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成分》教學設計方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空氣的成分》教學設計方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空氣的成分》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空氣的成分》第一課時
科 目
年級
九年級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者分析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所以在教學中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度析和推理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水平。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初步掌握實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2.在實行實驗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知識與技能
2、1.理解空氣,了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對空氣的成分實行合理的推測,在探究過程中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加以描述。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
2.難點:實驗的觀察和探究
教學資源
課件 實驗所需的藥品和儀器
教學過程空氣的成分教學過程描述
教學活動1通過猜謎的形式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引發(fā)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
猜謎語:“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你的身邊常圍繞……”。該謎語的謎底是什么? 你能捕捉到空氣嗎?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
師過渡:
3、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章《理解空氣,保護空氣》的第一節(jié)《空氣的成分》。
教學活動2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本實驗的原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教師闡述】: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我們的呼吸需要氧氣;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方便面敞口放置會變潮。這些經(jīng)驗提示我們,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zhì),它包含氧氣,二氧化碳,水等多種物質(zhì)。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探究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提出【實驗之前的三明確】:明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所用的儀器和藥品,明確要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教師演示實驗】:邊演示邊講解。
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此處明確煙和霧的區(qū)別,注意學生
4、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1】水為何會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取決于誰的體積?(本實驗的原理)
【分析與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因為過量的紅磷燃燒時耗盡了廣口瓶內(nèi)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降低,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就會進入瓶中。而且廣口瓶內(nèi)氧氣被消耗多少,進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所以,從燒杯中進入廣口瓶的水的體積就相當于原瓶內(nèi)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形成結論】:a.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b.廣口瓶內(nèi)余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它不能支持燃燒。
教學活動3此處教師提出問題,同時可進行思維點撥,引發(fā)學生討論,幫助學生總結出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5、
【引發(fā)學生思考2】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在操作中應注意哪些事項?(裝置漏氣行不行?紅磷量少行不行?未冷卻打開止水夾行不行?別的藥品代替紅磷行不行?)
學生討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①裝置氣密性要好;②紅磷要過量③冷卻后打開止水夾。
對于代替紅磷的藥品,學生討論起來存有難度此處設計學生實驗,讓學生分組實驗驗證。
。
【學生分組實驗】:甲組用紅磷,乙組用木炭代替紅磷實行實驗。
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與解釋:針對甲組實驗基本成功,而乙組實驗完全失敗(燒杯中的水基本上沒有進入廣口瓶中),引導學生實行討論乙組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學生討論遇到困難時老師提示:木炭燃燒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
學
6、生討論,總結出乙組失敗的原因:木炭燃燒后生成的是氣體,使得廣口瓶中的氣體沒有減少,壓強沒有降低,燒杯中的水就不會進入廣口瓶中。
【交流與總結】利用上述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的注意事項:①裝置氣密性要良好;②實驗應選用反應后不生成氣體的物質(zhì)(如紅磷);③紅磷要稍過量,以耗盡廣口瓶中的氧氣;④應等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再打開止水夾。
教學活動4
1.師過渡:除了氧氣,空氣里其他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教材上的圖表總結: 空氣中各組分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為氮氣 78%,氧氣 21%,稀有氣體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0.03%。(課件展示)
2.改進實驗:你能對課本中的“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 ”提出改進的意見嗎?你認為還有何不足?
【課堂總結】: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