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通用高中語文第4單元心連廣宇單元序列寫作四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學案蘇教版必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全國通用高中語文第4單元心連廣宇單元序列寫作四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學案蘇教版必修(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
議論文寫作中要讓立意更加深刻,所謂“深刻”,就是通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首先要透過表面深入實質(zhì),居高臨下審察事物,辯證思維剖析問題;其次要擺現(xiàn)象、揭本質(zhì)、挖根源、說危害、講辦法,逐層分析說清所以然;再次要抓住規(guī)律、理清關(guān)系、對比曲直、駁斥謬論,多方闡發(fā)中在要害上。
“三招”讓你的認識更深刻
1.“為什么”式
面對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抓住現(xiàn)實中的問題,在尋找正面事例的同時,用同樣的熱情尋找反面事例,推翻已有的結(jié)論,深入地展開思考。
在《同情之我見》的作文中,作者引述了尼采、馬爾登和薄伽丘三人的觀點后,旗幟鮮明地指出:“我贊同薄伽丘的觀點,認為尼采和馬爾登的觀點過于
2、片面,這是為什么呢?”
同情的給予是要看對象的。對一些十分落魄,甚至喪失生活勇氣的人,你給予同情,或許能給他們帶來希望,但對那些失去了前進的力量又性情固執(zhí)的人,你的同情或許會變成他們?yōu)碾y的開始。因為你的同情在他們眼里也許變成了可憐,甚至是炫耀和鄙視,這樣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壓力?有的人能將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不少人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了,最終釀成悲劇。當然,這取決于每個人的心態(tài),但是學會同情別人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zhì)。所以我認為尼采的話應該改為“學會給予別人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準”。
這里運用“為什么”的追問,揭示了“同情帶來傷害”的內(nèi)在原因,使自己的認識超越了一般同學,表現(xiàn)
3、出不人云亦云的獨立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但是”式
既承認肯定其正確的一面,又辯證分析其不合理、不恰當?shù)囊幻?,對比襯托,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觀點。比如在《心靈的火焰》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同情雖是一種美德,但是它只是在愛與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來的感情,并不是萬能的。從表現(xiàn)形式而言,同情之愛往往體現(xiàn)在強者對于弱者、富者對于窮者、社會地位高的人對于社會底層的人之間,這難免夾雜著一種“恩賜”“施予”的色彩。同情之愛是偉大的感情,但是有了“恩賜”“施予”的色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情之愛,反而成為一種表演或炫耀。我們常說“同情心”,“同情”與“心”相聯(lián)系,才是一種真正的同情。同情之愛是一種善良的美好
4、的情感,但只有對真正需要的人才有意義;同情之愛可以幫助別人,但是不分是非、不辨真?zhèn)蔚貫E用這種同情,難免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兑了髟⒀浴防镛r(nóng)夫與蛇的故事正是如此。對于那些惡人濫用同情,結(jié)果適得其反,失去了同情的意義。
首句先肯定“同情”的價值,接著用“但是”一轉(zhuǎn),指出這種感情“并不是萬能的”。文段中三次運用“同情之愛……但是……”的句式,在層層的轉(zhuǎn)折中揭示出同情之愛與“恩賜”、不分對象的“濫愛”和不辨是非的“錯愛”的區(qū)別,把自己的認識推向縱深。
3.“不是……而是……”式
用“不是……而是……”的語言形式,辨析需要分析闡發(fā)的話題概念與其他概念的不同之處,通過與一些相近易混概念的辨析,使自己的
5、話題概念更加清楚,使認識更加深入。在《同情》一文中學用“是……不是……”的句式,把同情與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辨析比較,表達了對“同情”這種美德的深刻認識:
同情不是居高臨下的恩賜,不是裝模作樣的慈悲,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連接,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同等的情感流動……同情不是一種榮譽,不是一種交換,而是一種與功利全然無關(guān)的情感享受,不可為求名而施予,因為只有達到主客相投、物我兩忘,才能達到善行的頂峰。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
需要強調(diào)的是以上方法不僅僅是方法,更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處處磨礪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具備獨到的分析眼光,進而更好地把握事物本質(zhì)。
閱讀下
6、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最近一個時期,反腐敗重拳出擊,一大批高官紛紛落馬,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然而,他們身陷囹圄仍執(zhí)迷不悟,正如某官員面對審訊時所言:“我沒有罪,我是清白的!”看來,反貪治貪的關(guān)鍵在于讓貪官自省。
(2)在我國,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不少餐館都打出“光盤行動”的溫馨提示,但有些消費者仍然視而不見。著名心理學家張耀翔說,只有喚醒公民的自覺意識,才能保證“光盤行動”不只是一句口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及其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喚醒自己
風拂過,吹皺一池春水。粼粼碧波,仿佛記載著生命的
7、律動。漣漪如畫,蘊含生命無限的風情……只可惜,在庸庸碌碌的大千世界中,習慣了鉤心斗角和燈紅酒綠的人們,何曾為這如斯的美景而駐足片刻?
毋庸置疑,生命是有高度的。人們常為了夢想,竭力向上攀爬,渴望著山頂那一覽無余的美景和觸手可及的云端。然而,愈是到達高點,愈覺得高處不勝寒的凄苦與彷徨。很多人至死也無法參透,為何自己拼搏如此,仍是留下遺憾。
南美洲某部落中崇尚自然的土著人也許給我們詮釋了最佳答案。他們保留著這樣的習俗:每走一段路就要喚一聲自己的名字,深怕自己的靈魂跟不上自己的軀體,時時喚醒自己。①
喚醒內(nèi)心深處那純真與渴望,去化解靈魂的麻木與滄桑;喚醒內(nèi)心微弱的火種,點亮心燈,讓軀體不再寒冷
8、;喚醒親情,喚醒信任,喚醒所有因物欲橫流而被迫藏匿的美好的一切……喚醒這些,何嘗不是在點亮生命?
的確,靈魂已經(jīng)麻木得太久太久了,似乎喚醒自己,已成為遙遠的寄托和無法實現(xiàn)的臆想。②但事實不然,喚醒自己,只是一念之間的選擇。
別再因為手頭永遠做不完的工作而焦頭爛額了。喚醒豪邁,拋開塵俗,學學古人“擬把疏狂圖一醉”的暢快淋漓——與朋友結(jié)伴出游,與家人共享天倫;喚醒自己,不再晝夜忙碌直到失去自我。③
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意而沉淪不起,不要因為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怨恨,跌宕起伏本就是生活的要義之一。喚醒豁達與樂觀的自己,想想東坡居士在喪妻貶官之時,仍然能笑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放下憂愁與浮躁,去領
9、略大自然的光怪陸離。④
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痹谖铱磥恚罱ㄒ蛔μ齑髽枪倘恢匾?,但只有靈欲和諧之時,生命的高度才能凸顯其價值。喚醒自己,既是讓自己不留遺憾,也是讓自己的生命攀得更高。
看彼岸,誰被喚醒,駐足欣賞,一池的瀲滟。⑤
①文章第三段才出現(xiàn)觀點,入題顯得有些慢,凸顯作者認識不夠深入。
②這里轉(zhuǎn)入談“怎樣喚醒自己”,但表達上顯得不夠明確。
③這段談怎樣喚醒自己,但沒有典型的事實論證和充分的道理開掘,顯得內(nèi)容單薄,缺乏力度。
④這一段進一步談怎樣喚醒自己,但選用的事實論據(jù)比較陳舊,也欠缺充分的道理開掘。
⑤結(jié)尾點題時變成“被喚醒”,有偷換概念之嫌
10、。
本文審題比較準確,結(jié)構(gòu)完整,基本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但這篇文章最大的不足是對問題的認識不能夠不斷深化,而且評述內(nèi)容單一且不夠深刻,所以原文屬于典型的認識膚淺型作文。我們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凸顯作文的深度:
①對作文“意境”認識要深遠一些?!耙饩场本褪亲魑牡摹傲⒁狻?。作文立意是作文的核心和靈魂,它最能體現(xiàn)寫作者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層次,只要“善問智答”,注重學會由實到虛的拔高和升華,立意不僅準更能新和深。
②對作文材料的認識要有深度,努力出新。可以適當增添不同角度的素材,對文章進行適當?shù)摹皵U容”,以此增加文章的厚度和深度。
③要對語言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認識。傾力打磨語言,增添文采,
11、做到語言要準確,邏輯要嚴密;可以用關(guān)聯(lián)詞、過渡句、代詞等,加強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且更凸顯作者立意的深刻。
喚醒自己
在大千世界中,汲汲于名利的人們,常不遺余力向上攀爬,渴望山頂那一覽無余的美景。然而,愈是到達極點,愈覺得高處不勝寒。很多人至死也無法參透,為何自己拼搏如此,仍是心有遺憾?
南美洲的土著人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他們每走一段路就要喚一聲自己的名字,以防自己的靈魂跟不上軀體。人生之路,難免有云遮霧繞的時候,我們需要喚醒自己。喚醒內(nèi)心深處的純真,去化解靈魂的麻木與滄桑;喚醒內(nèi)心微弱的火種,點亮心燈,讓軀體不再寒冷;喚醒親情,喚醒信任,喚醒所有因物欲橫流而被藏匿的美好的一切……喚醒
12、這些,何嘗不是在點亮生命?
總是忘不了那一個苦膽。那是一個怎樣的膽?。⌒⌒〉目嗄?,卻承載著國破家亡、淪落為奴的深仇大恨。勾踐,每一次當他感到有一絲懈怠的時候,每一次當他感到有一點安逸的時候,他總會嘗一嘗那個苦膽,那種苦入心脾的滋味,喚醒了自己,喚回了自己的靈魂。血海深仇未報,何以為家?嘗完苦膽,他又走上了復仇的道路。大仇終于得報,勾踐望著那個苦膽,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臥薪嘗膽,是為了喚醒自己不忘仇恨、前路艱難。雄哉!
總是忘不了那一行刺字。那是一行怎樣的字啊!寥寥四字,卻寄寓著母親的殷切期望和一個英雄的豪情壯志。岳飛,每一次當他因戰(zhàn)功不凡而有點沾沾自喜之時,每一次當他因皇上的無理呵斥而心
13、有不平之時,他總會想起背上的刺字——“精忠報國”,那嵌入皮骨的字痕喚醒了自己。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但求無悔,又恨它作甚!之后,又毅然踏上征程。他日敵軍披靡之時,岳飛想著那行刺字,欣慰地笑了。
刺字于背,是為了喚醒自己,大丈夫立世當以天下蒼生為重。壯哉!
總是忘不了那支筆。那是一支怎樣的筆?。〖氶L的筆桿,卻要撐起國民的軟弱。魯迅,每一次當他感到彷徨無依時,每一次當他痛恨社會黑暗時,總會提起手中的筆,將滿腔怒火化為文字,以喚醒自我。禮教吃人如此,何以伐之?當以文字鑒國民。他日大化隆行之時,魯迅望著手中的筆,發(fā)出了爽朗的笑聲。
以筆為刀,是為了喚醒自己,更為了喚醒國民。偉哉!
社會如此紛繁,
14、人世難免坎坷,前進的我們又怎能不迷失自我、放松懈怠、隨波逐流呢?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痹谖铱磥恚瑔拘炎约?,既是讓自己不留遺憾,也是讓自己的生命攀得更高。
喚醒自己,與心同行;撥開迷霧,點亮生命!
升格后的文章可謂亮點頻出。最大的提升,就是增添了三個經(jīng)典有力的事實論據(jù),不但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同時顯示了作者認識的更加深入,對文章中心的論證顯得飽滿而有力度,令人心悅誠服。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三個論據(jù)并列鋪排,反復使用“總是忘不了……那是……”的句式,顯得勻稱美觀,一氣呵成。不僅說理透徹,而且情感充沛,使人在明理的同時又享受到美的愉悅,情理并融,引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經(jīng)過
15、提煉刪減,開頭簡短明了,入題更快。結(jié)尾回應題旨,戛然而止,余味無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莊周夢蝶”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翩翩飛舞的蝴蝶,遨游各處,優(yōu)游自在。醒來后,卻不知道是莊周做夢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人類的思想也同樣能夠消除物我的界限,使萬物融為一體,使得“我”沖破觀念與時空的束縛,在精神的天地間自由飛翔。
請以“我思故我在”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寫作指導】 在這里,“我思”推出“我在”,這個“我在”的“我”和“我思”的“我”是同一個東西。在這里,“思”和“反思”都是同一個“思”。
只要一個人在感知和思索,那
16、么他就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面對笛卡爾這句廣為人知的話,要想寫成一篇出色的議論文,對高中生而言,實在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是任何深奧的抽象道理,一旦回到日常生活場景中,特別是與我們?nèi)杖詹僮鞯男袨榘l(fā)生聯(lián)系時,它就變得通俗易懂了。
而且我們會感覺哲學家所說的話,也不外乎是為解決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而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笛卡爾的話,事實上是要我們反思我們的學習行為。也就是說,看看我們天天循環(huán)往復的學習行為是不是體現(xiàn)了真正的思考,或者說,我們的學習行為是為我們鍛煉或儲存思想而進行的嗎?這樣把笛卡爾的話同我們的日常學習行為對接起來,就會發(fā)覺我們的感性材料有很多。
我們不會對我們的以做習題為主要
17、狀態(tài)的學習行為無動于衷。也就是說,我們一味埋頭做題的學習形式,是在為真正的思考服務嗎?如果不是,那么,我們該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去學習呢?這樣一擴展,就會覺得我們想說的話很多。而這些寶貴的感性認識正是笛卡爾的話發(fā)生作用的最好體現(xiàn)。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順著這樣的思路,即笛卡爾的話所蘊含的道理何在?我們平常的學習行為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我們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那么,一篇文章也就大致成形了。
【參考例文】
我思故我在
一到六月,陶淵明就歸隱了,蘇軾就被貶了,李白就喝醉了,文天祥就就義了。而我又在反思,在猶豫,在矛盾中思考了:千篇一律的文章中我想不落窠臼,可我真的和別人不一樣嗎?
每個人都像少
18、了一部分的石子翻滾在路中央,尋找著失掉的那一角,企圖用它來完整自己可以顯得與眾不同,但一路上可能有喧囂的汽車碾過,有咆哮的暴風雨襲擊,有狂吠不止的惡犬追趕,石頭們變得平滑,失去棱角而如出一轍。只有我像塊頑石,帶著突兀的棱角在人群中格格不入地孤獨著。
我在思考,可如果我再這樣特立獨行下去,會不會被看作瘋子,因為我看過張悅?cè)坏摹额I銜的瘋子》,所以我懦弱地憂慮著。后來我遇到了一個男人,從照片上看很帥,很庸俗地形容他的英俊:濃眉大眼。他叫弗朗茨,可人們都鄭重嚴肅地稱呼他“卡夫卡”。他把孤獨賜予一個叫高爾薩姆沙的甲蟲,將它千刀萬剮,剖析著人們庸俗愚蠢的靈魂。也許是他的思考太前衛(wèi)了,他活著時他的作品總是
19、慘兮兮地在角落里蒙著灰,死后人們才知道了他的存在并嘆為觀止。沒人知道他究竟多高多瘦,但每個人都認識他并且尊敬他,是他的思想,他對現(xiàn)實鐵面無私的批評揭露讓他在人們的心頭涂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我想我思考著但我還不太孤獨,至少在黑暗的角落里有一只痛苦掙扎垂死的甲蟲陪著我,它和我一樣思索著自我的價值,不滿于社會的冷漠自私。
不過后來我還是不夠堅定,我想停止思考并收起犀利批判的目光,我總能聽到一個聲音說:“不行,要堅持到底,像我一樣。”聲音的主人是個穿著深色長衫、怒發(fā)沖冠的男子,他很勇敢,他敢在封建愚昧的年代疾呼“救救孩子”,他還勇敢地說“人吃人”。他叫周樹人,可人們都帶有幾分敬畏地稱呼他“魯迅”。
20、他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堅定地用自己的方式戰(zhàn)斗著,思考著人性的善惡,批判著社會的封建閉塞,他也試圖帶領大家一起反抗,但他先進深刻的思考總讓他格格不入,甚至遭來非議迫害。所以我想我也沒什么好怕的,堅定專注地思考才對得起這個號稱言論自由但一點也不可愛的時代。
其實人和水滴一樣,都毫無特色地相似著然后匯集在一起,但人和水滴終歸不同,總有些勇敢睿智的人,他們不厭其煩地思考著,并記錄下來,有些瘋狂,看似愚蠢,但時間會證明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會隨波逐流被洪流沖走,消失在人流中。試想如果卡夫卡的筆下從未出現(xiàn)過一只甲蟲,魯迅從來沒有用筆描繪一個人血饅頭,那這個世界將多么空虛乏味,無可救藥??!
我問:“我和別人一樣嗎?”
世俗說:“是的?!?
思考說:“不,你就是唯一、獨特的存在?!?
【名師點評】 1.敘述角度別出心裁。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歷史的情境中,和弗朗茨、魯迅等人展開心靈的對話,給讀者一種現(xiàn)場感和親近感。
2.敘述語氣別具一格。作者以敘述者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現(xiàn),通過懷疑和反諷,表達了對特立獨行的堅持,表達了對思考的認可和堅守。
3.分析和議論針對性強,準確,鮮明。作者對每一個作為論據(jù)的人物都以評論的方式來展示其思考的可貴,愈加思考,愈加嚴峻,愈加接近真理。每一個人唯有思考的魅力才足以證實其人格的偉大。作者的分析和議論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顯示出了思考的力量。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