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4章 第7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2 浙教版.doc
《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4章 第7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2 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4章 第7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2 浙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探索宇宙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人類探索太空的資料 能夠收集有關了解并搜集人類的航天災難故事。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 了解人類歷史上發(fā)生的主要航天災難。 了解我國的航天史,知道中國正在進行的航天事業(yè)——嫦娥計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人類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體會到科學家和宇航員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 從中國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中體會到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嚴。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收集有關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談話:在我們生活著的地球之外,是一個廣闊無邊、無始無終的世界,被稱為“宇宙”。宇宙里的許多奧秘在等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識,進行“探索宇宙”的活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始以幾幅星空的圖片導入,旨在引出主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了解人類觀測太空的歷史和觀測工具的發(fā)展 1、學生交流有關望遠鏡的資料。 2、教師補充介紹: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一些望遠鏡的圖片,來介紹望遠鏡的發(fā)明和發(fā)展,使學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學習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科學精神。另外,還補充介紹了一些新型望遠鏡及其觀測到的圖片,旨在拓展學生的視野,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三、了解運載火箭 1、圖片:火箭發(fā)展的歷史 2、圖片:我國火箭發(fā)展史 3、動畫:火箭的工作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一些火箭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火箭的發(fā)明和發(fā)展史以及我國火箭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感情。通過動畫,將火箭脫離地球引力的原理,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四、了解各種航天器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航天器的資料 2、教師補充介紹,展示圖片: 衛(wèi)星 行星探測器 國際空間站 航天飛機 宇宙飛船 太空探測器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各種航天器的圖片,來介紹航天器的發(fā)明和發(fā)展,讓學生明白航天器的特點和功能,認識到航天器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 五、了解探索太空的英雄 1、學生交流認識的航天英雄 2、圖片: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 我國的宇航員 3、圖片、視頻: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及犧牲的航天員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視頻向學生傳遞航天事業(yè)的艱辛和風險,更向學生傳遞著一種信念,一種生命不息,探究不止的信念。 六、拓展延伸 1、視頻:嫦娥計劃——嫦娥一號 2、討論: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以犧牲宇航員的生命為代價去探索宇宙,你認為是否值得?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嫦娥計劃,增長了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了學生對航天事業(yè)的向往和關注。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付出巨大代價探究宇宙是否值得”的問題,揭示探索宇宙對于人類的生存意義和發(fā)展意義,表明探索宇宙的必要性。 知識參考: 萬戶: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火箭作動力飛行的人。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fā)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14世紀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只大風箏,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后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蘇聯(lián)、德國、英國等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huán)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88年4月,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fā)射場開始興建。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fā)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吧裰邸碧栵w船載人航天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tǒng)、“長征”運載火箭系統(tǒng)、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飛船發(fā)射場系統(tǒng)、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tǒng)、航天員系統(tǒng)、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tǒng)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規(guī)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飛船繞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點23分在內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著陸,航天員自主走出返回艙,狀態(tài)良好。這次航天飛行任務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完成和實現(xiàn)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計劃和目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fā)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活動的國家! 中國載人航天備忘錄: 1992年9月,中國正式啟動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1999年11月20日,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1號發(fā)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號無人飛船環(huán)繞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號無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并于4月1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fā)射的第一艘完全處于載人狀態(tài)的無人飛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號無人飛船發(fā)射升空,這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tài)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2003年10月15日9時整,中國于甘肅酒泉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第一顆載人火箭,把“神舟”5號載人飛船送上太空,邁出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第一步。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簡介: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飛行,是美國最老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機艙長18米,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航天飛機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飛機,機尾裝有三個主發(fā)動機和一個巨大的推進劑外貯箱,箱內裝著幾百噸重的液氧、液氫燃料,它附在機身腹部,供給航天飛機燃料,外貯箱兩邊各有一枚固體燃料助推火箭,整個組合裝置重約2 000噸。在返航時,它能借助于氣動升力的作用,滑行上萬千米的距離,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與此同時,在滑行中,它還能向兩側方向作2 000千米的機動飛行,以選擇合適的著陸場地。據(jù)美國宇航局的官員介紹,一架航天飛機可以反復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載人飛行史上,航天飛機在返航時還未出現(xiàn)過事故。 “哥倫比亞”號原定2001年再次升空,但由于技術故障和航天飛機調配等原因,發(fā)射日期一直被推遲到了2003年1月16號,這是“哥倫比亞”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科學下冊 第4章 第7節(jié) 探索宇宙教案2 浙教版 年級 科學 下冊 探索 宇宙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32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