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資源 1.3 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課時訓練 湘教版選修3.docx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資源 1.3 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課時訓練 湘教版選修3.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資源 1.3 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課時訓練 湘教版選修3.docx(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3 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 一、選擇題 1.下列景觀中,主要取決于天氣的是( )。 解析:A項石林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對石灰?guī)r等可溶性巖石長期溶蝕和淀積作用形成的,屬于地質地貌景觀,受天氣的影響不大。C項園林是人文景觀,受天氣影響很小。D項趵突泉是受水文、地質等的影響,與天氣關系不大。B項霧凇是寒冷的雨雪天或霧天,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在植物枝干等物體上所形成的雪柱或冰凌,與寒冷的天氣有關。 答案:B 2.下圖為湖南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峰林地貌景觀,該地貌成為旅游資源的基礎條件是( )。 A.巖漿活動 B.有大面積的花崗巖體 C.花崗巖的球狀風化過程 D.石英砂巖的長期風化侵蝕 解析:武陵源名勝區(qū)中,有大面積的石英砂巖,堅硬的石英砂巖節(jié)理發(fā)育,經長期風化侵蝕發(fā)育成峰林地貌。 答案:D 3.下列能反映溫帶大陸性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景觀是( )。 ①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②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酆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艽竽聼熤?長河落日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與這一特點協(xié)調一致的景觀都是正確的。 答案:D 4.下列關于人文地理因素對旅游資源的影響,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類活動對旅游資源的被認知具有重要影響 B.人類的審美活動能提升旅游資源的價值 C.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已衰落,一般不是旅游中心 D.人類一些重大行為所留下來的地理“痕跡”會成為旅游資源 解析:人類通過詩詞歌賦、民間傳說故事等,能提高一些旅游資源的知名度,提升它們的價值。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使是現(xiàn)在有些已經衰退,但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在“遠古崇拜”情結的驅使下,人們求知古人生活、生產狀況的欲望十分強烈,它們仍然能成為旅游資源。 答案:C 5.讀下列材料,完成第5~6題。 材料一:紅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后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游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xiàn)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振奮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閱歷的旅游活動。 材料二:白色旅游是以欣賞冰雪景觀、從事冰雪運動為主的旅游活動。 5某同學想選擇參與主題形象為“歷史轉折,出奇制勝”紅色旅游活動,他應該選擇哪一省為旅游目的地?( ) A.貴州 B.黑龍江 C.陜西 D.山東 6下列旅游活動,不屬于白色旅游范疇的是( )。 A.暑期某同學登天山,賞雪山冰川 B.科學家測珠穆朗瑪峰高度時在冰雪中穿行 C.在哈爾濱觀賞冰雕 D.春節(jié)期間,在北京密云滑雪、攀冰 解析:第5題,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qū)”,主題形象是“歷史轉折,出奇制勝”,因此應選擇貴州。第6題,科學家在冰雪中穿行是科考活動,是測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并非欣賞冰雪景觀。 答案:5.A 6.B 7.旅游度假村是指一個用作休閑娛樂的建筑群,通常遠離鬧市區(qū),依山傍水。為了讓客人們享受假期,度假村內通常設有多項設施以滿足客人休閑的需要,如餐飲、住宿、體育活動、娛樂、購物等。據此完成第7~8題。 7近些年,旅游度假村不斷涌現(xiàn),這類旅游資源的形成與 有關( )。 A.自然地理條件 B.人文地理因素 C.社會認知因素 D.地質基礎 8下列有關旅游度假村的區(qū)位選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勢平坦、氣候濕潤的遠郊 B.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商務區(qū)附近 C.依山傍水的工業(yè)區(qū)附近 D.人口密度小、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的城市外圍 解析:時代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觀念等社會認知因素發(fā)生了改變,人們希望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遠離鬧市,尋找環(huán)境優(yōu)美、清新自然、幽靜舒適的地方,去休閑娛樂、放松身心。 答案:7.C 8.D 9.我國文人騷客在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過程中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詩詞、絕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資源的特性和意境,提升了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據此完成第9~10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感受黃山,天下無山”說明黃山是自然和文化景觀有機結合的旅游資源 B.“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說明泰山是純粹的文化景觀旅游資源 C.“不到長城非好漢”說明長城是寄托人們信仰的宗教性質的文化景觀旅游資源 D.“碧蓮玉筍世界”說明旅游資源能反映一地的歷史文化 10山東威海宣傳其重要的旅游勝地劉公島時,使用的廣告語是“劉公島,不僅僅是島”,這句話暗含該旅游資源( )。 A.位置相對穩(wěn)定 B.不被消耗,永續(xù)利用 C.豐富多樣 D.未經人類開發(fā) 解析:第9題,黃山有其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氣象景觀,同時又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是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相結合的旅游資源,同樣泰山也是如此;而長城是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古代遺址、遺跡,不是宗教建筑;“碧蓮玉筍世界”體現(xiàn)出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的美學屬性。第10題,在歷史上,劉公島曾是北洋水師總部所在地,它與甲午戰(zhàn)爭那段屈辱的歷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說它不僅僅是島,就是暗含了它的歷史文化意義。而旅游資源在內容上的多樣性表現(xiàn)為:旅游資源既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已開發(fā)的,也可以是潛在的。 答案:9.A 10.C 11.各地地理環(huán)境不同,房屋的結構與形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的房屋建筑構成旅游資源的一大景觀,以下地區(qū)特色房屋建筑與地理環(huán)境特征組合正確的是( )。 A.“騎樓”適應當地氣候干燥的特點 B.“泥屋”的厚泥墻白天減少熱空氣進入,夜晚室內暖空氣不易散失 C.“蒙古包”適合于就地取材 D.“雪屋”適合于當地居民身材矮小 解析:東南沿海的“騎樓”主要是可避風雨防日曬;“泥屋”的厚泥墻白天減少熱空氣進入,夜晚室內暖空氣不易散失;“蒙古包”主要體現(xiàn)游牧的特點;因紐特人生活在高緯度地區(qū),氣候寒冷,積雪不融化。 答案:B 二、綜合題 12.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大理三塔圖、五臺山寺廟圖、桂林山水圖分別是 。(填數碼) (2)圖中①②兩景觀屬于 旅游資源,從微觀層面上看,人們十分注重選擇在 之處修建。 (3)①②兩圖中不同的人文景觀同自然景觀的共同關系是 。 (4)③景觀的山水景色是在可溶性石灰?guī)r地區(qū)廣泛發(fā)育而成的。由于處在濕熱氣候條件下,流水的 作用形成了 、 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類型。 解析:第(1)題,根據三幅圖片上顯示的信息,大理三塔應是②圖,山水組合的景觀③圖應是桂林,①圖是五臺山寺廟。第(2)題,依據旅游資源的分類,①②兩景觀屬于自然和文化景觀旅游資源;從微觀層面上看,人們修建寺廟、寶塔等建筑時,應選擇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第(3)題,人們創(chuàng)造文化景觀應依托自然環(huán)境,把文化景觀融入自然環(huán)境之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與文化景觀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第(4)題,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guī)r被流水侵蝕、溶蝕而形成的峰林、溶洞。 答案:(1)②①③ (2)自然和文化景觀 山清水秀 (3)使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協(xié)調統(tǒng)一 (4)侵蝕(溶蝕) 峰林 溶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資源 1.3 旅游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課時訓練 湘教版選修3 2018 2019 學年 高中地理 旅游 旅游資源 形成 分布 課時 訓練 湘教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392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