,宋代詞人姜夔《揚州慢》“到黃昏,清角吹塞,都在空城?!狈?/p>
6、仲淹《漁家傲》“四面邊聲連角起”,均是通過這種寫景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的。因此,此處的“咽”字除了客觀描摹軍號的聲音外,還應包括主人的主觀感受。由于主觀上對軍事的擔心,紅軍戰(zhàn)士軍號聲,才會像是鳴咽,“咽”寫出了悲壯的氣氛。
二:怎樣理解“蒼山如海,殘陽如雪”?
4《教師教學用書》:“這兩句前句崇高磅薄,后句悲壯奇麗,表達了亦喜亦悲、亦憂亦歡的復雜感情,形成極為深邃的藝術境界,神韻悠然,回味無窮,不僅給人以壯美的感受,而且引人產生深重的思考。這兩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動貼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體現(xiàn)詩人浩如煙海的胸懷,表現(xiàn)了革命前途雖然波瀾壯闊,但還會有許多的艱難險阻,還要付出許多的流
7、血犧牲,并巧妙的暗示了婁山關戰(zhàn)斗的激烈,展示了紅軍戰(zhàn)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革命精神。同時,這兩句與上闋的“霜晨月”呼應,說明一天(從“霜晨月”的拂曉到“殘陽如雪”的傍晚)的戰(zhàn)斗歷程已經完成,婁山關已勝利地越過,從而使詞的戰(zhàn)斗氣氛更濃烈,詞的主題更突出。
5《知識、方法、能力》:“這兩句既狀眼前景物,又展示了未來的前途,成為寫景寓情的傳頌(應為“誦”,筆者)佳句。作者曾說,是在戰(zhàn)斗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點頭勝利的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他自成為成功和兩句話?!?
6《毛澤東詩詞鑒賞》:“‘蒼山如海,殘陽如雪’完全是自然景色,山高大得不得了,多得不得了,
8、站在山頭上放眼望去,一片望不盡的山巒起伏,好像翻滾著的大海一樣。將落的太陽像血一樣紅。色彩非常濃麗,氣象非常壯闊。”
筆者認為“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不能如6那樣僅僅作自然景色理解,它應該包含詩人強烈的情感,但又不是4中所說的“亦喜亦悲,亦憂亦歡”,而應該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那種高興心情。5的說法不能算錯,但不具體。詩人毛澤東在戰(zhàn)勝困難之后,常常用一些樂觀的詩句表達興奮高興之情:“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薄肚迤綐?。會昌》(1934年夏)。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這首《清平樂》如前一首的《菩薩蠻》一樣,表露
9、了同樣的心境。《菩薩蠻、大柏地》(1933年夏):“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坝旰髲鸵娦标柍鲇谔煊?,雄關峻嶺在斜陽照射中,一陣陣顯出蒼翠之色,”“關山陣陣蒼”是在說明烏云還并未全然消逝,而關山仍在,斜陽正好,總難掩關山的蒼翠,而且正顯出關山的蒼翠?!?
附:《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雪。
詩意解讀:
凜冽的北風一陣陣吹來,呼呼地響,吹動那紅軍戰(zhàn)士單薄的衣裳。在這樣滿是白霜的早
晨,戰(zhàn)士們緊張地、急速地向婁山關進發(fā),戰(zhàn)馬行進在險峻的山路上,發(fā)出雜沓零亂的聲音。凄清的軍號聲在山間回蕩,時斷時續(xù),與天空大雁的叫聲相為應答。
不要說雄關堅如鋼鐵,我們英雄的紅軍又一次將它跨越。登上婁山關關口,放眼遠眺,起伏的山巒向遠處鋪展開去,猶如大海的波浪,壯闊無比;如血的殘陽掛在西方天空,將萬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